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這一章里描寫了很多關于朝會的禮節以及朝會上的情景,最後的結果是保鄢成功。不敢興趣的朋友可以跳過。不過里面的一些描寫會在以後有用處,比如未央宮大殿的那面由玉石屏風制成的「大漢全輿圖」!
呵呵,這算劇透麼?
另外,下一章是《絕騎催,血摜長纓》。嗯,一听名字就知道很熱血吧?!呵呵,是的,沈雲開始要出征了,快了快了……
最後,提醒一下想要跳過的朋友和沒有跳過在翻閱的朋友,請挪動一下手指或者鼠標,投票!謝謝!
四月二十日,大朝會日。地點在未央宮主殿。大朝會一般都在巳時正開始,如今是辰時三刻,還差一刻鐘。
殿外的房廊下,早到的大漢官員們正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說話。往日里,這種情況也是普遍的,只是今日的聲音似乎嘈雜了點。
在殿側的玉石長階上,不時有官員從文華殿方向趕來。至于正宮門位置,是沒有官員從這個方向來未央宮主殿的。
朝廷有負責上朝官員的早餐,每逢大朝會日,官員們都會先去內閣公廨吃完早餐,這才趕到未央宮。當然也有來遲了,趕不及吃的,那就只能餓著肚子上朝,等到午時三刻休朝時再吃了。
靠近主殿大門的兩側房廊下,戴著高聳雲端帽的小太監們和禁宮軍卒都肅立不語。
越是靠近這里的官員,說話的聲音也越小。不過還未上朝,閑站著總是無聊,相識的幾個官員總會聚在一起交頭接耳。
東側廊下,公甫效在離主殿大門還有一丈遠的位置上站著,身邊是帝都府尹上官鴻。
公甫效見自己身前還沒人。便低聲對上官鴻笑道︰「卿如兄,你的那兩個下屬辦事還挺利索,這麼快就將消息傳播的人盡皆知,還不走樣偏差,是個人才。」
上官鴻頗有些得意,捋著下顎胡須低笑道︰「呵呵,唐秣和陳樂乃我麾下黑白無常,辦事自然干練。不過都是些他們稱手的事情,當不得藹誠謬贊。」
關于鄢家的傳聞能夠這麼快這麼準地傳遍帝都,沒有能夠深入帝都底層的人是辦不到的。帝都府尹衙門就是這次傳聞的發源地。而「造謠者」,當然非能夠深入基層的唐巡檢和陳巡檢莫屬了。
一開始沈雲只打算利用在簋街的力量,從底層慢慢滲透,時間可能會拖得長一點,但效果也不錯。但鄢準現在缺的就是時間。在沈雲拜訪過鄢準後。鄢準便告訴沈雲,帝都府尹上官鴻乃是如月的義父(干爹好難听。還是用這個稱謂吧)。讓他幫忙應當可加快速度。不過鄢準也拿不準上官鴻會不會幫忙,畢竟鄢家倒台在即,上官鴻不上前踩一腳,鄢家已經感恩戴德了。可沒想到,鄢如月得知義父能幫忙後,只去找了一次上官鴻。他便答應下來。
原來上官鴻早就有心幫鄢家一把,只是鄢家一直沒找上門,作為大漢的官員,必然的風險規避意識讓他頗為躊躇。不知該不該主動上前幫忙。幸好此刻鄢如月找上了他,還有渤海侯和英公等人頂在前面,他自然無不應允。有了雒陽府這個「地頭蛇」加入,沈雲的卷風大計自然事半功倍了。
在上朝前,許多官員已經隱隱約約得知鄢家今日關掉所有鋪面,連碼頭都停工的消息。夠混上上朝資格的官員,哪個不是心思玲瓏之輩。他們都感覺今天帝都可能會發生一些大事,這也是今日廊下的議論之聲如此嘈雜和頻繁的原因之一。
這時,廊下群臣一陣騷動,卻是內閣三位輔政大臣來了,官員們紛紛讓路,並拱手作揖。三位輔政大臣在大殿正門前站定,各級官員頓時按照衙署和級別,跟在各級主官身後,紛紛站好隊伍。
輔政大臣之後,是各院主官,東方棤、左慈等紛紛到場,接著是各院部的主官,整個隊伍呈一個三角稜形分布。刑部尚書王昭正站在公甫效的旁邊,兩人對視一眼,卻沒有開口說話。
巳時正,廊下太監首領站出來,尖聲嘶喊︰「巳時到,啟!」
廊下的禁宮軍卒一震軍姿,齊聲高喝︰「啟!」
有力大軍卒在未央宮主殿前高高揚起九米長鞭,連續響鞭三次︰「啪,啪,啪!」
此謂「響鞭」,意思跟府衙、縣衙里的水火棍差不多。都是威懾之意。
這時,殿外上下肅穆一片,鴉雀無聲。各級官員在輔政大臣的帶領下,紛紛躬身下腰,手執芴板擋在臉前。
首輔宇文護當先高喝︰「為大漢帝國之社稷,為天下百姓之疾苦,臣等恭請皇帝上朝理政!」
其他官員跟著齊聲高喝︰「為大漢帝國之社稷,為天下百姓之疾苦,臣等恭請皇帝上朝理政!」
數百官員的齊聲高喝,聲音之雄壯威武不輸于軍中士卒,整個未央宮都似乎籠罩在這一聲高喝中!
這樣的大朝會儀式已經持續了整整五百年!從聖祖皇帝中興大漢到現在,每逢大朝會,必然要如此做!
天氣晴朗則在大殿正門,天氣陰雨則在廊下,總之,這一聲聲如宣布誓言般的高喝,是大朝會必不可少的禮儀。皇帝也必須在這一聲聲高喝中,出席大朝會。
如果皇帝沒有特殊情況,在大臣們三次高喝促請後,皇帝仍舊沒有上朝的話,內閣大臣有權在禁宮護衛和管事太監的引導下,進入後宮面見皇帝,促請上朝——這是吸取了漢末宦官專權的弊端,防止有人軟禁皇帝,矯詔作亂。
聖祖皇帝是在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醒後世子孫和各級官員,他們上朝究竟是為了什麼!
煌煌大漢,泱泱帝國也是在這一聲聲、一月月、一年年的高喝聲中,走過了五百年的風風雨雨!
※※※※※※※※※※※※※※※※※※※
高喝過後,循例。未央宮正殿大門會徐徐開啟,同時殿上的軍卒會敲響上朝點鼓。
在雄壯急促的點鼓聲中,大漢官員紛紛踏上玉階。早就肅立在側的太監們跪坐下來,幫經過的大臣們快速除去官靴,只穿白襪進入大殿。
大殿由金磚鋪就,此金磚並非真由黃金打造,而是專門為皇宮定制的方形磚塊,其表面與大理石類似,光滑平整,還有吸附光線、擴音束聲的功效。
整個大殿坐北朝南。呈長方形,東西寬九十步,南北長一百二十步,東西兩側各有九根高達九丈的朱紅立柱,每根立柱相距十六步。大殿偏北方。還有四根東西走向的立柱,這四根立柱雖也是朱紅色。但整根立柱上都雕鑄有蟠龍圖紋。稱為蟠龍玉柱,大漢帝國的定海神針之意!
蟠龍玉柱前是一面足可並排站立十六人的巨大白玉屏風,屏風四角由極品紅珊瑚瓖嵌,並用金絲楠木瓖裹,雕繪皇室朱紅蟠龍紋,極盡奢華。玉石屏風正面朝南。也就是面向群臣的方向,屏風上由能夠巧匠花費二十年時間雕繪著「大漢全輿圖」!每個上朝的官員都可以看見整個帝國的全貌!
這面代表了大漢帝國最高權力的玉石屏風是聖祖皇帝晚年命人打造,不過在聖祖駕崩前都沒能完工。屏風的天頭上,聖祖那句宏願依舊醒目︰「惟願。劍指天山北峰,馬踏里海西岸,貝加爾湖張弓,庫頁荒島賞雪,晨赴恆河飲馬,夜抵碎葉攬月,中南半島訪古,東京廢墟祭祖。宣諭全球,明犯強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大漢全輿圖」前是由全皇帝打造的御座,四方形,每個邊都是九步之距。御座上是御案一張,紋龍軟墊一塊——不論是皇帝還是大臣,在大殿上皆有座位,不過卻是古漢禮中的跪坐來議事。
皇帝由屏風後繞出來,一身朱紅冠冕,大踏步走上御座,先帶領群臣向玉石屏風行作揖大禮,這才在紋龍軟墊前跪坐下來。跟在他身後的侍女立即上前將皇帝冕服的後擺拉直放平。然後有太監站在御座下高喊︰「皇帝上朝,臣下謹奏。」
這次整個大朝會才算真正開始了。大臣們無須想皇帝行跪拜禮,更不用山呼萬歲,進了大殿之後唯一的禮節就是向大漢全輿圖行禮,接著就能各自入座。有事稟告的可以出來,站在殿上向皇帝稟報。
不過大朝會一般都是走過場,該議論處理的事情,都在之前就商議出結果,大朝會上只是正式通報下去罷了。
前面幾個大臣都走出來,說了些當下緊急的事,無非就是哪里又發生了災荒,哪里又出了禍害之類的。對于這些,皇帝一般就是說︰「朕已知曉,著有司斟酌處理即可。」
等到次輔馮籍上前說西北亂事時,朝會才算走進一個大家都比較關心的事。不過馮籍想要說的話,也在昨日便稟告給了皇帝,他現在只是重新復讀一次昨日商議後的結果罷了。
「臣請調飛騎、近衛兩軍奔赴西北平叛!」
「準奏!」
「臣再請征調甘州、肅州、雍州、涼州四州軍伍進入預備狀態,隨時入援西北大月州。」
「準奏!」
「臣觀月氏逆賊勢大,恐一時難以剿滅,請陛下下旨,令飛鷹、驃騎兩軍做好備戰準備,隨時應對。」
「準奏!」
……
宇文護也上奏︰「西北用兵,軍費糜漲,臣請于下月初向州郡治所之商戶提高一成商稅,用以四衛騎兵召集備戰。」
對此皇帝的答復是︰「全商提稅一成,猶恐動搖民心。帝國出兵西北,應一視同仁,著戶部協同帝國銀行辦理,以百萬存款為限,無分士農工商,百萬以上存款著者加收商稅五厘。」
「喏。」宇文護躬身退下。
這時,從刑部出來一個侍郎,躬身行禮後道︰「啟奏陛下,臣有本殿上奏對,請之。」
所謂殿上奏對,是事先沒有準備說,突然想起來要說的事。希望皇帝準許他說,並且當場給出批復。最後一個「請之」,是希望皇帝批準。這種情況也是有的,但皇帝也可以不批準,讓他事後奏報。
但今日皇帝興致似乎不錯︰「卿家何事奏對?」
那刑部侍郎手執芴板,低頭大聲道︰「臣今日上朝,陡聞有商戶鄢氏,驟停其在帝都之所有鋪面,以致民眾紛紜,坊間也隱有傳言。帝都物價將要上漲,致使百姓惶恐,奔走相告。臣上朝之際,已有數百民眾搶奪米面等事。臣惶恐,深憂此乃鄢氏挾民眾之所需而脅迫朝廷矣!請吾皇示下!」
所有跪坐的有些腿麻不耐。甚至昏昏欲睡的官員頓時來了精神。紛紛挺直了身體,看向御座上的皇帝。
皇帝輕輕蹙起眉頭。眼神有意無意地向刑部尚書王昭那里看去。這才淡淡道︰「卿家既有所奏,可有對策?」
那侍郎慨然道︰「鄢氏擅作主張歇業停鋪,意在借小民無知,脅迫朝廷,此乃大不敬之罪也,按律當抄沒家產。家長斬首以儆效尤!」
「此言大謬!」上官鴻見再不出面這情況就要偏離到討論鄢家罪名上面了,忙站出來道︰「啟稟吾皇,鄢家欲償清帝國銀行之欠款,然現金不足。為今之計,只有舍棄家業,變賣家產以補不足。此乃大善也。更何況,此事並非鄢家擅作主張,早在數日前便已陳狀送入臣下衙署,臣下亦將陳狀交予內閣,首輔大人亦有批復準予便宜行事。怎能說是鄢家擅自行事邪?」
此話一出,宇文護立即愣了一下,仔細一想,還真有這份陳狀,就在前幾日,鄢家的確有上書說要變賣家產抵償帝國銀行之欠款,當時宇文護以為鄢家終于撐不住,準備破家免災了,于是便藍批下發。同時還讓家人趕緊去通知族人,著手收購鄢家產業。
本以為鄢家已經撐不下去,產業自然是能出手多少就算多少,可沒想到鄢家要整體出售,不肯一間間鋪面轉讓。無奈下,宇文家的人正準備聯絡富家大戶,一起吃下鄢家產業。這談判還在進行中,宇文護也因為哈里發國書的事無暇顧及這些,卻沒想到鄢家會在今日突然歇業了。更沒想到的是,在大朝會上,刑部的人那這件事出來殿上奏對,這可如何是好?
宇文護還在捏著胡須沉思該如何處置,皇帝已經開口問道︰「丞相,可有此事?」
短短一瞬間,宇文護腦子里轉過無數念頭,終于拿定主意,起身行禮道︰「回稟吾皇,確有此事。那鄢家雖號稱大漢第一首富,不過家中資財的確不足一次性償付帝國銀行欠款,臣竊以為可以讓鄢家變賣產業,借以籌足資金。」
皇帝「哦」了一聲,沉吟不語,半晌又對馮籍道︰「馮老愛卿以為如何?」
馮籍正在閉目養神,沒想到皇帝突然問到自己,這事兒不歸他管啊!不過他在看見皇帝的眼神後,已然有了主意,道︰「陛下,老臣以為,鄢家為償付帝國銀行之欠款而變賣產業,此舉的確大善。不過他們此時歇業,已使帝都百姓不安,若此時讓鄢家繼續變賣,恐怕局面不穩。老臣竊以為,當務之急非論鄢家之是非,而是想想怎麼穩定帝都民心,此乃頭等大事!」
公甫效一听,立即從座位上起來,行禮大喊︰「陛下,馮閣老此言大善,實乃老成謀國之見。臣附議!」
帝黨一派見公甫效這個皇帝紅人說話了,于是立即也立即跟風,大喊︰「臣等附議!」
一直站在殿上的刑部侍郎頓時急道︰「陛下,此刻的確應處理帝都物價之事,可鄢家此舉卻是導致民心浮動之最大原因,即使鄢家無意為之,也致使帝都民心震動,此乃大罪,也應優先處理。」
刑部尚書王昭坐不住了,起身道︰「陛下,臣竊以為此言深切時弊。正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只有先定下鄢家之罪,臣下才好行穩定之舉。不然民心沸騰,必然責怪朝廷無由處置鄢家,屆時更是民心騷然,不可不防啊!」
皇帝淡淡地看了王顯一眼,道︰「司空,此事你如何看啊?」
一直端坐不語的王顯早就在看皇帝的神色,雖然皇帝一直都是面無表情,但他深知皇帝對後黨的厭惡,凡是後黨支持的,王顯當然會不遺余力的反對。
不過此事牽扯到宇文護,又關系到渤海侯,似乎還有英公的影子,這就讓王顯頗為躊躇了。再加上,公甫效這個時候也冒了頭,難道這是皇帝的意思?
腦中如電急轉,王顯乘著起身行禮的瞬間,便作出了判斷,沉聲道︰「陛下,臣以為此事應該從另一面來看待。或許,鄢家也無罪!」
「哦?」皇帝臉上露出淡不可見的笑容,問道︰「愛卿以為該怎麼看待?」
王顯準確抓到了皇帝的笑容,頓時放下心來,直起身侃侃而談︰「皇帝乃天子,代天牧民。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吾皇仁厚,對大月附逆之叛匪亦有‘朕之赤子’之語,可見吾皇博愛之心。」
這一通馬匹拍完,王顯才說到正題,「吾皇既是代天牧民,當以民之疾苦為念,古語有雲,民苦則天不悅,天不悅即下天罰以懲不臣……大月之叛民吾皇善且重視,遑論帝都百姓乎?然,帝都百姓是吾皇赤子,那鄢氏一族亦非外族,豈不也是吾皇赤子?既同為吾皇赤子,亦當共沐吾皇恩澤!吾皇仁厚,鄢氏一族不忍吾皇憂慮,故而變賣祖宗基業,此乃大善。吾皇不應責罰,更應獎賞。吾皇恩澤下,萬民俯首,鄢氏也必然感恩戴德,立即重開百業,帝都百姓旋即民心自穩,豈不比任何處置快邪?」
王顯神神叨叨地念了一大堆,終于說出了觀點。王昭听到「鄢氏亦非外族,亦當同沐皇恩」時便知事情不妙,可王顯畢竟是內閣俊輔,上官在發言,作為下屬怎能插嘴?弄不好就是一個怠慢之罪。
等王顯說完,王昭要立即開口反駁時,皇帝已經哈哈大笑︰「王芯璞啊王芯璞,你這話說的朕心大悅。好一個民苦則天不悅……不過,鄢氏欠帝國銀行之款項亦是朝廷此時所急需,不可不還。唔,這樣,著戶部與帝國銀行重新計議鄢氏還款之法。公甫愛卿,此事就交給你去辦,可否?」
公甫效大喜,立即大聲道︰「臣,領旨!」
看見大喜的公甫效,上官鴻也終于松了口氣,長長嘆道︰這沈雲還猜測的還真準。不過他怎麼知道俊輔王顯一定會倒戈的?這小子,算人心的本事還真不賴!
其實沈雲哪里是算人心的本事不賴,只是看多了宮廷劇,對于面對帝王時那些大臣的心態揣摩的比較多罷了。王顯是無怨無悔的帝黨,皇帝的任何一個舉動,哪怕只是一個皺眉、一個眼神,王顯都會去深切解讀。在倒鄢勢力中,王顯並不是最激進的那一個,畢竟王家不比其他富家大族這麼渴望擴張利益和財富。既然王顯倒鄢的**不強烈,那麼在影響到皇帝的心情後,讓皇帝再去影響王顯就水到渠成了。
當然,這說的輕松,可實際操作起來,卻是需要多方努力,首先要讓宇文護不知道這是一個圈套,其次要讓後黨看見倒鄢的好處,最後還要讓自己的壓力不知不覺地滲透到王顯和馮籍這些人身上……為了達到這個,沈雲可沒少死腦細胞。
還好,最終還是成功了。沈雲,保鄢成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