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設立開始起,這里不僅很快成為宮中之人最喜歡來的地方,而且也絕對算得上是宮里最安靜、也最整潔的地方之一。
吉安對幾個正在里面看書、一見他就立刻恭恭敬敬站起、不當值的宮女和太監熟視無睹,而是直奔寫著藏書庫的庫房。[]
他的腳步很快,快到身後的管事太監幾乎要小跑才能跟隨;但又很輕,輕到即使在如此環境中,也仿佛毫無聲息。
皇家書院是陛下閑暇時常來之地,甚至有時候他還帶著皇後一起來。當然,更多的時候,他是將其中的書籍帶回自己的書房或寢宮「御覽」。
就是太後和衛王殿下也沒少往這里跑,同樣多有將自己喜愛的書籍拿回去細看。衛王殿下更早已將許多連環畫,也就是陛下開始說的小人書,給搬到自己的宮殿。
陛下對書院的青睞,這是宮里人人都知道的,甚至其中的格局、包括許多規制,都出自于他的策劃。你像什麼設立閱覽室、藏書庫、閱書牌等等之類,全來自于他的授意。
如果不是當初瓊州皇宮範圍有限,他們哪個喜歡惡搞的陛下,會不會腦袋一熱,再設立個VIP貴賓閱覽室,還真不好說。
皇家書院設立後,鑒于宮中生活單調、枯燥,陛下曾特別下旨︰「宮中之人都可以到書院翻閱、乃至借閱書籍,不限。」就此,這里成了宮女、太監空閑時前來最多的地方。
實際上,所有人看的最多的還是哪個連環畫,因為宮女、太監中也少有識字很多之人。而連環畫圖文並茂,直白簡單,趣味x ng更強,且太後、衛王、包括現在的許皇後也都極為喜好,故此,國學院一有印制,第一時間就會送來一些。它的這種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內容特點,甚至在宮里都形成了某種期待。
皇家書院是吉安經常前來查看的地方,並且在陛下當初旨意的基礎上,他還給所有人定了如下規矩︰
太後、陛下、皇後、衛王駕臨書院,閑雜人等立刻回避。
即使是宮里人,沒有宮中所發的閱書牌,也不得入內。
凡將書籍私自攜帶出宮者,嚴懲。
入書院禁聲。
作為太後帶出來的宮中「老人」,吉安是不能像他哪個不靠譜的陛下如此隨意滴。
今r 他到皇家書院,是陛下給了一張單子,要他立刻將這幾本書取來。
皇家書院里的書現在很是不少,但陛下要的也並不難找,因為這些書都按「經、史、子、集」分好了類。
(古籍中的「經、史、子、集」這種分類法,遠在宋代以前就有,所以,在這個時代建一個正規的圖書館並不是什麼難事。)
在取了陛下「欽點」的書之後,經過「子部」時,吉安又在標有「道」的數個藏書架前停了一下。
身後的管事太監立刻上前低聲稟報︰「近r 道長還不曾派人從北邊送來書籍。」
吉安點了點頭。
在皇家書院「子部」所收藏的百家著述中,現在越來越多的就是道門書籍。因為當初陛下在與全真教的張志仙會面中,真正對別人「慷慨」許諾的,其實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印制「道藏」。
當雙方的見面即將結束時,帝國陛下笑咪咪地和張志仙說道︰「張道長,無論如何,朕在此可以承諾一件事,不管貴教是否願意奉大宋為天下正朔,朕都會在以後,以皇家的名義出資再次編撰道臧,且還要刊行天下。至于相關書籍的收集,就有勞貴教之士了。」
張志仙怔了怔,他立刻回道︰「陛下的美意,貧道自當向掌教師兄轉達。」
雖然前人多有努力,但道教作為一個教派于漢代問世以來,直到唐代,它才真正開始大規模、系統地編撰了整個教派的理論和內容。也就是在朝廷的支持下,最終有了唐玄宗時期的《開元道臧》。
宋徽宗在位時,作為大名鼎鼎的道君皇帝,他自然也要編一回,于是又有了宋代的《政和萬壽道臧》。
但道教史上最大的一次《道臧》編撰是在元代,即在全真教最鼎盛的時候,由當時的掌教、丘處機的弟子伊志平授意、宋德芳所主持的《玄都寶藏》。
但可惜的是,前兩次所撰都喪于其後的安史之亂和靖康之難。而後面的這次,又遭到了前面所講的忽必烈「焚書」,《玄都寶藏》就此基本上被付之一炬。
至于以後,最終的《正統道臧》則要到數百年之後的明代,而且正因為老忽的「焚書」,它的內容就要比《玄都寶藏》少了很多。
雖然老忽並沒有如始皇帝「坑儒」般的「坑道」,可全真教的人是不是也會痛心疾首?
有人對癥下藥,將「止痛片」給端上來了啊。
當然,雖然這其中不乏拉攏收買之意,但某鳥人也確實是非常看重《道臧》的價值。
因為,在舍去其中有些過于玄虛的宗教成分後,《道臧》里面實含有這個東亞之國歷代的民俗、風情、藝術、文化;更包括一些所謂的「左道之士」弄的醫學、天文、地理、歷史、算學,以及由煉丹術而來的原始化學等內容。說它是另一部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並不為過。
相比後世的國外,這個東亞之國自己,實際上還遠沒有認真研究它的內容。
(怕是有的時候,我們犯的錯誤之一,就是身處寶山中不知寶。)
有了陛下這句話,別人不講,趙與慶這個牛鼻子老道最上心,他是拼命在北地收集,並不斷地派人送來。
實際上,當過去的內藏庫被取消後,這個書院在某種程度上已被吉安視為皇家的另一個私庫。所以,當下吉安淡淡地說道︰「書院乃陛下、太後、皇後、衛王常來之地,其中的書籍更為他們所喜愛,少了一冊,……」
這個平常喜怒不形于s 的陛下「近寺」眼中,突然有光一閃。
邊上的太監心中一悸,幾乎當場跪倒在地。
「小人明白。」
吉安沒有在皇家書院多加停留,而是很快離去。陛下要書很急,他現在是越來越喜歡看書,有時候甚至都看到深夜。
或許在吉安眼中,這個「天資聰慧」的陛下與先帝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愛看書了,可他也並不知道這里面真正的原因。
因為「他的陛下」認為,後世世界各國、包括共和國所采用的很多做法,其實都是一種歷史的承續,也即在前人基礎上的改進。並且「他的陛下」還相信,只要將在另一個時空所知道的東西,與這個時代、以及歷代的規制相對照,不僅不難找到很多事情的原因,還能找到更符合這個時代的做法。
這就是他本僅了解點歷史的陛下,之所以當初大舉搜刮書籍,弄皇家書院,且也不覺得看這個時代的書是在找累了,還拼命研究歷代做法的緣故所在。
這時候的吉安肯定還不能意識到,他的這一生,已經深受「他的陛下」影響,可他更不清楚的是,實際上這種影響還在發散。
仍然還是在一間屋子里,同樣只有三人,氣氛也頗為凝重。
張志仙看了看一長者。
「委羽道兄今r 仍很客氣,並無言辭催促,可也告知小弟,他們已經拿下了荊湖南路,不r 將收復兩浙地區。」
長者垂簾端坐,面容依然波瀾不驚。
孫德或的臉上有著猶豫、遲疑之s ,他先看了看張志仙,然後再望了望長者,說道︰「此事委實難決,還請師兄來斷。」
屋子里剎那間出現了死寂。
或許此刻他們的內心里,真的更崇拜丘祖。如果他老人家還在,以他的智慧,必不至于像他們這樣如此難以決斷吧?
在另兩人的目光中,長者的眉毛一挑,開了口︰「還是答應他們吧。」
聞言,張志仙的心中突然一松,可接著也有了沉重感。因為他非常清楚,今r 所決定的事,等于是賭上了整個教派的未來。
張志仙立刻就去見這時候他該見的人。
在他離開後,孫德或輕聲地說道︰「師兄。」
孫德或的神情有點復雜,既似乎有著寬慰,又仿佛有著稍許的歉意。
這樣的決定讓任何人來做,壓力之沉重都可以想象,可他和張志仙高低還是將事情全交到了長者的手上。
長者淡淡地回道︰「德或,為兄是掌教啊。」
是的,長者同樣也清楚,即使壓力再大、再難決斷,當必須要做出抉擇時,他就不能推月兌,因為這就是他的職責。
抉擇其實是無處不在的,區別只是大小、重要的程度不同而已,它更在有些時候,真正考驗人的智慧和勇氣。而事情一旦過後再說,那就不過是民間所說的「馬後炮」了,其價值只能是探討「經驗」或「教訓」。
但此時孫德或的臉上同樣殘留著遲疑,這到底是不是一個正確的抉擇呢?他不確定地問道︰「師兄,此事……」
長者卻打斷了他的問話,微笑著說道︰「德或,讓為兄來看看你的推手近來是否又有長進。」
孫德或也露出了笑意。
或許始終承受著壓力的長者,的確需要某種松弛。
他們的雙手相互搭在了一起,在柔緩地轉圈當中,就仿佛是推磨。
推著推著,孫德或突然加了力,然而于瞬間,他卻反被「擠」了出去。
長者再度露出了笑容,孫德或略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道︰「此法的玄妙,小弟還沒有完全領悟。」
長者淡淡地問道︰「以師弟之見,此拳如何命名為好?」
孫德或撓了撓頭︰「觀其特點,稱它為柔拳或軟拳,似乎均可。」
但隨即他正容︰「師弟以為,師兄新近所創的拳法,柔中蓄鋼,頗暗含以柔克剛的至理,極為玄妙。」
長者長長地嘆了口氣,卻搖了搖頭︰「為兄不敢掠美。」
孫德或一怔。
「這是委羽道兄傳給我的,而且按他所說,此拳正為南邊的哪個趙所創。」
孫德或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s 。
「這不可能。」
長者沒有理會,他接著說道︰「你知道趙給它起了個什麼名字?」
震驚中的孫德或搖了搖頭。
「太極。」
孫德或目瞪口呆,可長者那雙睿智的眼楮也盯住了他。
「長ch n宮過去為何名?」
孫德或的身體忽然禁不住出現了輕顫。
「太極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