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街的街道比長門鋪街要寬敞上兩倍,街道兩旁整整齊齊的建築物,高低錯落,各色的匾額,除卻茶社酒,多的是大大小小的易館。
義陽城的易館不只有孔紀劉三家,也有其他自立門戶的小店,有的專門幫人測面相,有的專門幫人測手相,有的專問姻緣,有的專卜吉凶,店里也賣些周邊,什麼符文畫像,八卦鏡、風水缸啦,金桔樹、招財竹啦,雜七雜八,應有俱有,客人來往,少有空手而歸。
余舒脖子上掛著一口破箱子,走在街頭上,東瞧瞧西看看,什麼都覺得新鮮,在這萬象街上,才能真正感受到大安朝崇尚易學的國風。
走到東街中央,余舒被一座三層的小吸引去目光,她這幾天認了些字,識得那門頭上鎏金的黑匾寫的是「孔氏易館」四字,看門邊,就比別家氣派的多,門口還有兩名童子迎客,穿的是干干淨淨的小褂,梳的是整整齊齊的道士頭。
大門前立著一只一人高低的巨大石鼎,鼎身雕著繁瑣的花紋,細看讓人眼花繚亂,模不清紋理,起先她以為這是擺設。
但她在這家易館門前站了一會兒,就見到十七八個客人往鼎里投錢,有的是一把銅板,有的是一塊銀子,更甚者還有一個扔了一小塊金子進去,那一瞬間的金光閃閃,讓余舒差點瞪掉了眼楮珠子。
這樣都行?
余舒眼氣了一會兒,就跟著其他客人進了孔家的易館,只是這身打扮,明顯和其他衣冠整潔的客人不同。
她穿著一身縮手縮腳的衣裳,又被脖子上那口破箱子壓的哈了腰,黑乎乎的眉毛,一雙大眼楮東瞧西望的,怎麼看都帶點兒猥瑣,一進門就招了人眼,有幾位夫人小姐打她面前經過,還嫌棄地拿手帕遮了口鼻,繞道而行,似她身上有什麼怪味一樣。
余舒不是沒有注意到自己遭了人煩,但她我行我素慣了,又仗著沒人認識她,哪會在意這些白眼,就一個人在一大廳里逛了起來。
一是間敞亮的大廳,六根梁柱將大廳分成三塊區域,左邊的人最多,擠擠搡搡的,不知道在干嘛,余舒沒去湊那個熱鬧。
又往右邊去看,那邊人少,一圈櫃台後頭立著伙計,貨架上羅列著各種錦盒、玉雕、石刻,牆上掛著字畫、八卦盤、香囊等物,都是商品,櫃台前的人也不少,余舒走過去,豎起耳朵听他們問價。
「這個玉環要多少錢一對?」
「公子,這闢邪玉環是我家二老爺在風水池里養過的,一只十兩,滿一對則要三十兩。」
三十兩?買多還不便宜,反要漲價,是在削凱子麼。
「我要了,幫我配一對紅繩,方便我送人。」
這里的凱子還真多
「公子稍候,我給您包起來。」
余舒瞅著一個粉面油頭的年輕公子解下錢袋,瀟灑地抽出一張紙抖開,放在櫃台上,她想這張紙必定就是銀票了。
在櫃台前面站著听了一會兒,余舒大概模清楚這里東西的價格,暗自咋舌,一幅養氣的風水畫要五十兩,一塊闢邪玉要十到二十兩不等,一個八卦鏡要五兩,一個求緣的香囊要二兩,就連一根紅繩都要一角銀子!
東西這麼貴,偏偏還就有人買,連價錢都不知道搞,要多少就給多少。
這里一出手一轉手的營業額,就比紙墨店一個月的盈利,要按她現在一天十個銅板的工錢來算,存上一個月,只夠來這里買三條繩子,上吊都嫌不夠長。
親眼目睹了易館的斂財能力,對余舒的刺激著實不小,原本易學于她,是可學可不學的東西,但今日這一行,讓她更清楚地意識到了易學的重要。
她原本想存夠了本錢就去做個小生意,再一步步做大,但現在來看,是需要重新考慮一下了。
(今天新唐正文完了,明天開始主要更新如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