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回之帝國的歷史 第一百九十章 廣南(二)

作者 ︰ 西南北無家

瓊州,帝國參謀院,東和劉師勇、高桂都站在一幅地圖前。只不過東的眼楮看在地圖上,但顯然在想著其它的事。

這個時候,文天祥和張世杰的計劃都已報到了瓊州,經參謀院的評估,它們均得到了認可。

尤其是廣南都督府的新計劃,在參謀院的絕大多數人看來,這可以更多的就地殲滅廣南東路的元軍,更可以先囊括北江以南、包括東江地區在內的沿海地區。如此,上述之地就能先和福建連成了一片。然後宋軍再轉兵西進,拿下西江地區,整個廣南東路也就不在話下了。而且從全盤來看,它與陛下拿下廣州和東江的意願並不違背。

但是,參謀院中也不是沒有人置疑︰「陛下親定之方略都更改,這也太過份了。」

宋代的一個傳統,是軍事制度上施行「將從中御」。在此一制度下面,帝國君主為了遙控前方將領的作戰,經常在他們出征前授予陣圖,並規定具體的戰法。

這在宋太宗時期非常明顯,並且他還曾親自制定了一個著名的「平戎萬全陣」。但這個平戎萬全陣既沒有「平」了「戎」,也沒有使宋軍「萬全」。

這個制度的弊病是非常明顯的,身在後方皇宮里的皇帝,他怎麼可能知道多少前面的詳細情況?就算他知道,等大軍到了前線,也不知有多少都已改變。而軍隊依然還按N天前的敵我之情來作戰,又豈能不敗?北宋時期的多場失利,都與這種後方指揮前方的制度極為相關。

這個制度的根,還是在于對軍中將領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但是,這不僅誤國,而且誤軍。有些過去的舊觀念,的確必須要掃除。

在所有人的等待中,東沉聲言道︰「擬旨,向東南都督府和廣南都督府強調,在執行帝國總體謀略的情況下,他們均有臨戰審時度勢、隨機應變之權。」

他看了看所有的人,又重重地來了一句︰「朕要的只有一個字,贏。汝等明白了嗎?」

劉師勇和高桂的眼中均閃出了光,參謀院里的所有參謀們「 」的一個立正︰「明白了。」

不就是改了咱的計劃嗎,沒關系,兄弟我沒那麼多講究,也不需要那麼多的面子。贏了這場爭霸天下的游戲,才是最大的面子。什麼是小面子,什麼是大面子,兄弟我絕對還是懂滴。

「劉將軍,高將軍,參謀院可制定軍中條例,凡臨戰之前,除必要之軍機,要讓所有軍士明白此次作戰之目的,更可以排、什為單位,召集下面的軍士對戰事進行商議,讓他們提出自己的建議。只不過一旦軍令下達,無論過去何種意見,均須嚴格執行。」

劉師勇和高桂微微一怔。

東看了看這兩人,淡淡地接著說道︰「軍中將士,都是帝國的軍人。孫子曾說過︰上下同y 者勝。」

我拿出來,不過就是後世某支軍隊中曾施行的「戰前m nzh 討論會」,因為它不僅僅做到了集思廣益,而且還貫徹了孫子知勝之道中所說的,「上下同y 者勝」,更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某種對軍士的尊重。

軍人也是人,他們並不是木偶般的機械。一個善于調動兵士主動x ng的將帥,就是要比他的對手更能贏得勝利。

作為軍中的宿將,劉師勇即使不能完全明了陛下新的軍中舉措的含義,也是能領悟部分的。他胸一挺︰「陛下,末將明白了。」

高桂也回道︰「參謀院遵旨。」

東點了點頭,但他的臉上依然有點凝重。

「劉將軍,高將軍,廣南、江南西路,我禁軍的壓力仍很大。朕以為,為了更好的控制大江,同時也為了減輕軍前的壓力,水師該前壓了。」

劉師勇的眼中露出了j ng光︰「陛下是說湖口之地和鄱陽湖?」

東的臉上顯出了敬佩之s ,劉老大不愧為水師的大佬,稍一提示即明了。

因為,當宋軍前出到江西時,仍然停留在東南沿海的帝國水師,就和步軍有點月兌節,起不到相互支援的作用。但水師前出,翁州變遠,補給不易,這就需要建立新的可靠基地。那麼,在目前的情況下,最合適的地點是哪里?後世朱元璋和陳友諒進行水上決戰的鄱陽湖。

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的大戰,實際上就是決定了荊襄之地、乃至于整個江南的歸屬。

劉師勇和高桂的眼中均露出了狠s 。

這兩位帝國參謀院的總使並不難看出,一旦有了鄱陽湖這個基地,水師出湖口,向上,可威脅長江中游的荊襄之地,直接牽制湖廣的阿里海涯,向下,加上翁州水師,可徹底封鎖長江下游各重鎮。

兄弟,您以前佔據翁州,從整個北元長江防線的這個「長蛇陣」來看,這是擊其「尾」。現在,佔據湖口、乃至九江,直接出擊荊襄,這就是在擊其「腰」。

在張世杰前出江西的情況下,水師再大舉進入鄱陽湖,掃蕩沿岸,江西之地也就基本上被您揣兜里了。更何況您這樣做,隨後那將不僅僅是三路圍攻荊湖南路,而是加上了水道,變成了四路圍攻,這樣的事怎麼能不做呢?

阿里海涯是會很忙亂滴。話說回來,他不忙亂,豈不就變成了兄弟我忙亂了?

您不要怪咱偷懶,在這個爭霸天下的游戲中,咱總覺得還是讓別人手忙腳亂,自己悠閑點最好。

至元二十一年的阿里海涯肯定沒有想到,有人在如此算計他,因為他已經很糾結了。

在上一年中,根據忽必烈的旨意,他的主要目標是奪回雷州,消滅哪里的宋軍,但實際上,他並沒有冒冒失失的進攻。

由于阿里海涯內心非常贊同史格的意見,所以,他的計劃仍然是史格在前為誘餌,重兵集結在後,誘敵深入,再行聚殲。

但他的這個盤算卻變成了捉迷藏。

因為帝**情司也不是吃干飯的,他的這個布局多少能查探到點蛛絲馬跡,所以從一開始,雷州的張應科就根本沒動。

只是在又獲得北元給湖廣行省增兵的消息後,參謀院曾j ng示雷州宋軍,北兵有可能會發起攻擊,張應科等人立刻又嚴陣以待。

哪個時候不要說雷州,就是遂溪這個小鎮都已搶修完畢。甚至由于被破壞嚴重,行朝抓緊時間干脆徹底重築了遂溪,並且還加以擴大,以便讓它更符合縣的規制。

可張應科這幫人等了半天,廣南西路的元軍還是沒有前來。

這下不僅張應科和他的手下抓狂,就是窩在雷州養馬的張世虎也變得不樂意。張世虎也是急了啊,別人都在忙乎,就他這里變成了麻派弟子所說的「十三不靠」。他是真想北兵前來,好讓他的手下也練練兵。

既然別人不來,那也只有自己去了。更何況後來參謀院給張應科下令︰協同水師,在廣南西路伸出觸角,牽制元軍。

什麼叫伸出觸角?簡單。五個腳指頭的,大腳趾先向前一點,沒問題了,腳丫子再落下去。有六個腳指頭的,你干脆伸一個出去。

張應科和手下的一幫將領,加上黎德這個海盜和不甘寂寞的張世虎一商議,于是先攻佔了最近的化州。哪里本來也就沒有什麼元軍,有也早已被史格帶到高州。

阿里海涯得報大喜,宋軍終于忍不住出動了。

當然,身處化州邊上高州的史格則心中一派寒意,他知道,該來的事終于要來了。他不斷派人催促湖廣行省給予增援,可得到的回復卻始終是︰「堅守沿海,不得擅棄。」

史格心中惱怒,他已經隱隱約約地感到,自己怕是被阿里海涯給賣了。史家的大郎可不是沒有腦子的人,只要稍加琢磨,他就能明了阿里海涯的詭計。可忽必烈先前下的旨,讓他只能督促手下強化防御、嚴陣以待。

但是,讓他和阿里海涯想不到的是,雷州宋軍前出到化州就不動了,視邊上高州的史格于無物,並改為瓊州水師動了手。

黎海盜不管三七二十一,指揮水師攜帶著步軍,沿著廣西沿海的水道多路出擊,你像欽州的欽水,廉州(合浦)的廉江,南恩州的陽江,聲勢賊大,並且他親自一度還殺到了更深入內陸的郁林州。可一旦發現廣南西路的元軍有靠近的意思,他立刻就搶了東西又退回去。

但氣人的是,只要元軍後退,他就又來了。阿里海涯憤怒不已,雷州宋軍雷聲大,雨點小,總是在家門口轉圈,這實在讓他難以下口。

這一來一去幾回,史格算是明白了,雙方這都是在釣魚,卻把本來作為魚餌的自己給晾在了一邊。他也只能哭笑不得。

但是,這種捉迷藏似得、耗過來耗過去的游戲,在至元二十一年結束了。

史格察覺到了這種變化,因為他首先發覺宋軍的動作突然停了下來,隨後他又再度得到湖廣行省轉來的忽必烈的詔令。

在這份詔令中,忽必烈以異常嚴厲的語氣,重申了沿海眾將「不得擅棄」。同時在隨附的公文中,阿里海涯也命令他,無論雷州宋軍是否會攻擊高州,他都必須在哪里至少頂住三個月,可卻沒有向他說明原因。

史格這時候有幾個非常重要的情況都不知道。

這一是怕動搖軍心,同時也是為了讓他在前面頂住,所以阿里海涯向他封鎖了福建的消息。

其次,阿里海涯已經集結兵力準備向江南西路和廣南東路出兵。

而另一方面,雷州的張應科同樣也不準備玩捉迷藏了,他的目標已改為整個廣南西路。

但更重要的,就是阿里海涯也不知道,陳吊眼所部的宋軍,已大舉南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最新章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文閱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