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貞縱火自盡而亡,永興趙思綰、鳳翔王景崇相繼歸降,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之後,郭威又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听郭威節制。
公元950年,隱帝即位幾年以後,由于年輕氣盛,對開國君主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幾個顧命大臣感到不滿,他身邊的寵臣也乘機在他面前屢進讒言,並且要誅殺這幾個顧命大臣。隱帝不顧太後的勸阻,在後漢乾佑三年趁幾位顧命大臣朝見的機會,設下伏兵殺死了楊斌、史弘肇、王章三位大臣。然後宣布這幾個大臣意圖謀反,接著又派寵臣率領人馬搜捕幾個大臣的親戚朋友,進行屠殺。
郭威也是顧命大臣之一,于是隱帝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詔令鎮寧軍節度李弘義誅殺侍衛步軍指揮使王殷,企圖一舉鏟除前朝舊將勢力,並且把留在京城的柴榮姑母及其子女全被誅殺。萬萬沒想到李弘義會以詔書密示于王殷,王殷急忙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見事態緊急也顧不得傷心,立即采用了謀士魏仁浦的計策,偽作詔書宣稱隱帝令郭威誅殺諸位將領。于是群情激憤,推舉郭威起兵,以「清君側」之名討伐。
不幸被殺的有︰柴榮姑母。二子剡王郭侗,名青哥。太祖即位,詔贈太尉,賜名侗,顯德四年追封。三子杞王郭信,名意哥。太祖即位,詔贈司空,賜名信,顯德四年追封。三女樂安公主,廣順元年二月追封,至顯德四年四月,又追封莒國長公主。五女永寧公主,廣順元年九月追封,至顯德四年四月,又追封梁國長公主。
四女壽安公主,下嫁張永德,幸免于難。廣順元年四月封,至顯德元年,封晉國長公主。
隱帝見郭威起兵造反,並派趙弘殷領兵抵御郭威。趙弘殷領命前往,九重在郭威處听到父親領兵前來,忙向郭威奏道︰「大帥,今我父親前來,我願前往大營勸告父親輔助大帥,不知大帥可否願意?」郭威听了,疑慮頓消忙道︰「如果趙老將軍肯屈駕,不勝感激!」九重領命前往趙弘殷大營,來到營前。對衛兵說︰「快去稟告你家將軍,就說他的兒子九重來了!」那兵忙去稟告,趙弘殷听說兒子來了十分高興,父子分別了三年自是有無數的話語。九重說明來意,趙弘殷老將軍架不住兒子的勸說終于答應了下來。九重忙讓父親派幾十名親信秘密回到京城。這些親信連夜趕到趙府,杜夫人得知後,帶著全府人等幾十余口在這些親信的護衛下星夜離開了京師。杜夫人與耿氏帶著一眾人等,在離京師不遠的地方暫時躲避,杜夫人與耿氏這才知道九重的下落。後漢隱帝見趙弘殷也投了郭威,更是氣的龍顏震怒,派人前往抓捕趙弘殷全家老少,沒想到他派去的人撲了個空,趙府已是人去屋空。
趙弘殷投了郭威,使郭威大喜。他見九重文武雙全,就讓九重做了禁軍親衛都虞候。九重在郭威軍中有了威信,由于他又是郭威身邊的親信,很多將領都願意與他結交。其中就包括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勛、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王政忠。由李繼勛提議,他們十個將領結社史稱「義社十兄弟」。這些人是九重發動兵變代周建宋的基本力量之一,其中此時「義社十兄弟」中地位最高的,不是九重,而是李繼勛。九重與義社兄弟的關系,顯然有著親疏和遠近的差別,像石守信、王審琦、韓重三人與九重的關系最為密切,他們後來參與兵變,成為九重的開國功臣。而楊光義、劉慶義、劉守忠、王政忠,升遷最慢,與九重的關系較為疏遠。
「義社十兄弟」簡介︰
石守信(928—984)開封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後漢時,投樞密使郭威帳下。後周廣順初年,升職任禁軍親衛都虞侯,顯德元年(公元954)在抗擊北漢的高平的戰役的時候,石守信以軍功升親衛左第一軍都指揮使。同年大軍回到京都,他又升職任殿前司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顯德三年,跟隨世宗柴榮征討南唐,石守信任職先鋒,參與了**等地的戰役。顯德五年三月,南唐割地淮南求和,石守信以功升職鐵騎、控鶴四廂都指揮使,成為殿前司禁軍主力的指揮官。顯德六年三月,後周攻遼,柴榮以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侯韓通為陸路都部署,已升職任殿前都虞侯的石守信任陸路副都部署,石守信已成為後周的主要將領之一。同年六月,九重接替張永德任殿前都點檢時,石守信接替九重任殿前都指揮使。世宗柴榮死後,柴榮子柴宗訓即位,石守信以義成軍(滑州,今河南滑縣東南)節度使,仍兼任職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是以九重為首的「義社十兄弟」中,繼李繼勛、九重之後的第三個建節的,而且長期與九重同在殿前司共事,是九重的部屬、親信,後周末成為九重的副手,他倆的關系除了鄭恩外最為密切。
王審琦(925—974)字仲寶,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後漢末投在樞密使郭威帳下,後周太祖時任職殿前司鐵騎指揮使,顯德元年(公元955)跟隨後周世宗抗擊北漢入侵,以軍功升任鐵騎都虞侯,改鐵騎右廂第二軍都指揮使。顯德三年跟隨世宗柴榮攻打南唐,王審琦攻佔舒州(今安徽潛山),以功改任殿前司散員都指揮使。顯德四年三月,在紫金山寨(今鳳台東南)戰役中,王審琦率軍先登,大敗南唐軍,轉殿前司控鶴右廂都指揮使;後在濠州(今鳳陽東北)、楚州(今江蘇淮安)戰役中均立有戰功,顯德五年改任鐵騎右廂都指揮使,他一直是石守信的部屬。顯德六年三月,跟隨世宗柴榮攻遼。同年六月,世宗柴榮子柴宗訓即位後,王審琦任職殿前都虞侯。顯德七年正月初,九重發動「陳橋兵變」,被九重稱為「布衣交」的王審琦,與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同被安排在京城作內應。宋朝建立,在六位主要開國元勛中名列第四位,升職任殿前都指揮使、泰寧軍(兗州,今屬山東)節度使。
韓重(?—974)磁州武安(今屬河北)人。後漢末投在樞密使郭威麾下,後周世宗顯德元年(公元954)與後漢的「高平之戰」,以軍功升職任殿前司鐵騎指揮使。後周末,升任殿前司控鶴軍都指揮使。九重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時,韓重參與兵變,「以翊戴功」升為侍衛親軍司馬軍主力龍捷左廂都指揮使。建隆元年(公元960)五月,征討潞州李筠時,以軍功代張光翰任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寧江軍(夔州,時為後蜀轄區,今ch ngq ng奉節)節度使。同年九月,從征淮南,任淮南行營馬步軍都虞侯。建隆二年(公元961)七月,九重收回兵權。殿前都指揮使王審琦罷軍職出任為忠正軍節度使,韓重繼任職殿前都指揮使、改領義成軍(滑州,今河南滑縣東南)節度使,時殿前都點檢、副都點檢都已廢罷,韓重遂成為殿前司正長官。建隆三年正月,宋太祖擴建皇城東北部,並按洛陽宮殿圖修建宮殿,由韓重督建。乾德四年(公元966)八月,黃河決口于滑州,韓重督軍士民夫修築河堤。韓重屢負重任,為他人所妒忌,乾德五年(公元967)初,有人「譖(韓)重私取親兵為月復心」。九重大怒,也不查證就要殺韓重,因為九重正是這樣而發展勢力,終于奪取後周政權的。趙普諫說︰「親兵(指殿前司禁軍),陛下必不自將,須擇人付之。若重以讒誅,即人人懼罪,誰復為陛下將親兵者。」九重雖然沒殺韓重,但隨即在同年二月解除他的軍職,讓他出任彰德軍(相州,今河南安陽)節度使。開寶二年(公元969)九重親征北漢,韓重任為北面都部署。開寶七年(公元974)病死,
李繼勛(916—977)大名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後漢末,李繼勛投入樞密使郭威麾下。後周初已任職殿前司散員都指揮使。顯德元年(公元955)三月,參加了「高平之戰」,以軍功升職殿前都虞侯,不久,改任虎捷右廂都指揮使,領永州(今湖南零陵,時在湖南割據政權境內)防御使,九重才繼任殿前都虞侯。同年十月,升任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領昭武軍(利州,今四川廣元,時在後蜀境內)節度使。九重才繼李繼勛之後領永州防御使。李繼勛在「義社十兄弟」中不僅最年長,而且升遷速度最快,是第一個升任殿前司副長官殿前都虞侯、第一個升為節度使的。「義社十兄弟」結社時是以他為首。但當顯德三年六月,李繼勛在攻打南唐壽州(今安徽鳳台)的戰役中,因「怠于守御」,以致南唐守軍「出城來攻」,「破柵而入」,後周軍攻城之具並為所焚,「將士死者數百人」,影響後周軍的士氣,「軍無固志,諸將議y 退軍」。但「世宗柴榮以繼勛是武將,不之責也」,所以並沒有重責李繼勛,只是免去他的軍職,出任河陽三城(孟州,今河南孟縣南)節度使,而從昭武軍節度使改為河陽三城節度使,不是降而是升,所以「議者以為失責帥之義」,次年七月才免去其節度使而責為右武衛大將軍,而九重只在此前二月才正式升為節度使,李繼勛此後的名位雖降在九重之下,但仍高于石守信。李繼勛以後屢建戰功,官餃也不斷升遷,顯德六年世宗柴榮攻遼時,李繼勛任戰棹左廂都部署,已成為水路都部署九重的下屬。顯德六年七月,李繼勛又升職為安**(邢州)節度使。九重代周建宋時,李繼勛正在安**節度使任上,沒有參與兵變。
劉廷讓(929—987)本名光義,宋太宗即位後賜名廷讓。祖籍涿州範陽(今河北涿州),曾祖劉仁恭,唐盧龍軍(幽州,今b ij ng)節度使,唐末割據者;祖劉守文,為唐橫海軍(滄州,今河北滄州東南)節度使,為弟劉守光所殺,父劉延進攜家避難南逃。後漢樞密使郭威鎮守鄴都時,劉光義(一作毅)入麾下,後周太祖時,任至侍衛司龍捷右廂都指揮使。
劉守忠,相州(今河南安陽市)人,一作「左驍衛大將軍致仕」,大將軍應是上將軍之誤,其經歷或許與右驍衛上將軍劉廷讓(光義)有某些近似之處,可能也任過節度使。劉守忠父劉萬國任河中府(今山西永濟西)馬步軍都指揮使,也許是在後周時。劉守忠子劉用是宋太宗晉王府舊人,太宗末任至高陽關副都部署,真宗時歷任州部署、副都部署、知州等職。
王政忠,據李燾記載︰「世言太祖義社十兄弟,政忠蓋其一人也」,還說「並當檢討」,可見南宋初葉所存史料已極少。開寶八年(公元975)五月,王政忠以解州刺史權知晉州(今山西臨汾)兼兵馬鈐轄。次年八月,九重以黨進、潘美為帥進攻北漢,又派兵分路進兵,其中一路由郝崇信與解州刺史王政忠率領,出汾州(今汾陽)進攻太原。九月,宋軍擊敗北漢軍于太原城下。十月,當宋軍繼續攻打太原之際,九重被其弟趙光義害死,「是月,太宗即位,召諸將還」。此後,王政忠已不見于記載。
「義社十兄弟」中的楊光義、劉慶義、劉守忠、王政忠四人,史書記載不詳。
十一月丁丑,隱帝不听母親讓他下詔與郭威和好的勸告,派遣開封尹侯益、保大軍節度使張彥超、客省使閻晉卿等率兵抗拒郭威,郭威率兵渡過黃河。庚辰,郭威到達滑州,義成軍節度使宋延渥叛後漢來投降。壬午,大軍到達封丘。甲辰,泰寧軍節度使慕容彥超戰于劉子陂,彥超敗,兵退兗州。
七里坡之戰,後漢軍戰敗,隱帝被郭允明所殺死于趙村,蘇逢吉也自盡了。丙戌,郭威大軍兵入京師,他下令嚴禁將士掠奪,恢復了京城的秩序。戊子,郭威率百官朝太後于明德門,請立嗣君。太後下令︰「文武百寮、六軍將校,議擇賢明,以承大統。」庚寅,郭威率領百官宣詣明德門,請立武寧軍節度使劉為嗣,派遣太師馮道迎接劉于徐州。辛卯,郭威奏請太後臨朝听政,用了王峻為樞密使,翰林學士、尚書兵部侍郎範質為副使。十二月甲午朔,郭威出兵北伐契丹,途徑澶州,數千將士兵變,身邊的親信撕扯下黃旗為他披在身上,擁立郭威為皇帝。
郭威返回汴梁,不久正式登基稱帝。時間︰公元951年2月13r ,改國號為大周。
郭威感念愛妻的大恩厚德,深感無以為報,于是把死去的柴氏封為聖穆皇後,並收柴氏的佷兒柴榮為養子,以慰藉柴氏游蕩在九泉之下的亡魂。百官皆有異議,郭威力排眾議,郭威傷心地說道︰「沒有柴皇後,也就沒有我後來做皇帝。」自此柴榮改名叫郭榮。
柴榮(公元921年10月27r -959年7月27r ),邢州堯山人(今河北邢台市隆堯縣),父柴守禮。祖父柴翁是當地望族,柴榮年輕時曾隨商人頡跌氏在江陵販賣茶葉和雨傘,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史載其「器貌英奇,善騎sh ,略通書史黃老,x ng沉重寡言」,他是後周太祖郭威內佷,收為養子,又名郭榮。繼位後復本姓,柴榮投奔郭威後被任命為左監門衛大將軍。公元950年郭威起兵,以清君側為名殺向開封,柴榮受命留守鄴都,主持鄴都事務。後周建立,柴榮旋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今河南濮陽)刺史、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榮在澶州任內,「為政清肅,盜不犯境……吏民賴之。」其後加封晉王並出任開封尹,判內外兵馬事。
九重一家終于再次相聚,賀氏與九重就別重逢別提多麼恩愛。九重見到弟弟匡義已經十三四歲,九重的庶母耿氏為趙弘殷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匡美。這趙匡美才兩歲是個在襁褓中的嬰兒。匡義聰穎但是不合群。與別的孩子玩游戲時,一在起玩耍的孩子都畏懼他,他做某些事情時更顯出心狠手辣。但是九重特別喜歡這個弟弟,也許是因為匡義為轉世時是他的結拜兄弟也未可知。
九重的妻子賀氏詢問他離家出走的情況,九重便把離家出走後在江湖中的遭遇慢慢敘述起來。
這正是︰千里刀兵亂戰場,男兒有志闖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