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吃完晚飯,兩個孩子回房間做作業,宣玲打開電視看叨叨個沒完的家長里短的肥皂劇。
老袁在書房里看書。九法姥爺整理留下的《混易經》、《歸真經》、《萬語經》和四姨夫留下的《易和方術》,老袁奉若至寶,花了上萬元,專門找了個好木匠做了一個高級紅木方盒,上面用隸書刻有四個字——《靈匱真笈》,把這四本書放在里面,平時鎖起來,放在書櫃里,每天都要打開和孩子們一起讀一讀、學一學。
老袁翻開《萬語經》,他特別喜歡扉頁上的話︰宇宙萬物,一一靈x ng。人有人語,物有物言。以心感應,同x ng同體。淨入他界,萬語皆懂。上述悟出,學者易學。奇童混引,甚為神速。是啊,凡生命體皆有靈x ng,都有自己的語言,人類只有用心感應,將自己與它們融為一體,進入它們的世界,那世間萬物的語言就能夠听懂。這是《萬語經》的j ng髓。最後兩句話很重要,只要悟出其中的道理,就容易學會,特別不一般的兒童如果在混易教的引導下,學起來非常快。里面詳細記錄了地球各個時期各類物種的特x ng和語言。珺菡和默然在四年的時間里已經基本掌握了冥新時期包括早期各類物種的語言,如今正在學習冥中時期和冥古時期的語言,冥元時期、冥太時期和冥宙時期偶爾也看一看。可能是成年人的緣故,雖然悟x ng不低,但學起來非常吃勁,尤其是學動物和植物的語言,遠沒有珺菡和默然學的快,至今老袁听能豬豬說話還很吃力,還要珺菡和默然當翻譯,這大概就是復雜與天真的差別吧?
珺菡和默然正在自己的臥室認真地做作業,靠牆每人一張小書桌,能豬豬和羅八哥在一旁陪著。這兩個孩子很少讓老袁和宣玲輔導,學習效率高,剩下的時間就是看課外書,讀經典,學國學和傳統文化,練太極拳和圍棋術,研究混易經、歸真經、萬語經和易和方術,跟著老袁練書法,學中醫。至于社會上形形s s 、五花八門的學習班、補習班,她們兩個從來不感興趣。宣玲像所有的母親一樣,特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學一點東西,對社會上流行的學習班很感興趣,而對老袁的那套兒不屑一顧,覺得淨是些亂踢八糟的玩意兒。可是給倆孩子報了好幾個班,每個班上不了幾次珺菡和默然死活就不去了,說沒意思。鏘鏘了好一陣子,依然無果,沒辦法,宣玲只好由著她們。
其實,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老袁一直秉承一個原則︰六歲不教,順其自然,因勢利導,身教勝言,信仰至上,大道先行。
老袁很欣賞作家老舍的教子觀。老舍曾說過這樣的話︰我不主張太早教孩子們認字。我對于教養小孩,有個偏見,也許是「正」見,六歲以前,不交給他們任何東西,只勞累他們的身子,不勞累腦子。過六歲,該收藏娛樂,但仍不從嚴監促。他們聰明,愛讀書呢,好;沒聰明而不愛讀書呢,也好。反正有好身體才能活著。瞧人家老舍,把孩子的健康快樂放在首位,而不是教育。的確,孩子的健康快樂高于一切,沒有健康快樂,一切為零,學再多的東西,又有何意義?老袁很重視孩子的身體鍛煉,特別是跟九法姥爺學了四季黑白拳和黑白棋術後,「習武強身」成了珺菡和默然每天的必修課,不但功夫長進,身體素質也是同齡人的佼佼者。按老袁的理解,6歲之前是一個人想象力最佳的年齡段,需要的是發現、引導、啟發和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而不能過多灌輸成形的東西,否則會削弱、壓制甚至泯滅掉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創造力的基礎,沒有了想象力,創造力也隨著減弱和消失。老袁還發現,幾乎每個人每個孩子,六歲之前學的東西,除了語言,其他的基本上回憶不起來。這說明在這個階段,過早的學知識效果並不好。
老袁常想︰現在的孩子們太苦了,哪有玩的時間,自己小時候都玩過了-------踢皮球,打玻璃球,扇四角,支起門板擺上磚頭打乒乓球,打拐仗,偷西瓜,到河里游泳模魚,白天到莊稼地里抓蟈蟈,晚上去草叢里、亂墳崗逮蛐蛐。不一而足。說起這些,如今的孩子有的連听都沒听說過見都沒見過。他們甚至從娘胎里開始,就按照家長的意願,套上了「緊箍咒」,走上了「出人頭地,成龍成風」的「西天取經路」。張愛玲的「出名要趁早」的說辭更是感召了不少人。
在老袁看來,人的成長是有階段x ng和規律x ng的,做父母的功利x ng、目的x ng太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太急,不顧孩子的承受力,超越階段,違背規律,實施強制x ng教育,無異于拔苗助長,對孩子的成長發育並不好,長大了也不見得有多出息。因為玩是孩子們的天x ng和專利。另外,老袁相信命。人的命天注定。這不是迷信。是蟲成不了龍,是雞成不了鳳,「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人的遺傳基因、天賦稟x ng是有差異的。沒有藝術細胞,偏讓孩子搞藝術,不是上北大清華名牌大學的料,非要逼著孩子玩命地學習,結果往往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不僅給孩子徒增j ng神和心理上的負擔,家長也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得不償失。一定要順其自然。順其自然不是放任自流。「順」是順應和引導,「自然」是個x ng和特點。孔老夫子不是說過嗎?要因材施教。是什麼樣的材料,就要采取什麼樣的教育方法。所以了解和掌握孩子的特點和x ng情,並給予積極正確的引導,發現和找到適合孩子成長發展的方向與道路,比什麼都重要。這就叫做順其自然。很多人深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思想的影響,太過重視學歷教育,而輕視職業技術教育,似乎學門手藝,當個工人、農民是一件低三下四的事,可是有沒有想過,我們吃得穿得用得那個不是從工人、農民手里出來的?都去讀大學,都坐辦公室,都當管理者,哪誰在一線工作生產?三百六十行行行要人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干嘛非要分個三流九等、高低貴賤,讓孩子在一條道上擠來擠去、爭人上人?讓孩子成龍成風,老袁從來沒想過,更不奢求。不攀比,不隨大流,做自己喜歡的,長大能夠自食其力,就行了。老袁美其名曰「個x ng」教育。
還有,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這一點做父母的大可放心。孩子從牙牙學語起,他(她)就開始自主自覺主動地認識和了解我們這個世界,「這是什麼」、「為什麼呀」、「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啊」不斷地問個不停。家長一定要抓住孩子這一特點,因勢利導加以教育,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要比單向灌輸、被動教育強很多,既輕松又愉快。
身教大于言傳。可是做父母的有幾個能真正做得到呢?家長常要求孩子如何如何,如果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就擺出父母的架子,采取強硬措施和逼迫手段。可捫心自問,自己做到沒有?這是個大問題。有時看到宣玲粗暴訓斥孩子,或者違背孩子意願,強制x ng命令孩子,老袁氣不過時,就上來理論︰孩子是天使,是宇宙之子,不是你的私有財產,你憑什麼這樣對孩子,你有什麼資格,你做到了再說孩子吧。當然,老袁這樣說也是想讓宣玲改變一下教育方法,在行動上感召孩子,效果會更好。孩子雖小,但他(她)們的心思可不小。對于家長的要求,迫于畏懼和壓力,孩子只好接受,心里卻不服氣︰你們做不到,憑什麼要我做到?而結果未必能知行合一、身體力行。這往往也會造成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隔閡、矛盾甚至對立,彼此難以心貼心交流。就拿練書法來說?不少家長為孩子報書法班,這本是好事。但要看孩子願不願意練,是不是那塊料,能不能練好。這方面,家庭燻陶很重要。做父母的寫一手好字,很自然會影響到孩子。如果自己寫得都不咋地,就不要過分要求孩子。珺菡和默然自小就很喜歡讀書寫字。10多歲的孩子,毛筆字、鋼筆字寫得有模有樣,對畫畫也很感興趣。作文寫得也不錯,常被老師當做範文在班里宣讀,張貼在教室牆上讓同學閱覽。這些,老袁從未刻意教過,也從沒提過什麼要求。老袁寫的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喜歡繪畫雕刻藝術,愛好收藏,酷愛讀書學習,每r 筆耕不綴,手不釋卷,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孩子。
老袁一直記著九法姥爺的話,孩子教育要把信仰和大道放在首位。老袁為此下了功夫。混易經,國學經典,優秀的傳統文化,成為他和孩子的必修課。每r 誦讀不輟,思修不停。令人欣慰的是,孩子們的修為r 益j ng進,智慧r 漸提升,並且學習非但未受絲毫影響,而是輕松自如,成績優異。這幾年,自己和孩子們也一同成長。別的不說,身上不良的東西祛除大半。y 望少了,放下多了,無為淡定的心態佔了主流,名利已如浮雲,不在刻意追求。宇宙之大道不光勤而學之,更在勤而行之,悟x ng不斷提高,自覺已接近了上士問道的層次。
妻子宣玲一開始反對老袁這種教育方法,尤其是在身傳上。說難道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必須要做到?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家長文化水平低,是不是就不該要求孩子好好學習?有的父母沒多少文化,可人家的孩子不照樣考上了好大學,出國留學,有了出息?這樣的例子也不少呀?有些家長文化水平挺高、挺優秀,可他們的孩子卻不怎麼樣啊?這怎麼解釋?老袁說這是抬杠。這里邊有一個比例和概率的問題。但凡文化水平高、素質高的家長,孩子大多是比較優秀的,所謂出身「書香門第」就是這個道理。老袁還說,身傳有兩層意思,一是器,二是道。「器」指的是家長的文化水平、能力的高低;「道」指的是為人處事的道理,家長德行、素養的高低。文化水平高的不見得德行素養高,德行素養高的不見得文化水平高。有的家長雖然在「器」這方面很平常很普通,不能教給孩子什麼,也不能給孩子帶來什麼,但是德行和為人處事是可以影響到孩子的。「道」這方面做好了,它會起根本x ng決定x ng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促進孩子成長、學習和進步。因此,教育孩子,「道」應先行,遠比教孩子認多少字、識多少數、掌握多少知識重要得多。
其實,這些個理兒,老袁雖堅定,內心難免猶疑︰這樣做對不對呢?這樣的寬松不是不負責任吧?也不知道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但他始終想的是︰讓孩子「簡單、快樂、健康」的成長。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老袁始終有一句話︰不要因為別人那樣做,你們也這麼做。歸結為四個字︰d l 思考。
宣玲不听老袁的,說不能由著孩子,她害怕這麼個教育法把孩子給耽擱了。所以從上幼兒園起,就給倆孩子加壓,美其名曰︰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老袁反駁道︰中國的孩子實際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現在的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傳授的就是完全扼殺人的創造x ng和想象力的極端功利主義。在孩子上幼兒園這個問題上,老袁可沒少費腦筋。一開始和宣玲商量,把她們送到市里最好的幼兒園,可以一打听,好家伙,小小孩子就開始學英語,學書本知識,弄得跟上學差不多,而且費用賊高。不光這,這幼兒園里的孩子家長個個不是有權有勢當官的,就是有錢的。小小孩子就學會了虛榮攀比,臭顯擺,比誰家有錢,比誰家父母官兒大,比誰家的車好。老師也是看人下菜碟兒,把孩子分三六九等。對錢多官兒大家的孩子,好得要命,一個是有求于人家,一個是不敢得罪人家,沒錢沒勢的靠邊站。老袁一個朋友的孩子也在那個幼兒園。有一次,他打車送孩子,到門口踫見一個小孩兒。那個小孩兒問︰叔叔,你們是怎麼來的啊?這個朋友就說打車來的。小孩兒一听,竟一臉的傲慢和譏諷,牛哄哄說道︰我爸開大奔送我來的。這個朋友听後那叫一個窩憋,郁悶了好幾天,想起來就難受。你說說,此種風氣和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有多壞,這樣的幼兒園不去也罷。為這,老袁明里暗里和宣玲較勁,最終倆孩子倒向了老袁。宣玲和老袁也沒少爭吵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見珺菡和默然各方面表現得都很不錯,也就妥協了。老袁高呼︰這是z y u的勝利。只是這種教法也使得倆孩子很「個」,很執拗,桀驁不馴,小小年紀就敢和大人「叫板」,特別是珺菡,尤為明顯。默然好一點,但這是明面上,他奉行的是「你有你一定之法,我有我一定之規」,心眼多,也不好對付。幸虧老袁采取「順著來」的法子,「以柔克剛」、諄諄善誘,才能和倆孩子「和平共處」。宣玲說這都是慣得。老袁心里明白︰這哪是慣得,這是每個人初始的本x ng。只是許多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外界的影響和塵世的燻染,最後都消失了。老袁雖然有時思來想去,不知道該不該約束一下倆孩子,但打心眼里還是希望她們把自己鮮明的個x ng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