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傳奇 第一章(5——6)

作者 ︰ 苦行僧也

()第五回

小男孩聰明伶俐老夫人產下千金

當下,人們正在向張重天夫妻倆道喜,爭著抱長汀子玩,只听得竇氏大喊一聲,急得張重天慌了手腳,一把抱住妻子不放。人們見竇氏臉s 蒼白,無一點血s ,料知得了重病,慌忙給她請太醫。奉化街頭有個老中醫,當地人們都有喊他華佗轉世,經他搭脈,便知病情。張重天用一頂天藍s 小轎將他抬進門。經過診斷,才知竇氏y n陽失調,勞累過度,受寒著涼,氣血攻心,得上婦科病。當即開了幾劑藥方,抓來中藥煎服,病情才有所好轉。

不覺一晃又過了幾年,長汀子漸漸長大,他生x ng天真活潑,又十分聰明伶俐,很討人喜愛,村上人見了都很喜歡。他長到七歲時,村里人下田干活,因沒有耕牛,大多用手工勞作,整天在田里鋤地,個個干得筋疲力盡,一年下來,打下的糧食不夠糊口。張重天家里雖然只有三張吃口,但因田里收獲少,r 子過得不很潤滑。聰明的長汀子對父親道︰「阿爸,咱們養條牛,用牛來耕地不是更好嗎?張重天見兒子肯動腦子,大笑道︰」好小子,說得對。不過,買牛要銀子。再說,咱們家里養牛,交給誰養?你姆媽整天忙織布,我要在田里干活,誰牽牛?」

「阿爸,咱們幾戶人家湊合起來,買一條牛不難吧?告訴他們,這牛交給我,我來放牧。」

「好是好,咱們這里只有一塊桃山,山上盡是桃子,牛不能上山。村東邊白洋洋的一片,盡是湖塘,沼澤地里水草倒不少,人和牛難過河,誰也沒到過那邊割草料。曾有個膽大的人想過河,在縣江里活活淹死。」

「阿爸,你們怕,我不怕,我去試試。」

竇氏邊打斷兒子的話道︰「小長汀,你不要想做大人都做不到的事。好好在家里歇著,給我太平點。」

長汀子對張重天道︰「阿爸,你放心好了。」

沒多久,有五戶農家合起來買了一條牛。真的交給長汀子放牧。他高興得整天牽著牛在田頭轉。有一天,張重天用牛耕田,找不到牛料,家里的草料都已喂掉,急得沒了主意。長汀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開口道︰「阿爸,我知道你為牛料發愁,草料多得很,我去割。」

「你去割草料,到哪里割?」

三口人各干自己的活。竇氏爬上機子「 哩啪啦」忙著織布;張重天挑著一擔肥料下大田無活;長汀子趕著牛出門。見他腰上別把鐮刀,朝著河東邊白茫然的湖塘張望,站在牛前跟牛說著悄悄話似的,手拉繩子,將牛趕下縣江。然後,坐上牛背,朝對岸浮去。在田頭干活的張重天看見,嚇得喊道︰「長汀子,你尋死啦,給我回來。河水這麼大,去不得,會淹死你的,听見沒有,快回來!」

長汀子裝作沒听見,仍趕著牛朝河東邊浮去,他坐在牛背上,牛雖然很听他的話,但游到中心沒了力氣,漸漸沉下去,嚇得張重天直跺腳。長汀子連忙從牛背上下來,一手使勁拉牛繩,一手劃著水,硬是將牛拖到對岸,往一塊高土坡走去。牛走上土坡後,吃著從未見過的青草,吃飽後有了力氣。長汀子拔出鐮刀割了大捆青草。他割好草後,見父親在對岸朝他手舞足蹈的樣子,知道急著要他回去。他將青草扎在牛背上,一手牽牛繩,一手劃著水游回來。

從此,張重天對兒子刮目相看,他在父母親眼里有了一定份量。正當長汀子在家里漸漸成為父母的替手時。他的母親竇氏肚子挺了出來,夫妻倆老來得子,自然喜出望外。但竇氏重男輕女,又擔心做產不順。三天兩頭去奉化城內菩薩廟里燒香,祈求菩薩保佑她平平安安做產,生個胖小子。有一次,她帶著兒子長汀子去錦屏山寺廟燒香點燭,走到廟門口便雙膝跪地,三步一叩,五步一拜。走在她身後的長汀子剃個小光頭,穿件白粗布衫,露著胸部,赤著雙腳,手拿著香燭,活月兌月兌象個小和尚。

竇氏跪在佛像前拜著,幾下折騰,累得氣喘吁吁。她走到釋迦牟尼神像前,一頭坐在團墊上,無力站起。便吩咐長汀子替她燒香點燭。長汀子生x ng聰明,經常跟父母到各寺院走動,加上他佛x ng不泯,熟練地燒好香燭,並在每尊佛像前插上香。他走到佛祖釋迦牟尼佛像前,虔誠叩頭,雙手作揖拜了三下,抬頭朝佛祖看一眼,心靈大悟,嘴里念念有詞︰

「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

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

竇氏听見兒子清脆說話聲,以為他不懂佛門規矩,菩薩跟前胡說不道,對菩薩不恭。于是正s 道︰「長汀子,你在胡說些啥呀?菩薩跟前不可胡言亂語,小孩家真不懂事。」站在邊上的方丈听得明白,他用好奇的目光看長汀子,行佛禮道︰「小施主,小小年紀怎麼懂得佛經?」

長汀子笑著回道︰「萬法何殊心何異,何方更用尋經義。」

竇氏吼道︰「不要亂說,這里佛門聖地,不可多嘴!」

方丈畢竟懂得佛經,他知道長汀子心里懂佛,佛與佛是有緣的。便制止竇氏訓斥︰「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女施主,你家公子懂得經文,非常人可比。r 後定然成佛。」

竇氏以為出家人愛說好話,沒听見似的站起,走到觀音大士佛像前跪下,納頭拜著。然後,對方丈懇求道︰「大師,替老婦求菩薩保佑,讓我抽根佛簽,保奴家做產順順當當,生個貴子,給張家傳種接代。」

方丈生疑道︰「施主,此話怎講,你眼前已有一子,何愁香火不續?」

竇氏看了長汀子一眼,知道自己說漏了嘴,羞紅著臉笑道︰「大師,貧婦向來信佛,求觀音大士送子我家,多子多福,願夫家香火旺盛。」

方丈手捧簽筒,搖晃了幾下,口中念道︰「天王王,地王王;施主求子到佛堂,燒香點燭心心佛,觀音大士送子忙。」然後,將簽筒遞到竇氏面前︰「施主,抽一支吧。」

竇氏抽出一支紙簽,遞給方丈。方丈打開一看,見上面寫著︰

「桃花深處李花開,牡丹花王到庭前;

人間多少虛空事,時時處處說不完。」

讀畢,不覺一驚。但那方丈畢竟是過來之人,當即冷靜下來,很合竇氏心意地作了一番解釋,說得竇氏笑出聲。然後,模稜兩可地說道︰「女施主,你這簽,上上之簽,寫得明明白白,不生兒子必生女,若生女兒,長得如牡丹那麼美麗。她是花中之冠,鳥中鳳凰。女施主,恭喜你呀!」

竇氏听此說,也不計較生男還是生女。況且她一生從未做產,能生個女的也好。便臉掛笑容,走出廟門,而她身後的兒子看在眼里想在心上,只是不好說出口而已。見母親高興,也跟著笑。

母子二人走在路上,竇氏走得十分吃力,走走停停,走到離家里二里路,忽然,有兩個衣衫襤褸的乞丐站在道旁,臉上從未洗過的樣子,十分骯髒,竇氏看見後,搖了幾下頭,便從乞丐身邊走過,而長汀子站在乞丐跟前,似乎認識似的,他連忙從提著的籃子里取出幾塊供品糕點,每人給了兩塊。兩個乞丐連忙向長汀子磕頭。竇氏看後道︰「兒呀,你送給他們不心痛?」

「姆媽,你不是說過,做人一世,積德行善是正經。怎麼遇到事就忘了?咱們有吃,不能看著乞丐餓死路旁。」

「你說對,姆媽不如你。」

「姆媽,修行積德,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對佛真信、切願、至誠。」

竇氏听不懂兒子說的什麼話,她盯著他看了一眼道︰「兒呀,你這些話從哪里听來的?姆媽從來都沒有听說過。」

「姆媽,你不是帶我到過岳林寺嗎?我在寺院里听幾個僧人念佛,偷偷听來的。我听到後,記在心里了。」

竇氏手放在兒子肩頭道︰「兒呀,你記x ng好,姆媽念佛沒往心里去,修行能像你這樣就好了。」她說後,改變話題道︰「哎,長汀子,姆媽問你,你喜歡弟弟還是喜歡妹妹呀?」

「姆媽,我願意姆媽生個弟弟,若生個妹妹,也是姆媽的造化。」

「生個弟弟,跟你分家產,你只得一半。生個妹妹,家產全歸你,還是生妹妹好,是嗎?」

「姆媽,生個弟弟,我出家後,你們有了依靠;若生妹妹,我出了家,她只能半條心想到你與阿爸,你們受苦多啦。」

「你出家?小孩子說糊話了,以後不許說沒斤兩的話,听見嗎?再說這樣的話,阿爸與姆媽听了都要生氣的。」

「姆媽,不要生氣。世間有許多不隨意的事,要你氣來,你莫氣,氣來氣去氣自己,做人一生多少氣,放寬肚子過一世。」說得竇氏露出笑臉。

母子兩人才踏進門檻,竇氏突然肚子發痛。長汀子慌忙跑到田頭,告訴張重天,還沒待張重天跑回家,長汀子已經喊來鄰居接生婆。他還抱來稻草,燒了一鑊熱水。張重天才走進門,竇氏生下一個很秀氣的女孩。

長汀子听說姆媽生了個妹妹,高興得咧著嘴笑。但張重天心里有點不太高興,又不得不在妻子跟前露出笑臉。這一切,瞞不住長汀子的眼楮,他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坐在灶邊燒火,自言自語道︰「芸芸世間事,誰人能說清?」

在邊上吸干煙袋的張重天磕罷煙頭問道︰「長汀子,你說什麼?」

「阿爸,我說芸芸眾生……」

張重天點下頭,笑道︰「行,按你說的,給你妹妹起個名。佛經上說,‘芸芸眾生,一切皆空。’就叫她張芸芸吧。」

躺在床上的竇氏道︰「芸芸,好個芸芸眾生。」

張家添了女兒後,吃口增加,而張重天力衰,干農活、重活已力不從心,無法支撐家中生活,r 子漸漸清苦。竇氏除了r 以繼夜紡紗織布外,還跟著丈夫下田干活,家里瑣碎事情,全交給長汀子料理。長汀子雖然年紀小,但困苦的家境迫使他過早明白人生之艱難。所以,他一心想著給父母替力。他生x ng聰明,農活一看就會懂,一學就會。不僅很快掌握農活c o作,還向他母親竇氏學了做飯炒菜,照管妹妹的本領。他真正成了父母得力的幫臂。那天,長汀子抱著妹妹坐在門口,看見一個中年男子朝他家走來。坐在織布機上的竇氏從窗里看出,發現了對方,大聲喊道︰「喲,我以為誰呢,是你呀,快,快進屋。」

第六回

親舅舅臨門探望長汀子有幸求學

竇氏一聲喊,抱著張芸芸的長汀子愣在那里,他盯著來人,不敢吱聲。見對方戴頂帆布帽,穿著一身灰黑s 衣服,腳穿老布鞋,肩著一個布袋,胸前和背後袋里鼓鼓囊囊裝著什麼東西,手提著一條長棍子,看得出很疲勞的樣子。他走進門後,「啪」的一聲將口袋丟在地上,人往一把長條凳上坐下,接過竇氏手里的碗,「咕嚕」幾口喝完了茶水。遞碗給竇寺道︰「姐夫呢,又下田了?」

「他呀,能去哪里,還不肚朝黃土背朝天,整天扒在田里?」

「身骨可好?」

「好什麼呀,見老了,添了個女兒芸芸後,一家四口,靠他一人在田里起早模黑的,唉,這r 子真不好過。哎,姆媽和嫂嫂都好?」

「不瞞你說,你嫂嫂這人,與姆媽前世沖了轎似的,過不到一塊,我夾在中間做難人。我早想來這里,就是動不了身。听說你夫妻倆揀兒添女的,家里人丁興旺,好事呀。這回,我先來看看,如果有落當地方,帶她出來過些r 子,讓她也開開眼界。」說後,從袋里抓出幾大把炒花生與幾個熟雞蛋,放在桌上,朝著長汀子笑道︰「過來,吃吧!」

竇氏對長汀子道︰「這是你舅舅,不認得是吧,喊聲舅舅!」

長汀子輕輕喊了聲舅舅,竇大興連忙站起,走到長汀子身邊,接過他手里的張芸芸,仔細瞧了一眼道︰「養得不錯,白白女敕女敕的。怎麼,整天叫他抱著?」

「他不抱咋行,這r 子總得過去。」

竇大興將芸芸遞給竇氏,拉過長汀子,很認真地打量著。見他天庭飽滿,五官周正,面如重棗,雙耳垂肩,膚s 白里透紅,兩眼炯炯有神,言談舉止彬彬有禮,人情世故清清楚楚,看後,十分喜歡,他有心送長汀子去附近私熟念書,使他有所長進,r 後求個一官半職,既可光耀張家門庭,又有他這個舅舅推薦之功。他笑著問長汀子道︰「想不想念書認字?」

「我曾勸過你姐夫,送他念書,老是說家里吃口重。大興,你姐夫是個拿不定主意的人,待會,你好好勸他幾句,說不定他真會送兒子念書。」

不一會,張重天從田里回來,看見竇大興,高興得遞過煙袋道︰「哎呀,早就盼你來,怎麼等到今天?舅媽呢?」

「看你說的,她會來嗎?咱山窩里的雞,怎麼也變不了鳳凰。」

竇氏炒了菜,桌上擺得滿滿的。張重天與竇大興兩人邊交談邊喝酒。竇大興見長汀子抱著他妹妹,站在一邊沒上桌,便一口喝了杯中酒,抱過張芸芸道︰「來,你也陪舅舅吃口酒。」

張重天笑道︰「他呀,天生的和尚,從來不喝酒,連一塊肉都不吃。吃的盡是粗菜淡飯。」

「姐夫,是不是你們管得太嚴了?」

「管他嗎?沒有。很听話的,用不到管。有許多事,咱們大人不敢想不會做,他會想會做。雖然不是我親生,待我與你姐姐比親生還要親。我這輩子揀到這麼個兒子,我自認為有福氣。」說後,對長汀子道︰

「長汀子,給你舅舅杯里倒滿酒,給他挾些菜,你自己去盛飯,陪舅舅吃飯。」說著,在長汀子碗里挾了一些菜。

「姐夫,我看外甥聰明過人,如果對他稍作點撥,一定能成材。何不送他去念書,認幾個字,將來可辦些大事?」

張重天無可佘何地看了妻舅一眼,嘆口氣道︰「唉,是啊,我也這麼想,只是家里貧窮,填飽肚皮都很難,哪有心思送他念書?」

竇大興接口道︰「姐夫之言差矣,長汀子非旁人能比,從我見過的小孩中,還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你與姐姐,苦就苦點,先苦後甜嘛,別豫預了,听我句話,送他去私熟念書,錯不了。」

正在燒菜的竇氏听得明白,她捧著熱騰騰的一盆菜走來,對弟弟道︰「你問重天,我跟他說了幾回,就是拿不定主意。重天,別再舉棋不定了,家里雖窮,沒有到揭不開鍋蓋的r 子吧?我想,大興的話有道理,給兒子念書,說不定將來真的有出息。人誤田一季,人誤人一生。只要長汀子專心念書,我們苦死累死值得的。明天,你送他去奉化周家書房,或許咱張家真能出人才呢!」

竇氏的話,感動得長汀子差點掉下淚來。長汀子放下手里碗筷站起來,撲在母親懷里,流著淚水道︰

「姆媽,你們的好心,我都知道,不能因我害苦你們。姆媽,我,我不去念書了。家里已有牛,我去念書,叫誰放牛呢?再說,家里燒的柴沒人砍,我在家里,放牛、燒柴不用愁了。還能幫阿爸干些活,有多好!」

張重天看著淚汪汪的兒子道︰「長汀呀,坐下吃飯吧。家里事,你不必c o心,有我與你姆媽撐著。明天我送你去,好好念書,給咱張家爭口氣。我與你姆媽就是討著吃也要供你念書。」

第二天,竇氏大早起來,給兒子補了身衣服,做了一條書包袋,還使出她最拿手的本領,搭了幾個麥餅給長汀子,餅里嵌上蔥花,手拿麥餅,香噴噴的讓人口涎。張重天領著兒子先到錦屏山佛寺拜菩薩。然後,又去孔廟拜孔夫子,父子倆朝開書場的周家走去。

張重天雖不識字,但道奉化周家辦的私熟很出名。周先生上通詩文,下知民俗,是個德高望重的老秀才。因名氣在外,許多人慕名而來。不少學生從他手里出去,不中舉人,便成秀才,也有中狀元衣錦還鄉的。如今,身邊幾十名學生跟著他。還從外地聘用一名先生,專門教初讀學生。

這位聘用先生姓黃,他攜妻帶母長住奉化。一家三口r 子過得相當拮據,微薄收入填肚子都很困難。無佘老母患病,黃先生寧願自己不吃喝也要給母親治病。因此,弄得面黃肌瘦,身上沒長多少肉,象個老病鬼似的。但他學識豐厚,管教學生嚴而有方,不少頑皮學生手掌上挨了他的戒尺。即使這樣,家長們都很敬重他,願意把小孩交給他管教。

那天,張重天帶長汀子拜先生,黃先生看到長汀子長得非同尋常,先自淺笑道︰「質本貧賤,似如仙胎,未曾多見,奇哉,怪哉!」

一句話撩撥起長汀子的佛心,他當即向黃先生叩頭,出口道︰「出家念書,先生指點,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黃先生連忙扶起長汀子,拉住他的手,朝張重天點下頭道︰「令公子交與我吧,我敢斷定,令公子前途無量呀。」

從此,長汀子跟黃先生就讀。他生x ng聰慧,記憶力極強,黃先生講過的,一听即懂,黃先生沒講的他也能融會貫通。尤其對三國、隋唐、五代的佛教經書,過目不忘,能夠朗讀、背誦,很受黃先生賞識。還有,長汀子從黃先生身上學得一手好書法,提筆如行雲流水,人見了無不稱奇。長汀子十分敬重黃先生,黃先生視他為高徒,師生情緣深重,每每刮風下雨之時,黃先生便留長汀子在自家居住,不讓他一人回家。

有一回,黃先生為了治好他母親的病,把賺到的錢全化在看病買藥上,弄得身無分文,連買米的錢都沒有。黃師母只好向人借米下鍋。她走了附近幾家,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仍無法著落,全家斷炊。黃先生空著肚子給學生上課。到了中午時分,黃先生知道家里已揭不開鍋,便坐在教室里不走,硬撐著給學生批改作業。長汀子取出黃素素、香噴噴的麥餅,邊吃邊看先生批改。黃先生聞到麥餅香味,饞得直咽口水。長汀子一看就知道黃先生想吃他的麥餅。他連忙取出一個遞給黃先生道︰「先生,我帶來兩個餅,已吃了一個,這個給你的,你吃吧。」

饑餓逼迫著黃先生。他閃動著感激的目光,盯著長汀子道︰「一個麥餅我吃不下,你手里的餅讓我咬一口好了。」

「黃先生,哪咋可以,我吃過的怎麼好給先生吃呢?來吧,吃這個。」

「沒關系,你手里的讓我咬一口夠了。」說罷,伸過臉,張大嘴巴咬長汀子手上麥餅,因黃先生開口太大,把長汀子小手指咬破一層皮。長汀子痛得喊了聲「喔唷」。頓時,鮮血直流。這一下不打緊,嚇得黃先生黃菜葉般的臉s 更加蠟黃。連忙向長汀子道歉︰

「我該死,先生有罪!先生真的該死。」

長汀子見先生尷尬的樣子,咬住牙,忍住病,將沒吃過的那個餅遞給黃先生,若無其事地笑道︰「先生,沒什麼,沒什麼,咬傷點皮。我知道你餓了,這塊麥餅留給你吃。」說著走開。

黃先生擔心長汀子不好向他父母交代,便詢問道︰「長汀子,先生咬破了你的手指,到時候你怎麼跟家里大人說?」

長汀子回答道︰「我,我不說先生咬的,說不小心跌傷的。」

黃先生內疚地點下頭嘆道︰「你手指傷口有我的牙齒印,怎麼能說跌傷?先生不是人,你實說吧。或者你就說吃麥餅時被黃狗咬傷……」沒說完,伏在桌上拭著淚水。

長汀子再也吃不下麥餅了,他把剩下的全留給黃先生,自己不聲不響走回家。把黃先生家里的遭遇如實告訴父母親。

張重天听了兒子的話,跟妻子商量一定要救濟黃先生。但苦于家道不濟,一時沒有銀子,實在無能為力,夫妻倆急得直跺腳。

站在邊上的長汀子對父母道︰「有了,有了,把咱們家養的豬抬到市上賣掉,給黃先生姆媽看病,再送些米去,黃先生家就有救了。」

張重天一怔,他的目光落在妻子臉上,沉思片刻道︰「這,這,好是好,只怕咱家的r 子也不好過啊。」

長汀子跑到竇氏跟前央求道︰「姆媽,你不是常教孩兒,救人一命,勝念十部佛經嗎?救救黃先生吧。姆媽,答應我!兒子求你了。」

竇氏不聲不響地朝著米缸走去,從缸里取出一半大米,裝在袋里,放在長汀子面前道︰「你趕緊給黃先生家背去,我與你阿爸馬上抬豬上街,賣掉後將銀子給黃先生家送去。」

長汀子背了十多斤大米,飛快地往黃先生家走,渾身是汗,雙腳才踏進黃先生家門檻,看見黃先生正給臥病在床的老母親喂吃的。黃先生喂給他母親吃的東西不是別的,是長汀子留給黃先生吃的餅屑。見此情景,長汀子難受得眼圈紅紅的,怎麼也說不出話來。

「長汀子,你這是從哪里背來的大米?」黃先生停下手里的碗問。

「先生,學生知道你家里已沒米了,才從家里背來的。你姆媽的病也是餓出來的,讓她吃飽飯,病也不會有了,快洗米下鍋吧。」

到處借米的黃師母顧不得面子,慌忙掏米做飯,邊洗米邊說道︰「多好的學生,我還沒見過這麼懂事的孩子。」她見長汀子往外走,連忙拖住他不放,對他道︰

「坐下,快坐下,你也一起吃點,我們一家人都要好好謝謝你呢。要不然,一家三口真要餓死。你說得對,我姆媽要是吃飽滿飯,病也不會有了。」

黃先生也從房間里趕出,要留長汀子吃飯。長汀子跑出門道︰「黃先生,我馬上要回家辦急事,我馬上會來的。」

黃先生正與長汀子說著話,躺在床上的黃先生母親突然慘叫一聲,失去了知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布袋和尚傳奇最新章節 | 布袋和尚傳奇全文閱讀 | 布袋和尚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