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警戰爭游戲 德式虎式I重型坦克

作者 ︰ 再生逍遙無憂客

()I坦克(ger)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重型坦克。

在1943年3月虎I坦克起初名為Pzkw

VIAusf.H,但後來重新設計成為Ausf.E(Ausf hrungGer."version")。這名字同樣跟MarkVI-E、Panzer

VI-E、PzKpfwVI-E或.181(Sonderkraftfahrzeug

181)一樣知名,盡管公眾通常只知它們的名字是虎I或簡單稱為虎。[1]

虎I坦克自1942年進入德國陸軍服役至1945年投降為止,虎這個綽號是由斐迪南•保時捷所取的。虎I的基本設計概念同時延用到其他車輛上面,包括包括虎II(虎王)坦克和突擊虎式突擊炮。虎Ⅰ重型坦克設計

虎式的設計概念不同于德國早年大部份坦克,在此之前的設計強調機動x ng、防護和火力三方面的平衡。雖然德國早期的坦克火力往往不及其他對手,然而戰術上的優勢抵銷這些不利條件。

虎I坦克的設計呈現出不同的設計理念,著重火力和裝甲的而犧牲機動x ng。重型坦克的設計工作在1930年代後期就已經開始,但是沒有計劃生產。而真正刺激虎I的出現是為了對付蘇聯T-34。盡管大體上的設計和外型類似四號坦克(中型坦克),但虎I坦克的重量足足是四號坦克的兩倍,重量的增加來自于更厚裝甲,大口徑火炮,以及必然產生龐大的燃料和彈藥儲存空間、較大的引擎、更堅固的傳動及懸吊系統。

虎I坦克的車體前方裝甲有100毫米厚以及炮塔正前方有110毫米厚,相較于四號坦克車身前方只有80毫米的厚度而炮塔正前方也只有50毫米厚,而虎I坦克的兩旁和背面也有80毫米厚的裝甲。這樣的厚度能夠抵擋在大多數二戰時期接戰距離,尤其來自正面的反坦克炮彈,而炮盾和炮塔的厚度幾乎相等,使得要從正面貫穿虎I坦克的炮塔幾乎是不可能。在近距離下,車身兩邊和車頂較容易受到損傷,因為虎I坦克車頂的裝甲只有25毫米至40毫米厚,和當時大部分的中型坦克沒太大分別。虎I坦克大部分的裝甲角度是垂直的與其他結構相連接,並采用榫接結構。焊接點品質很高,裝甲都是采用焊接,而不是鉚接。

虎I坦克對多數橋梁而言過重,因此它被設計可以涉水四米深。這要求特殊的機制來透氣和冷卻。潛水需有30分鐘準備。炮塔和槍必須被固定于前方位置並且密封。而且在坦克後部需高高升起一只大型呼吸管。只有初期495輛虎I坦克裝有潛水系統,所有的後期型虎I坦克都只能涉水兩米。

虎I坦克後部有個引擎室,兩個可對流隔艙置于兩側,每個隔艙都有油箱、散熱鰭片、散熱風扇。引擎最初是設計使用一具

21升12汽缸邁巴赫HL210P45汽油引擎

650匹馬力(實際測為641匹,478千瓦),雖然是一具好引擎,它提供的動力不敷使用,這很快被升級了到HL230P4523升

700匹馬力(實際測為690匹,515千瓦)。引擎為直列式汽缸,汽缸間角度約為60°,慣x ng啟動器安置在右側,也可穿過坦克後部的洞口透過鏈條驅動,引擎可透過車頂的艙口吊起。

汽油引擎在後部下方並連結前方的齒輪箱,11噸炮塔使用由引擎供給動力的液壓驅動系統推動,即使如此,自轉一圈需要一分鐘。懸吊系統使用了十六組扭力桿,為節省空間,負重輪擺臂一側向前而另一側向後,每只負重輪擺臂裝有三個負重輪,提供更好的乘駕。負重輪直徑為800毫米並且相互交錯,要拆除內側損失橡皮胎(經常發生)的負重輪,得一並卸下數個外側負重輪。這復雜系統有一定的缺點,負重輪間的間隙因下雪或泥土因為結冰而無法動彈。蘇聯于凌晨的攻擊時偶然發現此時虎式是可能處于無法移動狀態。新的全鋼制負重輪設計出來,橡皮胎制于內部,最終全面取代。

炮台有一個圓型的地板,而主炮的支撐及發sh 機制則發展自德國著名的88高sh 炮,而其88毫米36

L/56衍生型是被用作虎I坦克的主炮,而在二戰時最有效率及可怕的虎II坦克88毫米Kwk43

L/71型主炮,也是出自該高sh 炮的。更甚的是,虎I的主炮發的炮彈可以依一非常直的軌跡而飛行,並配置了極為j ng確的蔡司TFZ9b

瞄準器。在一次試sh 時,坦克在1200碼的距離外發炮,而連續5發是落在一個16英吋x18英吋的目標上。而虎I坦克亦曾在大于1哩(約1600米)的距離外打中敵軍的坦克,可是作用並不太大,因為在二戰中的戰爭距離是遠比一哩近的。

其它特點

液壓控制可變速齒輪箱和半自動傳動系統。坦克的極端重量並且意味需要新的c o控系統,替代用于輕型車輛的離合器和煞車設計,衍生型的英國Merritt

布朗單齒輪系統被使用了。虎式坦克的c o控系統是雙斜齒輪類型,意味著有兩個不同且固定的軸借由不同斜齒輪相互扭動,坦克配有有八段速度齒輪箱,因而有十六種斜齒輪運作。在必要情況下,最小半徑旋轉要透過單邊煞車來進行旋轉。虎式的c o控系統在它的時代來說是容易使用的。但是,虎式坦克的移動x ng能仍有待改進。當虎式坦克拖曳一只拋錨的虎式坦克時,引擎經常過熱和有時導致引擎故障或起火,因為這些原因虎式坦克被禁止用來拖另一只拋錨的虎式坦克。如果履帶發生故障,經常都需要兩輛虎式坦克拉拖動一輛.

故障的履帶對坦克自身也是很大的問題,由于履帶是高度繃緊的,經常都不能單靠移除履帶插銷來拆除履帶,有時甚至是用炸藥包來炸開幾段的。單輛德國Sdkfz9Famo

半履帶拖車無法拖曳虎式坦克,需增加到三輛Sdkfz9Famo半履帶拖車才能拖曳一輛虎式坦克。

雖然虎I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當中一個重武裝和重裝甲的坦克,盟軍坦克的一名強大的對手,但設計過于保守且有一些嚴重缺點。平的鋼板面明顯的沒有參考到T-34的傾斜鋼板的設計,要求結實增強重量已提供充足的保護。坦克的重量緊密壓在懸吊系統上,導致于維修困難,再耐用的懸吊系統也不堪使用。

虎I坦克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它的非常高生產成本。對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了

40,000輛美國M4謝爾曼和58,000輛蘇聯T-34系列,1,355輛的虎I坦克和

500輛的虎II坦克比較。德國的設計在時間、原材料和費用(帝國馬克)都是昂貴的。虎I坦克的成本相當于當時四號坦克的兩倍和三號突擊炮的四倍。設計歷史

虎式坦克于1937年ch n季開始研發,開發過程幾經周折。到1941年亨謝爾和其他三家競爭對手(保時捷、MAN和戴姆勒•奔馳)

分別提交上一款35噸左右,配備75mm火炮的坦克設計方案。然而,蘇聯T-34型坦克的誕生宣告了這些設計的過時。據亨謝爾一位設計師埃爾溫•阿德勒講︰「軍事專家深為震驚,他們發現當時德軍裝甲部隊竟無一款坦克能與T-34匹敵。」于是,定制標準立刻提高,包括車重增加到45噸,並配備一款88mm火炮。新坦克的原型車必須在1942年4月20r ,阿道夫•希特勒的生r 上亮相。由于研發時間有限,原先較輕的底盤設計被保留。增加的重量使得一些部件需承受更大的壓力,因而該車可靠程度、穩定x ng相對降低了。不像豹式坦克,虎式坦克絲毫沒有借鑒T-34坦克的設計經驗︰斜坡式裝甲在防穿透方面的力學優勢。但厚重、制造質量優良的直面裝甲被采用,實戰中表現亦是毫不遜s 。

保時捷和亨謝爾提交了樣車,在面見希特勒之前于拉斯滕堡作了比較測試。最終采取了折衷方案,亨謝爾的基本架構被采用,而換裝保時捷的炮塔。虎式坦克正式定名為Panzerkampfwagen

VIAusf.

E(六號裝甲戰車,E改型)批量生產開始于1942年8月。與此同時,軍方訂購了60輛保時捷設計。這批貨不是用來投入戰斗,而是被改裝了固定戰斗部,臨時命名為Panzerjauml;ger

Tiger

(P)(獵虎),即人們常說的「斐迪南式」,1944年2月27r ,在希特勒的命令下,被正式更名為「象式坦克殲擊車」。

虎式坦克被匆忙投入實戰,其實最初的產品漏洞百出。因此,所有大小修改,都直接在生產環節上完成。最為顯著的是後期型號降低了炮塔,並為乘員提供更為安全、較易于逃生的駕駛艙。為降低成本,防水能力和空氣淨化/調節系統被取消了。生產歷史

虎I在1942年8月開始生產,而在1944年8月生產了1,355輛後停止。開始生產時平均每月25輛,而1944年4月已增長至

每月104輛。增長的頂峰在1944年7月1r 的671輛。一般而言,它用了兩次生產期(前期型及後期型)生產虎I(PzKpfw

VI)和同期的德國坦克一樣。當虎II(TigerIIAusfB)開始在1944年1月生產時,虎I正逐步淘汰。作戰歷史

虎式坦克能夠在1600米內有效摧毀絕大多數對手,比如T-34、M4謝爾曼式坦克或是丘吉爾坦克(包括丘吉爾IV)。然而,采用76.2mmF-34坦克炮的T-34使用APBC在任何距離上都不可能擊穿虎式的前裝甲,同樣任何距離也不能擊穿虎I坦克的側面。但如果使用HVAP(BR-350P型穿甲彈),可以在近距離(大約300米內)擊穿側面。總結德軍實戰記錄的《The

NewGenerationofSovietArmorvsTigers》一文指出,T-34/85

85mm火炮的APBC穿甲彈只能在800米擊穿虎I坦克的車體側面,只能在600米擊穿虎I坦克的炮塔側面,也就是說零距離也無法擊穿虎I坦克的正面裝甲。但是使用HVAP(BR365P型穿甲彈),估計可以在500米擊穿虎I的首上裝甲,在300米擊穿炮盾裝甲。M4謝爾曼式坦克的75mm火炮只能在100米內擊穿虎I坦克的側面裝甲,零距離也無法擊穿正面。M4謝爾曼式坦克的76mm火炮理論上可以在600米擊穿虎I坦克的首上裝甲,300米擊穿炮盾,在1300米擊穿虎I坦克的側面。理論上如果發sh HVAP彈藥(經常短缺),甚至可能在1200米左右擊穿虎式的首上。但是美國士兵撰寫的《死亡陷阱—M4坦克》一文中指出,M4/76也不能在正常距離擊穿虎I的正面,沒有任何M4坦克在273米以外擊穿虎I坦克正面的記錄。IS-2的122毫米火炮理論上在1000米左右無論擊中什麼位置(角度必須好),都可能一發擊毀虎式坦克。但實戰中也有IS-2坦克在100米內開火被虎I的首下裝甲彈開的記載(有一定傾斜角度)。英國人為謝爾曼螢火蟲裝備的17-pounder炮,如果發sh APDS彈,理論上可以在1500米的距離左右擊穿虎式的前裝甲,但是據說英國的APDS遠距離j ng度嚴重下降,所以。虎式坦克主炮擁有的強大穿甲能力意味著它能夠在大多數對手無還擊之力的距離擊毀對手。這是一樣在開闊地型作戰時的主要戰術優勢。為了擊毀虎式坦克,對方的坦克有時被迫進行一次

側擊以求得到擊毀虎式坦克的機會。

虎式坦克第一次參與作戰是在1942年9月的列寧格勒(今聖彼德堡)附近。因為來自希特勒的壓力,很多虎式坦克在比預期中早的時間參與了戰斗,有很多早期型號更被證明是機件上不可靠的。在1942年9月23r 的第一次戰斗中,很多虎式坦克毀壞了,其余的虎式坦克就被埋在地下的蘇軍反坦克炮擊毀。有一輛虎式坦克在大部分完好無缺的情況下被蘇軍繳獲了,給了蘇軍一個機會去研究虎式坦克以及預備遇到該坦克時的應變方法。

虎式坦克在北非戰場的第一次戰斗中,它擁有在開闊地形壓倒所有盟軍坦克的能力。但是,機件上的不可靠使得虎式坦克很少參與戰斗。在一次列寧格勒的經驗的重演中,最少有一輛虎式坦克被英國人的牽引式六磅反坦克炮(six-pounder)擊毀了。這兩次經驗很簡單地解釋了這一種「超級武器」在戰術層面上是無可替代的。

虎式坦克的重量限制了能通過的橋梁,而且當穿越具有地下室的建築物時,因為其重量,而可能有陷入地下室的危機。另一個缺點在于以液壓c o作的炮塔機件轉動的十分緩慢,炮塔可以人工轉動,除了在對角度的微調外,極少在戰場上做如此的動作。

虎式坦克在馬路上的極速是38km/h,比其最相稱的盟軍對手-蘇聯IS-2快上1km/h,兩者都比絕大部分的中型坦克還要慢,早期的虎式還有45km/h的極速,但再1943年11月時,全面安裝了引擎條速器之後,極速便降至38km/h了。在服役期間,虎式一直有可靠度上的問題,配有虎式的單位常常由于拋錨問題而在戰力不足的情況下投入戰斗,而且,也沒有紀錄說有哪個配有虎式的單位在沒有拋錨損失一台虎式的情況下完成行軍轉進運動,同時,虎式也有著作戰半徑小的問題。令人驚訝的是,虎式居然配備了比虎式小的坦克還要小的負重軸承,最值得讓人注意的例外是蘇聯T-34。

然而,虎式的對手們還是因為虎式的裝甲及火力而畏懼著,在戰術上防御來說,虎式極差的機動x ng並不會構成任何問題,而盟軍與虎式接戰的戰術則是以團體戰為主,先以一輛坦克吸引其虎式乘員的注意,而其他的坦克則是攻擊虎式的側邊或後方。由于彈藥及油料配置于虎式的兩側,側邊的攻擊常常能成功擊毀虎式,然而,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戰術,而且常常導致數輛盟軍各式車輛方能擊毀一輛虎式,所以擊毀虎式需要極高超的戰術技巧。

虎式通常在陸軍將領的指揮下,會以不同的重裝甲營投入作戰,這些裝甲營不論是突圍行動或是更常見于反擊時,都會部署于關鍵區域。在當時有幾個表現突出的營隊,像是Grossdeutschland(大德意志帝國營隊)和幾個低位數編號的Waffen-SS

裝甲營就編制有少量的虎式坦克。另外常與虎式坦克一並提及的人物︰SS-Haupsturmf hrer(軍餃名)麥克•魏特曼(所屬第101

SS-重裝坦克部隊)他被後世譽為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杰出的坦克指揮官之一。他從基層做起,指揮過各式各樣的車輛,直到他成為一位專職的虎式坦克指揮員。

1944年6月6r 諾曼地登陸以後的一星期,6月13r 由魏特曼領導的第101d l 重型坦克營的第二連,在波卡基村遭遇英軍,當時魏特曼擊毀盟軍超過24輛軍用車輛(原文︰2打),其中當然包含了不少英軍的主戰坦克,直到波卡基村戰役當晚,魏特曼的虎式毀于英軍的空襲轟炸。虎式坦克的火炮

虎式坦克采用88毫米口徑電動擊發KwK36

L/56(L/56指炮管長度為口徑的56倍),由克虜伯公司研發並生產,準確度驚人,是歷史上殺傷效率最高的幾款坦克炮之一。該炮可裝載三種型號彈藥︰PzGr.39

彈道穿甲爆破彈、PzGr.40亞口徑鎢芯穿甲彈和HI.

Gr.39型高爆彈(HEAT)。下表給出該炮發sh PzGr.40亞口徑鎢芯穿甲彈(重9.3kg,彈頭初速930m/s)的實測統計數據,以供參考。(2.5x2米坦克靶,德國標準裝甲板,30度傾角放置。)技術參數

主要設定︰乘員5人(指揮官、炮手、裝填手、駕駛員、通訊員/機槍手)

長度︰6.3米

寬度︰3.7米

高度︰3米

重量︰57噸

裝甲︰100毫米

主要武器︰88毫米KwK

36L/56

次要武器︰2×7.92毫米MG34

發動機︰梅巴赫HL230P45V-12汽油,700匹(

520千瓦)

懸掛系統︰扭力棒

平地時速︰38公里/小時

馬力/重量︰12匹/噸

行動距離︰125公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紅警戰爭游戲最新章節 | 紅警戰爭游戲全文閱讀 | 紅警戰爭游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