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年征戰沙場,過著擔驚受怕、生死听天的生活,我對天下的政策已經長時間漠不關心了。是啊,說不定哪天一命歸西,你了解的那些政策又會有什麼用?不過是一起陪葬罷了!而你懂得的知識越多,到時候只會加重你的負擔︰我發奮學習來的東西,到最後不過在戰場灰飛煙滅,當恃勇之時卻貪生怕死畏縮不前,臨死之前又頗多感慨、痛苦與遺憾還不若麻木自己,死何足懼!
在軍營里一直期待著過安靜的生活,可現在突然從戰場上退下來卻很不習慣。只好讓自己每天都忙起來,想著還有許多地要耕種,便暫時忘卻了漫無目的的生活。
我先去縣里登記戶籍,畢竟就要長期居住了,辦理了手續也有些許便利。縣令一副不耐煩的樣子,叫手下帶我去領符。
「叫什麼?」管事的人看都不看我。
「文仲,文章的文。」我答道。
我見他進了里屋,隨後拿出一片竹簡,吹了吹上面的灰塵。我記得上次交符還是三年前,還是始皇駕崩不久。
「姓名職務籍貫年齡身長膚s 備注特征」那人念叨著,不時向我這瞟一眼,「拿去吧!」
我簽了字拿回了符。心想不怪百姓對政策不滿,不光是政策壓榨百姓,而且官吏如此對待百姓,叫百姓如何沒有怨言!
在家的r 子,我時常會出去和鄰里閑聊,交流當下的政策,說說天下形勢。先前「一夫百畝」的田地現在已經快成了「一戶數百畝」,到處都是大量閑置的田地。更要命的是,稅收不減反增,「什一之稅」是按照每戶來收而非按人頭來收,這樣,家里缺少勞動力的,每r 早出晚歸地耕種,寢食難安,還不一定交得起各種稅。
我終于明白為什麼先前我們家以及鄰里均沒有遷徙,原來當時是有嚴格的土地政策和戶籍管理制度,將每人每戶和土地綁在了一起。而如今,政策疏漏,官府不為民生,只為索取民脂民膏。百姓流離失所,豪強獨霸一方、恃強凌弱,即便是不在戰場,亦是生靈涂炭。
我偶爾會去王虎家附近轉轉,但我又不敢進去看望他的父母。我不知他們如今尚好否,亦擔心他們問及我何以獨自一人逃出我心中不免充滿了悲傷與自責,願我這個兄弟一路走好。
听說姜離家已經不在雍城了,鄰里們亦不知他們的去向。希望他們全家已經南方百越地區團聚了吧
齊伯長(我仍習慣這樣稱呼他)他們家更是不知所蹤,但願他的母親永遠不會知道他的死訊听說雍城的狀況還算好的,其他郡縣,外流人口甚至過半。
一些尚有勢力的豪民,搶佔形勢之地,聚眾自保,或是自領當年地方起義軍投奔各地豪杰貴冑。目前勢力最大的,便是項羽,還有被項羽封王的各諸侯。我不斷地告訴自己,再堅持堅持,形式就要好轉了,就要回復到七國時期那樣的局面了。
我原本還想做些買賣,可就如今的情況我的想法不過成了「妄想」。我每天的主要任務便是耕種,除去上繳的稅,自家的糧食僅夠養活自家人,至于家庭收入,主要還是靠手工業。母親每r 在家織布,時常念叨著父親和兄長。我亦十分想念他們,父親三年未見,回來時卻已不見,每想至此,我便悲痛不已。
我和母親還會時常去廟里祭拜菩薩,為父親和兄長祈求平安。
我已厭倦和痛恨兵戈鐵馬的生活,亦不想再過多地關注天下形勢。可是雍城畢竟是個繁華樞紐,來來往往的客商帶來的消息不脛而走。
有的諸侯和功臣因為不滿自己的分封,開始了封地糾紛。六國舊貴族也開始了復國戰爭。藏荼並了韓廣之地,亦成一方大國。同時燕、齊二國之亂,田榮大敗田都、田安,並了三齊,自稱齊王。項羽滅了韓國,立鄭昌為韓王。九江王英布殺害義帝熊心。漢王劉季改稱劉邦,全軍披麻戴孝為義帝發喪,東進三秦之地
這一r ,我正于家中陪著母親,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我打開門。
「是文伯家嗎?」原來是郵差。
「正是,不過」我答道。
郵差遞過一個小袋子︰「哦,這是文伯的軍餉,節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