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回之帝國的歷史 第九十章 利

作者 ︰ 西南北無家

「趙大人,」小皇帝忽然嘆了一口氣,「從今天文相他們送來的這些書上,朕覺察到了一個道理。哪就是朝廷要講利,而且要講天下的大利。」

陛下今天的花樣是沒完沒了了啊。趙與珞躬身回道︰「臣恭听陛下聖喻。」

「趙大人,別人能通過印書來賺錢,朝廷為什麼就不能呢?」得,狐狸尾巴高低又露出來了。

宋代的國子監也印書,而且那里刻印出來的書,制作之j ng美為宋版之冠,因為是要供朝廷使用,以及皇帝對臣下的恩賜,它們通常稱之為「監本」。許衡不愧為北方大儒,老夫子的眼光就是毒,全給弄走了啊。

頂級宋版書最重要的資源就控制在你手中,你不好好利用,這不是腦袋進水了嗎?在二十世紀後半期的一段時間里,這塊土地上曾出現過一種獨特的讀物,那就是小人書。在缺少電子媒體的年月里,小人書以圖文並茂、淺顯易懂、生動有趣,深受大眾的喜愛,它可以說是當時最好的娛樂休閑讀物之一。

更重要的是,這個後世的小人書,才短短的幾十年,到二十一世紀初的時候,就已經由幾分錢、一毛多錢漲到了上百上千元。東早就盤算過了,這要是弄個宋版小人書出來,就沖著大眾的喜愛,兄弟,這「錢途」,哪也是不可限量滴。

「趙大人,瓊州和流求現在也有上百萬的百姓了,以後還會更多,要是一人買一本書,每本書朝廷就算只賺幾文錢,這也是上千上萬貫啊。要是我們能向外面出售,哪可就更多了。」

大臣們一听,得,前面你還算是在憂國憂民,現在可好,直接要用聖賢書來賺錢了,斯文算是徹底掃地了。反對吧,朝廷以前可沒有禁止民間賣書,這朝廷售點書好象也沒有什麼。他們還在猶豫,小皇帝接著說道︰

「謝大人,朕給國學院定兩條規矩,首先所選之人學問是第一位的。」咱可不想在這時代弄些什麼磚家叫獸出來,要弄就弄真正的教授。恩,古代叫祭酒、博士、教習。這其實並沒什麼,歷代國子監,沒兩把刷子你也別想進來。

「二是夫子們如果有好的著述,國學院不僅刊印,讓他們名揚天下,而且還要給他們版費,也就是潤筆費。謝大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子們更努力地鑽研學問,讓國學院越辦越好,所以將來這選書印書上,國學院也要用點心思。具體章程就由你們來定。」

這下夫子們沒意見了,一個名揚天下就足夠讓他們熱血沸騰,還有名正言順地潤筆費,這可是陛下下旨的,為什麼要反對?謙虛也是要看地方滴。

謝枋得其實在心里已經將朝廷里的有些大臣罵了個狗血噴頭,他剛到瓊州,就听有些人抱怨,什麼陛下不重視文臣了,只偏向武夫了,等等,等等。可是今天陛下所說的這叫不重視文教?這叫慢慢來,先d d 不如陛下遠甚,一群毫無見識、只知道邀寵的東西。要不是在朝堂上,老謝早跳到桌子上開罵了。他躬身回道︰「臣謹尊陛下聖喻。」

東最後慎重地告訴他的大臣們︰「老師,諸位大臣,我們暫時不收田稅,朝廷是少了很多收入,但我們要記住,不收百姓稅,他就要花費,只要他花費,至少能收商稅。」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工商稅收高于農業稅收入的朝代。宋太宗至道末年,朝廷收入中農業稅佔65%,工商稅佔35%,而八十年後,到了宋神宗的熙寧年間,工商稅變為佔70%,農業稅為30%。宋代的商品經濟在當時的世界上是非常發達的,所以陛下所說,對大臣們來說並不是多震撼x ng的言論。只是他們再看向陸秀夫的時候,眼神都是怪怪的,陸秀夫啊陸秀夫,你看你把陛下教成什麼了?

陸夫子也是倒了大霉,遇到了這樣一個好學生。他給陛下上課,哪小鬼頭不是溜號就是打岔,要麼弄點希奇古怪的問題難他,「老師,海里為什麼會起浪?」「這颶風從哪來的?」你讓他怎麼辦?令天下文人景仰的帝師,也不是那麼好當滴。

老趙可沒管大臣們所想,他對陛下所言是心領神會的,陛下這是在講賺錢的方法。他更明白陛下前面的意思,不要怕在國學院上花點錢,咱們也能用書來賺錢,這叫教化賺錢兩不誤。

使趙與珞、謝枋得後來真正大跌眼楮的是,陛下指定他們印的第一本書竟然是《三國志》,而且陛下要求他們每一頁的內容用白話進行解說,並就內容配上一個圖畫,書的封面上更要注明改編者和繪圖者的名字。老趙和老謝私下里直犯嘀咕︰這陛下有時候就是亂來啊,這前代的書都敢改。國學院的夫子們也是直搖頭︰陛下您要改寫書,也不能拉咱們當墊背啊,這讓同道們見到了,還不把咱笑死。

可是當第一本書出來後不久,張世杰卻跑來找了他們,他告訴兩人,軍中將士非常喜歡這本書,他問道︰「兩位大人,不知這後面的書什麼時候能出?」

趙與珞和謝枋得互相看了一眼,他們忽然明白了︰陛下這是要教化軍中的將士,你用文言,武夫們有幾人看得明白?蘇景瞻又告訴老趙,書月兌銷了,不說瓊州本地,就是不少來瓊州的商人都訂購了《繪圖三國志》,他們也問什麼時候有第二本。瓊州現在可沒有多少東西賣給別人,能有東西讓別人搶購,這就是大事。

趙與珞和謝枋得更是恍然大悟︰印書你也要印點有特s 的東西,他們的勁頭上來了,老趙除了加印,立刻又加大了對國學院的投入。這時候陛下也傳了話︰給每個改編者和繪圖者一點潤筆費,書的價格不要定的太高,要讓每個百姓都能買得起。不要想著在每本書上賺多,薄利多銷、細水長流這才是長久之道。潤筆費雖然不多,但夫子們也有動力了,這名利雙收的事為什麼不做?這名都揚到海外去了,好事啊。

東得意啊,沒有《三國演義》咱有六十五卷的《三國志》啊,慢慢地印,不急,宋代的書可不像後世的小人書,那都是大字的版面。咱要印他個幾百本,你們就慢慢地收集吧。哼哼,印完了《繪圖三國志》,咱再印別的,要是把三百卷的《資治通鑒》也繪圖印出來,哈哈,少說也要三千卷,發了,這才是大發了。

宋軍是在三月開始有部分撤回瓊州的,這個時候,留守瓊州的劉尚武和張德正按陛下的旨意,抓緊訓練新招募的水師人員,水師的擴充已經迫在眼前。在人員的挑選上,過去淘汰下來的將士被優先考慮,因為想加入水師的人,現在是打破腦袋。但陛下另有規定,招募的軍士,年齡要在十八歲到三十五歲之間,超過三十五歲的人,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冗兵」的弊政咱要吸取啊。

東去看望了一下先撤回來的將士,這當然又是收買人心之舉。但在回來的路上,張德卻向他奏報,下面的軍士對戶部的官員有點意見,說他們不公,克扣銀兩。

東一听,火大了,這都什麼時候了,這幫鳥人還在干這破事。n in i的,不收拾收拾他們真以為咱好說話,他立刻命張德將有關的校官軍士和戶部官員全叫來。

在皇宮里,趙與珞發現陛下的臉s 極其不善,這可是少有的啊。小皇帝「玩劣」,可很少發火,有的話,也是听說在兵部發過一次,今天這是怎麼了?

軍士們也是心里忐忑不安,他們中很多人也沒見過這場面,就是皇宮,怕是很多人也是第一次進來。

東沒有看文官,他先向軍士們開口問道︰「和朕說說,你們的銀兩是怎樣之事?」

為首的一個小校差點跪了下來,但張德重重地哼了一聲,並挺了挺胸,哪小校這才明白過來,立刻 的一個立正。

事情是這樣的,因為按小皇帝的規定,抄掠來的東西里面有兩成是給他們的,錢就不說了,實物你可以要抄來的東西,也可以算成錢。出于對官員本能的不信任,他們認為官員會給他們少算,所以絕大部分人選擇的是要實物,咱自己去賣還不行嗎?哪也看著放心啊,不行咱可以和別人換,也可以自己用。

在這次抄掠來的錢財里面有白銀,這主要是從官員家里抄來的,他們當然就更選擇實物了。戶部的官員給他們的是銀幣,這本來也沒有什麼,反正都是銀子,而且銀幣更好看,他們不是不樂意。但問題在于,戶部的官員又把他們應得的銀幣扣除了一成作為了火耗,他們就不太願意了。

听了他們的陳述,東瞪了老趙一眼。老趙趕緊說道︰「陛下,這景炎至寶在制作的過程中,確實是有很大損耗的。」

「火耗」指的是碎銀熔化後,重鑄為銀錠時的所產生的損耗。這個弊政始于明代萬歷年間,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時規定,賦稅一律改用銀錠上交國庫,下面的官員就亂來了,他們在國家的正稅之外,又加征了附加稅「火耗」。這個附加的「火耗」要遠遠大于實際所需,這樣多出來的銀子就落入了官員的腰包,清代甚至都有達到國家正稅百分之五十乃至數倍的。宋代鑄的是銅錢,銅和銀的價值差異,導致在這個問題上,它沒有像後代哪樣嚴重。

東並不滿意老趙的解說,他明白鑄錢是肯定有損耗的,但他更知道,這個景炎至寶中的銀幣,是他仿照後世北洋zh ngf 的銀圓、即有名的「袁大頭」的規格來制作的。袁大頭的標準重量是26.697克,成分是銀89銅11。宋代的一兩是40克,六錢就是24克,他以銀九銅一的比例來制作,這樣他的銀圓就是26.667克,這就和後世的銀圓沒什麼差別。

等重的銀幣已經卡掉了十分之一的銀子,再去掉十分之一的火耗,這就有點過分了。但這個問題是不是他也有責任?他沒有規定好銀圓的兌換比例,所以讓下面的人鑽了空子。有些問題是不能放任滴。

東認真地想了想之後,他開口說道︰「朕可以明白地告訴你們,這個景炎至寶是含有九成銀子的。」

听了陛下所言,好家伙,老趙和戶部的官員是尷尬萬分,陛下哎,臣等可也是為朝廷好,您這讓咱們的臉面往哪放啊。

軍士們則更生氣了,好你個狗官,真他媽的夠黑心的啊,要不是陛下告訴咱們,那可就虧大了。

「不過,他們那樣做,也是有點道理的。」陛下忽然笑了笑。雙方的人一听又都楞住了,陛下您是什麼意思嗎?

東讓張德把軍士們帶來的銀幣,給每個人發了兩個,然後在眾人的目光中,他拿了兩個銀幣,彼此輕輕地在邊緣上一踫,宮殿里響起了一聲清脆的聲音。隨後他又讓所有的人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捏住一枚銀幣的正中心,向銀幣的豎邊猛地一吹,迅速放到耳朵邊,眾人的耳朵里立刻出現了一陣悠長而清亮的「殷"的銀笛聲。(惡搞的過了點,見笑)

東在銀幣制作出來以後,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會不會和後世的銀圓一樣。在得到了確切的答案後,他是得意洋洋,咱多了六百多年,這銀圓的價格,怕是將來要爆漲,這下又發了。

宮殿里的眾人都傻眼了,哪個穿越者卻一本正經地說道︰「這個景炎至寶很有講究,只要成s 不對,這聲音立刻有變,軍中將士萬萬不可不知道。以後拿到銀幣,你們可以自己檢驗,若有人敢蒙事,朕定將嚴懲。」

他看了一眼老趙他們,接著說道︰「只是這制作上,除了確有不少損耗之外,大臣們也為它花了很大工夫,他們舍不得也很正常。」你們這些鳥人,咱可是在外人面前給你們留了面子的。

張德立刻站了出來︰「陛下,這果然是寶貝,臣等明白。」校官軍士們也是異口同聲地說道︰「陛下,臣等已理會。」

東擺了擺手︰「朝廷之前沒有對外兌換過銀幣,這規矩還沒有完全定,朕回頭自會和大臣們商議,你們放心,不會讓你們吃虧。」

張德和眾軍士再度回道︰「謝陛下恩典。」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最新章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文閱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