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回之帝國的歷史 第四十二章 軍隊

作者 ︰ 西南北無家

站在海邊的沙灘上,東又在望著大海,他難道仍然有猶豫?

道士和吉安在他身後,陪著陛下的還有文帥哥。陸夫子和張士杰忙著安置整頓隊伍去了,劉師勇在整理水師船隊,杜滸和蘇劉義也在緊張地審問抓獲的俘虜。

文天祥忍不住開口問小皇帝︰「陛下為什麼要放了張弘正,並和他打這個賭?臣以為不妥。」

東回過頭來笑了笑︰「文相,放了張弘正可能比殺了他好。至于賭約,朕輸了可以放棄,可朕並沒有說你們會放棄啊,您放心,我們不吃虧。」

咱是說輸了放棄眼前的這一切,可那不等于咱會傻呼呼地等著別人來收拾自己,咱不會跑路?讓咱吃虧?嘿嘿,對二十一世紀的廢材來說,那是不可能滴。

但話又說過來,四個五年計劃都過去了,你還沒有什麼成效,兄弟,你是不是也該換換地方玩了?俗話說得好,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到時要真的是那樣,咱怕是也入錯行了,算了,讓別人玩,咱不玩了。

但現在,這才正式開始,要玩就應當玩出花樣來。

「文相,朕一直很佩服您,您的那份奏疏朕認為很有道理。」東說道。

文天祥一愣︰「陛下,臣不知什麼奏疏?」

東笑了笑︰「就是那份關于‘宋懲五季之亂,削藩鎮,建郡邑,一時雖足以矯尾大之弊,然國亦以寢弱……‘的上書。」

文帥哥苦笑了一下︰「陛下謬贊了,臣當時急了點,太狂妄了。」

「不,不,文相,您說得很對啊,因為您說得是聖人‘變則通’的道理。」東望著大海。「我們該變的,就應當變。難道守著過去的東西等死好嗎?朕可不這樣認為。」

像文帥哥這樣的學識,不知道這個道理?好歹他是狀元郎,而且也早有這個想法苗頭。「陛下聖明,臣的確覺得朝廷有些東西需要變一變,」他的眼中有欣慰的神s 。

可是文天祥絕沒有想到,陛下說的這個「變」,會是什麼樣子。而他,就此等于被險惡的陛下給拐到了這個「變」的戰車上來了。

但是,對于東來說,現在他要盤算的已經決不是眼前的事了。有句話怎麼說來著︰「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後世的人還有五年計劃、十年規劃,現在咱更不能光考慮眼前。但從什麼地方開始著手?偉人早已說過了顛撲不破的真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咱第一件事就應從軍隊開始,先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更何況這是目前最迫切的所在。

但建立第一流軍隊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呢?

數千年以來,為什麼不斷的有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到南方搶奪農耕民族?其最直接的原因是生存需要。

黃河以北的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氣候惡劣,而游牧民族的食物來源就是移動著的牛羊,平時還沒有什麼,一旦到了災年,牛羊餓死,人都活不下去。這規律數千年了,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了,從電視新聞上也能看到,一遇到雪災,他們只能靠國家的救援和救濟。

而黃河以南地區的農耕民族雖然也是靠天吃飯,但即使是以漢代畝產兩百斤的產量,一戶擁有十畝以上土地的自耕農,他們也基本食物無憂,甚至還很可能有富裕,就更別提平均畝產比漢要高出一倍以上的宋代了。更關鍵的是,農作物可以儲藏以備荒年,所以農耕民族的生活遠比游牧民族穩定。

此外,游牧經濟還有另一個更不利的方面,那就是游牧業是一種非常耗費土地的產業。在游牧業下養活一個人所需得土地,比在同樣農耕條件下要中的資源利用效率問題。

當游牧民族騎上馬,拿上弓箭,沖到農耕民族那里時,他們不僅能搶到糧食、財物,還有漂亮的MM,他們怎麼能干勁不大呢?他們當然會越干越起勁,越干越貪婪,規模越來越大,次數越來越頻繁,甚至想獲得全天下的財富。蒙古人不是有句話叫做︰讓全天下成為他們的牧場嗎?一句話,他們在掠奪的過程中獲得的利益,刺激著他們不停的從事這項「事業」。

反過來,大宋的士兵打仗會有這樣豐厚的收益嗎?東沒有仔細看過這方面的資料,但他相信肯定沒有這麼優厚的待遇。

蒙古軍的確是當時一支強悍的軍隊,哪個時代也的確沒有出現一只超過他們的軍隊,但他們絕不是無敵天下的軍隊。

二十世紀上半期的中國,同樣上演了兩個集團的大對決,而其中的一方崩潰之快簡直令人難以想象,即使沒有創造中國歷史之最,也算得上是空前絕後。當後世的人們讀到這段歷史時,心中不免多有疑惑,于是各種各樣的理由和解釋通通冒了出來。

但只要你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問題,其實就已經接近了事實。當一方將土地分給佔中國人口近百分之八十的農民時,它已經抓住了中國歷史的核心所在,成功就是必然的了。試想一下,在哪個年代分給你十畝八畝地是什麼概念呢?

當弟兄們走向社會,來到南方打拼,這時候有兩個公司供你選擇,一個公司給你一千五百塊一個月的工資,雖然你干好了能升職,還有可能提獎金,但你至少現在吃飯可能都不夠,更別提還要付r 見昂貴的房租。而另一個公司先給你一套三居室,工資一千塊,然後再告訴你,干的好還有晉升和提成。兄弟,你會如何選擇呢?

也許你不在乎這些物質利益,但是不是每個人都不在乎呢?當你跑到另一個公司,听到對方原來是有外資背景而恍然大悟時,兄弟,你身邊的哪位嘴一撇︰「忽悠吧,別人有沒有外資咱不知道,你們他娘的不也有外資,怎麼不見給弟兄們分點。」他還不算什麼,他傍邊的哪位根本就沒听,而是一直在琢磨怎麼將老板的大奔給整到對方那邊去,好混個進身。

為什麼某支軍隊大批大批的倒戈,甚至開著飛機、軍艦往另一方跑,而另一邊即使在最困難最艱苦的時候,也罕有成建制的投降呢?

洗腦真的有這樣的威力?不會吧。「眼見為實、耳听為虛」可不是二十世紀中國才有的,「不見兔子不撒鷹」也不是才流行的。如果你需要更早的例子,東漢初年的馬援還對漢光武劉秀說過這樣一段著名的話︰「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

什麼樣的說教都比不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你說了半天,根本就沒有幾畝地、一套房的威力直接。中國的百姓要求並不高,如果以前是「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那麼二十一世紀又是什麼呢?有房有車,美女帥哥。他們的要求實質都一樣。更重要的是,他們中很多人為了保衛自己的財產,是願意拼命的。

這種分田地的做法根本不是西方的思想,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中根本沒有什麼分田地的高論。反過來,二千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大秦帝國實施的,是著名的「軍功授田」,它以此建立起了一支無敵的大軍,統一了六國。而後代的漢、唐,包括現在東所在的宋,歷代的《通典》和《食貨志》中早有記載,建國時都以帝國的名義分土地給農民。即使是二十世紀中國的先行者、國父他也早早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張,為什麼呢?

西方如果有這樣的思想,他們是不是抄中國人的、侵犯了中國人的知識產權,還不好說呢。

先人早就告訴過我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因為經濟利益的不同,決定了雙方的積極x ng肯定不同。如果你能夠提供同樣的利益,你就有了打造一個不弱于蒙古軍隊的基礎。

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利益基礎上的秦軍,橫掃**,一舉統一了六國。有著豐厚賞賜的漢軍,喊出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書食貨志下》中記載︰軍功多用越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吏。整個漢代,除了秦時創立的封爵,分田制度外,還厚賞軍人金錢。哪個打得匈奴抱頭鼠竄的衛青部下將士,四年間受賞黃金達到二十余萬斤。

就是到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南方政權的著名五大主力,他們也是領雙份軍餉的。

後世的一些文人、磚家叫獸真的不怎麼樣,他們的歷史學得真不咋地。他們忘了在東亞這片土地上,帝國爭霸的游戲上演了幾千年了,還需要向別人學習?如果你在打天下的時候,都不願意將東西拿出來分給弟兄們,打下了天下你就會?有誰會信呢。

但光物質利益不夠,你還要提高軍人的地位。大宋一個非常令人詬病的社會觀念就是︰好男不當兵。什麼叫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你讓那些說起來能得不行的酸儒去對付蒙古人試試?

反過來,您去翻翻歷史,中原強悍的秦、漢、唐的軍人地位根本就不是如此。因此第二件要做的事,就是改變帝國的這種狀況。不改變軍人的社會地位,就根本不能完全調動軍人的積極x ng。

有了這些你已經有了建立一支一流軍隊的基礎,但是,還缺一樣東西,這件東西遠比利益、地位的威力更大,只有有了它,在這個時代建立最頑強的軍隊基礎才算全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最新章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文閱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