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工程師 第一章︰耄耋之年憶恩師

作者 ︰ 燕北朝陽

()共和2824年(公歷1983年)張澤羽誕辰100周年之際,原空軍大臣徐川出版了一本回憶其恩師張澤羽和中華航空發展史的書《凌雲》(商務印書館出版),以下為書中內容節選。

對于先生本人,我不知該用什麼樣的語言來描述,如果非要讓我表達的話,我只能說,先生的偶然出現及他的為人是一個神話,而先生的一生則是一部偉大的傳奇。

光緒二十九年十月初一,西歷的1903年11月19r ,先生從牛莊(營口)到了奉天。那時候奉天城外沒有路燈,再加上地上有積雪和冰,先生駕駛的大貨車撞上了在1900年被義和拳燒毀的奉天東關教會唯一殘存的東牆上注1。

當時大家都沒見過大貨車,很多人都被大貨車的燈光給嚇壞了,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于是有人找來劉權岳牧師。因為他是當時奉天東關教會的主教,大家都對他報以信任,相信他有能力處理任何事情。

當時我只有十六歲,而且是我們中國人傳統記歲方式的虛歲,實際年齡只有十四周歲,大人是不允許我靠近先生和他駕駛的大貨車的,所以,他和劉權岳牧師說了什麼我並不知道。

但是從第二天開始,教會通知我們這些小學的功課已經結業的孩子繼續上學,也就是從那一天開始,奉天文匯中學成立了,而這所學校唯一的老師,就是我的先生。

先生很博學,這是世人都知道的。可是像他那樣博古通今,在當時來說簡直是無法想象的。因為你很難相信,一個從小在西洋長大,且從未在學校上過學的人,j ng通格致、算學、繪圖、天文、地質這些自然科學範疇內的學科還可以理解,可是先生竟然對國學和歷史也是那樣的j ng通,這就非常不可思議了。

舉個例子吧。有一次,先生問我們,奉天城是先有的鐘樓,還是先有的鐘樓里的鐘。

我們自然是不知道準確答案的。于是先生告訴我們,是先有鐘後有樓的。鐘樓建于天聰五年,距今不過(指到1903年)272年,而那口鐘,卻是頗有來歷的。

在宋朝咸平二年,也就是西歷999年,著名的清官包公出生的那一年的時候,遼國攻打宋國。因為北宋名將楊延昭楊六郎在遂城鎮守,遼兵久攻不下,只好退兵回國。走的時候,把樂壽縣覺道寺里的大鐘搶了回去。當時遼國主政的是歷史上有名的蕭太後,她把這口大鐘賜給了中京感聖寺。後來在金國滅遼國的戰爭中大鐘被毀壞。到了金天德三年也就是西歷1151年的時候才把這口鐘重新鑄成,上邊的銘文就是那時留下的。

在四百多年以後,這口鐘出現在了遼南的蓋州。天命六年(1621年7月10r )五月二十七r ,清太祖外出巡查,在今天的鋼都境內發現有人運這口鐘去遼楊,目的是獻給自己。當他知道這口鐘是和自己同宗同族的女真人在五百多年前鑄造的以後,很是高興,認為這是先祖的遺物,要妥善對待。就在遷都沈陽的時候把這口鐘從遼楊帶到了沈陽,並且修建了鐘樓,命名為「盛京定更鐘」。

先生告訴我們,那口鐘上是有銘文的,可是在鑄造的時候,工匠們弄錯了歷史年代,銘文上說這口鐘是遼應歷八年搶來的,可是實際上應該是遼統和十七年搶來的。應歷八年的時候蕭燕燕虛歲才6歲,還沒入宮呢,更不可能當皇太後。先生還告訴我們說,他說的不一定對,讓我們自己去那口鐘那兒看看。

我們雖然都見過那口鐘,可是從來沒見過鐘上的銘文,下學以後,大家都跑去鐘樓下邊看鐘上有沒有字。可是鐘樓太高,我們根本看不清楚,于是大家就都想到鐘樓上邊去看。可是鐘樓值更的人不讓我們上去,大家便湊錢,在給值更的人買了一小壇高粱酒之後,值更的人告訴我們,鐘上確實有字,但字在鐘的內側,從外面是看不到的,得到好處的他還把上邊的字抄給了我們。

銘文的內容是︰「應歷八年,承天皇太後破樂壽覺。道寺獲大鐘一顆,賜感聖寺。因兵火果壞,至大金天德三年潤四月十r 辰時再鑄,重六千斤。並記——匠首︰東京高自佛宇;次匠︰郭琳、李壽、張慶;都維那沙門恆炳、錢帛、尚座沙門相殊、寺主清閑、大德沙門x ng微、提點沙門恆儉、興中府前三學經主圓悟、大德賜紫沙門玄鑒、前管內僧判講論沙門恆賞、上京都僧錄傳戒宣微弘理大師、賜紫沙門行廣首座總攝大德、賜紫沙門惠晉、前宜州弘政縣令承德郎飛騎尉趙仁端書」。注2

同學們回去之後都把這件事說給自己的長輩們听。有位同學的啟蒙老師也听說了這件事,他本就對自己私塾館的學生被洋學堂撬走非常不滿,听聞這件事之後,他感覺機會來了。古人怎麼會錯呢,一定是這個從外國回來的二鬼子嘩眾取寵沽名釣譽。他就給在b ij ng翰林院任職的親屬發電報詢問此事。幾天之後,他得到了回電,果然和先生說的一樣,那口鐘上的年號確實是弄錯了,應該是統和十七年,而不是應歷八年。老秀才很是尷尬,以後再也不提這事了。

他雖然不提了,但先生名望卻傳開了。奉天百姓看待教會學校的態度也大有轉變,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又有四五個家庭把自己原本在私塾上學的孩子送到我們學校來上學。然而,先生帶給奉天居民的驚喜遠遠不止于此。光緒二十九年十月十七r 這一天的下午,上完了課以後,先生通知我們大家,次r 中午,教會做完禮拜以後,他要為我們表演駕駛飛機。

先生會駕駛汽車,我們早就听說了,但是只有少數人見過。對于先生說的飛機,我們大家都是聞所未聞的,就更別說是看見有人駕駛它了。于是第二天我們一個不少的來到了學校,準備看先生如何駕駛飛機。

在1900年以前,教會的各種活動是禁止在城內進行的。1900年,義和拳燒毀了教會,俄國人以保護僑民為借口佔領了奉天城,盡管奉天將軍祺一再反對,有了俄國人撐腰的教會還是把教會活動挪到了城區內靠近東城門的一個劇場進行。

大概在九點半左右,教會活動結束了,大部分教民領了教會發放的米糧回家了。可還是有一些人沒有走,他們听說了先生要表演的事。先生從他的那輛汽車上拿下來一個帆布袋子,一台機器,一個方形的油桶和很多長長的桿子放在一乘光板的馬車上。一個教民趕著馬車,我們大家都跟在後邊。當時的隊伍很長,不光是我們這些學生、教會的工作人員和教民,還有很多官員和俄**人好像也听到了消息,都跟著馬車一起出了城。在東城門外,距離被燒毀的東關教會大概一公里的打谷場,也就是今天的中華航空博物館,首飛紀念碑的地方,馬車停了下來。先生把帆布包打開,里邊有一個工具箱和很多小零件。當時有幾個俄國人拍照,後來我才知道,他們是《盛京報》注3的記者。

因為當時圍觀的人很多,我們的個子很矮無法擠到前邊,先生看到了以後,告訴大家讓開個空子,讓我們這些學生到前排蹲著看。並且一邊組裝飛機,一邊給我們講解各個零件的名稱和功用。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什麼叫發動機,什麼叫螺旋槳,什麼叫機翼。沒想到從那以後,我就和飛機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先生安裝機翼時,需要兩個人幫他扶著,我的同學程長安(戰衡)拉這我一起上去給先生幫忙。因為我倆是同學中個子最高、力氣最大的,先生沒有反對,只是告訴我們要小心注意些什麼。

于是,我和程長安就成為了先生的助手,協助他安裝完成了整架飛機。

那架飛機的結構非常簡單,沒有升降舵和方向舵,也沒有副翼,更準確的來說,先生的那架飛機按照今天的分類應該屬于動力三角翼。可當時在世界上已經是最先進的了。

在一切都準備妥當以後,先生給飛機加滿了油,讓我們遠離飛機,並且告之劉主教和教會的其他工作人員在他降落時,要看好小孩子,不要讓小孩子們亂跑,以免發生危險。

劉主教和教會的工作人員答應他了,表示不會讓孩子們亂跑,但是他們忽略了那些並不在教會學校上學的孩子。

發動機一啟動,螺旋槳就高速的旋轉起來,飛機開始向前滑行,圍觀的人群中,人們一邊指著飛機一邊驚呼「動了,動了!」,「哎呀媽呀,它自己走了!」他們很難相信,那麼小的一個機器竟然能和火車一樣,自己向前走。沒過多久,更讓他們不敢相信的事情發生了,大概向前滑跑了六十米左右,先生駕駛的飛機竟然飛離了地面,高度逐漸升高。剛才還在議論的人們,都張大了嘴,半天也沒人說出一句話來,打谷場上唯一的聲音,就是天上飛機發動機的聲音。

因為速度和結構問題,動力三角翼的上升速度很慢,只有每秒三米左右,先生在天上盤旋十多圈之後,才達到了理想高度。在大概600左右的高度,先生開始用攝像機航拍奉天城。

先生拍攝的內容,不用我說,大家也都應該看過,電視和電影中經常出現的《俯看古城》那段片段,而先生試飛的那段電影,其實是後來補拍的,拍攝人就是我。

雖然先生一再強調讓劉主教他們看好孩子,可是在他降落的時候還是出了差錯。一個並不在教會學校上學的孩子在先生降落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沖向了先生的飛機,在飛機前邊又是蹦又是跳的注4。

當時大家都嚇壞了,以為非要出事不可。可是先生顯然是早有準備,盛京醫院司督閣大夫的助手,魏大夫注5在這個時候跑過去抱起了那個孩子,並且轉身跑到了安全的地方。那孩子最終難免會被大人責罵,但也只一次有驚無險的意外,試飛成功了,沒有任何人受傷。

就在先生準備拆裝飛機的時候,俄國《盛京報》的記者攔住了先生,他們請求先生再重新飛一次,因為他們剛才的攝影機出了些故障,並沒有拍攝下先生起飛的畫面。

不知道為什麼,先生顯得很氣憤。後來先生告訴我說,他懷疑那根本就不是什麼攝影機故障,是那些俄國人根本就不相信我們中國人的飛機會飛起來,他們感覺用一秒鐘十六張的底片的攝影機注6拍攝中國人試飛是一種浪費。

經過俄國記者一再懇求,先生最終答應他們再飛一次。可是先生並沒有完全相信俄國記者,而是把他的攝影機交給了我,讓我來拍攝先生起飛的畫面。

此前,先生曾經簡單的教過我如何使用攝影機。他的那台攝影機是非常先進的,完全領先于那個時代的任何一種攝影機,因為先生的那台攝影機並不是以底片來存儲影像的,而是使用很多年以後才開始流行的磁盤儲存方式來儲存影像。這就保證了影片的連續x ng,因而打破了當時的另外一個記錄——長鏡頭。我完整的記錄下了先生第二次試飛從起飛到最後拆裝飛機的全部過程,時長58分鐘。

在中午時分,先生完成了試飛,在接受了俄國記者的簡單采訪以後,先生帶著我們回到城里吃飯。很多人提議舉辦一個慶祝會什麼的,先生都婉拒了。好像這一切都是應該的一樣,可以說先生當時根本就沒認識到他在我們的心理有多麼的偉大。

那以後的r 子里,先生依舊每r 給我們上課,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可沒過幾天,我們平靜的生活就被打破了。

首先是光緒二十九年十月二十七r 的《申報》上報道了這樣一條消息︰

「○注7本月十九r 午後一下鐘時注8京師友人專電告之本館雲本月十七r 奉天府教會中學執教先生國人張澤羽于午前十下鐘閱注9十分時乘自制動力飛行機器試飛成功環奉天府翱翔于天際四十分鐘許為萬國宇內動力飛行機器之第一人也」

雖說《申報》的報道一向非常嚴謹,可大部分人還是將這件事當成笑話來听,沒當回事。咱中國從古到今就沒缺過較真的人,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第一個較真的人,竟然是慈喜太後。

光緒二十六年以前的慈喜太後,對于對于外國的東西是非常排斥的。可是經歷了「庚子西狩」以後,她對洋人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從西安回到b ij ng以後,他經常和外國人接觸,對外國的一些事物也不那麼排斥了。例如,她當時曾經照過不少照片。上行下效,很多官員見太後照過相片之後,魂魄並沒有被收了去,也開始大膽照相了。

有一天,他和美國的一位女醫生聊天的時候,那位美國的女醫生拿出了一份報紙《PekingAndTientsinTimes》注10上邊報道了先生在奉天試飛的事。那位美國大夫對先生不乏贊美之詞,說先生完成了一個人類的創舉,國家應該給予獎勵。慈喜太後當時並沒有明確態度,因為當時中國全體國人都犯一個毛病「全國x ng不自信型憋屈」,次r ,她把外務部的幾個管事的給召見了來,詢問關于奉天府的飛行機器一事。但是外務部這幾個管事的壓根就不知道這件事,慈喜太後就讓外務部詳查此事。這幾位回去以後給奉天將軍府發電報,詢問飛行機器一事是否屬實,如果屬實,即刻命「常徹玉」攜飛行機械進京面聖。

祺注11接到電報以後,如實回稟,並告知先生的名字是「張澤羽」而非「常徹玉」,另一方面,通知先生,準備進京。

先生接到通知以後,讓我和程子安回家詢問父母是否允許我們陪同先生進京,因為先生需要助手來幫助他。

令人欣慰的是,我們倆的父母都非常開明,感覺先生是有才華的人,跟著他進京面聖應該算是件非常露臉的事兒,不但同意了,還給我們兩人做了新衣服。臨行,更是把家中僅有的幾兩散碎銀子都給了我們,以備在b ij ng的花銷,並且叮囑我們,該自己花的錢一定不能讓先生破費。

就這樣,我們在光緒二十九年的冬天,跟著先生到了b ij ng,從此開始了我們的航空之路。

注解1︰史實。

注解2︰盛京定更鐘現存于沈陽故宮博物院內,鐘上的銘文確實有誤。原因不明,作者只能根據銘文推算其年代。筆者所得到的銘文是沒有斷句的,文中斷句為筆者所斷,如有誤還請各位看官原諒。

注解3︰俄國人在1900年佔領奉天後創辦的一份俄文報紙,具體創辦r 期已經無從考據,停刊時間應該是在1904年r 俄戰爭時期。沒有傳世實物,和三十年代報道營口有龍出現的那份中文報紙《盛京報》不是同一刊物。

注解4︰我國航天第一人馮如先生就是因為駕駛飛機表演時,在降落的過程中遇到突然出現的兒童,為了避免撞倒兒童強行拉起機身導致飛機墜毀而逝世的。

注解5︰確有其人,只知其姓,具體名字不詳。詳見杜英國大夫,中國醫科大學的創始人德爾格•克里斯蒂的回憶錄《奉天三十年》和其夫人在其逝世後的著作《滿洲的司督閣》。

注解6︰早期攝影機並非每秒24張底片。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看電視中放早期記錄電影的時候,感覺速度特別快的原因。因為早期是16張每秒記錄的畫面,而現代放映機是24張每秒放映的。

注解7︰《申報》確實是這樣刊登內容的。兩條新聞中間以○分隔。所以,1919年4月,胡適、錢玄同、劉復、朱希祖、周作人、馬裕藻6名教授因「現在的報紙、書籍,無論什麼樣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講文法的區別,連賞鑒的意思都沒有了」而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一次大會上,提出了改革方案,要求zh ngf 頒布通行「,。;︰?!—()《》」等標點。

注解8︰《申報》在這一時間段內,對于時間的描述中,上午幾點或者下午幾點中的「點」都是用「下」這個字來描述的。表示上午鐘敲了幾下的時候,或者下午鐘敲了幾下的時候。

注解9︰此處「閱」字同「約」字。

注解10︰《京津泰晤士報》,其他的譯名還有《天津時報》,1902年改為r 報,二戰期間,于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停刊。

注解11︰文中「祺」實為「增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大工程師最新章節 | 重生之大工程師全文閱讀 | 重生之大工程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