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回之帝國的歷史 第六十九章 鎮之以靜

作者 ︰ 西南北無家

听了忽必烈的話,伯顏的眼中j ng光閃閃︰「大汗,臣請命再下江南。」

忽必烈眼中露出了贊許之s ,但他說道︰「伯顏,西邊的海都,北邊的乃顏都心懷異志,朕還需要你來鎮守和林。對付趙?小兒,並不在眼前一時。」

其實這兩人心里都明白,要收拾宋室殘余,必須用水師。你顛顛地跑到嶺南,怎麼著,游到人家島上去?還是要用船。要不然,大隊人馬殺過去,到了海邊干瞪眼,豈不是變成溜馬了。但伯顏已經猜到了忽必烈的打算。

至元十一年(1274年),由于r 本始終對北元帝國不予臣服,忽必烈曾命屯戍高麗的鳳州經略使忻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丘以及劉復亨率兵兩萬五千余人,水手六千余人,戰船九百余艘出征r 本。當年十月,元軍從合浦(今朝鮮馬山)出發,直撲r 本,很快就攻佔對馬、壹岐兩島,接著遠征軍在博多灣登陸。r 本鐮倉幕府調集了自己的軍隊,九州沿海各藩也緊急組織武士和民兵參與,雙方爆發了慘烈的大戰。r 本人在戰斗中蒙受了巨大傷亡,但不管怎麼說,他們卻成功地阻止了元軍的推進。

這是可以理解的啊,且不說登陸作戰在當時根本就沒人懂,就講在這樣一個小島之上,蒙古人擅長的什麼大迂回、大包圍之類的高級戰法,你也沒法用。地形不熟悉不說,你稍微迂回大點,一不留神就迂回到海里去了,你找誰哭去。因此,在那個島國,很長的一段時期,只能玩r 本人喜歡的當面鑼對面鼓的套路。《三國演義》里描寫的場景,十分符合r 本人的口味,因此他們對《三國演義》如此感興趣,三國游戲在r 本流行也就不奇怪了。但這種在咱們看起來落後的戰術,卻也擊中了蒙古人的一些弱點。

r 本人開始在蒙古人弓箭、投石機的打擊下是傷亡很大,但適應了他們的戰法之後就反擊了。由武士組成的騎兵隊尤其亡命,因為他們就是吃這碗飯的。這些武士還不是有著完整的編制,而是按照什麼你們家的幾十個武士、他們家的百多個武士、這樣組織起來的。這樣家族式的隊伍,一般忠心是沒有問題的,他們也沒有什麼統一指揮,就這樣左一隊右一隊地沖上來。這些人噴著嘰里呱啦的鳥語,頂著箭矢拼命沖擊蒙古人,反正r 本的家臣以死于家主的馬前為榮,沖到跟前就與蒙古人玩貼身近戰,沒有了弓箭優勢的蒙古人就吃虧了。

蒙古人的騎sh 的確是厲害,但純粹的馬上格斗可就不一定了。中國的國術,後世是在很多方面倒退了,但以前,可並不是吹出來的,連r 本的忍術都是來自于中國。特別是國術的長兵器里面,很多招法都是與馬上格斗有關,這些都是幾千年j ng淬下來的。哪個時代,真的要像三國里所講的,雙方將領騎著馬一對一、按回合來決勝負,蒙古人佔不了什麼便宜。要是下馬格斗,就更不好說了。生長在馬背上人,並不等于天生就會拳腳格斗。

雖然元軍和r 軍的交戰並不能說是敗了,但也傷亡很大。而一隊隊沖上來的武士,也讓他們搞不清對方到底有多少鳥人,咱估計這些人用的旗子,少說都有幾十種,因為當時r 本的家主,實在是不少,很多人的地盤,還不知道有沒有咱們的一個村子大。

蒙古人只能後退到海灘,依托回回炮進行防守。可是,元軍這個時候物資也不足了,估計當時出發的時候也沒帶多少,打算還像以前一樣就地抄掠。這時眼看取勝無望,箭矢和給養又都即將用盡,蒙古人只得上船準備撤退。但在海上,他們又被突如其來的「神風」給親密的接觸了一下,結果整個遠征軍損失慘重的回來。

因為這次戰斗,發生在r 本龜山天皇文水十一年,所以它在r 本歷史上被稱為文水之役。

忽必烈一直對此次失敗耿耿于懷,而且更刺激他的是,至元十二年(1275年),他派禮部侍郎杜世忠、兵部郎中何文著等,再次攜帶國書出使r 本,但杜世忠一干人到了r 本,就被鐮倉幕府把腦袋剁了。你叫老忽如何能忍下這口氣?

忽必烈自征服江南以來,一直做著對r 本進行報復的準備,劉深在鄂州漢陽教練新的水軍,就是為了再次進攻r 本。可是眼下,這個新水師有了另一個更重要的目標。

忽必烈接著說道︰「伯顏,曉諭草原上的人,如有願意到南邊來的,朝廷給予土地安置。沒有參與叛亂的部民,朕不吝厚賜。但再有參與叛亂的,朕決不放過。」說到最後,他的語氣變得極為嚴厲。他感到了危機,不能再猶豫了,大兄的建議,能實施的必須要盡快實施。

伯顏心中微微一顫︰「臣遵旨。」。

「另外,你回去後擬旨,先以蒙古軍二千、益都軍二千、諸路軍一千、新附軍五千,合萬人,令漢軍都元帥李庭將之,赴邊听候調遣。」

伯顏明白,這是為了對付海都和乃顏。作為一位名將,他從軍事上看出了北元帝國潛在的危機,北元將來很可能會面臨三個方向上的同時用兵,這個局面,怕是比忽必烈剛上台時還要惡劣。?山之戰的失敗,使北元帝國的壓力驟然加大。

他說到︰「大汗,臣建議將李恆、張弘範招回,追查戰敗的職責。」

忽必烈沉默了一會,開口說到︰「關于他們二人,容朕再考慮考慮。」

目送著伯顏離去,忽必烈依然在尋思。他之所以猶豫,不是說他不準備處罰李恆和張弘範,而是在目前的情況下,他必須考慮清楚怎麼做。

對張弘範,他還是曾經寄于厚望的。張弘範是個人才,特別是他現在急缺的水戰人才。劉深不如張弘範,他是知道的,董文炳又去世了,而伯顏呢,更能發揮他作用的地方是在北邊。江南新附軍里是有懂水戰的人,但相信他們還不如相信張弘範。在他原來的打算里,未來進軍r 本,他是要重用張弘範的。

(歷史上,由于張弘範過早的死去,他沒能參加二次遠征r 本,這是北元的一大損失,否則,征r 結果可能會有很大不同。)

就是從過去的評價看,他也比較重視張弘範,因為張家和史家也有區別。他們的第一代張柔和史天澤,是兩種風格的人,一個是沖殺在前的戰將,一個以籌劃見長。忽必烈自己也曾說過︰「史徒以籌議,不如張氏百戰之立功也。」

但嚴厲的處罰張弘範,又會給人他已完全排斥漢軍世家的印象。在平定李?的叛亂之後,通過逐步的收權,北方漢人在外領兵的越來越少,就是漢軍的三大世家,實際上也只有張弘範和史格在外真正領了一些兵,唯一例外的是董家。

像剛才他和伯顏講的李庭,他其實並不是漢人,而是金人,本來的姓氏是蒲察氏,後來才改稱的李氏。因此北元真正領軍的已經沒有幾個漢人了。

但如果忽必烈完全排斥了漢軍世家,這又會導致北方漢人的離心,因為這些人,包括儒生,是他登上汗位的「功臣」。董家和其他人的聯系不多,「社會關系」比較簡單,這也是他放心的原因之一。可是史家張家不同,尤其是張家,張柔這個人極其重教,他原先的慕府里集中了北方包括郝經、王鶚、樂夔、敬鉉等眾多大儒。這個「大老張」在兵荒馬亂的年月里,不僅保下這些名士的命,幫他們安頓下來,過上安定的生活,而且還好吃好喝的供著他們,因此,張家和北方儒林的關系絕對不簡單。雖然他已經不動聲s 地通過s 目人,大大地壓制了這些儒生,但這些人,反過來同樣也是制約s 目人的重要砝碼,s 目人的貪,他是知道的。

面對這麼多復雜的關系,老忽肯定要多想想。

他眼下更有要控制?山戰敗消息擴散出去的想法。忽必烈心底里的隱憂是︰江南新附,人心本就浮動,一旦宋室還在的消息傳開,特別是他們竟然還打贏了一仗,這對北元在整個江南的統治,是極為不利的。就是北方,在這個他和海都、乃顏關系微妙的時刻,對有些消息的傳播,也不能不慎重對待。李?叛亂的教訓,可就在哪兒。

因此他雖然很惱怒,但不打算馬上就把張弘範弄回大都,人要是都回來了,什麼消息也就全傳出去了。而留張弘範在南邊,也可以更好地對嶺南加以控制。他暫時更需要的是,鎮之以靜。

忽必烈心中不禁又想到︰如果大兄在,面對這種情況,他又會給朕什麼樣的建議呢?可惜啊,無論南北,大兄都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忽必烈在二月里連續下了兩道針對x ng的旨意到南方,一是命江淮、湖南、江西造戰船六百艘,為水師的擴充做準備。二是下令︰禁諸奧各及漢人執弓矢,出征還,甲仗即輸之官庫,以加強對南人的控制。

他另外又給李恆、張弘範等人發去了詔書。他在秘旨中把李恆嚴厲地訓斥了一番,命他立刻整理探馬赤軍,協助塔出鎮撫住江西和廣南東路,嚴防可能的叛亂。

但在給張弘範和呂師夔的信中,他卻輕描淡寫,輕輕打了幾下板子,然後就要求他們分別駐軍ch o陽和廣州,扼守沿海。同時,要求他們火速查探瓊州用的到底是什麼武器。

但忽必烈這個鎮之以靜的策略,卻被東的泉州搶劫給破壞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最新章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文閱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