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回之帝國的歷史 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襄(中)

作者 ︰ 西南北無家

請記住本站的網址︰n。當左大向陛下「諫言」之時,張世杰和茅湘均目有嘉許

陛下能夠親臨前方(當然這不是第一次,而且他一直是可以理解的微服前來從不大張旗鼓),已經是先帝所無法比擬,對軍中士氣的提升更難以估量但他竟然還想「駕臨」江陵,這就是所有人都不敢答應的了x

因為江陵地處江北,更靠前敵,萬一出現閃失,這里面擎的干系太大,大到了所有人都無法承受你沒見當初在翁州,文天祥劉師勇和蘇劉義堅決反對他到定海?

所以,必須堵回去他某些「膽大包天」的念頭

而東之所以親臨鄂州,一是他認為,時至今日,自己理應盡可能多看望前方的將士,以鼓舞軍中的士氣

跑點路到軍中鼓舞士氣,其實真的是應該的澶州盟前,宋真宗在寇準的逼迫下,僅僅是到了城門樓上,宋軍士氣都大振現在換成了咱,咱當然應該比他強

「(宋真宗)既至,登北城門樓,張黃龍旂,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

瞧瞧這效果,咱怎麼能不親臨軍中?

更何況兄弟我還把這當成了一次尋古旅游,後世的古跡哪有眼下真實只不過杯具艾咱的這個「懷舊之旅」還是被敗壞了

至于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認為,在文天祥已定雲貴入四川,蘇劉義又拿下揚州的情況下,該向張世杰左大以及江淮軍的眾將親自交代有些事情了因為在這一年的下半年,他同樣也收到過好幾次張世杰關于出兵襄陽的奏請

這里面的事情是這樣的︰

揚州和鎮江也就是一江之隔,而且它還連接著江南運河,這個地理條件本就有利于發揮宋軍水陸聯合攻擊特長再加上蘇劉義和凌震兩人又是新官上任,務要當著所有人的面做到首戰告捷,所以,在經過精心的準備後,他們一戰而定揚州

但也恰恰是他們于揚州所在的淮東地區得手,讓荊湖都督府的眾人愈發坐不住了

這是由于,整個景炎十四年,宋軍在長江的上游和下游地區都采取了較大的行動,並進行了拓展可中部的荊湖地區,與此同時卻毫無動靜,這則顯得有點引人注目的無所作為了

事實上,在宋軍現有的五個都督府中,以江淮軍為主力的荊湖都督府實力是最強的,就是從兵力上看,它也並不比東南都督府少

蘇劉義在東南大肆擴軍,荊湖都督府更沒閑著江淮軍早在荊湖南路的戰事中,收編的降兵就很多

況且在荊襄地區的襄陽江陵和鄂州三個至關重要的要點當中,他們已經拿下了兩個,再加上水師,實際上已具有了直接進攻襄陽的實力

所以,它這里的平靜,就顯得有些令人費解

當東南都督府對兵部尚書文天祥領兵西進的行動實施了「策應」之後,得報的左大曾建言張世杰︰「總使,文相西進,禁軍各部均已動手,我荊湖都督府置身事外實在不妥」

就是江淮軍的其他將領中也不乏像他這樣的「躁動」之人

左悍將晉升為荊湖都督府都督,他手下的人馬早已不是當年而江淮軍的各部,該擴編的擴編將領該論功升職的升職他們不僅想建功立業,更像蘇劉義的東南都督府一樣,有點按捺不住

軍中從來就不缺「好戰分子」,並且越是面對強敵尤其是外來之敵,這種「好戰」就越不是什麼錯不「好戰」才有問題

但張世杰卻對他們的建議不置可否

張老大雖然坐鎮鄂州前線,可他參謀院總使的身份,已經決定了他比其他人知道更多也更核心的機密

蘇劉義東進之前,帝國陛下在下發任命左大為荊湖都督府都督詔書的同時,就曾附給他一封密信在這封信中,陛下告訴他︰

……

「襄陽本為荊湖要地,據軍情司所報,北朝駐有重兵,眼下暫不宜攻取待朕與參謀院商議之後,再行定奪」

「文相和參謀院已在擬定禁軍以後包括北進中原的總體計劃,請少傅務必先鞏固強化對已佔荊湖之地的全面控制,以整軍備戰為要務,靜觀其變」

……

看了這封信,張世杰立刻心領神會

復國的大業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已經不是想不想玩大點的事情,而是以後怎樣玩的問題了

因此,他立刻與左大等人重新商議擬定,由他和左大分別坐鎮鄂州和江陵,水師主力進駐居間的岳州(後世的岳陽),控制長江中部水道,以便于對兩地的增援同時各部嚴加整訓,積極備戰

張老大所擔的職責,有些事情就是再機密,也應該先告訴他,而且他也絕對是朝廷坐鎮鄂州的最佳人燻他包括左大等人,過去鏖戰的地方主要是荊湖地區,現在把他們再放到哪里,好多情況更熟悉

然而,張世杰私下里也對陛下密信中的另外一句話琢磨了很長時間,因為這句話的旨意,是要江淮軍暫時放棄奪取襄陽的行動那麼,這個狡詐的陛下和參謀院的那幫人到底在策劃什麼樣的大計呢?

在等待中,張世杰等來了宋瑞領軍西進的消息,隨後,他又得到了蘇劉義奪取了揚州的軍中通報看到這些消息,再參照著地圖,有些事情他已經了然于胸

因為憑他現在的視野,盡管身在前方,不清楚更多的內情,可他也完全能看得出,以荊湖地區為核心,宋軍正進行「兩翼擴張」在這個計劃當中,荊湖都督府的作用就是威懾

張世杰明白,到了今日,任何人都不可能忽視愈來愈強大的江淮軍有江淮軍在荊湖地區「鎮著」,對方在襄陽地區的重兵就不能或不敢「亂動」,這就減輕了上下游宋軍可能應對的壓力

張老大這個軍中的老手,只要搬掉過去壓在他心中的張弘範這個「大石」,他是能夠進入一個更高層次的

這就像我們每個人,在一生當中總有那麼幾道「坎」,過了,再上一個台階;沒有過,多多少少會陷入某種停滯

當然,這樣說,也並不意味著張世杰就已經能夠猜測到陛下一些更大或更遠的打算因為有些東西的確是自身見識或時代限制所造成的

在這點上,行朝所有的人當中,也真的還無人能比得上那個狡詐之徒這同樣也是沒有辦法,畢竟許多信息某人是「生來具有」

張世杰對很多事情的清楚,是他在听了左大等人的建言之後,當場不露神色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從「協同」的角度上考慮,他事後還是上書陛下,請旨讓荊湖都督府采取一些行動,以策應宋瑞的西進

其結果就是,「聖旨」沒請來,某人的「聖駕」卻光臨

當下,帝國陛下在左大說完之後擺了擺手,並示意他坐下,然後和眾人說道︰

「少傅,左將軍,諸位將軍,朝廷復國江南,江淮軍的眾將士均居功至偉」

張世杰一點都沒有遲疑

「陛下褒獎,臣等汗顏臣與江淮軍的眾將士理應報效陛下,報效朝廷」

他更接著把自己的恭維送上︰

「陛下之遠略,實為他人所難以企及」

這個張老大可不完全是吹捧之言因為像他這樣的老手要比任何人都明白,一個清晰明確可行的戰略計劃,對于整個禁軍的重要性而這,不僅是他自己,甚至是行朝所有的人都共同缺乏的

換句話講,今日行朝的眾人能復國江南,一步步走來,這里面某人所起的作用,他和茅湘都心知肚明

隨著他話語聲,左大以下的眾將眼中均露出了敬服之意

軍中尤其是戰時的軍中,從來就不和你玩虛的,誰能領著他們打勝仗,他們就服誰這里面真沒有多少道理可講,因為戰場上「搏」的,也可以說是「生存機會」

「勝」,意味著所有人更多的生存機會,而「敗」,則意味著生存機會的喪失這是由不得什麼虛言來說話的

東當然現在已完全上道,他再度擺了擺手︰

「少傅,真正的功勞還是要記在您和眾將士的身上」

隨即他岔開了這個話題,笑著說道︰

「不過,少傅,朕也知道,江淮軍的將士們已經有點急不可耐了」

張世杰對面的茅湘雖然始終一言不發,但他知道,這才是今日真正的主題,也是陛下親臨鄂州並一直等左大到來才召集眾人的真正目的

陛下在笑言,但張世杰可不會把這當玩笑話,他迅速回道︰

「陛下,昔日岳王曾有言︰荊襄六郡為恢復中原基本自拿下荊湖南路掌控荊江南岸奪取江陵之後,臣等始終在謀取襄樊時至今日,為實現陛下收復我大宋故土的遠圖,臣以為,荊湖都督府已可實施奪取襄陽的計劃」

盡管張世杰明白陛下和參謀院的打算,可他從某種角度上也消江淮軍能有所行動,因為當其它幾個都督府全在動手,甚至是東南都督府也在策應宋瑞西進之際,身為軍中絕對主力的江淮軍卻鮮有動靜,這就顯得過于置身事外的扎眼了

再說,連續的勝利,自身實力的增強,也讓他和左大等人愈加有底氣所以,他們屢屢上書,請求出兵

但他們那個狡詐的「陛下」,至少暫時是不會做這樣考慮的

听了張老大的話,東微微笑道︰

「少傅,左將軍,諸位將軍,其實江淮軍的不動,在朕和參謀院看來,已經是最大的動了」

左大怔了怔,就是其他人同樣如此不過他們的張老大眼楮立時就眯了眯,茅湘則始終神色不變

「動」與「靜」也是相對的或要結合的,因為有時候就是這個「靜」,才讓對方不知道你會往哪「動」或怎樣「動」,其結果導致等待的對方也不敢「亂動」,由此形成了實際上的「牽制」

帝國那個狡詐的陛下,臉上的笑容此時真的顯得有點陰

********

沒想到還要寫一章,羅嗦了點

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最新章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文閱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