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潛乙型潛艇
常備排水量2524噸(水上)/3654噸(水下)
全長108.7米
寬幅9.3米
吃水5.14米
速度23.6節(水上)/8節(水下)
主機艦本式2號10型內燃機2台,雙軸推進
軸馬力12400馬力(水上)/2000馬力(水下)
續航力16節16000海里(水上)/3節96海里(水下)
燃油搭載量774噸重油
安全深度100米
乘員94人
飛機水偵1架,彈sh 器1部
武器533毫米魚雷管6門(艦首)
140毫米40倍徑單裝炮1門
25毫米雙聯機炮1座
以對美戰略「漸減邀擊作戰」計劃而建造的本級艦,在作戰中主要任務是支援作為潛水戰隊旗艦的甲型潛艇。為提高對敵搜索能力,特意設計為可以搭載1架水上偵察機。
由于「漸減邀擊作戰」計劃後來沒有實行,該級艦也就沒有從事原來想定的任務。從建造數量上來說,本級艦可說是太平洋戰爭中r 本潛艇部隊的中堅。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商船擊沉數中,乙型潛艇的戰績就佔總擊沉數的42%。
所搭載的水偵有96式小型水偵,也有零式水偵。後來伊-27和伊-28被改裝成自殺機搭載母艦,伊-36和伊-37則改裝成「回天」自殺魚雷載艦。
本級艦中最有名的當數1942年潛航到美國西海岸,用水偵投下燃燒彈造成森林大火的伊-25了。這次行動也成為美國本土在戰爭中遭受的唯一一次空中攻擊。另外,擊沉美國航母胡蜂號的伊-19也是二戰中r 本潛艇中較突出的一艘。
[伊-15](初代)
1938年1月25r 在吳工廠開工
1939年3月7r 下水
1940年9月30r 竣工
1941年12月後開始在美國中西部海岸和南太平洋巡邏
1942年11月3r 在所羅門群島東方通信後下落不明
1942年12月24r 戰沒認定,除籍
[伊-17]
1938年4月18r 在橫須賀工廠開工
1939年7月19r 下水
1941年1月24r 竣工
1942年2月23r 炮擊加州海岸煉油廠
1943年8月19r 被美艦擊沉
1943年12月1r 戰沒認定,除籍。
[伊-19]
1938年3月15r 在三菱神戶工廠開工
1939年9月16r 下水
1941年4月28r 竣工
1942年9月15r ,在艾斯皮里圖島海域擊沉美國航母胡蜂號
1943年11月9r 在塔拉瓦失蹤
1944年4月30r 戰沒認定,除籍。
[伊-21](2代)
1939年1月7r 在川崎重工工廠開工
1940年2月24r 下水
1941年7月15r 竣工
1943年11月27r 在塔拉瓦附近失蹤
1944年4月30r 戰沒認定,除籍。
[伊-23](二代)
1938年12月8r 在橫須賀工廠開工
1939年11月24r 下水
1941年9月27r 竣工
1942年2月24r 在瓦胡島附近失蹤
1942年4月30r 戰沒認定,除籍。
[伊-25]
1939年2月3r 在三菱神戶工廠開工
1940年6月8r 下水
1941年10月15r 竣工
1942年9月襲擊美國俄勒岡州,引發森林火災。
1943年8月24r 在艾斯皮里圖島附近失蹤
1943年12月1r 戰沒認定,除籍。
[伊-26]
1939年6月7r 在吳工廠開工
1940年4月10r 下水
1941年11月16r 竣工
1942年11月13r 擊沉美國巡洋艦朱諾號
1944年10月25r 參加萊特灣海戰時失蹤
1945年3月10r 戰沒認定,除籍。
[伊-27]
1939年7月5r 在佐世保工廠開工
1940年6月6r 下水
1942年2月24r 竣工
1944年2月12r 在馬爾代夫群島西南被英國驅逐艦擊沉。
1944年7月10r 除籍。
[伊-28]
1939年9月25r 在三菱神戶工廠開工
1940年12月17r 下水
1942年2月6r 竣工
1942年5月17r 在臘包爾北方被美國潛艇擊沉
1942年6月15r 戰沒認定,除籍。
[伊-29]
1939年9月20r 在橫須賀工廠開工
1940年9月29r 下水
1942年2月27r 竣工
1944年7月26r 在巴士海峽被美國潛艇擊沉
1944年10月10r 戰沒認定,除籍。
[伊-30]
1939年6月7r 在吳工廠開工
1940年9月17r 下水
1942年2月28r 竣工
1942年10月13r 在新加坡港東面觸雷沉沒
1944年4月15r 除籍
1959年8月打撈解體
[伊-31]
1939年12月6r 在橫須賀工廠開工
1941年3月13r 下水
1942年5月30r 竣工
1943年5月13r 在阿圖島附近被美國驅逐艦擊沉
1943年8月1r 戰沒認定,除籍。
[伊-32]
1940年1月20r 在佐世保工廠開工
1940年12月17r 下水
1942年4月26r 竣工
1944年3月24r 在沃杰島附近被美國驅逐艦擊沉
1944年6月10r 戰沒認定,除籍。
[伊-33]
1940年2月21r 在三菱神戶工廠開工
1941年5月1r 下水
1942年6月10r 竣工
1942年9月26r 在土魯克因事故沉沒
1942年12月29r 打撈修理返回吳港
1944年6月13r 在伊予灘訓練時因事故沉沒
1944年8月10r 除籍
[伊-34]
1941年1月9r 在佐世保工廠開工
1941年9月24r 下水
1942年8月31r 竣工
1943年11月13r 在檳榔嶼被英國潛艇擊沉
1944年1月5r 除籍
[伊-35]
1940年9月2r 在三菱神戶工廠開工
1941年9月24r 下水
1942年8月31r 竣工
1943年11月22r 在塔拉瓦島南方與美國驅逐艦激戰後沉沒
1944年4月30r 戰沒認定,除籍
[伊-36]
1940年12月4r 在橫須賀工廠開工
1941年11月1r 下水
1942年9月30r 竣工
1943年在中太平洋執行回天攻擊
1945年6月24r 在菲律賓海域與美艦隊交戰,受輕傷
1945年11月30r 除籍
1946年4月1r 在五島海域海沒處分
[伊-37]
1940年12月7r 在吳工廠開工
1941年10月22r 下水
1943年3月10r 竣工
1944年11月19r 在帕勞諸島北方被美國驅逐艦擊沉
1945年3月10r 戰沒認定,除籍
[伊-38]
1941年6月19r 在佐世保工廠開工
1942年4月15r 下水
1943年1月31r 竣工
1944年11月12r 在雅普島近海被美國驅逐艦擊沉
1945年3月10r 除籍
[伊-39]
1941年6月19r 在佐世保工廠開工
1942年4月15r 下水
1943年4月22r 竣工
1943年11月26r 在馬金島西面被美國驅逐艦擊沉
1944年4月30r 除籍乙型潛艇(又稱巡航乙型)是r 本二戰其間產量最多的一種潛艇。當時r 本感覺戰爭即將爆發,r 本很需要大量潛艇,尤其有搭載水上飛機能力大型潛艇。于是利用伊-9型和伊-12型潛艇的設計。研制出乙型潛艇。與甲型潛艇相比,乙型潛艇更注重魚雷攻擊,但是卻沒有裝備甲型潛艇的編隊指揮系統。衍生型號
乙型潛艇又被細分為4個不同級別乙型(伊-15型)
項目編號S37,在1937年至1944年期間總共建造20艘。
艦名
備注
伊-15
1942年11月2r 在所羅門海域懷疑被美國驅逐艦「麥卡拉」號(DD-488)擊沉
伊-17
1943年8月19r 在努美阿被新西蘭艦艇和2架美國反潛飛機共同擊沉
伊-19
1943年10月18r 被美國海軍飛機擊沉
伊-21
1943年11月29r 在吉爾伯特群島海域被美國艦載機擊沉
伊-23
1942年2月24r 在夏威夷方向失蹤
伊-25
1943年9月3r 在新赫布里底群島被美國驅逐艦「帕特森」號DD-392擊沉
伊-26
1944年10月25r 在蘇里高海峽被美國驅逐艦「格里德利」號DD-380擊沉
伊-27
1944年2月13r 在摩爾吉布群島被英國驅逐艦「俠士」號擊沉
伊-28
1942年5月17r 在加羅林群島被美國潛艇「南歐鯖魚」號SS-199擊沉
伊-29
1944年7月26r 在巴士海峽被美國潛艇「鋸鮫」號SS-276擊沉
伊-30
1942年10月13r 在新加坡觸雷沉沒
伊-31
1943年5月13r 在阿圖島被美國驅逐艦「愛德華茲」號DD-619擊沉
伊-32
1944年3月24r 在馬紹爾群島被美國護航驅逐艦「曼羅夫」號DE-36擊沉
伊-33
1944年6月13r 在伊予灘訓練中因事故沉沒
伊-34
1943年11月13r 在檳榔島被英國潛艇「金牛座」號擊沉
伊-35
1943年11月22r 在吉爾伯特群島被美國驅逐艦「米德」號DD-602擊沉
伊-36
戰後于1946年4月1r 在五島列島被美軍鑿沉
伊-37
1944年11月19r 在帕勞群島被美國護航驅逐艦「康克林」號DE-439擊沉
伊-38
1944年11月12r 在亞浦島被美國驅逐艦「尼古拉斯」號DD-449擊沉
伊-39
1943年11月26r 在吉爾伯特被美國驅逐艦「拉德福」號DD-446擊沉
乙改一型(伊-40型)
項目編號S37B,總共建造6艘。
艦名
備注
伊-40
1943年11月22r 從特魯克出航,前往吉爾伯特群島海域活動,出擊後便失去聯絡,下落不明。
伊-41
1944年11月18r 被美國航空母艦「安齊奧」號的艦載機發現,為深水炸彈擊沉。
伊-42
1944年3月23r 在帛琉群島以南被美國潛艇用魚雷擊沉。
伊-43
1944年2月15r 在特魯克以北海域被美國潛艇「金吉鱸」號魚雷擊沉。
伊-44
1945年4月18r ,被擊沉。
伊-45
1944年10月28r ,在錫阿加奧島以東80海里附近被美國驅逐艦「懷特赫斯特」號聲納發現,為刺蝟彈擊沉。
乙改二型(伊-54型)
項目編號S37C,計劃建造21艘,實際建成服役3艘。
艦名
備注
伊-54
1944年10月28r 在蘇祿安島以東70海里附近,被美國驅逐艦「格里德萊」號和「赫爾姆」號聲納發現並擊沉。
伊-56
1945年4月5r ,在久米島以西海域被美國驅逐艦,「赫德森」號雷達發現,為深水炸彈擊沉。
伊-58
戰後被鑿沉
V22A型(第5115艦型)
項目編號S49A,後于1943年取消。基本參數
水上排水量
2,198噸(乙型)/2230噸(乙改一型)/2140噸(乙改二型)/2330噸(V22A型)
水下排水量
3,654噸(乙型)/3700噸(乙改一型)/3688噸(乙改二型)
艦長
108.7米
寬
9.3米
吃水
5.14米(乙型)/5.20米(乙改一型)/5.19米(乙改二型)/5.32(V22A型)
動力裝置
2台柴油機
軸數
2
動力輸出
12,400馬力
航速(水上/水下)
23.6/8(節)(乙型);23.5節/8節(乙改一型);17.7節/6.5節(乙改二型)
艦載燃油量
774(乙型)/814噸(乙改一型)/842.8噸(乙改二型)/735噸(V22A型)
續航力
乙型/乙改一型︰14000海里/16節(水上);96海里/3節(水下)
乙改二型︰21000海里/16節(水上);105海里/3節(水下)
主炮配置
1門140毫米炮
防空火力配置
1座三聯裝25毫米
魚雷發sh 管
6門533毫米魚雷發sh 管
備雷
17條
載機
1架水上偵察機
最大下潛深度
100米
艦員
94人伊—168號潛艇
伊—168號潛艇是r 本海軍在二戰中使用的大型遠洋潛艇本的大型潛艇卻在二戰中大顯身手。在中途島海戰中,r 本的大型遠洋潛艇「伊——168」號奉命為r 本聯合艦隊進行海上偵察。
「伊——168」號是一艘大型遠洋潛艇,艇長104.7米,排水量2240噸。它是一艘魚雷潛艇,以魚雷為主要戰斗武器,首部裝有4具魚雷發sh 管,尾部裝有2具魚雷發sh 管,備用魚雷14枚。
1942年5月31r ,「伊——168」號到達了中途島海域。它偵察到的情報,用無線電向聯合艦隊司令部作報告。6月4r 晚,中途島海戰打響後,「伊——168」號奉命從水下浮至海面,跟隨r 本巡洋艦一起進攻中途島。此時,r 本的2艘航母已被擊沉,另有2艘航母被重創。聯合艦隊司令部命令「伊——168」號去攻擊已被重創的美國航母「約克城」號。「伊——168」號從水下接近目標,突破了j ng戒線,發sh 了2枚魚雷。已受重創的
「約克城」號艙內大量進水而沉沒。伊400級潛艇r 本海軍的伊400級潛艇是二戰時期最大的也是直到20世紀60
年代核動力潛艇建成前最大的潛艇。伊-400所攜帶的燃料足以繞地球航行一圈半,可裝載3架晴嵐攻擊機並可使其迅速投入戰斗。開發
太平洋戰爭中,r 本在工業和兵器技術上遠遠落後于美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後期,美國海軍的戰艦x ng能已全面超越r 本。然而,本文將介紹的伊-400型大型載機潛艇卻是一個例外,個人認為伊-400級潛艇是r 本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造得最好的一件海軍兵器,在意義上甚至超過大和級戰列艦。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潛水航空母艦的設想也是相當超前的。雖然伊-400級的作戰思想和設計都相當先進,但和德國XXI型潛艇一樣,因為到來得太遲而無法影響二戰的結局。
r 本海軍自20年代末期起,即進行了潛艇攜帶飛機作戰的研究,到二戰期間,世界各國海軍中只有r 本海軍的大型潛艇較多攜帶艇載機,執行偵察或校正彈道任務。伊-400型的設計思想萌發于1942年。1942年11月,從潛艇上起飛的一架E14Y1型偵察機,飛臨美國西海岸俄勒岡州的森林,投擲了兩顆小型燃燒彈。受這次成功的鼓舞,r 本海軍的「○五」造艦計劃里加入了總數為18艘的伊-400型潛艇。x ng能
伊-400級長293英尺,水上排水量3550噸,水下排水量6560噸,是二戰期間建造的最大潛艇。設計最高航速水上20節,水下7節,航程33,000海里/16節,可持續作戰四個月以上,作戰半徑可達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武器包括艇尾的1門5.5英寸(140mm)50倍身管長甲板炮,艇首8具魚雷發sh 管,指揮塔上1門25mm防空炮,機庫上方3座三聯裝25mm防空炮,此外還有3架愛知造M6A1「晴嵐」水上戰斗/轟炸機。「晴嵐」是專門為搭載于潛艇上而開發的機種,可攜帶800公斤炸彈或17.71英寸(450mm)直徑的空投魚雷。伊-400型的主甲板上有一座115英尺長,直徑12英尺的機庫,可容納三架折疊的「晴嵐」。機庫口延伸出一條85英尺長的彈sh 滑索,平時飛機被折疊起來放入機庫,作戰時依次拖到彈sh 器上展開機翼,加油裝彈並彈sh 起飛。完成任務後降落在母艦附近的水面,由可折疊的起重機吊回艦上。另外,伊-400型還裝有柴油機通氣管工作裝置、j ng戒雷達和雷達訊號接收機。
伊-400級的主艦體采用橫向雙筒結構,很象一副眼鏡,這是為保障艇內彈藥庫和巨大燃料箱的安全而專門設計的。設置在船尾的乘員艙室恢復為單筒,這種雙筒設計使其具有較好的穩定x ng。艇首有兩個魚雷艙室,每艙有縱列的四具21英寸口徑魚雷發sh 管,共備雷二十條。伊-400級的下潛時間為56秒,吃水為23英尺。設計潛深400英尺,試航中潛到了328英尺。
伊-400型的艦橋和指揮塔並不在潛艇正中,而偏離中線7英尺,為保持全艇得平衡,機庫位置相應向反方向偏移2英尺。因為這種不對稱的設計,在遇到緊急情況或發sh 魚雷時,伊-400級在水下的c o作較不穩定。
搭載于伊-400級潛艇上的「晴嵐」水上戰斗/轟炸機長35英尺,翼展40英尺,航程654英里,有效載荷1800磅。如果丟棄浮筒,「晴嵐」還可以搭載附加油箱和炸彈,執行「敢死」任務。「晴嵐」由愛知公司制造,平時裝載于艇上的耐壓機庫中,浮筒被拆開放置,機翼和尾翼可折疊。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可以在七分鐘內裝備好一架「晴嵐」。
伊-400級起初設計艇員為145人,後來增加為213人,一名r 本軍官介紹實際作戰中搭載220人。經過訓練的艇員可在45分鐘內完成「晴嵐」的裝配、加油、掛彈和彈sh 。伊-400級的巨大航程使其可以攻擊遠在舊金山、巴拿馬、華盛頓或紐約的目標。
機庫的下方有一間艙室,可用以進行艇載機的維修和檢查,隔壁的彈藥室存放有四條空投魚雷,十五枚炸彈,以及大量的機槍彈藥,這些艙室的上方都有厚實的裝甲保護。兩個機艙各安裝一台19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
每條軸連接一台1200馬力的發電機,提供潛艇下潛用的電力。實際運行中,潛艇達到了水上18.7節,水下6.5節的最高速度。
伊400級裝有r 本的早期預j ng雷達和雷達信號探測器,為了彌補雷達x ng能的不足,艦橋上還安有特大型的雙筒潛望鏡。為了支持長達四個月的遠洋作戰,食物和補給品被塞進潛艇的每一個角落,狹窄的過道上也擺著食品箱,人只能彎著腰走在上面。戰史
1943年1月18r ,伊-400號在吳縣海軍造船廠開工建造,伊-401號及伊-402號不久後在佐世保開工,伊-403號原定在川崎海軍造船廠開工建造,後因故取消,伊-404號于1944年2月在吳縣造船廠安放龍骨,後在盟軍的猛烈空襲中沉沒。
為伊-400級制訂的第一個作戰計劃是由聯合艦隊代理司令小澤治三郎制訂的,稱為PX行動,計劃出動10架艇載機對美國西海岸及太平洋上一些人口稠密的島嶼投擲細菌武器。r 本設在滿洲的731細菌部隊已經在無辜的中國人和一些歐洲人戰俘身上完成了人體實驗,通過被感染的老鼠和昆蟲散布許多可怕的疾病,包括鼠疫和黑死病。
1945年3月26r ,豐田輔武海軍上將取消了該計劃,理由是「使用細菌武器將導致與全人類的對抗」。取而代之的計劃是轟炸舊金山、巴拿馬、華盛頓或紐約等城市。其中出動艇載機炸毀巴拿馬運河的計劃最終被采用,這將使美國海軍數月內無法通過該運河輸送兵力。
但是,到巴拿馬運河來回長達17,000英里的航程使每艘潛艇起碼需要達載1600噸的燃料,戰爭末期的吳縣軍港根本搜刮不到這麼多柴油。伊-401號因此被派到中國的大連運送燃料。4月12r ,這艘倒霉的潛艇在r 本海踫上一枚B-29布下的水雷,受輕傷返回修理。伊-400號代替它再次出動,總算運回了需要的油料。
到6月上旬,計劃中的所有四艘潛艇都已加滿燃料,裝足武器,更換了新型的通氣管裝置,並裝上了迷惑美軍的假煙囪。他們離開吳縣軍港,向北穿過對馬海峽,通過r 本海到達本州西海岸。在那里的訓練受到B-29所布水雷的妨礙,美國潛艇在該海域的活動也非常活躍,因為缺乏汽油,艇載機的訓練受到很大影響,只設法出動艇載機對巴拿馬運河的模型進行了模擬攻擊。
當這些潛水母艦終于準備出發前,戰況已進一步惡化。超過3000艘戰艦和運輸艦組成的盟軍艦隊開始執行為進攻r 本本土做準備的「奧林匹克」行動。這迫使東京的將軍們重新考慮攻擊巴拿馬的計劃,因為攻擊遙遠的巴拿馬已經成為一次無關緊要的牽制行動。經過激烈的爭論,攻擊目標被改為在烏利提環礁的美國艦隊。
7月4r ,伊-13號奉命前往本州北部的大湊海軍基地,裝上兩架新型「彩雲」式遠程偵察機,接著該艇將前往南方已經孤立的要塞特魯克。伊-14號于7月14r 出發;23r ,r 本海軍的寶貝蛋——伊-400號和伊-401號離開大湊,他們將在三周內分別前往烏利提環礁東南海域的集合地點匯合。
7月16r ,伊-13號在本州以東海域被美國護衛驅逐艦「勞倫斯•泰勒」號(lor(DE-415))和護航航空母艦「安齊奧」號(U.S.io
(CVE-57))上起飛的飛機擊沉。另外三艘也不是一帆風順。伊-401號遇到了強烈的風暴,伊-400號則發生了一次電子設備引起的火災。
8月4r ,伊-14號在特魯克進港,卸下了兩架中島「彩雲」。這種海軍最先進的偵察機航程可達2400英里,他們將為伊-400和伊-401號預訂于8月17r 進行的空襲作預先偵察。其間,在東京的第六艦隊長官正計劃著將同時進行的自殺x ng魚雷攻擊。
此時,曾經是聯合艦隊最重要的堡壘的特魯克要塞,已經成為美國訓練新飛行員的實戰基地,新飛行員們駕駛B-29戰略轟炸機從關島起飛,幾乎每天都來轟炸這個小島。不斷的轟炸早已消滅了該島上所有的遠程偵察機,但仍然有一小部分攻擊機可用。
8月15r ,裕仁天皇廣播了投降詔書,已經到達攻擊位置的三艘潛艇對這個消息很震驚,也引發了激烈的討論。最後戰隊司令決定遵從東京的命令︰將潛艇升至海面,掛起黑旗,銷毀了所有資料,發sh 了所有的魚雷,把全部的艇載機也拋進了大海。
8月28r ,在本州以東海面,美國海軍接受了伊-400號潛艇的投降。此後,該艇被拖往美國本土進行進一步研究,其中伊-400號被拖至瓦胡島外海自沉。簡史
伊400
1943年1月18r 工廠開工
1944年1月18r 下水
12月30r 竣工
1945年8月29r 作戰行動中迎接戰爭結束、在金華山海域遭美軍驅逐艦俘虜
9月15r 除籍。由美軍接收
1946年1月夏威夷回航接受調查。
6月4r 在夏威夷近海海沒處分
伊401
1943年4月26r 在佐世保工廠開工
1944年3月11r 下水
1945年1月8r 竣工
8月29r 作戰行動中迎接戰爭結束、在三陸海域遭美軍潛水艦俘虜
9月15r 除籍。被美軍接收
1946年1月返航夏威夷接受調查。
5月31r 在夏威夷近海海沒處分
伊402
1943年10月20r 在佐世保工廠開工
1944年9月5r 下水
1945年7月24r 竣工
8月15r 在港迎接戰爭結束
11月15r 除籍
1946年4月1r 在五島海域海沒處分
伊404
1943年8月11r 在工廠開工
1944年7月7r 下水
1945年6月4r 95%完成時工事中止。
7月24r 在倉橋島海域以航空魚雷自沉處分
1946年12月9r 打撈作業。翌年解體處分
伊405
1944年9月27r 在川崎重工泉州工場開工,開工不久工事中止被解體基本信息
r 本伊-400型大型載機潛水艇在人類雷達發明之前,海平面上肉眼所能達到的最大觀測距離還不到6英里。對于一名潛艇艇長而言,考慮到如何更早的發現敵情和及時隱蔽自己,這實在是個大問題。把潛艇和飛機結合起來的概念,也正是因此應運而生的。
1914年11月,德國海軍和海軍航空兵在比利時澤布呂赫港分別建立了自己潛艇基地,後者其目的是用裝載12公斤炸彈的FF29a水上飛機攻擊英國人的水面艦艇。由于飛機的航程有限,起初的攻擊嘗試都遭到了失敗。此時,駐扎在這里的德國海軍U-12號潛艇艇長沃而特.弗斯特曼(WalterForstmann)在與德國海軍航空兵方面商議後提出了一個簡單而新穎的設想,那就是用潛艇裝載飛機,並在離攻擊目標盡可能近的海域發動攻擊。1915年1月6r ,一艘搭載了一架FF29a的德國潛艇離開碼頭,在距離英國海岸不到15英里的海面放下飛機。飛機從海面起飛後直撲英國肯特郡的海軍港口,令英國人大驚失s 。這次突襲行動取得了完全的成功,潛艇和飛機均安全返回澤布呂赫港。一個全新的武器就此誕生了,這就是「潛水航母」,而潛艇上的飛機則主要用來執行特種作戰任務和空中偵察。
「潛水航母」概念的早期實踐從1916年開始,英國、德國、美國、意大利和法國相繼開展了載機潛艇方面的研究和試驗,德國人甚至秘密設計了專門用于潛艇搭載的水上飛機——U-1。這種飛機采用全木制結構,裝有兩個浮筒,可以折疊安裝在一個直徑1.8米、長7米的艙室內。但都由于擔心潛艇在水面施放飛機作戰風險太大,各國因此陸續終止了研究計劃。
r 本也沒有落在各國後面。利用從德國購買的U-1水上飛機,r 本人仿造了自己的潛艇載機——橫所(Yokosho)1-Go。該機于1927年首飛,並搭載在r 本海軍伊-21號潛艇上進行了為期18個月的試驗。這是r 本海軍對「潛水航母」概念的早期實踐。1937年,新型的E14Y1水上偵察機誕生,這種飛機航程可達900公里,速度達246千米/小時。該機x ng能指標非常優越,完全可以滿足潛艇載機作戰的需求,截止1943年共制造了126架。新的水上飛機又陸續在噸位更大的伊-51、伊-5和伊-6等潛艇上進行了試驗,並在二戰爆發前夕陸續進入r 本海軍列裝服役。至此可以看做是r 本海軍「潛水航母」作戰力量的初步建成,而這是其他國家在二戰中雖有試驗卻未曾實際做到的。研究背景
r 本伊-400型大型載機潛水艇太平洋戰爭中,r 本在工業和兵器技術上遠遠落後于美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後期,美國海軍的戰艦x ng能已全面超越r 本。然而,本文將介紹的伊
-400型大型載機潛艇卻是一個例外,個人認為伊-400級潛艇是r 本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造得最好的一件海軍兵器,在意義上甚至超過大和級戰列艦。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潛水航空母艦的設想也是相當超前的。雖然伊-400級的作戰思想和設計都相當先進,但和德國XXI型潛艇一樣,因為到來得太遲而無法影響二戰的結局。
r 本海軍自20年代末期起,即進行了潛艇攜帶飛機作戰的研究,到二戰期間,世界各國海軍中只有r 本海軍的大型潛艇較多攜帶艇載機,執行偵察或校正彈道任務。伊-400型的設計思想萌發于1942年。1942年11月,從潛艇上起飛的一架E14Y1型偵察機,飛臨美設計圖國西海岸俄勒岡州的森林,投擲了兩顆小型燃燒彈。受這次成功的鼓舞,r 本海軍的「○五」造艦計劃里加入了總數為18艘的伊-400型潛艇。x ng能特點
r 本伊-400型大型載機潛水艇伊-400級長293英尺,水上排水量3550噸,水下排水量6560噸,是二戰期間建造的最大潛艇。
設計最高航速水上20節,水下7節,航程
33,000海里/16節,可持續作戰四個月以上,作戰半徑可達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武器包括艇尾的1門5.5英寸(140mm)50倍身管長甲板炮,艇首8具魚雷發sh 管,指揮塔上1門25mm防空炮,機庫上方3座三聯裝25mm防空炮,此外還有3架愛知造M6A1「晴嵐」水上戰斗/轟炸機。「晴嵐」是專門為搭載于潛艇上而開發的機種,可攜帶800公斤炸彈或17.71英寸(450mm)直徑的空投魚雷。伊-400型的主甲板上有一座115英尺長,直徑
12英尺的機庫,可容納三架折疊的「晴嵐」。機庫口延伸出一條85英尺長的彈sh 滑索,平時飛機被折疊起來放入機庫,作戰時依次拖到彈sh 器上展開機翼,加油裝彈並彈sh 起飛。完成任務後降落在母艦附近的水面,由可折疊的起重機吊回艦上。另外,伊-400型還裝有柴油機通氣管工作裝置、j ng戒雷達和雷達訊號接收機。
伊-400級的主艦體采用橫向雙筒結構,很象一副眼鏡,這是為保障艇內彈藥庫和巨大燃料箱的安全而專門設計的。設置在船尾的乘員艙室恢復為單筒,這種雙筒設計使其具有較好的穩定x ng。艇首有兩個魚雷艙室,每艙有縱列的四具21英寸口徑魚雷發sh 管,共備雷二十條。伊-400級的下潛時間為56秒,吃水為
23英尺。設計潛深400英尺,試航中潛到了328英尺。
伊-400型的艦橋和指揮塔並不在潛艇正中,而偏離中線7英尺,為保持全艇得平衡,機庫位置相應向反方向偏移2英尺。因為這種不對稱的設計,在遇到緊急情況或發sh 魚雷時,伊-400級在水下的c o作較不穩定。搭載于伊-400級潛艇上的「晴嵐」水上戰斗/轟炸機長35英尺,翼展40英尺,航程654英里,有效載荷1800磅。如果丟棄浮筒,「晴嵐」還可以搭載附加油箱和炸彈,執行「敢死」任務。「晴嵐」由愛知公司制造,平時裝載于艇上的耐壓機庫中,浮筒被拆開放置,機翼和尾翼可折疊。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可以在七分鐘內裝備好一架「晴嵐」。
伊-400級起初設計艇員為145人,後來增加為213人,一名r 本軍官介紹實際作戰中搭載220人。經過訓練的艇員可在45分鐘內完成「晴嵐」的裝配、加油、掛彈和彈sh 。伊-400級的巨大航程使其可以攻擊遠在舊金山、巴拿馬、華盛頓或紐約的目標。機庫的下方有一間艙室,可用以進行艇載機的維修和檢查,隔壁的彈藥室存放有四條空投魚雷,十五枚炸彈,以及大量的機槍彈藥,這些艙室的上方都有厚實的裝甲保護。兩個機艙各安裝一台19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每條軸連接一台1200馬力的發電機,提供潛艇下潛用的電力。實際運行中,潛艇達到了水上18.7節,水下6.5節的最高速度。伊400級裝有r 本的早期預j ng雷達和雷達信號探測器,為了彌補雷達x ng能的不足,艦橋上還安有特大型的雙筒潛望鏡。為了支持長達四個月的遠洋作戰,食物和補給品被塞進潛艇的每一個角落,狹窄的過道上也擺著食品箱,人只能彎著腰走在上面。戰爭歷程
r 本伊-400型大型載機潛水艇1943年1月18r ,伊-400號在吳縣海軍造船廠開工建造,伊-401號及伊-402號不久後在佐世保開工,伊-403號原定在川崎海軍造船廠開工建造,後因故取消,伊-404號于1944年2月在吳縣造船廠安放龍骨,後在盟軍的猛烈空襲中沉沒。
為伊-400級制訂的第一個作戰計劃是由聯合艦隊代理司令小澤治三郎制訂的,稱為PX行動,計劃出動10架艇載機對美國西海岸及太平洋上一些人口稠密的島嶼投擲細菌武器。r 本設在滿洲的731細菌部隊已經在無辜的中國人和一些歐洲人戰俘身上完成了人體實驗,通過被感染的老鼠和昆蟲散布許多可怕的疾病,包括鼠疫和黑死病。
1945年3月26r ,豐田輔武海軍上將取消了該計劃,理由是「使用細菌武器將導致與全人類的對抗」。取而代之的計劃是轟炸舊金山、巴拿馬、華盛頓或紐約等城市。其中出動艇載機炸毀巴拿馬運河的計劃最終被采用,這將使美國海軍數月內無法通過該運河輸送兵力。
但是,到巴拿馬運河來回長達17,000英里的航程使每艘潛艇起碼需要達載1600噸的燃料,戰爭末期的吳縣軍港根本搜刮不到這麼多柴油。伊-401號因此被派到中國的大連運送燃料。4月12r ,這艘倒霉的潛艇在r 本海踫上一枚B-29布下的水雷,受輕傷返回修理。伊-400號代替它再次出動,總算運回了需要的油料。
到6月上旬,計劃中的所有四艘潛艇都已加滿燃料,裝足武器,更換了新型的通氣管裝置,並裝上了迷惑美軍的假煙囪。他們離開吳縣軍港,向北穿過對馬海峽,通過r 本海到達本州西海岸。在那里的訓練受到B-29所布水雷的妨礙,美國潛艇在該海域的活動也非常活躍,因為缺乏汽油,艇載機的訓練受到很大影響,只設法出動艇載機對巴拿馬運河的模型進行了模擬攻擊。
當這些潛水母艦終于準備出發前,戰況已進一步惡化。超過3000艘戰艦和運輸艦組成的盟軍艦隊開始執行為進攻r 本本土做準備的「奧林匹克」行動。這迫使東京的將軍們重新考慮攻擊巴拿馬的計劃,因為攻擊遙遠的巴拿馬已經成為一次無關緊要的牽制行動。經過激烈的爭論,攻擊目標被改為在烏利提環礁的美國艦隊。
7月4r ,伊-13號奉命前往本州北部的大湊海軍基地,裝上兩架新型「彩雲」式遠程偵察機,接著該艇將前往南方已經孤立的要塞特魯克。伊-14號于7
月14r 出發;23r ,r 本海軍的寶貝蛋——伊-400號和伊-401號離開大湊,他們將在三周內分別前往烏利提環礁東南海域的集合地點匯合。
7月16r ,伊-13號在本州以東海域被美國護衛驅逐艦「勞倫斯•泰勒」號(lor
(DE-415))和護航航空母艦「安齊奧」號(U.S.io
(CVE-57))上起飛的飛機擊沉。另外三艘也不是一帆風順。伊-401號遇到了強烈的風暴,伊-400號則發生了一次電子設備引起的火災。
伊400號上舉行的投降儀式8月4r ,伊-14號在特魯克進港,卸下了兩架中島「彩雲」。這種海軍最先進的
偵察機航程可達2400英里,他們將為伊-400和伊-401號預訂于8月17r 進行的空襲作預先偵察。其間,在東京的第六艦隊長官正計劃著將同時進行的自殺x ng魚雷攻擊。
此時,曾經是聯合艦隊最重要的堡壘的特魯克要塞,已經成為美國訓練新飛行員的實戰基地,新飛行員們駕駛B-29戰略轟炸機從關島起飛,幾乎每天都來轟炸這個小島。不斷的轟炸早已消滅了該島上所有的遠程偵察機,但仍然有一小部分攻擊機可用。
8月15r ,裕仁天皇廣播了投降詔書,已經到達攻擊位置的三艘潛艇對這個消息很震驚,也引發了激烈的討論。最後戰隊司令決定遵從東京的命令︰將潛艇升至海面,掛起黑旗,銷毀了所有資料,發sh 了所有的魚雷,把全部的艇載機也拋進了大海。
8月28r ,在本州以東海面,美國海軍接受了伊-400號潛艇的投降。此後,該艇被拖往美國本土進行進一步研究,其中伊-400號被拖至瓦胡島外海自沉。作戰活動
伊400號模型一作為「潛水航母」概念的創始者,德國人也曾考慮將載機潛艇投入作戰。但二戰期間的德軍潛艇噸位均在千余噸左右,若想裝載水上飛機尚有一定不足。若是建造更大型的載機潛艇,就更容易被北大西洋海域的盟軍反潛力量發現,所以采用了折中的辦法——裝備Fa330旋翼機執行海上短距偵察任務。
而在r 本方面,考慮到潛艇在偵察及兩棲登陸作戰中的作用,早在潛艇載機試驗之前,r 本海軍司令部就曾將其納入到二戰初期的南下進攻作戰計劃中去。載機潛艇在r 本海軍的作戰活動中大行其道,也是跟r 本海軍將潛艇作為與大型水面艦艇協同和遠程偵察力量使用的思想聯系在一起的。
大戰之初的r 本海軍潛艇力量較為薄弱,偷襲珍珠港時,r 本海軍僅有64艘潛艇,其中41艘是遠洋型潛艇,其余都是中小型潛艇。但大型遠洋潛艇雖然航程遠、航速高,但也帶來可c o縱x ng差和下潛速度慢的缺點,這一點在美軍反潛力量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尤其明顯,r 本潛艇往往在接近目標之前就會被發現和攻擊。
所以,為了擴大偵察範圍,能夠搭載水上偵察機的大型潛艇就被r 本海軍加以改造,用來執行遠程偵察任務。太平洋戰爭初期,r 本海軍的「潛水航母」就投入了實戰。由于當時的美軍情報機構對此並不知情,r 軍載機潛艇的作戰取得了一定成功。特別是在1942年,r 本海軍伊-25號潛艇使用艇上搭載的E14Y1水上偵察機向美國本土俄勒岡州投擲了燃燒彈,爆炸引發了小規模的火災,但很快被當地居民撲滅。r 本海軍的潛艇載機甚至從澳大利亞和印度洋水域起飛,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幾個主要城市實施了空中偵察。最遠甚至曾到達馬達加斯加至索馬里一線的東非水域。
伊-25號的成功給予r 本海軍極大的信心。由于盟軍在太平洋海域的海空軍力量優勢明顯,r 本海軍載機潛艇為了充分執行海上偵察任務,往往要在最大航程內甚至超出航程飛行,並用無線電報告情況。1942年,r 本聯合艦隊司令部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即用潛艇搭載飛機攻擊巴拿馬運河以破壞美軍部隊與作戰物資的調動,爭取r 軍一定的兵力優勢。為了解決遠程偵察和攻擊的問題,r 本海軍開始改進「潛水航母」的戰術和裝備。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伊-400級大型載機潛艇以及愛知(Aichi)公司為其設計的M6A1「晴嵐」(Seiran)水上偵察機,但伊-400級潛艇最終僅有3艘投入了實戰——伊-400號、伊-401號和伊-402號。1945年4月,伊-401號艇奉命前往中國大連運載長途奔襲巴拿馬運河所需的燃料,但因在瀨戶內海觸雷受損而被迫返回。同年4月12r ,接替伊-401號艇的伊-400號繼續執行水下運油任務,最終得以順利返回吳港。不過,由于此時r 軍的戰況r 益惡化,盟軍的艦隊已在r 本本土附近大量集結,巴拿馬運河的攻擊計劃根本無力執行,于是被迫放棄。
1945年7月,新的作戰計劃誕生,為攻擊位于烏利西環礁的美國海軍航母基地,r 本海軍第一潛艇支隊的伊-400、伊-401、伊-13和伊-14號潛艇共搭載10架M6A1「晴嵐」從大湊出發經由4條不同的航線前往作戰海域。7月16r ,伊-13號遭遇美國海軍驅逐艦「勞倫斯.泰勒」號(Lawrence
C.
Taylor)和護航航空母艦「安齊奧」號(U.S.io),潛艇很快被美軍飛機擊沉。伊-401號也不順利,潛艇由于遇到了強烈的風暴而受損,伊-400號則發生了一次由電子設備故障引起的火災。在還沒達到預定集結地點的途中,各艇接到r 本戰敗投降的消息。作戰于是被迫終止。伊-400號潛艇也于1945年8月28r 在本州以東海面向美軍投降。伊-400級潛艇和載機
耐壓機庫的近照r 本海軍在二戰期間設計建造的潛艇噸位多數較大,伊-400級更是無與倫比,是那時世界上最大的潛艇。1943年1月18r ,伊-400號在吳縣海軍造船廠開工建造,伊-401號及伊-402號不久後在佐世保開工。伊-400采用雙殼艇體,艇長122米,滿載排水量6560噸,最大乘員220人。艇上安裝4台7700馬力柴油機和2台1764千瓦電動機。伊-400的水面最大航速18.7節(水下最大航速6.5節),其航程是令人驚異的︰由于具有超大容量的燃油箱,該級艇在14節航速下最大航程可達37500海里!最大下潛深度也達到了100米。這對于曾經制訂的攻擊美國本土的作戰計劃來說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從伊-400級潛艇的外觀和結構上看,該艇的設計十分特別,其艦橋和指揮塔的位置不在甲板正中,而是左偏2.2米。為了平衡,巨大的機庫則右偏0.6米。這麼做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在以2節低速水下潛航時,潛艇必須7度右舵才能保持直線前進,魚雷攻擊時更是必須考慮艇體左轉和右轉半徑不一致的情況。特別是在潛艇進水的時候,如何保持艇體平衡更是關鍵的問題。不過在通常情況下,該級艇耐波x ng較好,完成緊急下潛動作僅須56秒。
在伊-400的甲板上設計有一個35米長,直徑3.7米的密封機庫,在機庫下方右舷內外兩層殼體間有一個特殊的工作艙室用于檢修測試飛機發動機,旁邊是機載彈藥庫,可儲存4條航空魚雷、15枚炸彈以及航炮用的炮彈。耐壓殼體里面還有一個彈藥庫,裝有更多的炮彈和潛艇自身使用的高sh 炮彈。機庫是這種龐大的「潛水航母」的核心部分,里面可以容納3架折疊起來的愛知M6A1「晴嵐」式水上飛機。戰時這些水上飛機會從液壓艙門里拖曳出來,在前甲板上組裝好,加油掛彈,最後用前甲板的一部26米長的蒸汽彈sh 器發sh 升空。任務完成後,飛機會降落在潛艇附近的海面上,用艇上的大馬力吊車回收入庫。
愛知M6A1「晴嵐」式水上飛機原型機于1943年10月完成,共完成28架。該機全長11.6米,翼展12.3米,空重3362公斤,最大起飛重量4900公斤。在3000米的高度上最大平飛速度可達575千米/小時,最大升限9600米,航程1200公里。這種飛機的浮筒、機尾和機翼都可以折疊,c o作十分簡便,經過訓練的人員可
M6A1「晴嵐」式水上飛機在7分鐘之內完成一架「晴嵐」的組裝、加油和掛彈,做好彈sh 出擊準備。如果丟棄浮筒,「晴嵐」還可掛載附加油箱和炸彈,執行無法返回和回收的「神風」特攻任務。
盡管水上飛機是這種大型潛艇的首要武器,但伊-400級艇上的傳統裝備仍很強大。艇上裝有水下通氣管、大型望遠鏡、雷達和雷達波探測器,艇首有兩個魚雷艙,安裝有8具533毫米魚雷發sh 管(可攜帶魚雷20枚),甲板上裝有1門140毫米口徑甲板炮,艦橋上的25毫米高sh 炮共有10門,其中9門分別呈三聯裝配置,安裝在機庫甲板上。
伊-400級潛艇是二戰期間唯一參加過實戰的「潛水航母」,自然也引起了美軍的興趣。戰後,伊-400號和伊-401號艇被運往美國進行分析研究,後與伊-402號艇一起于1946年拆毀。載機潛艇現實意義思考
押送至美國的路線如前文所述,自大型遠洋潛艇誕生以來,各國都有潛艇搭載飛機的計劃和嘗試,但把這一概念落實到實戰中的只有二戰期間的r 本海軍,伊-400級潛艇也就因此具有獨特的意義。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史上唯一的「潛水航母」呢?首先,以二戰期間的潛艇建造情況來看,建造水下滿載排水量超過6500的大型潛艇所耗物資與人力已經相當可觀,但潛艇上的最強武器也僅有3架「晴嵐」水上偵察/攻擊機,雖被稱為「潛水航母」,機動作戰能力其實極其有限,戰斗力甚至不及輕型護航航空母艦。且以僅有的3架水上飛機,若想突破當時佔據完全優勢的盟軍雷達與防空力量,無疑是以卵擊石。其次,潛艇本身的設計還有很大缺陷,潛艇水下航行x ng能不理想,機庫的防彈能力弱,在面對深彈攻擊時恐怕難以承受。而且「晴嵐」水上偵察/攻擊機自誕生之r 起就問題不斷,直到戰爭結束時都未能完全解決。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作為二戰期間發展到極致的大型載機潛艇,伊-400級潛艇航程遠、攻擊範圍大,可以看作是現在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先驅。事實是否果真如此?以伊-400的設計思想來看,除了執行遠距離偵察任務外,戰略攻擊更是該級艇被r 本海軍寄予厚望的「殺手 」。
從r 本海軍第一潛艇支隊組建以後,r 本海軍司令部為其下達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執行絕密的「PX計劃」,該計劃準備用所屬載機潛艇機對美國西海岸和太平洋島嶼實施細菌戰。這個罪惡的計劃最終于1945年3月被取消,r 軍官方說法是擔心「對美國的細菌戰將把戰爭引向對人類的毀滅」,但真正的原因是r 軍當時根本無法保證細菌武器在遠距離航行中的安全和避免潛艇人員遭到感染,所以這個計劃根本不現實。
而巴拿馬運河攻擊計劃的取消,也與該級潛艇燃料不足、長途航行隱秘x ng差、以及以水上飛機深入敵境實施攻擊的成功率低有很大關系。現代戰略導彈潛艇均采用核動力,航程遠、續航力強、水下航行噪音和可探測x ng低,這是當年的r 本「潛水航母」望塵莫及的,相比之下伊-400級潛艇發sh 飛機時必須上浮至海面,且飛機的發sh 和回收耗時過長(均超過30分鐘),對于潛艇的隱蔽x ng非常不利。更重要的是,現代戰略導彈潛艇
r 本投降時的伊-400作為攻擊武器的是具備飛行速度快、可攔截x ng低和威力大等優點的洲際戰略導彈,這才是作為戰略攻擊武器的關鍵,這更是伊-400的水上飛機不可比擬的。所以認為伊-400是現代戰略導彈潛艇先驅的說法,明顯有夸大之嫌。
那麼,伊-400的存在意義又是否一無是處呢?筆者也認為並非如此。首先,它的耐壓殼體不像當時其他潛艇那樣是一個圓筒,而是左右兩個半圓筒,于是艇身里面就分成了左右兩個大艙室,耐壓艇體之間的開門結構設計的雖很復雜,但無疑提高了潛艇的耐打擊x ng和生存能力。這種設計在幾十年後的前蘇聯「台風」級彈道導彈潛艇上得到了采用,該級艇也被認為是當今世界最堅固的潛艇。其次,載機潛艇在今r 世界也並非完全沒有發展前景。潛艇雖然隱蔽x ng強,但在水下航行時通信和偵察能力較弱,而飛機則具有高度和速度的優勢。
如果可以采用潛艇水下發sh 無人機的方式,執行空中偵察甚至攻擊任務,在導航、傳感和自動控制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這種設想應該也是完全可行並值得作進一步研究的。由二戰r 本海軍的「潛水航母」——伊-400級潛艇引發的對載機潛艇的思考,還將繼續吸引人們的關注。x ng能數據
排水量
3,550噸(水上)/6,560噸(水下)
主炮
1座5.5英寸(140mm)50倍身管長主炮(艇尾)
魚雷
8條21英寸魚雷發sh 管(艇首)
高炮
3座三連裝25mm高炮(機庫),1座單裝25mm高炮(艦橋)
艇載機
3架愛知造「晴嵐」水上戰斗/轟炸機
機載武器
800公斤炸彈一枚,或450mm空投魚雷一條
艇員
設計145人,實際220人
設計航速
水上20節,水下7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