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士c o練讓嚴輿有些失望,亂哄哄的一團,根本沒有什麼章法,看上去就像是在打群架。不過即便是打群架也還分個好賴,朱二幾人手下士卒明顯略勝一籌,雖然其中士卒略顯老態,但細看之下卻是個個經驗豐富。就算是士卒里面青壯最多的也不是他們的對手,見到這里,嚴輿滿意的點點頭。
他是打算重用朱二等人,不過前提條件是他們還得有本事才行。如果是無用之人,那麼嚴輿又何必去保他們?當然,僅僅憑借一場低水準的c o練是看不到太多東西的,消滅余杭地區的黃巾賊就是嚴輿給朱二等人的一個考驗。
c o練結束,嚴輿並沒有跟張玄等人糾纏,而是離開了軍營。當嚴輿離開之後,朱二等人回到自己的營房,那朱三仰頭喝了口水,然後將陶碗摔碎恨恨說道︰「沒想到那嚴輿小兒竟然如此膽小!朱二哥,是我連累你們了。」
「朱三,你太莽撞了。那嚴輿不過是一個黃口小兒,怎麼斗得過張玄?好了,你也別說這些,現在當務之急是想辦法剿滅余杭黃巾賊。」朱二搖了搖頭,朱三其實就是個直腸子,忍不住話。不過這種x ng格雖然容易得罪人,但卻也有好處。至少在軍卒里面,朱二是頗受愛戴的。
「據說余杭黃巾賊是從揚州那邊過來的,數量足有五千之眾。我們不過五百多人,如何能剿滅他們?」說起剿滅余杭黃巾賊朱三就一肚子火,那嚴輿分明是怕了張玄,派他們去送死。
「無論如何我們兄弟總得拼一把,無非就是死中求活。」朱二搖搖頭,黃巾賊說白了無非就是一群吃不起飯的農民,而且不少還拖家帶口的。這伙黃巾賊也不例外,說是五千之眾,但是有戰斗力恐怕最多也就不過兩千左右。
以五百對兩千,看上去似乎沒什麼勝算,但是朱二還是有信心搏上一搏的。他手下的士卒都是老卒,經驗豐富,而只是略顯老態,戰斗力還是能夠保證的。
「好了,你們各自回營準備一下,明r 我們去領糧草物資軍械,過幾r 就出發。」軍隊出征可不是說走就走,有不少東西要準備,朱二便讓其余人回去準備準備。
朱三等人離去,朱二叫了兩個人進來吩咐道︰「你們現在立刻出發,前往余杭打听那伙黃巾賊的情況,無論什麼消息,越多越好。」
兩名短小j ng悍的漢子點點頭,然後便是離開。做完這一切,朱二才是嘆了口氣,反正是盡人事,听天命罷了。
回到座位坐下,朱二拿出余杭一帶的地圖,開始思考這一戰到底該怎麼打。就在這個時候,外面站崗的親兵卻是探進頭說道︰「軍侯,有信。」
朱二一愣,他認識的人里面可沒幾個人是識字的。誰會給他寫信?
「誰送來的?」朱二問道。
「不知道,托人送進來的,只說要交給軍侯,人已經走了。」那親兵搖頭說道。
朱二沉思了一下,說道︰「信呢?」
「在此。」親兵進入營帳,將信交給朱二。
「你出去吧。」朱二接過信,吩咐親兵出去。他則是打開信封,里面並非是紙,而是一張絹。
自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以來,紙已經逐漸成為了主要的文字載體,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用紙書寫。豪門大族里仍舊有不少人用錦用絹,這是身份的象征。手中這張絹雖說並不是上等的絹,但也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朱二並沒有著急看內容,而是在絹上尋找,果然,在絹的左下角見到一個嚴字。
見到這個字,朱二愣了一下,然後趕緊是看起信的內容起來。信的內容不多,但卻是讓朱二j ng神一振。
「剿滅余杭黃巾,升爾校尉,嚴某手下不留無用之人。另,吾將派遣一千j ng卒同去,若爾無能,也可保爾等x ng命。」
••••••
「信已送到?」嚴輿問道。
那名送信的僕人點頭說道︰「已送到。」
「沒人知道此信乃是從嚴府出去的吧。」嚴輿說道。
僕人躬身道︰「輿少爺放心,絕對無人知曉。」
「如此便好,你下去吧。」嚴輿點點頭,讓僕人退下。端起一杯茶,嚴輿端起茶喝了一口,然後非常舒暢的伸了個懶腰。茶杯旁放著幾張紙,這是嚴輿讓人打听的朱二等人的情況。在朱二之下赫然寫著︰有一子,名桓字休穆。
朱桓朱休穆,嚴輿邊喝茶邊看到這里的時候嗆了半天,要知道,這朱桓可是吳國中期的大將。放在游戲里面那也是統帥跟武力統統接近90的人物,比起嚴輿這種武力將將80,統帥才60出頭的**絲而言,絕對是高富帥一級的。
當然,游戲跟實事還是有差別的,但是這朱桓確實是有本事的,陸遜的左右手,那能差了麼?
本來嚴輿只是想要考驗一下那朱二的本事,才順便查了查他們的家境。沒想到竟然扯出蘿卜帶出泥,找到這麼一個牛B人物,所以嚴輿才會急沖沖的寫了那樣一封信。這樣的人才都不收到手下,那嚴輿就枉稱穿越者了。
當然,嚴輿是不會光憑借歷史名氣就重用一個人,何況朱桓現在不過是一個十二歲的少年。但是既然有史實擺在那里,那麼至少說這樣的人可以稱之為人才種子,只要好好培養,多給些機會,總是會成為人才的。
當然,等十二歲的朱桓成為人才恐怕還需要相當的時間。只是嚴輿畢竟來自後世,眼光之遠恐怕天下無人能及,他自然是明白人才貯備的重要x ng的。
幾天之後,朱二等人出發前往余杭地區。嚴輿也帶著自己的部下前去,不過朱二等人是公款出征,嚴輿還是自費,看著一車車糧食從家里運出去,嚴輿那個心痛啊,不得不再次感慨︰戰爭就是尼瑪的燒錢啊……
余杭在後世是非常繁華的地帶,但在三國時期卻並非如此。靠近會稽郡,算是吳郡的邊緣地帶,所以經常會有賊患興起。而那伙黃巾賊也是看準余杭地處兩郡交界才盤踞在那里的。
那伙黃巾賊的首領叫做容興,原先是揚州壽ch n縣農民。只是後來活不下去,輾轉到了冀州,結果踫上大賢良師起義,為了有口飯吃便造了反。
只是誰曾想黃巾起義就像是一場雷陣雨,雷聲大,雨點也大,只是沒下多久就停了。容興本來是跟著波才的,還當了一個小頭目。只是後來在一次戰斗中被打散了,又听說大賢良師已經死了,便與手下月兌下黃巾,回到了老家壽ch n縣聚集了不少鄉民當起了山大王。
只是控制著揚州的袁術顯然不想讓治下的治安太亂,派遣軍隊攻擊容興。容興參加過黃巾軍,長了不少見識,知道自己這些人不是袁術的對手,便帶著人過了江,來到了余杭一帶。
這一帶頗有點三不管地帶的感覺,容興便在這里安頓下來。其實也不過就是一群活不下去的農民,來到余杭後除了打劫,容興手下的老人與婦孺便是開墾田地種植水稻,當然,在水稻成熟之前已久艱難。好在余杭多河多湖,水產豐富,暫時養活這幾千口人還是沒問題的。
大半年過去,水稻終于有了收成,吃飯總算是不愁了。容興看著鄉親們的笑容,便覺得高興。他容興沒讀過書,也不是陳勝那樣的人物,沒有什麼大志向。當初跟著造反無非是想要有碗飯吃,回家為賊同樣如此,現在不僅他自己有飯吃,鄉親們也有飯吃,容興便很滿足了。其實農民嘛,只要有田種,有飯吃,怎麼會去造反?
只不過容興並沒有高興多久,因為他發現,最近這一帶地區出現了很多官軍模樣的人,經常跟當地的鄉民打听他們的事情。
剛來這里的時候,容興一行數千人一窮二白,可沒少打劫當地人。所以當地人對他們可以說是相當怨恨的,知道官軍要來剿匪,當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
好不容易安頓下來了,官軍卻又要來剿,難道又跑?可此時又能跑到什麼地方?容興想了很久,最後,他決定不跑,吳郡總共也就三千郡兵,他手下有兩千青壯,又剛收獲了糧食,未必不能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