()1916年10月28r ,這個r 子已經成為所有的德意志人民無法忘卻的r 子。因為在那一天,德意志屈辱地遞出了求和的國書。說是求和,不如說為了避免戰敗而顧全的臉面。
但打出肝火的法國人顯然並不願意就這樣放過德國人。要知道,法國為戰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近500余萬軍民的傷亡,而且西線戰場絕大部分都在法國。再一個,德法是世仇,一山容不得二虎。只要有一方沒有徹底倒下,那麼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絕對就是心月復大患。現在的形勢好不容易對法國人有利,法國人當然不願意放過這個能最大程度打擊德國的機會。也許法國人對德國人從心底里就隱隱有一種懼怕感,這就要從普法戰爭說起了,那場戰役令法國人吃夠了苦頭。他們害怕這位強鄰,所以趁此機會便想方設法的去削弱德國。
再說,法國已經蒙受了如此巨大的損失豈是說停就停的。于是這談判就陷入了僵局。局部的戰爭時有發生。
可就在12月,德國爆發了推翻君主制的十一月革命,浩浩蕩蕩的軍隊從基爾港起義,這一巨變立刻引起了英法意的重視。出于對德國革命的恐懼,主要協約國成員英、法、意等不得不慎重考慮這一問題。原本堅持不停戰的法國,在面對英國的巨大壓力之後,不得不勉強同意停戰。順便在這里提一下中國,原本中國也是主要的協約國之一。因為中國的傳奇大總統雨臣在1915年病勢,所以導致了被派到歐洲的中**隊匆忙撤離。而中國國內的野心家趁著大總統的辭世,又搞起了y n謀叛亂,現在的中國也亂成一團,各個地方軍閥混戰。所以中國並沒有派代表來參加此次會議。(為了劇情需要,中國目前只能是這個形勢)
革命!這兩個字足以令歐洲任何一個君主制的國家深身忌憚。
于是,陷入僵局的談判很快又被搬到台面。
1917年2月21r ,協約國同意在威爾遜提出的「十四點」的基礎上同德國開始會談。2月24r ,福煦代表協約國在貢比涅森林接見了德國代表團。他下令宣讀協約國提出的停戰條件,並要求德國必須在72小時之內答復。經過幾天的談判,德國只從協約國方面得到了微小的讓步。
就在2月27r ,法國時間凌晨5時,福煦代表協約國與德國代表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雷道車站的福煦車廂里簽訂了停戰協定,11時,各戰勝國鳴放禮炮101響,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就這樣落下了帷幕。德國帶著屈辱在談判桌上留下了痛苦的印記。
1917年2月27r ,這一天成為了德國人民的黑s 星期r 。
可是,還有一部分德國人並沒有彎下他直挺的脊梁。讓時間倒退到2個月以前的寒冬,萊茵哈特所在的部隊正在醞釀著一次攻勢凌厲的反擊。雖然他們明明知道,這樣的犧牲對大局已沒有太大的影響,可他們還是毅然選擇了這條路。
羅丁堡從萊茵哈特他們帶回來的情報得知,意大利人已經成功地封鎖住大片的區域。時間迫在眉睫!
萊茵哈特此刻就站在大地圖前,為各位講述著如今的形勢。
「上校閣下請看,這里是我們的總部。法國人的封鎖線一直向東延伸,意大利人也緊跟其後。我們如果還窩在這里,遲早會被他們圍死。從我們上次的偵察得知,意大利人在萊姆村的暴行很可能是為了在那里建設據點。而距離萊姆村向西約10里的斯坦貝克正是意大利人的後勤補給基地,大致情況就是這樣了。」
羅丁堡慎重地點點頭,將目光移到地圖上。臉上一片y n沉,擺在自己面前的道路相當艱辛,敵人的包圍圈已經形成。自己如同甕中之鱉一樣看不到一點兒希望,自己所率領這支殘軍也許逃月兌不了被全殲的命運。
想及至此,他再也忍受不住心里的憋屈,碩大的拳頭死命地敲在桌上,巨大的聲響令周圍所有人渾身一震。
幾秒種之後,上校漸漸冷靜下來,他注視著萊茵哈特。
「上士,說說你的想法。」
萊茵哈特依然是臉如止水的表情,嚴肅的神情中無悲無懼,「是的,閣下。我們現在沒有重武器,也沒有補給,所以堅守在這里絕對是沒有出路的。只能突圍!」
「沒錯,關鍵就是怎麼突法?我頭疼的就是這一點。你能詳細說一下嗎?」
「是的,閣下。我想的辦法就是棄車保帥!」
羅丁堡听聞後凝視著萊茵哈特的雙眼,對方依然無所顧及的回視,「棄車保帥?」
萊茵哈特很肯定地點點頭,「沒錯,就是棄車保帥!」
(現在寫得手熱了,以後的章節都會和最近的一樣,每章的字數都有所提升,希望大家對本書的熱情再高一些。快沖榜了,大家大力支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