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博朗雖還想堅持,但他身後的人已選擇妥協。新官上任三把火,現在新皇登基燒的火更大,沒人想被這把火所牽累。之後的商定已無太大意義,只是在一些細節上作敲定,大臣們態度上妥協,但立場依然不會變,跟劉愈的梁子也算結下。
操辦商貿司,還是由劉愈一手操辦。因為這次朝議的變故,連幫手的事袁博朗也不想提,意思是讓劉愈自行解決。
本來劉愈打算在朝議上提出讓藩王進長安城朝賀事宜,但一想此事事關禮節,由他來提不合適。趁著朝議解散後,便跟袁博朗提了一句,袁博朗正為商貿司的事惱火,聞言不由冷哼一聲道︰「這些事,老夫自有打算,毋須劉統領操心。」
「師傅,看來你得罪不少人。」
六台衙門的後堂,蘇彥用帶著幾分歉意的目光望著劉愈,說道。
「動了他們的蛋糕,他們要記恨也攔不住。一會兵部的人來議事,準備一下。」
「師傅,什麼是蛋糕?」
蛋糕說起來還是西洋的東西,現在尚未傳入中土,劉愈不想跟蘇彥說些廢話,將御林軍那邊傳過來的邊關奏報遞給了蘇彥,道︰「這是定國侯的奏本,他還是執意要開戰。」
蘇彥看了奏本上的文字大感頭疼,之前劉愈也說過,朝廷連救災的錢糧都捉襟見肘,更何況打突厥。之前讓定國侯劉兆「量力而為」,看起來劉兆並不太理會其中的意思,只是一再催促糧餉。
「師傅。要不……你寫封信勸勸定國侯?」蘇彥試探著問道。
「他何時听過他這兒子的意見?今天討論的軍務並不包括邊關戰事。主要是長安城的戍衛。態度上你別太傾向于我,等討論出結果再說話。」
很快新任兵部尚書鄭昶會同兵部的人前來,因為軍務和政事分開,因而在朝議上也會分開議論。以往政軍會由右相一肩挑,但現下袁博朗只負責政務,而劉愈已將長安的戍衛軍權控制在手,袁博朗也無法插足。在新皇登基的很長時間里,軍務會議都由劉愈來主持。蘇碧和袁博朗都不會出席。
其實長安城的防務也並無太大的變化,只是原本東水營正統領因與晉王勾結被削職,因護槽司馬董書在這次撥亂反正中立下功勞,兵部提議由董書接任東水營正統領。
這提議也獲得劉愈的認同。若非董書,長安城會免不了一場戰亂,若起戰亂遺禍不淺。
原本護槽司馬只是營中副將級別,一次提升到正將,還要統領全軍,劉愈只怕這董書不足以擔當,于是又提出從御林軍中調撥人手過去幫忙當副將。如此劉愈便可安插親信在董書身邊。一方面輔佐一方面監督,加強劉愈對長安戍衛的控制。
兵部的人雖然都明知道劉愈有擅權的嫌疑。但新皇對他信任,他們有意見也只能保留。
第二項議案是由劉愈提出,要將城中六防司整合起來,成立總防司衙門。
長安城內防司分權,本來就是擔心若是整合在一起會形成制約御林軍的力量,形成分庭抗禮的局面。如今劉愈提出要成立總防司衙門,兵部的人意見頗多,認為如此會不利于長安城的戍衛。
劉愈是出于加強控制的考慮,現在城內的防務可說是一盤散沙,六防司兵員質量參次不齊,本身也無統一的調配性。劉愈一方面想將他們整合,更重要的是他想將城內的防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現在蘇彥這皇帝各方面勢力都很薄弱,全靠劉愈和蘇碧的支持,而劉愈和蘇碧的勢力畢竟有限,現在劉愈更怕的是右相一派勢力的崛起。還有錢回和楚王對新皇帝位的威脅。
鄭昶還是有意見。劉愈道︰「鄭尚書,城里總防司衙門不過是權宜之計,等來年長安城局勢平定,總防司衙門就會撤除,不會在長安城防務上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鄭昶問道︰「那前鋒將軍你的意思,是何人來擔當總防司衙門總統領之職?」
劉愈跟玉南門防司都尉李糜的關系在兵部也不是秘密,為了不引起鄭昶和兵部中人對他擅權的非議,也為了平衡勢力,劉愈道︰「不如總防司衙門不設總統領,而只設兩位統領,互相有所牽制。第一位統領,本將軍提議由兵部侍郎胡朝忠來擔任,而另一位統領,則應從原本六防司衙門的六位都尉中擇優而取一位。」
劉愈的提議平衡了總防司衙門的權力,讓兵部以為自己在總防司中有一半控制權,劉愈也沒說將總防司的權力一把抓,只說另一位統領從六位都尉中擇優而取。這就讓鄭昶等人的反對意見減少了許多,經過商定後,本來難以成事的總防司衙門也就此定案。
兵部的人以為將內防司控制了大半的權力,但劉愈這明顯是在玩「小聰明」。劉愈提出以兵部侍郎胡朝忠為總防司的統領之一,看似是將權力交給兵部,但胡朝忠可是胡軒的父親,因為胡軒現在不顯山不露水,這層關系那些兵部的人也根本無從知曉,只有當事人心知肚明。而「擇優錄取」,說的好听,但考官是誰,還不是劉愈?造成一種正當競爭的假象,最後取決權還在劉愈手上。到兵部的人將來回過味,事已成定局。
總防司衙門的事談妥,劉愈再提出征兵事宜。
劉愈有征兵的想法,是因為瞿竹之前的一句話所引起。瞿竹說現下長安城外大旱遍地,重災地區只要給一口飯,災民連兒子都會賣。劉愈當即便想起在關中地區征兵。一來邊關戰事令長安城周圍戍衛軍隊及團練抽調過半數,兵員緊張;再者救災的錢糧也不能養閑人,劉愈還想培養起一支完全忠于他的軍隊。
征兵的事近乎每年都有。兵部沒有任何反對意見。只是在這支新軍的組成方式上有些看法。鄭昶認為不宜在軍中調度,更適合讓東水營和南大營的人自行征兵補足兵員配額。劉愈則主張新軍必須獨立,不能以次充好將南大營和東水營的戰斗力削弱。
現在長安城各大勢力重新洗牌,只要不在四公主麾下,大多數朝臣都選擇了站在右相袁博朗一邊,鄭昶也是其中一位,听到劉愈的提議後帶著一份疑竇,問道︰「前鋒將軍是要新建一支軍隊?長安城周圍有南大營和東水營。難道不足以戍衛長安城?」
「本將軍之意,並非成立一支軍隊,而是成立一支地方團練,戰時匯集,每年農閑集合操練,一切規制都與團練相同。士兵也並非常年駐于軍中。」劉愈解釋道。
听到是組建團練,鄭昶便覺得是有點小題大做,他還以為劉愈要建一支「劉家軍」。既然只是團練,他也就不想在去跟劉愈結怨,畢竟劉愈現在權勢不小。他現在既要跟袁博朗立場一致,還要保持跟劉愈和平相處。否則兩邊都會令他職位不保。
擴軍的事商定,在新軍負責人上又有所爭執,鄭昶認為既然是征兵,就該由兵部的人來負責,而劉愈則想讓齊方和張無諸來負責這支新軍的組建和訓練。
長安城外兩大營勢力盤根錯節,想將兩個毫無威望的人提拔起來統調全軍,既不能服眾調配上阻力重重,還會令旁人覺得劉愈擅權。而劉愈在長安城外能調用的也只有齊方和張無諸,由他們組建一支新軍,這是辛苦活,本身新軍戰斗力又偏弱,才不會引起右相一派太大的反對意見。
「征兵應與救災之事一並進行。」劉愈最後說道,「凡是入選新軍者,不但朝廷給提供口糧,還有俸米供家人生活,比普通災民口糧多出一些,如此一來會有更多人踴躍參軍。」
兵部的人沒再就此問題發表異議,軍事會議也以劉愈一人獨角戲的方式結束。
…………
朝議結束,劉愈不但要負責長安城的戍衛統調,還要負責政務上商貿司的建立。下午劉愈便去見了韓升,想請老友的幫忙。
韓升還是一副悠然自得,沒說幫忙,但卻給了劉愈一個提議,既然沒有人手就直接找商人來當幫手,反正最終商貿司也是商人負責。
「如果你沒合適的人選,老朽倒可以幫你介紹幾個。」韓升最後笑道。
一語點醒劉愈,劉愈認識的商人雖然不多,但卻有一個很有能力的大商賈——隋妤,隋家大小生意的實際掌權人。
「韓老哥不當丞相真是屈了才。」劉愈笑著恭維道,「至于人選,在下有合適的,不勞韓老哥你掛心。」
匆匆見過韓升,劉愈便急著去找隋妤商量此事。
去了悅來居才被伙計告知東家去了前鋒將軍府,劉愈白跑一趟。
回到家,徐軒築正在跟隋妤商量買田買地的事,朝官的俸祿被削減,但軍將的俸祿是半絲都沒克扣。徐軒築自從當起主婦,便像一個地主婆一樣,拿到俸祿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其變成固定的田產。
長安城周圍水利發達,基本沒受旱情的影響,但因受周邊旱災的連累,地價也一降再降,這麼好的時機,徐軒築緊忙找隋妤來商議買地事宜。
見到劉愈,隋妤還是像個小女兒家一樣手足無措。當听到劉愈提及建立商貿司的事,隋妤恢復了大商賈應有的睿智︰「劉將軍,不知商貿司的少監可是以納捐銀錢的多寡來決定?」
劉愈點頭道︰「既然是賣官,自然如此。」
隋妤馬上道︰「那是否限定,商貿司的少監必須是男子?」
劉愈一愣,隨即一笑,他明白了隋妤的意思。這商貿司的少監,說起來就是商會會長,身為長安城的大商賈之家的掌權人,隋妤自然不想錯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