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感鑒寶師 第0315章 兩兄弟鑒寶

作者 ︰ 苦瓜才子

方飛揚更是雙手別在背後,將這家店貨架上的東西上上下下仔細打量了一番。請記住本站的網址︰n。還別說,這家店鋪的青銅器種類真的很多,涉及到的年份也很長,各朝各代的都有。

見此情景,方飛揚不由自主的展開憑空感應能力,對照這些「老貨」檢測了一遍。

在「深度剖析」之下,方飛揚臉上露出淡淡的微笑,因為這里大部分的老貨屬于現代仿制品。

不過還真有幾件品相殘缺的青銅器皿屬于兩千多年的古人陪葬物,也不知道店家是從哪里搗騰過來的。同時,以方飛揚如今的專業眼光來評價,這些東西還是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的。如果能請到手藝高超的青銅器修復大師來整合一下,那價值會更高,更有潛力。

方飛揚看來看去,一道道無形感應能力如雷達波似的回蕩在這個店鋪里。一件唐代的銅鏡倒是引起了方飛揚的注意,同樣也有一個問題,這銅鏡的中間有一個補上的破洞,修復它的人采用的工藝粗糙,水平低下,修補的實在讓人痛惜。

跟在方飛揚身邊的張靠山也不知道看懂了沒有,自從進屋以後,他看了幾件後也不斷的搖頭。那模樣挺有鑒定大師的範兒。

張靠山還一副江湖老鳥的口味說道︰「想在古玩城淘件真正的寶貝是越來越難了,還不如去鬼市上踫踫運氣。」

方飛揚聞言,呵呵一笑,回答︰「現在那些鬼市的賣家也賊精賊精的,也是那種環境也是魚龍混雜,稍不留意就會被人下套。」

「汗,被套的都是哪些不合格的半吊子,反正你方大老板沒有被套過就行了。」

方飛揚沒有說話,而是收起了憑空感應能力,又往里走了幾步。這家店鋪的面積還挺大,靠近里面還立著一扇仿古的胡桃木屏風,屏風後面好像還有一個藏寶閣,一般最里面擺放的才都是真正的好東西。

越過屏風,走到里面一抬頭,方飛揚眼楮頓時一亮,里面那件藏寶閣上居然擺放著一連排不同造型的宣德爐,這些宣德爐的品相看起來還都不錯,一眼看去有那麼一種古樸的氣質。

但是方飛揚也不會相信,這麼多的宣德爐件件都是精品。如果這是這樣,那這家店的老板肯定是專攻宣德爐收藏的大玩家。而且這些東西也不可能放在店鋪里。

「看上宣德爐了?那你們可來對地方了,我這的宣德爐是古玩城里最全的,從明代到清仿再到民仿,我這里談不上種類齊全,但也是品種多樣。」

店主笑呵呵的看著方飛揚,方飛揚稍微愣了一下,這店主倒不像其他店主那樣,上去就說自己的東西都是真東西,有仿制品他自己都說了出來。

不過一想方飛揚也明白了,他要說這些都是真的就是傻子恐怕也不會相信,清仿和民仿雖然是仿制品,但總是有一定價值的老東西,是老東西就能多賣上點錢。

十幾個宣德爐,樣式都不一樣,方飛揚仔細的憑肉眼觀看,只看出兩件民仿和三件清仿,其他到底是現代的仿制品還是真到代的東西他就不知道了。

「這位先生,不知您對哪一件感興趣,我給您拿上手您仔細的瞧瞧,可好?…」

看方飛揚認真的觀摩樣子,店主又說了一句,今天的生意不好,顧客很少,不然他也不會這麼熱心的給方飛揚這樣的年輕人細心的講解和服務。

方飛揚剛想說話,身邊的一個聲音響起。

「喲,這個破香爐怎麼這麼黑啊,老板我看你平時閑著沒事可以勤勞一點,將你老貨好好用砂紙擦拭干淨嘛,油光呈亮的才能賣出一個好價錢嘛。」

說話的是一旁的張靠山。

這小子漫不經心的隨手拿起一件宣德爐,在手里掂了掂,又歪著腦袋,翻來覆去的看來看去。

店老板本來笑容滿面的準備為方飛揚挑一個上上手,但是張靠山這麼大嘴巴一開口,差點將這位店家憋出內傷出來。

「小伙子,不懂可不要亂說啊,這宣德爐是隨便能用砂紙打磨的。胡亂打磨會破壞器皿表面的包漿啊,倒是時候反而弄巧成拙,一文不值。」

店老板搖搖頭,趕緊糾正張靠山的錯誤觀點。

要換做平時,這樣自作聰明的顧客,他都難得搭理。今天生意清淡,這才多說兩句。

方飛揚也是被張靠山的話給雷倒了,他忍住笑意說道︰「我說兄弟,你好歹也是鼎盛的高級管理人員,以後可不能說這樣外行的話,流傳出去會被圈子人笑話的。」

張靠山嘿嘿一笑,也不以為意,大咧咧的說道︰「沒事,我說得玩的,雖然我不懂古玩保養的技巧,但是我也听說過「世間沒有真宣德爐」這一說法…老板,我估計你店里的這些貨也是高仿的多,值不了幾個錢。」

店家踫到張靠山這樣直腸子,也是哭笑不得。

不過,有一點,張靠山說得很對。在目前華夏的古玩收藏界誰也不敢說自己有一鼎正宗的宣德爐。百分之九十九的香爐都是後世仿造的。老一點的有明朝正統、景泰的古代工匠造的,新一點的有晚清民國時期炮制的。

沒人敢說手里有絕對明代宣德年間皇帝親自督促澆築出來的香爐。

為了牟取暴利,從明代宣德年間到民國時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爐活動從未間斷。就在宣德爐停止制造後,部分主管「司鑄之事」的官員,召集原來鑄爐工匠,依照宣德爐的圖紙和工藝程序進行仿造。

這些經過精心鑄造的仿品可與真品媲美,專家權威也無法辨別,至今國內各大博物館內收藏的許許多多宣德爐,沒有一件能被眾多鑒定家公認為是真正的宣德爐。鑒別真假宣德爐已成為華夏考古學中的「懸案」之一。

300年前,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時,為滿足玩賞香爐的嗜好,特下令從暹邏國進口一批紅銅,責成宮廷御匠們,參照皇府內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制香爐。

為保證香爐的質量,宮廷御匠們戰戰兢兢地稟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爐,銅還得精煉六遍。煉一遍,少一些,六遍下來,原料只會剩下一半。宣德皇帝財大氣粗,精品意識超強,他當即下旨精煉的次數不僅不減,還要翻番(煉十二次),並加入金銀等貴金屬。于是工藝師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經過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極品銅香爐終于制作成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超感鑒寶師最新章節 | 超感鑒寶師全文閱讀 | 超感鑒寶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