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中,在化學史上炎黃子孫是成果輝煌、業績閃爍的,沒有了通古斯人入關,沒有了中華被入侵的恥辱,當然也就沒有文化斷層的現象。當然也不會有另一個時空的向西方學習。
其實作為穿越大眾之一的龐煌,之前也沒有了解到,其實中華民族的創造力是這麼偉大,拋出門戶、出身之見,其實在化學中也不像自己想當然那麼落後。在召見錦衣衛火器制造局成員時,他已經了解到,其實早在西漢時,劉安在他的《淮南子》中寫到︰「老槐生火,久血為磷。」這句話實質說的是磷的自燃現象。劉安在西漢時能發現這一現象,說明他對磷有所了解。而比西方德國的布朗特是在尿中發現磷的早了一千多年。
然後東漢時的魏伯陽、晉朝的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等都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很豐富的化學知識,不過之前都被作為煉丹之用,因為這些在儒家眼里始終是旁門左道,上不得台面,在利用不正當的基礎上,甚至還會得到當政者的禁止,所以造成了這些學說始終在民間游走。
經過穿越後的惡補,再加上為了切實的貼近生活來教授學生,龐煌又知道了唐朝的煉丹家馬和,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氧氣的人。馬和寫的一本書叫做《平龍認》,書中談到︰空氣的成分復雜,主要由陽氣和陰氣組成,其中的陽氣比陰氣多得多……馬和還進一步指出︰陰氣還存在于青石(氧化物)、火硝(硝酸鹽)等物質中。如果用火加熱它們,陰氣就會放出。他認為水中也有大量陰氣。不過常難把它取出來。這種學說同樣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
而火藥不是宋朝的產物,孫思邈最早記錄了黑火藥的配方。他寫的《丹經內伏硫磺法》對黑火藥的配方就有記載。不過是在宋朝發揚光大的。
「石油」這個這個詞龐煌在另一個時空是絕對不會忘記,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竟然是沈括在《夢溪筆談》這本書中最早記載了石油的用途。並預言「此物後必大行于世」。沈括第一個提出了「石油」這個科學的命名的。
這一切都讓龐煌對于大明的發展充滿了希望,但是在看完焦石獻上的銅殼子彈時,還是忍不住的為他們喝彩,當初他只不過是隨手畫了一個大概,因為他對于子彈的了解,也只是限于網上的圖片,但沒有想到所造出的東西已經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這已經是現代子彈的基本雛形了,當然,威力限于火藥的成分沒有增加多少。而龐煌更多的也是給他們灌輸的是霰彈槍的概念,在無法短時間內解決射程問題的情況下,只追求射擊速度。
在這種情況下,初步成槍基本上在十四斤左右,槍身較長近四尺,有較大口徑和粗大的槍管,這種槍不需要膛線,因為大明現在還沒有這種工藝,所以較為簡單。在焦石等火器制造局的琢磨下,接受皇上的建議,暫時定為手動轉輪式的連發裝置。
所謂手動轉輪,一次性可以裝填八枚子彈。間隙有卡槽,每發一槍用手轉動至下一個卡槽,即可以再次開槍。就算是遇到了啞彈也沒有關系,轉到下一個卡槽即可。
射程大約一百步。準確度不高,但是由于是霰彈槍。所以也不需要準確度,這個重量若是騎兵或者步兵成群的拿著做集團沖鋒用,那場面是極為恐怖的。
缺點就是槍膛內容易被污染,蓋因火藥雜質太多的緣故,每打三輪必須要用通條擦拭槍膛,否則就會有炸膛的現象發生,而且槍身由于所用材質的原因,現在煉鋼的工藝還不完善,是將生鐵和熟鐵按一定比例配合冶鍛的方法,以調節鐵中的含碳量的灌鋼冶煉工藝。故槍管的硬度需要加強,不過火器制造局已經暫時解決了這個問題,將槍管換成活動的,一旦連發到一定程度後,可以等冷卻後將槍管栽下,換上新的槍管使用。
雖然是一個笨辦法,但無疑是最有效的。還有一個就是火藥爆發造成的熱量,會燙傷轉輪時的手,龐煌試過,至大一槍就有灼熱感,這個問題在大家的討論下也很快的被解決了,那就是手柄,雖然有些不倫不類,龐煌越看越像大號的歪把卡賓槍。不過總算是沒有白來一趟。
剩下的問題,比如說火藥改良和往半自動霰彈槍上發展,但是已經不妨礙大局了。更令龐煌感到滿意的是,由于現在初期成槍子彈比較粗,所以通條也相對要粗很多,火器制造局徹底改變了槍膛通條的形狀,平時有子彈時藏于槍柄之內,無子彈時刻拿出擰在槍管上,作為長槍使用,可作拼殺。
看完並演練之後,龐煌毫不猶豫的就肯定了火器改進的成績,並請蔣瓛馬上報給了皇帝朱元璋。當然朱元璋對于火器制造局成員一律封賞不吝。緊接著布置了在龐煌建議下所產生的關于制式生產任務。意思就是把槍支分解,交給不同的作坊按照既定的規格規模化生產,為了保證產量,甚至可以在奏請之後,將部分零件交與民間制作,由朝廷負責購買,比如說槍支的木柄和通條等等。
不過必須由火器制造局組裝完成,子彈的制造也只能通過火器制造局內的作坊完成,泄密者形同叛國,這是滅九族的大罪,龐煌可不想為他人做嫁衣裳,就好像另一個時空說的那樣,中國四大發明傳入歐洲,對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乃至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起了催產作用。馬克思說︰「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
而這一切,都會被龐煌拿來開拓大中華民族的疆土。
做完了這一切,龐煌才放下心來。按照錦衣衛火器制造局的承諾,如果按照制式化的生產。在年底至少可以生產八千到一萬只新式霰彈槍,子彈到達十萬發以上。如果在努努力的話。龐煌想,這可能是送給帖木兒最好的禮物吧。
————————————皇帝的分界線————————————
龐煌的情報終于發回了自己想要的消息,那就是朱棣終于暗中主動向日本的足利幕府伸出了友誼之手,卻遭到了一個不軟不硬的釘子,因為足利幕府時期,倭國內部的矛盾因為大明的壓迫而暫時緩和,但依舊隱藏著很多隱患,從中國學去的儒家文化,使他們遵循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在幕府和大內家族雙方的磨合中,雙方刻意的保持著戒備。
比如說將水師集結在一起,卻分成兩個陣營,說的是守望相助,但實際上是害怕擦槍走火的事情發生,而在日本本土,陸軍依然陣壘分明,相互守護著自己的領地。不允許有人染指,在這個時候。老奸巨猾的足利義滿不顧兒子足利義持的反對,首先提供了大量的糧草給大內氏的水軍,但對于其陸軍,卻是一拖再拖。不做任何承諾。
因此並不算是十分愉快,正如足利義滿不敢踏足九州一樣,大內盛見也絕對不會走進京都範圍之內。防止被對方吞並。
在這種情況下,朱棣提出兩個建議。第一,日本、琉球暫時不發展陸地力量。全力發展水軍,以應對大明水師,而在遼東,朱棣則會盡量拖累大明軍力,使大明水陸不能同時發展。第二,向日本借兵,公認的日本忍者和武士的凶狠,所以朱棣希望日本能夠集中國內優勢的力量依舊向大明沿海展開滋擾。
說一句實話,這兩個建議,無論是哪個執政者都不會答應,何況日本本土兩個家族正在對壘,不發展陸軍,萬一對方藏私,自己隨時可以被吞沒,更不要說將精銳派去大明演好掠奪了,錢是很重要,但是權力更重要。
無論是足利義滿還是大內盛見、今川了俊都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的發生,所以婉言謝絕了朱棣的請求,日本和李芳遠結盟是有目的,但是對于朱棣,始終因為其是大明皇子的身份,有些耿耿于懷。
更何況,日本有自己的計劃,李芳遠在中間也擔當著重要的角色,這一日,方明謙登陸來到光州,直接面見李芳遠,準備向其質詢關于在高麗境內發現李芳果蹤跡的事情。
為了防止不測,方明謙當然是全副武裝,並帶領了八百名水軍將士隨行,小心警惕著,來到了廣州高麗王臨時行宮,卻發現那里上下一片混亂。
經過通傳,見到了李芳遠,對方的神色也是有些驚惶,就連接待這個天朝上將,也有些心不在焉,追問之下,李芳遠才扭扭捏捏的說出實情。
原來,李芳果翻臉了,二十萬大軍分出了一半,正在朝漢城方向步步緊逼,所向披靡。高麗軍失去了李叔蕃,也沒有了大將,節節敗退,現在正在調兵遣將,由高麗老將李之蘭率領,準備前去迎擊朱棣的大軍。
李之蘭是女真人,已經八十余歲了,李芳遠之所以用這個人,也顯示了高麗王朝的尷尬,首先不說李之蘭的年紀,讓一個八十余歲的老人出征,本來就是一個很殘忍的事情,不過這次出征,李之蘭只是因為其的威望作為震懾,真正領兵的則是其長子李飛宇。
之所以說尷尬,是以前李芳遠不用李之蘭這一系,是因為李從蘭其人身份的特殊性。李之蘭是高麗和高麗兩個王朝的大臣,高麗時期他是叫做李豆蘭。
李之蘭原來是女真族的大酋長,高麗恭愍王年間,向高麗來投,來投以前他的初名是叫做豆蘭帖木兒(佟豆蘭)。李之蘭的父親是女真金牌千戶阿羅不花,李之蘭曾經世襲其父的千戶職。
李之蘭的「李」姓是李之蘭來投高麗,進入李成桂麾下之後,李成桂所賜姓給李之蘭的。他被尊崇為青海李氏的始祖。其原因是他和李成桂結拜為兄弟的關系,兩人始終有如親兄弟一般。李之蘭的故鄉是在北青。而李成桂的故鄉是在永興;所以兩人的故鄉是十分接近的。
正因為這層關系,所以篡位的李芳遠一直不敢重用李之蘭一系。現在也算是無可奈何了。而且,還有一個傳言,說李之蘭的祖先是,是岳飛在出征遼東時,與一位高麗女子生下小孩,岳飛回國南宋,而這高麗女子則無法隨之跟去,便定居遼東,依女真族風俗而姓佟。這個小孩就是李之蘭的先祖。
對于這一點,錦衣衛的探子早就向朝廷密報過,並以為這是爭取李之蘭歸順大明的最好借口,在中原人的眼里,岳飛的後代應該是忠于自己祖國的,想來他的後代也不會差了。
不過龐煌早在另一個時空就習慣了高麗人的無恥,對于這份密報大加斥責,認為是侮辱了先烈,嚴令此事不得提及。高麗棒子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名人都和自己牽涉上關系這一點。可謂說源遠流長,永無休止啊。
這一點先不說,就說逼的李芳遠任用自己不想任用的人,可見事態是多麼緊急。方明謙縱然心中有疑惑,但是短時間內也不能證實,而且李芳遠還扭扭捏捏的說起。李芳果之所以大發雷霆,要兵犯南方。
其中主要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高麗南方容留大明水師,給北方恭讓王造成了隱患。曾經用命令的口氣派使節過來說過,讓其迅速驅逐大明水師出港,否則必滅李氏。
試探著,李芳遠好像想請方明謙率領水師到咸興或者鐵山,那里是恭讓王的地盤,給北軍造成一定壓力,以緩解高麗南方的準備不足。但是看到方明謙臉色越來越不善,才醒悟過來,自己這等于是變相的讓大明水師離開,連忙改口,幾乎要拍著胸口保證,不會受北軍的擺擺,腳步將永遠跟隨天朝的足跡等等……。
方明謙也不好說什麼,他是軍人,不是政治家,當然沒有李芳遠表演的淋灕盡致,如真的一樣,只好用冰冷對付高麗王室的虛偽。
事有湊巧,但又好像是事先演練過的一般。
方明謙還未走,李芳遠還在那里左一言右一語的虛偽時,從外邊跌跌撞撞的跑過來一個太監模樣的人,是面白如玉,十分俊俏,不過這如玉的臉龐卻是嚇出來的。不顧的方明謙在側,向高麗王稟報了一個壞消息。
對馬島宗氏誅殺海盜的事情東窗事發了。
前面說過,對馬島處于對日本的港、博多與高麗的蔚山、釜山、薺浦貿易航路的中間,非常適合進行轉口貿易。而為了方便貿易,對馬宗氏在這幾個地方都建立大量的貨棧和商鋪,有人值守,也有部分護衛力量得到高麗當地的默認。
自從大明水師進駐對馬島後,宗氏大肆誅殺海盜,當然,海盜的窩並不止一處,在海上有很多的島嶼成了他們狡兔三窟之地,當然會有人守護,當知道對馬宗氏的暴行之後,開始展開了對宗氏的報復。
但是此時海盜的力量已經是極為薄弱,而且對馬島又有大明水師的駐扎,沒有人敢輕易冒犯,于是就將怒火發泄于這些在高麗和日本的商鋪和貨棧之中。在這個時候,蔚山又叫鹽浦、釜山又叫富山浦,而薺浦又叫乃而浦。
高麗王室稱此次為「三浦之亂」,這些海盜破釜沉舟,做殊死一搏,從隱蔽處上岸,紛紛潛入這幾個地方,對于宗氏族人展開了報復,而對馬島由于被大明水師佔據,商鋪和貨棧早已經斷絕了貨源,也很少能得到族人的消息,面對如此情景,不由展開了自衛行動。
有的甚至利用手中的錢財,鼓動高麗部分貴族指責高麗當地官府的不作為,因為平日他們銷售的日本特產刀劍、蘇木、香木、藥材、胡椒和工藝品等等,在貴族人群中頗受歡迎,而他們負責收購高麗的木棉、書籍以及高麗人參等等東西由于此次事件暫時停止,引起了高麗一些官商們的不滿。
這本來是一件小事,卻慢慢的變的大發起來,也可能在有心人的慫恿下,有些往暴亂的方向發展,這幾個港口本來由于大明水師的駐扎,所以高麗的兵力本來就相應的弱很多,且大明水師才不會管這個閑事。如此一來,三浦之亂漸漸失去了控制。
搞明白事情原委後,李芳遠懇求大明水師給予協助平復暴亂,方明謙不可置否,沒有拒絕,也沒有答應。只是說考慮一下,需要請示朝廷之後再說。但是在對馬島上,宗經茂和宗貞盛父子二人,得到消息後,好像十分憂心在高麗族人的安危。
多次找到守將羅自立請求援助,得到否定的回答後,有要求放自己的部分族人出去處理事端,仍舊遭到了拒絕,對倭寇本來就沒有好感的羅自立,當然不會心軟了。他得到的命令就是看護好對馬島上的日本人,堅決不能姑息遷就。
對馬島上一片沸騰,有親人在高麗的島民紛紛來到港口駐軍行轅處請願和哀求,島上一片愁雲慘淡。
正在這時,斥候們報告,說從日本方向過來船隊,大明水師馬上進入了戒備之中,但經過信號得知,原來是遁去日本的宗氏長孫宗盛國、宗盛世兩兄弟回來了,還帶回了大量在日本本土的產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