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回之帝國的歷史 第一百七十一章 擇師

作者 ︰ 西南北無家

瓊州,皇宮,又到了進膳的時間,吉安已經領著幾個太監和宮女布置好了桌椅。楊淑妃沉靜地坐在哪里,看著官家和趙?一起鬼鬼祟祟地溜進來。

東先規規矩矩地向太後一禮︰「母後。」

趙?童鞋跟在他的後面,像模像樣地也來了一遍。

太後的臉上露出了笑意︰「坐吧。」

隨即她又吩咐邊上的太監、宮女︰「讓官家和衛王進膳。」

東和他的「弟弟」才落座,太後卻又對趙?招了招手︰「?兒,坐到這邊來。」

等趙?落座之後,她笑著問道︰「剛才你和皇帝哥哥說什麼呢?」

就沖你們倆個小鬼頭剛才鬼頭鬼腦的樣子,能沒有事?

趙?先看了看東,然後回道︰「?兒和皇帝哥哥沒說什麼,母後。」

只不過在太後微笑的眼神下,他高低沒抗住︰「皇帝哥哥答應?兒,以後每年都舉辦一次競技會。而且,而且等復國了,他還要建一個競技場,專門進行競技。」

楊太後微微怔了怔︰「競技場?」

「是啊,母後。」趙?童鞋笑嘻嘻地從懷中模出一張紙,上面歪歪扭扭地畫了個圓形的建築。

「您看,這個競技場的四周均置以梯狀之台,讓人可以坐著觀看,這樣,後面的人也就不會像上次咱們哪樣,有些人因前面的人擋住了,而看不到啊。」

太後斜了帝國陛下一眼,然後將圖紙拿了過來。

楊淑妃是非常喜歡哪個童子競技的,在她看來,當初官家陪她去看的軍中較技,的確更激烈,但哪畢竟有一定的目的x ng。不管怎麼說,帝國陛下的小心思,我們的太後還是多少能猜出一些的。而這,就遠比不上看孩子們的「鬧」,所帶給她的輕松和愉快。

她的這種心態,一是由于她長期待在深宮之中,那里刻板和壓抑的氛圍,使她少有普通人的樂趣。二就是帝國崩潰所帶給她的打擊,以及身上實際肩負的沉重壓力所致。從某種意義上講,復國的重任,也許在她的身上更重。

東的瞎折騰,其實也從某種程度上,迎合了她放松自己的需要。

楊淑妃當然知道,趙?已經迷上了這個童子競技。

代溝實際上也是無時不在的,小屁孩當然喜歡和小屁孩玩,尤其是當在其中能玩出成績來,而邊上又有眾多的捧場。因為他們比ch ngr n,更不喜歡無人喝彩。

趙?在這一個多月的折騰中,j ng神亢奮,他又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楊太後自然喜歡。但她就像所有的母親一樣,也有著些許的心疼。畢竟趙?童鞋折騰的瘦了些,而長時間曝在r 光下,也更黑了點。

她邊看著那張競技場的圖,邊向東問道︰「官家,以後真的每年都要舉行這個競技會?」

東這時候早在心里將他的「?弟」扁的滿地找牙了。

因為趙?這小子玩上癮了,今天又來纏問他,何時再舉行這樣的競技會?他當時小眼直翻︰你小子以為這是說舉行就舉行的?這回都還是兄弟我忽悠來忽悠去才辦成的,要是讓朝堂上的夫子們知道了,咱們剛玩過了ch n季運動會,又想玩秋季運動會,你小子是沒事,兄弟我可是會被他們的口水淹死滴。

但是,面對趙?童鞋純真的雙眼,他又只好說︰「?弟,今年已經辦過了,再辦就不好了。再說,大家也需要再練習,這樣以後的比賽會更j ng彩,你說是不是?明年咱們接著辦,而且以後年年都辦。」

趙?童鞋看著他︰「皇帝哥哥,一定?」

「一定,一定。將來朕還要專門為此建競技場。」

「競技場?皇帝哥哥,它是什麼樣子的呢?」

……

「皇帝哥哥,這個競技場為什麼這樣建呢?」

……

東一臉的糾結。得,你把趙?童鞋的「十萬個為什麼」給培養出來了,你這不是在為自己找累是什麼?

可是,剛和你說過的話,你轉眼就告訴太後了。咱是快把你「染黑」了不假,但竟然染個「告密者」出來了,兄弟我杯具啊。

最大的失敗在于教育,這句話真的是沒錯滴。

現在,听了太後的問話,他陪笑道︰「是的,母後,朕覺得可以讓各郡每年都舉行一次這樣的競技。至于整個帝國,以後地方多了,如果每年都辦,有點勞民傷財,但朝廷可以每四年舉辦一次。」

這也不過就是一年一次的ch n季運動會,以及四年一屆的青少年運動會。

趙?搶道︰「皇帝哥哥,?弟覺得還是三年好。」

那是,對你小子來說,肯定是三年比四年好。

太後瞪了趙?一眼,她想了想,又點了點頭,再看看手上的圖,然後淡淡地問道︰「官家,這些你都是怎麼想出來呢?」

好麼,這話問的有含義,那可是絕對不能亂回答滴。

「母後,朕平r 觀將士們c o練時就想,我大宋應該從小就為朝廷培養將來的衛國之士,所以弄了這個競技。至于競技場,這也是看到城樓階梯得到的啟發。」

太後微微笑了笑,她又斜了陛下一眼︰「還是官家聰慧。」

東忽悠的汗都已經快要出來了。以後怕是越來越麻煩了,咱已經低調不下來了。

但是,太後的心思卻好像並不在「運動會」上,她輕聲地說道︰「官家,?兒不小了,該給他正式找個授業的老師了。你看朝中之臣,誰人合適?」

東楞了楞。

「哀家心中雖也有人選,但想先听听官家的看法。」

吉安在暗中忽然做了一個手勢,其它的宮女和太監全都退了出去。

「母後您的意思是?」

「你看陳相如何?」

東這時候腦袋有點發蒙,太後突然問出這樣的話,讓他心里毫無準備。當然他也知道,如果不是前幾年的顛沛流離,依皇室的規矩,趙?童鞋早該有個老師了。可是,楊淑妃真的希望是陳宜中擔任這個老師?不見得吧。

陳宜中出身貧寒,他入太學後,以文著名。在理宗寶?年間,曾于與黃鏞、劉黻、林測祖、陳宗、曾唯六人,共同上書攻擊當時的寵臣丁大全,並為此丟官乃至被看管,名聲一時大噪,被世人稱為「寶?六君子」。

但他後來依附權臣賈似道,並在賈似道敗亡之後為相,而此時面對風雨飄搖的帝國形勢,他卻依然在和王?(yu )、章鑒、留夢炎等人玩權術。史書上的評論是︰「宋事至此,危急存亡之秋也。當國者交歡戮力,猶懼不逮,所為若是,何望其能匡濟乎?」

宋史中還記載︰「陸秀夫奉二王入溫州,遣人召宜中。宜中至溫州,而其母死。張世杰舁其棺舟中,遂與俱入閩中。」

也就是在陸秀夫等人護衛楊淑妃和趙?、趙?兄弟倆到溫州後,派人召已回家的陳宜中。老陳來了,但恰巧他的母親去世,張世杰就將老陳母親的棺材給抬到船上,于是他才跟著眾人到了福建。

張老大這個北地猛人的確似乎不太講理,夠狠。但後人也許可以猜測,此時的行朝急需一個能主持大局之人,張老大也是怕他這個丞相又跑了,于是才出此下策。

「帝國失去核心」的證據更在陳宜中最令後人詬病的事情上,這就是他月兌離行朝跑到了佔城後,「二王累使召之,終不至。」真的有人能服眾,又何必還要屢次去請一個已經跑掉的人呢?

現在,陳宜中又回來了,但是,行朝的情況也已經不同了,楊淑妃對此心里一點數也沒有?她真的想讓這個喜歡跑路的前丞相做趙?的授業老師?

趙?已不敢多嘴,他看著他的皇帝哥哥。

東默然。

「官家是否以為不妥?」太後依然輕輕地問道。

這是無法躲避的問話。

「母後,跟隨朝廷到瓊州的,都是帝國的忠臣,而且,而且他們都是敢于舍身取義之人。?弟,你以後見了他們,一定要尊重,不得倨傲,知道了嗎?」

行朝的夫子們的確有很多毛病,雖然兄弟我一直覺得和他們打交道令人頭痛,甚至打心眼里希望盡量避開他們,但我卻不會不尊重他們。因為,說,總是容易的,但做,從來是不容易的。當他們義無返顧地跳下大海時,和有些人的人品,就已經形成了高下區分。

趙?點了點頭。

東轉過頭來,看了看遠處,邊思索邊說道︰「但是,這些大臣的能力是有差別的。朕以為,在朝廷的文武大臣中,最具才華、也最具能力之人有三,老師、文相和少傅。」

楊淑妃看了看官家,她的心中一顫。此時的帝國陛下,他的眼神中有著超越他年齡的深沉。

「老師長于國事和民政,弱于軍旅。少傅來自北方,對南北均有了解,故他在軍旅上要強于兵部的其他人,可民政不是他所長。文相在國事和民政上不如老師,軍中之事也弱于少傅,但是,他心中的格局要比老師和少傅都大。因此,文相的能力是要高于老師和少傅的。」

以趙?的年齡,他是不明白,但無論是楊太後還是吉安,他們是懂的。因為有些事,人是可以學習的,但還有些事,就是學了,效果依然不明顯。為什麼?就拿這個人的格局或大局觀來說,它反映的其實是一個人的資質,而資質的培養決不是三、兩天的工夫。

「如果要朕來選擇,朕會屬意文相,何況他還是帝國才高八斗的狀元公。」

楊淑妃和吉安都靜靜地看著官家。這是帝國陛下第一次在他人面前評論帝國的大臣,但是,它卻在不知不覺中、悄悄地揭開了帝國陛下內心的一角。

「可惜的是,他恐怕難以抽出時間教導?弟,復國的大業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來做。」

因為咱正準備將文帥哥給放出去,而且這一放,時間將很長。

帝國陛下的手撫上了自己的臉頰。

太後正準備張嘴,卻又見官家的臉上露出了笑意。

「但朕覺得還有一個人也合適做?弟的老師。」

「何人?」太後問道。

「謝枋得、謝愛卿。」

讓陳宜中來教趙?,真的不如謝大俠。學問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帝國皇室自太祖以下,越來越缺乏應有之氣節。只有寧折不彎之人,才能教出剛烈之士。

好麼,趙?的臉上立刻也有了個大大的「?」字。落到老謝的手里,那也是很可怕滴。

太後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官家的確考慮周到,哀家就按你說的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最新章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文閱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