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回之帝國的歷史 第二十三章 大都

作者 ︰ 西南北無家

大都,六月的天氣已經有點熱力,皇宮里一個老人躺在塌上正閉目小憩,在他布滿滄桑的臉上有著深深的倦意。

他身邊茶幾上,放著幾份奏疏,他的手里,也拿著一份。哪是參知政事蒙古岱的上書,在奏疏中他請朝廷頒詔招降宋益王、廣王及張世杰。這個蒙古岱他懂什麼,這根本不是什麼招降不招降的事情,而是對方是否屈服于帝國強大武力的問題。在這里,凡是不屈服于帝國武力的所有反抗,都必須予以毀滅,你只要稍加軟弱,周圍的人就會像狼一樣撲上來將你撕成碎片。

西邊諸王的牧場雖然很大,但他們沒有一個有自己腳下的帝國土地富裕,這里才是龐大帝國的核心。但這片土地上的漢人也太多了,令人很不放心,雖然帝國的財富也正是這些人弄出來的。帝國的財富需要這些人,但這些人同樣又是危險的。還是來自草原上的人太少了,力量也顯得太單薄了,即使是加上哪些s 目人也一樣。

那些儒生雖然有時候有些固執,甚至是迂腐,但統治天下的說法還是有點道理的。可是草原上從來都是強者生存,弱者消失。無論誰有了朕的地位,他都將擁有這些財富,僅僅想想這條,就令人放心不下。仁義並不能代表一切,當你周圍都是狼的時候,武力是決不能放棄的。

更令人頭痛的是黃金家族的哪些子弟,他們又懂什麼?他們只會給朕找麻煩,只知道殺、殺、殺。殺了多少年了,草原上的人口不增反減,可是在這里,漢人的子孫卻可以繁衍到如此驚人的地步,他們想沒想過這是為什麼?

宮外,一個太監小心翼翼的在向屋里張望,大汗最近心情不好,一旦惹他發怒,很可能會被他讓人扔到草原上去喂狼。然而,屋內的老人卻更像狼王一樣擁有靈敏的嗅覺,他在塌上睜開了眼楮,銳利的目光掃過太監,鼻中發出了「哼」的一聲。

太監的身體在顫抖中癱軟下來,他爬在地上稟報︰「董文炳大人前來覲見陛下。」

這也是一個耳順之年的老人了,多年的征戰已經耗盡了他的j ng力,使他的步態顯得有點遲暮,但他的目光依然敏銳。帝國的大汗牽著他的手邊走邊念叨︰「大兄,你的臉s 不好,要注意身體啊。」帝國大汗和他的親密足以讓旁人見了羨慕,但這個老人卻沒有失去一點恭敬。

「多謝大汗關愛,臣不比陛下,還是那麼龍j ng虎猛。」

「來,來,坐,坐下。你我之間還那麼多講究干嗎?」帝國大汗忽必烈的眼中充滿了回憶的神s ︰「你的身子都是在我們征討大理時留下了病根,當年你可是吃了不少苦啊。」

「陛下聖眷,臣無時不銘記在心,雖然現在已殘弱,但依然還能夠為大汗分憂。」董文炳的眼中同樣有著深深地感激。

「大兄,豎子盜兵,朕自撫定,又何用勞繁你。」忽必烈的眼中出現痛惜的神s 。

「但天下還遠沒有完全安寧,北邊的諸王,南邊宋室的益王,都是隱患。如果當年臣能留下宋之殘余,陛下又何至于多了這些麻煩。」

「大兄又何必自責,這都是朕的過失,不應該那麼早將南伐之師招回,這才讓他們死灰復燃,有了喘息之機。」忽必烈眼中掩飾不住地流露出贊賞的神s 。放眼帝國朝廷,像這樣忠心耿耿、頭腦清楚的人才,何其少也。

他輕輕地拍了一下董文炳的手︰「朕心,文炳所知;文炳心,朕所知。今天讓大兄來是有幾件事情想讓你為朕解惑。」

董文炳看完了忽必烈遞過來的幾個奏疏,陷入沉思中,良久,他抬起頭來準備說話,但忽必烈阻止了他。他拍了一下手,讓一個進來的太監為董文炳沏了一杯茶,並接過來親自遞給了他。

董文炳眼中感佩的神s 一閃而過,他喝了一口茶水,開口說到︰「根據塔出所報,趙?跑到了瓊州,這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我們終于知道他在哪了,壞事是他有了個落腳點。」

「嗯,大兄盡可直言,不必顧忌。」忽必烈期待地看著他。

「大汗眷顧,臣敢不效命。臣贊同塔出所斷,趙?原是要赴佔城的,這從所俘宋軍交代的陳宜中已經前往哪里就可推斷。按理說,瓊州是一個蠻荒之地,不適合落腳,又是宋室流放犯人的地方,趙?無論如何也不會到哪里。就是去了,也只會是路過,而決不會上島。雖說有養病的理由,以臣對故宋文人士子稟x ng的了解,他們是不會同意的。只是不知道什麼原因使他們最終留在了哪里,這里面似有可疑之處。」

「大兄說的沒錯,朕問過留夢炎、葉李等人,他們也不相信。他們都認為趙?應該去的是佔城,那是宋室的屬國,而且當年宋室在哪里還采購過稻種給南人耕種。」忽必烈說道,但他的眼中卻有點嘲弄的意味在里面。這些儒生啊,什麼時候了,還要講這種面子,真不知道他們怎麼想的。

「大汗,宋軍的j ng銳早已被伯顏將軍所滅,所以從實力上講,他們並不足慮。他們攻打只有數千人把守的雷州,一月有余而無進展,就是證明。張士杰空有十萬大軍,卻不敢在岸上落腳,說明他已喪膽。臣真正擔心的是……」說到這里,董文炳停了一下。

忽必烈盯著他︰「大兄大膽的講,朕決不怪罪。」

「西北,帝國真正的危險在西北之地。」

忽必烈站起身在屋里踱了幾步︰「大兄目光如炬,北邊的乃顏,西邊的海都,他們都在蠢蠢y 動。」停了停,他接著說道︰「朕想盡快解決宋室殘余,大兄以為如何?」

董文炳也站了起來,躬身說道︰「江南為朝廷的糧賦重地,為了將來可能的西北危機,臣也以為應盡快解決南朝殘余。文天祥在循州附近出現,緊接著就跑到惠州,其後突然失蹤,很可能已和張士杰匯合,又或已前往瓊州。這個人還是有點膽氣的,如果他和宋帝匯合,則可能會生出許多變故。」

「是啊,伯顏也向朕提到過他,听說他是南朝狀元,雖為文人,卻頗有肝膽。可惜啊,不能為朕所用。」忽必烈看著屋外。南朝還是有很多人才的,只是宋室用不好。人才,他的眼中有著更深的東西在里面。但他沒有停頓很久︰「那麼大兄以為應該如何對付他們呢?」

「臣以為,以如今之宋軍,只要擊破張士杰一軍,趙?即使在瓊州,也只能是坐以待斃而已。以臣的估計,佔城未必會同意讓趙?前往,假道伐虢、反客為主的事他們不是不知道。這可能也是趙?被迫停留在瓊州的原因,因為他已進退失據。但為防萬一,還是要讓史格做出兵壓佔城的姿態,逼迫它不敢接受趙?,如此趙?只能留在瓊州,或回到陸上。」

「另外,可再令一軍攻略海外,威逼瓊州,迫使其離開海島,回到陸地。如此,可在陸上一鼓殲之。」

「若是他不離開瓊州呢?」忽必烈笑問。

董文炳也笑了︰「哪也可迫其自守。瓊州島是一塊死地,只要擊破張士杰部,在瓊州的趙?就不過是甕中之鱉罷了。反之,張士杰部在,其根本仍在。」

帝國大汗的眼中露出狼一樣的目光︰「如果我們先攻瓊州會如何呢?」

董文炳喝了一口茶水,緩緩言道︰「張士杰會救援其離去。臣在南方見到大海,與岸上不同,海域遼闊,目所難及。張士杰極易接應趙?遠赴海外,而我軍還不習海戰。劉深所失,就在于不熟悉海情啊。」

帝國的大汗笑了一下︰「看來為了將他們吸引回沿海,廣州城還是要留給他們的,幸好廣州的城牆已被拆去。」

忽必烈心里明白,這是董文炳在婉轉地規勸他對海戰要慎重,因為這觸及到了他心里的一根刺,r 本。那是所向披靡的帝國,到目前為止唯一的恥辱。也好,就把這次作戰作為以後對r 本用兵的一次練兵吧。

而同時,董文炳在心底里也嘆了一口氣。從內心里講,他是不贊同塔出拆掉廣州城牆的做法的。在他看來,如此一來,放棄廣州吸引宋室返回陸地的計謀等于白用,因為這無疑等于絕了張士杰上岸的可能,迫使他游蕩于沿岸,這大大增加了元軍殲滅其所部的難度。無論從哪方面講,在岸上的宋軍都更容易對付,可這是陛下的旨意。

他躬身再度言道︰「大汗聖明。廣州雖可謂雞肋,但宋軍也必不願放棄。如此也便于我們各個擊破。」

忽必烈坐了下來,攤開一張牛皮地圖看了一下,然後說道︰「朕觀張士杰擁兵海上的做法,其主力必還是集中在沿岸海上,因此此次進兵,很可能還是以水戰為主。在大軍到達之前,塔出、唆都不宜輕出,以免驚動了他們,況且閩、贛均為新附之地,還需要他們坐鎮以防民變。朕決定從揚州抽調水軍j ng銳,再加上蒲壽庚以協助,共同破敵。同時令阿里海涯進軍雷州策應,就按大兄所說,兵壓瓊州,伺機攻略,務必一戰解決宋室殘余。大軍到後,塔出就留在後面供應軍資。至于劉深,」他的眼中露出冷冷的目光,「哼,應當還略知水戰,就讓他去教練鄂州漢陽新附水軍吧。」

「只是,對于這領軍人選,大兄有什麼建議嗎?」

董文炳明白,為了將來進軍r 本,劉深算是逃過一劫。「嶺南作戰,領軍大將既要知道步戰,還需要了解水軍,如此,這個人……」他看向忽必烈。

忽必烈的臉上露出了心照不宣的笑容。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最新章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文閱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