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回之帝國的歷史 第一百0六章 糧食

作者 ︰ 西南北無家

宋軍的東進,在近半年的時間里面,戰果的確輝煌,掠回來的物資如山並不是夸大之言。而從人員上來說,僅遷往流求的百姓,就達到了三十多萬。更重要的是,如此規模的行動,不僅加快了消息的傳播速度,更擴大了傳播的範圍。宋軍雖強行遷了許多百姓走,但其他地方的人听說後,卻也沒少自發地跑來。

在二十世紀中期以前的這片東亞地區上,始終存在一個痼疾,土地兼並。除了個別新王朝建立的初期,失去土地的農民從來就不是少數。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免去一段時間的賦稅,就是僅僅提供給他們土地,對很大一部分百姓都有強大的吸引力。如果不是在許多人心目中是要到「遙遠」的海外,來的人只會更多。

但這也再度給行朝帶來了極大的糧食壓力,按先前朝廷的規定,來的百姓每人發百斤口糧,三十萬人就是三千萬斤糧食,這還不算後面陸陸續續而來的百姓,陸秀夫和趙與珞自然又是一腦門的黑線。他們一方面和御史台的楊亮節、夏士林一起,嚴格核查抄掠來的物資,尤其是糧食的發放,另一方面又再度在瓊州民間收購余糧。

東自己也知道這是最關鍵的時期,在他看來,行朝的根基能不能在海上打牢固,同時為未來的擴張奠定最堅實的基礎,關鍵就兩字︰糧食。在古時,糧食實際上遠比黃金、白銀要珍貴,如果講真正的寶貝,它絕對排在第一。

三國周瑜剛起兵之時,找魯肅求助,魯子敬家里當時有兩倉米,各三千斛,即三萬斗,魯肅就指著其中的一個送給了周瑜,周郎當時就「益知其奇也」。給了這麼多糧食,眼都不眨一下,就這氣魄,天下奇才啊。

在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上,只有鹽、鐵等專賣,而糧食實際上並沒有過多的限制。由于收上來的賦稅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糧食,朝廷實際上已控制了相當多的食物資源,故此,他們對糧食的流通極少進行管束。但東認為,相比鹽、鐵等專賣,實際上糧食更重要,歷代百姓的造反,還不都是因為餓得活不下去了?可是在這個最重要的糧食問題上,歷代處理的實在是值得商榷。

在北宋的初期,好的年景糧食是10文到20文一斗,差一點的是100至300文錢一斗;而到了北宋末年,已經變成豐年100--200文一斗,金人的入侵更導致其價格漲到1000--1500文一斗。南宋初期的時候也曾有過30--60文一斗情況,後期則200--300文一斗米,而一旦有了戰事就變成了1000--2000文一斗,到了王朝末期的時候,甚至達到一萬文、數萬文一斗。這種食物價格波動的現象,不僅不利于爭霸天下,也是無法安定人心的。

東覺得,正因為他的地盤小,實力弱,因此在戰爭潛力的動員上,他更應該借鑒後世的戰時經濟政策,最大限度的利用當前的資源。故此,他建議陸秀夫和趙與珞,在瓊州和流求兩地,實行糧食的「榷賣榷買」,實際上就是後世的「統購統銷」政策。個人、商戶一律不允許從事糧食生意,所有糧食的買賣,全部由朝廷來壟斷進行,如有違反者,嚴懲。

《宋會要輯稿?食貨》中曾有一段關于糧食的記載︰「臨安府諸縣及浙西州軍舊來冬ch n之間,民戶缺食,多詣富家借貸。每借一斗,限至秋成交還,加數升,或至一倍。自近年歲歉艱食,富有之家放米人立約,每米一斗,為錢五百。細民但救目前,不惜倍稱之息。及至秋成,一斗不過百二三十,則率用米四斗方糶得錢五百以償去年斗米之債。農民終歲勤動,止望有秋。舊逋宿欠,索者盈門,豈不重困?」

臨安周圍等地的ch n荒期間,百姓缺糧,多到富戶家里借糧。每借一斗,秋天收成之後歸還,但要多還數升,甚至要多一倍。而近年歉收,富戶之家借米出去就立約,每借米一斗,算錢五百,百姓為了眼前救命,不得不接受這樣苛刻的條件。到了秋季大收,此時的一斗米不過才一百二、三十文錢,如此百姓不得不用四斗米來償還去年斗米之債。宋人都說,農民辛勤一年,就指望秋季,結果到時收帳的天天上門,償債都不夠,哪能不貧困?

後世有些磚家將過去的富人說得好象一朵花似得,那多少有點扯。不錯,這些富人當中的確有很多是靠勤勞致富,他們中間也的確有不少算得上「仁」,但作為整個一個階層呢?民間早就流傳下來另一句古話︰「為富不仁」。再加上玩囤貨居奇的商人和其他放高利貸的家伙,說他們共同加速了王朝末期整個社會的動蕩,一點沒有冤枉他們。

在這件事情上,東一點也不準備客氣。你任那些富戶、商人玩,他們真的就都是好人?

雖然陛下的建議又是歷代罕有的做法,但陸秀夫和趙與珞並沒有提出異議。他們當然都知道,現在是關鍵的時候,雖然眼前還有些難,但畢竟和行朝剛到瓊州時相比要好多了,這個時候,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能挺過去,一切就好辦了。

蘇景瞻在這中間也提出了部分解決之道。鄧光薦到翁州傳達了朝廷的詔令之後,身在前方更了解情況的蘇夫子覺得有點不妥,他上書朝廷進言︰雖然宋軍在兩浙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糧食(整個元代,南方地區的糧食生產要遠遠高于北方地區,在它的中後期,江南等地僅僅通過海運,一年運往北方的糧食就達到了三百多萬石),但翁州目前招募百姓眾多,按朝廷的規定執行,眼前可以應付,但將來糧食的缺口太大。他認為,與其以後朝廷要花錢買糧食,還不如給新來的百姓些錢,因為瓊州、流求的百姓實際上可以部分以魚類為食。如此,新來的人可以自己從漁民手中買魚食用。因此他建議將每人發百斤口糧,改為給糧七十(宋代的一斤為633克,七十斤實際上相當于後世的90斤),朝廷另給每人錢一貫。

這個蘇夫子在奏章里還言道︰宋軍在沿海的行動,連抄掠加兌換,已經弄了大量的銅錢,再加上有眾多抄掠來的東西向外出售,朝廷的收入肯定不會少,行朝現在拿出個幾十萬貫錢出來,應該能承受得住。

陸夫子與老趙一見這打得賊j ng的小算盤,自然是拍手叫好,蘇夫子的建議立刻就在朝堂上通過。

陳宜中和鄧光薦的禮部人等也有事做了,在朝議中,他們再度被賦予了到海外收購糧食的使命。這個時代到哪糧食都是第一戰略物資,為了確保能購得糧食,陛下咬著牙提議,讓他們帶著部分景炎至寶出去。說這話的時候,哪個穿越者心里在滴血︰咱的大洋啊,n in i的,將來一定要想辦法給搶回來。朝臣們也是一臉的舍不得,但怎麼辦呢?

劉師勇和杜滸實際上是知道這些情況的,劉老大嚴令宋軍繼續大舉搶劫不說,就是杜殺手也命令軍情司的人想盡一切辦法購糧,陛下可是將抄掠來的寶鈔中的三分之一都交給他們使用的,再加上撥給軍情司的龍幣,他現在掌握的財力並不小。但這買糧容易運糧難,江南新附軍沿途的關卡並不少,盤查也很緊,杜殺手一直為此頭痛。

桑哥和楊璉真加返回北方後,由于追殺行動暫時無法進行,蘇劉義只好返回了瓊州。在見了陛下之後,他先被小皇帝罵了一頓︰「劉義將軍,你身為督軍司指揮使,竟然自己就不遵守軍令,以後還怎麼管別人?文相、少傅,要重處。」

文天祥、張世杰剛瞪了蘇劉義一眼,蘇黑手的毛孔才張開正要流汗,就又見到小皇帝滿臉期待地問道︰「你們是怎麼干的?那兩個禿驢真的很厲害?快講給朕听听。」這年頭實在是無聊啊,兄弟咱的娛樂太少,已經落到听故事的田地了。

宋瑞和張老大翻了個白眼︰得,知道你和蘇黑手關系好,裝什麼裝。

等蘇劉義把他和杜滸如何與新附軍串通一氣,對付桑哥和楊璉真加的經過講過之後,很快屋里的幾個人均露出了不懷好意的笑容。張老大嘿嘿冷笑了兩聲說道︰「陛下,臣看這範文虎的手下,已是將士離心。」

宋瑞的臉上也有了點狐狸的味道︰「陛下,看來這放人回去,作用的確不小。」

蘇劉義是得意洋洋,你要說和範大帥的手下搭上關系,蘇黑手絕對條件優越。範大帥的手下不少是呂文德的部下,蘇黑手就算是他們的故人。雖然祖先的文采他不多,但風流倜儻的勁頭可並不少,再加上他又是一個武夫,只要有心,自然就容易和那幫人混在一起。他說道︰「陛下,範文虎的江南大都督府,其實里面大部分是過去的宋軍,北兵非常輕視他們。臣悄悄見了幾個過去呂文德的舊部,據他們所言,北元近來曾抽調部分江南新附軍去北地屯田,他們可能也要被抽調。南人要到北方苦寒之地,又遠離家鄉,下面的人怨言很多,這也是他們軍心動蕩的原因之一。」

歷史上忽必烈抽調江南新附軍到北方,除了要準備對付嚴重的西北危機,還有就是為了就近加強對他們的控制,順便開荒解決軍糧。長期的戰亂,北中國的農業生產被破壞的實在是太嚴重了,根本就沒有恢復到北宋的水平。

聞言,哪個穿越者眼珠子轉了轉說道︰「文相、少傅,既然這樣,咱們是不是也利用利用,給劉將軍、杜將軍哪里減少點麻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最新章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文閱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