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孫策攻下潁川之後,便開始厲兵秣馬。他地處曹c o跟劉表之間,兩人都算是袁術集團的敵人,孫策可謂是站在風尖浪口。
何況孫堅志向並不僅在于在袁術手下,他是有自立之心的。短短一年之間,孫策便是在潁川、陳還有他掌握著的汝南諸縣中招募了一萬兵卒。加上孫策自袁術處帶出來的數千老兵,孫策手下竟是有了萬余人馬。
萬余人馬看起來不少,可是嚴輿僅僅是攻克柴桑一地便動用了七八萬兵馬。這一萬多人,實在算不上什麼。尤其是在面對劉表跟曹c o的時候,一萬多人,確實是少了些。
孫策其實一直很苦惱,他不知道自己是應該北上與曹c o爭奪兗州還是應該南下爭奪荊州。要說黃祖sh 殺了孫堅,劉表跟孫策有血仇,但是劉表的實力太強大了,蔡瑁所說的荊州聚兵十萬攻柴桑絕對不是一句玩笑話。
相比之下,曹c o的實力就要弱小多了。畢竟此時的曹c o所有的不過是兗州一地,手下兵馬最多也就是五六萬的樣子。雖然仍然比孫策強大,但是與劉表相比仍然是好了許多。
當然,就短時間而言,孫策誰都不敢惹。但之所以他會突然進軍南陽,是因為他發現由于嚴輿的崛起,荊州對于東線的防御加強了許多。而他這邊的防御自然就弱了不少,若能夠乘機攻取南陽,那他的地盤就幾乎能夠擴大整整一倍。
更何況孫策知道了嚴輿正在攻柴桑,荊州的視線恐怕一時半會無法從柴桑離開,所以才是大舉進攻南陽。
只是孫策沒有料到嚴輿竟然這麼快就攻下了柴桑,他雖然連下數縣,但是最為關鍵的宛城卻還沒拿下來。
宛城便是現在的襄樊,地勢較高,城池算是建在山上,不僅有著天然的城池,而且視野極為開闊,絕對是易守難攻的地方。
雖然由于防御重心轉移,宛城兵馬不過數千,但哪怕給孫策兩個月他都不一定能夠攻陷,何況現在嚴輿竟然是這麼快就攻取了柴桑,孫策知道劉表定然會收縮防線同時援救南陽,所以只能遺憾的退兵。
只是孫策此行也不算白來,他劫掠了不少錢糧,對于孫策而言,他最大的問題就是錢糧不足。要知道,當初孫堅可是輕輕松松就聚起十萬豫州兵,這說明豫州的人口還是很多的。
此番回轉,孫策輕輕松松就又招募了一萬軍士。當然,豫州兵的戰斗力實在是渣渣,要想這一萬士卒能戰,孫策恐怕要花費不少心思練兵了。
蔡瑁也沒想到孫策會主動撤退,雖然輕松的收復了南陽,但是蔡瑁卻高興不起來。因為這些時間已經足夠嚴輿在柴桑築起防御,站穩腳跟,現在想要再攻取柴桑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孫策進軍南陽間接的幫助嚴輿爭取了時間,要不然真要有十萬大軍攻柴桑,他還真的會很頭痛。
不過在穩固了柴桑的防御之後,嚴輿便是停下了擴張的腳步。因為在得到廬江柴桑之後,嚴輿便是要在這兩地開展土地革命了。
嚴輿的土地革命總會受到一些抵觸的,因為觸及到一些人的利益。之前在江東,嚴輿憑借的是初取江東的銳意與兵威。但是廬江乃是接收過來的,嚴輿在當地的威望遠遠不如在江東,所以這土地一開展便是受到了不小的阻力。
好在有周瑜在,周瑜是周異嫡子。周異是周氏族長,而周氏在廬江世家中,絕對是說一不二的存在。如今周氏的興衰早已經跟嚴輿綁在一起,周異自然是要幫嚴輿這個忙的。
有了周異的安撫,廬江的世家便是消停了下來。當然,作為妥協,嚴輿也是任用了不少世家子。雖然嚴輿不想要形成世家門閥掌權的局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如果嚴輿真的完全站在世家門閥的對面,那麼他所面臨的將是無比艱難的局面。
完全依靠寒門子弟,根本無法支撐起這麼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因為在這個年代,寒門之中有機會讀書明理人畢竟只是少數。能夠讀書的,大部分還是世家門閥的子弟。
所以,要解決這種世家門閥壟斷人才輸出的局面,還是只有科舉。雖然科舉制度跟後世的公務員選拔一樣飽受爭議,但無論如何,這還是一個相對公平的方式。要不然,每年的參加的人數也不會如此之多。
世家門閥是每朝每代的大蛀蟲,甚至正是因為有了世家門閥,才會養成後來國人先有家後有國的思想。如果能夠開創一個朝代,無論這個朝代能夠延續多久,嚴輿希望世家門閥不要出現在政治舞台之上。
當然,在世家門閥的天下中,嚴輿的這個想法一旦暴露那就是眾叛親離的下場。所以即便是最得嚴輿信任的周瑜,嚴輿也沒有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
當然,這並不影響嚴輿要創辦科舉制度的決心。嚴輿現在的招賢館其實便是面向廣大寒門子弟的,只是招募的都是一些學有所成的寒門子弟,如果能夠讓招賢館擁有教育的功能,那麼便相當于自己培養了人才了。
對于這件事情,嚴輿沒有找張竑也沒有找張昭,他找的是盛憲。盛憲如今年紀大了,雖然說仍然擔任吳郡太守,但其實江東現在承平,他的事情其實並不多。
嚴輿在見到盛憲之後,說道︰「江東初立,人才匱乏,我打算開辦公塾,招募大儒,廣招江東子弟入學。憲公覺得可否?」
作為學習孔孟之道的大儒,盛憲對于文教方面當然是很趕興趣的。
尤其是隨著年紀逐漸變老,盛憲對于政治的熱情也越來越淡,人一旦沒有興趣愛好,r 子過起來就很無聊了。雖然還能做學問,但是一味做學問也是很枯燥的。所以盛憲听到嚴輿所說,當即便是眼前一亮說道︰「安邦有教化子民之意?大善,不知有何具體打算。」
「將招賢館改為公塾,除了儒學經典之外,經世致用之術也要重視。學成之後,統一測試,通過測試者,即可舉官。不過稱之為實習官,實習期為三年,三年內表現良好,即可轉為正式官員。」嚴輿將大致的想法說了出來,這是他考慮很久之後歸納的。
當然不止這麼幾句,嚴輿專門找人幫忙抄成了一卷帛書,說完便是將帛書遞給了盛憲。盛憲接過嚴輿的帛書細細的看了起來,越看,盛憲的眼神就越亮。
「安邦可是要成立江東之太學?」漢朝其實就已經有了國立大學——太學,太學畢業的分為甲乙兩科,甲科為郎,乙科為吏,必須是由郎或者吏出身才能夠在漢代為官的。
當然,想要進入太學學習可不那麼容易,是要地方的舉薦才能夠進入的。而世家門閥所掌握的正是推舉入太學的資格,嚴輿志在廢除這個制度,所以他可不是想僅僅成立一個太學。
「是,又不是。」嚴輿搖頭說道︰「孔聖人曰,有教無類。太學雖好,但能入太學之人畢竟太少,而且近來徇私舞弊太多,太學之制需要變革。」
「哦?如何變革?」太學可是朝廷才能開辦的,本來盛憲就以為嚴輿的膽子夠大了,沒想到嚴輿竟然還不滿足于復制太學制度。
「入我江東太學,無需舉孝廉,只要識文通理即可。入學者可自選科目學習,由大儒統一教授,每季一考,成績優異者可獲得食宿全免。暫時以兩年為期舉行一次大考,取成績優異者為實習官。」嚴輿說道。
「無需舉孝廉?!」盛憲看著嚴輿,他沒想到嚴輿的手筆竟然如此之大。世家門閥掌控的就是舉孝廉的權力,嚴輿這一手,等于是直接將世家門閥壟斷人才輸送的權力一下子給打破。
「正是,優勝劣汰方能選出最具有才干之人。」嚴輿說道。
听到這里,盛憲再也坐不住了。他站起來在房間里不停的踱步,過了好一陣盛憲才說道︰「那擔任考核之人權力太大了。」
任何一個國家或者企業,掌管人事的部門權力都非常之大。嚴輿當然也知道這一點,但是他並不擔心,只是搖搖頭說道︰「並非如此,考核之人並不固定。每次考前由我親任,最終我還會任意抽查,若是有徇私舞弊者,定然嚴懲。」
「沒有固定人選?」盛憲松了一口氣,不過即便如此,權力還是非常大,只是不是那麼讓人難以接受了。盛憲再度坐了下來,陷入沉思,他在思考嚴輿太學改革的可行x ng。
「憲公細細思考,若是覺得可行,此事便全權交給憲公了。」嚴輿知道,要站在天下世家門閥的對立面,必須是要一定的魄力的。他沒有逼迫盛憲,只是說了一句後就起身離開。
而盛憲似乎完全沒有注意到嚴輿的離開,他只是有些呆滯的看著地面,嘴里不時蠕動,似乎在自言自語的說這些什麼。
雖然嚴輿現在距離統一天下還不知道有多久,但是很多事情必須要一開始就做。嚴輿必須要一開始就讓自己的利益集團里充斥著寒門的勢力,不然一味的讓世家門閥勢力增強,到最後嚴輿根本不敢得罪世家門閥的話,那這件事情就做不成了。
當然,無論盛憲做不做,嚴輿都會找人來做這件事情的。好在幾天之後,盛憲找到了嚴輿,然後答應了嚴輿。嚴輿當即大喜,握住盛憲的手說道︰「既然如此,我便任憲公為我江東太學第一任學官。」
「安邦你可真會給老夫找事做,此事一有差池,老夫在天下便無立足之地了。」盛憲苦著臉搖頭笑道,老實說,要不是盛憲自己就是寒門出身,他是無論如何不會淌這趟渾水的。
嚴輿笑了笑,要不是知道盛憲寒門出身,他又怎麼會找盛憲來做這件事情?
當然,辦太學又還要改革,這件事可不是說辦就能辦的。前期準備至少都要相當一段時間,學院要修建,大儒要去請,這些都不是一時半會能辦成的。
為了讓太學盡早開辦,嚴輿盡量滿足盛憲所需要的一切。江東臣子見到這個樣子都明白嚴輿是要盛憲干一件大事情,但究竟是什麼,暫時還沒人知道。
土地改革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太學在準備階段。嚴輿集團在猛然攻陷柴桑之後並沒有銳意進取,而是進入了一段韜光養晦的階段。不知不覺之間,嚴輿便渡過了公元1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