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回之帝國的歷史 第一百九十四章 緣由

作者 ︰ 西南北無家

東是否在大宋的國債發行前就清楚,它們會流通,這沒人知道,但這個廢才決不會忘了惡搞。

帝國第一批國債印制完成後,他就告訴戶部,這批國債每一種面值的前三個編號,全都由他這個帝國陛下「掏錢」買下。

兄弟我是真的掏了錢,而且咱還不準備到時找國債司兌付。這點錢其實對咱這個帝王算不了什麼,但咱要的是將來的「橫財」。

趙與珞自然又領餃戶部起草了三份發行國債的帝國詔書,御史中丞楊亮節則為監督、佐證之人,等朝廷的首席大臣陸秀夫和其它幾位尚書共同在詔書上簽了字,然後東「啪」地一下在詔書上蓋上玉璽大印,再分裝入三個盒中密封起來,所謂的「存檔」儀式就又完成了。

人類歷史上雖非絕後、但卻空前的國債發行了,兄弟您不玩一把?哪您怕就要杯具了,磚家們會把沒有投資理念的大帽子扣在您的頭上滴。

尤其是四張國債里面千貫面值的那一張,帝國戶部在以後就沒再印制,因為數額相對來說太大了點,能購買者不多,所以它後來成為絕版。

看著這四張宋代的國債,如果在外人的眼里,老趙滿眼是「銅綠」,閃爍著「綠光」,東這個壞鳥眼中放出來的,就全是「金光」、「銀光」了。

他在眾臣面前不斷地嘀咕︰「好,好,好,這個舉措就是好。」

想想吧,這樣一件文物放到後世,只要有一份保存下來,偶滴個神哦,哪「錢圖」,絕對是會讓您內牛滿面滴。

陸秀夫和趙與珞已經有過一回,所以見怪不怪,但陳宜中、楊亮節等人卻誤解了,他們滿嘴的苦味。

這個小鬼頭也實在是太壞了,本來朝廷發行國債的詔書,你這個當皇帝的,蓋上玉璽大印再頒發下去也就行了,但現在竟然讓咱們也簽上字。看你這意思,這要是將來朝廷出現差錯、或還不上錢,你反正年未弱冠,無所謂,可咱們就要在天下人面前落下個天大的話柄。

「檔案」都給你存上了,你往哪抵賴去?

尤其是陳宜中,在他的看法里面,這種事情,明明是在戶部的管轄範圍之內,其他幾位尚書也還能勉強說得過去,可跟他的禮部完全沾不上邊。

工部,這不用說,制版就要找王德;刑部徐宗仁,出了問題他要處理;吏部趙樵,朝廷選員做事,他有責任;楊亮節的御史台,賦有監察之責。但現在八桿子打不到一起的禮部竟然也被拉進來,難道就因為小鬼頭弄了個根本不符合朝廷禮制的「存檔」儀式?這也由不得這個老江湖不多想。

其實老陳和楊國舅根本不用嘴里苦,人家帝國陛下也完全沒哪個意思。

如果他們要是知道在小鬼頭所為中隱藏的「橫財」,咱估計他們根本不會在意幾百、幾千的銅錢了,而是很可能將小鬼頭為數不多、字寫的像蟲爬一樣的御批給偷偷藏起來,再傳給子孫,那在後世就更是天價了。

這時候嘴里發苦、該哭的人,其實在別的地方。

陳吊眼的第五師移軍汀州,在休整、準備南下的過程中,又得到了參謀院和張世杰的急令︰「?山我宋軍,已兵進韶州,準備奪取南雄和梅關,堵截廣南元軍,為協同其行動,第五師一旦休整完畢,應盡快進軍廣南。」

就此,陳大膽與卯大老會同軍中將領們商定︰第五師分兩路進軍,卯大老領一部從漳州出動,在水師的協助下,沿海岸線向南攻擊。陳吊眼率主力出汀州,經梅州、循州殺向廣州,和鄒?的第二師合力收拾呂師夔所部。

實際上陳吊眼的部下,這時候已經有點耐不住了。

因為真正的軍人也有不為外人所道的事,哪就是他們也有癮,而且還就是打仗的癮。有一些戰爭年代過來的人,一聞到硝煙味,他就興奮。

例子?舉這個東亞之國的不好,這容易讓人給您扣上什麼窮兵黷武、讓人當炮灰等等的帽子,還是米國的妙。米國所吹捧的二戰名將巴頓,不就是這樣的人嗎?

宋軍分兩路南下,其前鋒分別為陳七師和廖得勝。

陳七師最急,第一個出動,因為福建大戰中,他一直被放在「後面」。

漳州作為廣南東路進入福建的沿海要道,宋軍實際上當初對它的守御,準備的非常充分,否則哪里一旦失守,就真的變成了被別人抄了後路。故此,陳七師被留下協助許夫人防備廣東的元兵。但理應領兵前來的劉興,走著走著,竟然又爬了回去,這就讓陳七師心里太失落了。

說實話,在義軍的將領中間,陳七師是最不平的。這是由于在整個福建路的戰事當中,真正來算,他參加的,也只有漳州之戰。因陳吊眼對這位「陳家兄弟」非常信任,所以陳七師始終被派為隨許夫人行動,這里面自然也有陳吊眼保護他族姐的意思。但這導致陳七師不僅興化之戰,而且什麼龍岩、南劍、邵武之戰全都沒輪上。而漳州和泉州,是算不上什麼大戰的。

現在,卯大老趕到漳州,召集眾將商議進兵,陳七師當即搶先站了出來︰「指揮使,下廣南,末將願為前鋒。」

這位後來的草寇名將一邊說著,一邊看了看周圍的將領,還把刀也拔了出來。

卯大老的怪眼一陣亂翻。你願為前鋒也就算了,但瞧你這意思,不讓你當,或有誰要搶,咋地,莫非就要動刀了?難怪陛下說軍中要講規矩,這些綠林山大王真不是什麼好鳥。

當然,卯首領也是相當仗義滴,這個順水人情他也沒必要不賣,故此他ji n笑道︰「好,好,七師兄弟,這個前鋒就由你來擔當。」

「張總使有令,水師會在沿岸配合我等攻擊,沿途城鎮如有敢不降的,統統消滅。」

陳七師這才一挺胸︰「末將領命。」

廣南東路沿海的主要城鎮,ch o州、ch o陽、海豐、惠州等地,其實在過去的幾年當中,並沒有實質x ng受到瓊州水師的打擊。因為ch o州地區當年被唆都破壞的太嚴重,大傷元氣,而惠州、海豐等地又被文天祥征過一回,杜滸、謝明的軍情司開始的時候,在哪里招攬流民的力度也很大,東他自己都沒怎麼看上,宋軍就更沒什麼興趣。只不過是示威之舉並不少,弄得當地之人動不動就心驚膽戰一下。

但這次不同了,陳七師兵進廣南,水師方興的戰船也大舉進發,ch o州的劉興就倒霉在這兩個賊寇加海盜的手里了。

而梅州的錢之榮直接面對的,是他上輩子的冤家廖得勝。

廖首領的動作也很快,他知道錢之榮喜歡跑路。龍岩之戰才結束,老錢一察覺不妙,立馬退了回去。所以廖得勝連夜進兵,根本不給錢之榮反應的時間,直接包圍了梅州。

陳吊眼則沒興趣和錢之榮在梅州糾纏,他給廖得勝下的指令是︰「這個姓錢的留給你來對付,本將率軍先行。」

廖首領一看,好家伙,前鋒竟然變後軍了,他一急眼,頓時就拿出了他大哥的做派。

「城里的人听好了,姓錢的背叛朝廷,不仁不義,咱們這次就是來找他算帳,與他人無關。限你們兩r 內獻姓錢的投降,否則別怪兄弟們無情。」

錢之榮大恐,因為他的手下,當年剛遇到宋瑞,就來了個鳥獸一樣散去,現在是一幫更心狠手辣的賊寇,哪就更不要提了。

他找宋師爺討辦法,宋師爺卻很杯具。

死守?有這個勇氣,當年就守了。

商量?秀才遇到了兵,有理都說不清,你和一幫眼冒賊光的草寇商什麼議?

跑路?前幾次是跑得快,但這次你往哪跑?

這兩人還在愁眉不展的發愣,廖得勝的手下已經等不及了,直接扔兩個震天雷到城門放了雙響。城門樓上的守門兵丁一哄而散,就此,老錢的梅州也就不用守了。

劉興和錢之榮的結局,其實當時根本沒有人問,因為他們自有帝國的刑部依律懲處。也許錢之榮還能保住x ng命,但是劉興,他追殺帝國的重臣文天祥,根本不可能在朝堂上過關。至于哪個宋師爺,也不過就是在以後「失業」而已。

後世有寥寥的聲音為他們叫屈,但劉興與錢之榮的這個劫,卻絕對也是跑不掉的,因為有些事,是歷史和他們本人所造成的。

宋代是歷代之中,給予官員的待遇最優厚的。官員們除了俸祿,其它的收入還有很多。《宋史》中的記載就有︰奉祿匹帛、職錢、祿粟、?人衣糧、廚料、薪炭諸物、增給、公用錢、給券、職田等。

也許沒必要詳細解釋,用後世的話來表述,哪就是︰從頭到腳,由里到外,連吃帶用,加上職務補助,乃至于請客吃飯的錢,全給包圓了。如果哪個時代有汽車和手機,估計燃油、通話費也絕對是少不了滴。

如果您需要給點說明,在這可以講一下「職田」。這個「職田」,源自于古之周朝。

在宋代,官員中級別最高的,「職田」有二十頃地。而像劉興與錢之榮這樣的州官,為十頃。以呂師夔在宋的職位,他也絕對不會少于八頃。

即使是屬于朝廷官員中職位最低的縣一級官員,也有二頃。

州學教授最少的是三頃。

這些地,都租給百姓耕種,不交國家的稅,但其收獲的百分之五十,歸官員。

而歷代的一頃之地,為當時的一百畝。您可以自己估算一下,他們的收益有多大。更不要提官員中所存在的隱瞞多佔,以及實際佔有的、當地最好的良田。

這個煌煌的大宋朝之所以令很多人懷念,有些原因不需要講明。

然而,拿了那麼多的好處,當外敵一到,官員立馬投降,即使在這個不用講什麼國家民族大義的時代,說他們還不如道上的兄弟,這都是輕的。

人家還知道「盜亦有道」,「拿人錢財,與人消災」,他們呢?

有些人喜歡用「使百姓免于苦難」為辭,但這實際上並不高明。因為即使拋開說這話的本人,不免給人以掩飾自己怯弱的疑問,還因為說這話的人,憑什麼就能斷言,當時的百姓不願進行抵抗呢?

在這中間隱藏的,恐怕還是其它的問題吧?

如果您能將視野再放大點,就更可以看到,像劉興和錢之榮、包括呂師夔這樣的行為,甚至很可能都影響到了後世。

當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五年,正式定大明文武官員祿俸之制時,他定的明代正一品官員年俸,為一千四十四石。也許看起來這已經不少,但相比宋代,其實是很低的。但是,朱元璋之所以這樣做,可能就是有前代留下的影響。因為宋代所給官員的優厚待遇,並沒有完全帶來對帝國相應的忠誠。

歷史是一面鏡子,後人能看到,但不要忘了,後人中的前人,也是能看到的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最新章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文閱讀 | 輪回之帝國的歷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