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權 407 無暇內斗

作者 ︰ 受傷的害蟲

所謂順民,是指大明皇帝在洪武二十七歲末時發布的詔書上所用到的詞。請使用訪問本站。яя雖然只是兩個月的功夫,九州基本就籠罩在大明的五萬軍隊手中,開始方明謙貫徹了皇帝的旨意,將青壯統統運回大明,交由南京都司運往蜀中修路。

但是隨著佔領面積的越大,所遇到的問題也就越多。九州大約有三十萬日本人,由于各國之間的不合,幕府和大內家的爭斗不休,青壯只佔有很少的比例,其中大約二十五萬人基本上都是有老人、兒童和婦女組成。

日本當時的體制,造就了大多數財富和糧食都集中在少數貴族和武士手中,這二十多萬人的生活被領主搜刮之後,特別是少貳氏和大友氏,逃往本州時,將糧食能帶走的帶走,來不及帶走的都燒毀,留下二十萬嗷嗷待哺的嘴巴給大明將士。

這種做法給大明帶來了很大的負擔,畢竟將士們是軍人而不是屠夫,現在隨著文治天下的口號,更不會冒著天下之大不諱而坑殺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但是要養活這麼多饑民,軍人怎麼辦,他們還要繼續往本州進發,怎麼能讓饑民拖住腳步。

在這種情況之下,迫于朝野之間那些文臣的壓力,朱元璋向征東大軍下達「不殺」的詔令,限有制將士們不得隨意殺戮。只不過,這個命令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反抗者」不殺。

潛在的意思就是,敢于以死抵抗的人,自然是毫不留情的殺無赦。不過這是一種隱晦的說法。為了應對明年即將到來的帖木兒大軍,必須暫時以溫和的態度對待日本百姓。

為了配合這份「不殺」的詔令。經過內閣以及五軍都督府合議,做出以下決定得到了皇帝的同意。首先,暫緩押送日本青壯回大明修路,押送人員只限于貴族、武士以及抵抗的俘虜。然後面向九州招收「順民」。

當然,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宣布︰天朝伐罪,是針對幕府和貴族、武士的,並不會傷及無辜之民,大明只是順應天命,但不忍在戰爭中傷及無辜。所以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支持。

然後再頒布順民政策,對于順民也分為二等,其中高級一點的叫做良民,是能為大明將士引路並建立微薄功勞之人,還有能給予大明提供便利之人。對于這種人,大明不會計較其之前的身份和出身,會在所謂的光復區授予其相應的官職,並享受大明官員應有的福利。

第二等才叫做順民,那就是不抵抗之人。大明也會給予其提供食宿,不過必須要集中居住。

順民必須要經過大明軍方的認證並頒發文書作為憑證,當成為順民之後,參與大明徭役滿五年。可以獲得大明國籍,這五年的徭役是作為其之前,種地或者做工所造成的對抵抗軍的間接支持所恕罪。還有一點更重要的是,作為順民之後。就要在大明的領導之下,學習漢語。兒童可像大明境內的兒童一樣享受免費教育,但是所教授的是漢字。

宣布日語為蠻語,宣布日本文字為非法文字。因為日本文字本來就是日本人剽竊漢字偏旁所造出的贗品。

此舉也不過是龐煌想起了在另一個時空,所謂的滿洲國和台灣受到的洗腦教育。才一時興起的向皇帝建議的,但是卻得到了士林中人的堅決擁護,在向皇帝以及軍方肯定了九州島的安全時,以劉三吾、方孝孺、解縉、楊士奇等人為首的儒林領袖式人物向自己的學生發出號召,號召自願者前往日本教化蠻夷。

這種情況才慢慢的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對于教化的興趣遠勝于用軍隊攻打之心理,在讀書人腦海中從未離去,在日本戰事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出動部分讀書人,向皇帝證明教化的威力,可能也是這些大臣們想做的。

朱元璋欣然同意,對于自願往日本教化蠻夷的讀書人的態度給予了肯定,也給予了他們實際的官職和護衛,在大明官員俸祿的基礎上,每年又幫他們加上遠行俸,竟然是其在大明為官的兩倍,以補償這些讀書人的家室。

下旨從征西大軍中抽調出部分傷殘老兵作為協助,召集當地良民或者是順民進行保甲、千戶練,以維持地方上的治安。另外強調一下,身為良民可以為官的日本人是不能作為正職使用的。

此時,九州已經全部淪陷的日本終于沉不住氣了。今川了俊終于離開鐮倉,朝著日本的最前沿周防國出發。率領著兩萬名足利滿兼授予的軍隊,前往山口協助大內盛見鎮守。但是大明軍隊似乎不急,並沒有再洪武六年再次動兵的打算。

最大的軍事行動,不過是展開對島津附近薩摩人的清剿,因為在九州,也就是這個住在半島上的軍民給予明軍了不少創傷,要不是他們人口稀少,恐怕大明將士付出的代價還要更大。

著急著進攻,還不如穩扎穩打,先靖平後方再說。更何況,華夏人傳統最隆重的節日——n節就要到了,為了這次能讓將士們過上一個好年,皇帝親自御批了很多物資運輸過來,同時,在前線將士們的家中,都有當地州官送去了新年禮物,作為皇帝的恩賜。

日本境內出現了短時間的平靜,在高麗漢城,李芳遠終于見到了久違的天朝使節,李成桂沒有能熬過洪武二十七年,在光州病故。這件事情對于高麗眾人而言,有一半是在預料當中,因此並沒有掀起喧然大波。

就在這樣的氣氛中,洪武二十八年伊始,五軍都督府就首先將目光轉向了西北方向,因為皇帝最重視的敵人,已經開始蠢蠢y動了。而日本的戰況一直不錯,所欠缺的只是時間問題。因為日本是島國,所以也無法延長戰線來拖垮大明軍隊。

而大明這次本來就是為了滅國而來。更是不急,只求穩扎穩打。誰也不敢大意造成失敗而使朝廷更換將領,這個可是滅國之功啊,誰會甘心放棄,所以以九州為基礎,再用水師不斷s擾其沿海的同時,朝廷所派遣的官員已經開始設法恢復生產,以大明的體制來教化百姓了。

暫時可以不管東海發生的事情,而把注意力轉向西北,為此。五軍都督府重新整理了關于蒙古和帖木兒的資料,作為重點研究對象。

不過,此時已經不能稱為蒙古了,應該稱為韃靼和瓦刺。

早在洪武二十一年,大將藍玉帥十五萬大軍偷襲北和林,擒獲買的里八剌嫡系及官員家屬七萬余人。買的里八剌僅僅帶著數十人逃離戰場,投奔了阿里不哥系的也速跌兒。同年,也速迭兒殺死買的里八剌,自己當上了蒙古大汗。稱卓里克圖汗。

也速迭兒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的後裔。阿里不哥曾與忽必烈爭奪皇位,最後失敗。一百多年後阿里不哥的子孫也速迭兒起兵殺死了忽必烈的後代並作了大汗,這在蒙古汗統上是一件大事。因為在此之前,無論蒙古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斗爭如何激烈。忽必烈家族的汗權從來沒有動搖過。也速迭兒襲殺買的里八剌這件事表明,隨著蒙古貴族退回草原,社會經濟嚴重衰退。加之對大明戰爭的失利,統治階級內部的斗爭更加激化了。

但是。耶速迪爾剛即汗位就離開人世;其子恩克卓里克圖繼位時間也同樣很短。洪武二十六年,忽必烈系額勒伯克從阿里布哥系恩克卓里克圖手中奪回了汗位。從而結束了耶速迪爾父子稱汗的局面。然而在額勒伯克統治時期,阿里布哥系坤帖木爾舉兵,殺死額勒伯克汗,汗位再次轉到阿里布哥系手中。

洪武二十七年,窩闊台系鬼力赤又登上汗位。改北元國號為韃靼,領地在甘肅河西一帶,他為了佔據和林,在阿魯台太師的支持下同衛拉特部巴圖拉(馬哈木)丞相屢次作戰。同年年大敗對方,佔據兀魯班答迷河流域,並不斷向東南推進,曾一度控制了哈密,毒殺了忠順王安克帖木兒。開始向大明納貢稱臣,建立了一定的關系。

而瓦刺,就是蒙元時期的斡亦刺,居住在今蒙古西部和蘇聯境內的薩彥嶺、唐努山一帶,被稱作西蒙古。成吉思汗時被分為四千戶,現今稱四萬戶。明初統治瓦刺的首領叫猛可帖木兒,他死後,瓦刺由其三個兒子馬哈木、太平、把禿字羅三人分領。

當東部蒙古大汗由于遭受大明的軍事打擊和內訌而日益衰敗時,戰亂較少的瓦刺乘機崛起,企圖奪取整個蒙古地區的統治權。在這場斗爭中,瓦刺和東蒙古是對立的兩方,而明朝扶此抑彼,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西域諸地。在哈密、赤斤蒙古、沙州等八衛地區,也有不少蒙古族,一些衛的首領由蒙古貴族——元朝宗室後裔擔任。西域諸地位于東西交通要道,與瓦刺、東蒙古、土魯番、明朝都有著密切的政治、經濟、軍事關系,特別是哈密,各方勢力曾為爭奪它而展開長期和激烈的斗爭。

在哈密以西有別失八里和土魯番,其統治者為察合台後裔,和明朝長期保持著朝貢關系。土魯番向東擴展勢力,曾三次佔據哈密,與瓦刺、大明都發生過戰爭摩擦。

五軍都督府對于錦衣衛外事局的辦事能力感到十分滿意,在大明最近幾年沒有動用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外事局憑借情報收集能力以及其銳利的政治嗅覺,將整個西域的情況了解的十分清楚,而在一定的行動中,把有利的一面始終向著大明發展。

比如現在蒙元各部的成分復雜,巧妙的利用其利害關系,挑動著蒙古各部的自相殘殺,讓他們始終無法合並起來,重新恢復游牧民族的破壞性。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如果蒙古內部不出現一個像成吉思汗似得人物,根本對大明在短時間內造不成威脅。

可是事情往往在樂觀的情況之下透露著危險,帖木兒的長壽也讓五軍都督府的人擔心不已。放在案上的厚厚卷宗,代表著帖木兒不下于洪武皇帝一樣的戰功。

洪武十五年。帖木兒消滅了存在了一百三十余年克爾特人的古爾王朝。開始向東進軍,波斯人的賽爾巴朵爾公國投降。在下面打敗了札刺兒人的蒙古王朝。國王阿合木逃到埃及馬木路克那里。接著,貼木兒在庫拉河下游打敗月兌月兌迷失。貼木兒佔領了穆什和庫爾德斯坦的土庫曼黑羊朝,首領哈拉逃亡埃及。最後又佔領了穆札法爾王朝統治下的法爾斯、伊斯法罕。

白帳汗斡兒答的第六位繼承者兀魯思汗與他的佷子月兌月兌迷失之間展開戰爭,兀魯思死後,他的兩個兒子月兌黑月兌乞牙、帖木兒滅里先後繼位。月兌月兌迷失在帖木兒的幫助下,打敗了帖木兒滅里,使自己成為白帳汗。接著月兌月兌迷失打敗了金帳汗馬麥,登上金帳汗位,重新統一了祖先術赤的領地。于是月兌月兌迷失開始了對帖木兒的數次戰爭。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

德里蘇丹國強盛時幾乎囊括了整個印度,其後不久分裂。德里蘇丹國失去了德干,該地形成了巴曼尼小蘇丹國、孟加拉、烏德(札溫普兒)王國、古吉萊特。這些地區穆斯林國的割據削弱了德里蘇丹國,它只擁有旁遮普和多阿布。

洪武二十六年,帖木兒消滅德里蘇丹國。洪武二十七年初帖木兒擊敗馬木路克軍,佔領大馬士革。洪武二十八年初帖木兒又征服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于是,帖木兒帝國統治了原伊爾汗國、印度河、欽察汗國,成了巨大無比的龐然大物。

沒有龐煌的提前運作,五軍都督府在那些書生的誘導下。還真的以為是大明是世界的中心,還真的以為除了大明之外,剩下的都是化外蠻夷。看到帖木兒做過的事情,以及所立下的赫赫戰功。

五軍都督府所有的人都捏著一把汗。這還是龐煌沒有將另一個時空差點沒有發生的事情告訴他們的結果,在另一個時空中,帖木兒雄心萬丈的要來攻打大明。要不是在行軍的路途上舊傷復發而死,恐怕所謂的永樂盛世不知道要被推遲到什麼時候。

當然。也不排除當時正值壯年的朱棣可以打敗帖木兒,但是自身難免會傷痕累累。因為那時候的靖難之役剛剛結束,大明在內戰中損失了大部分的元氣,還未曾恢復。

在混亂的河中地區,背叛和殘忍是成功的前提,出生在突厥貴族之家的帖木兒的成功就是這句真理的見證。他的經歷足夠單獨寫一本傳記,很難有人能評價他的作為。因為每次在他投降敵人,背叛盟友,從背後殺死敵人,再從正面擁抱並殺死盟友的關鍵時刻,他都能從《古蘭經》中找到真主的相關號召。

在「聖戰」的號召下,他「砍掉樹木,使菜園枯死,讓可貴的涓涓細水流入沼澤之地,耕地成為沙漠」並樂此不疲。在相繼處死了昔日的敵人和昔日的盟友被其倔強的親兵「誤殺」後,帖木兒樹立了自己在河中地區獨一無二的地位,讓他頭痛的哈比勒也不小心被食物噎死。

這個瘸狼帖木兒的確值得大明關注啊,幾個知情人在心里暗暗的嘆著氣,皇上費盡心思而想以朱棣對付這個瘸狼,而現在的頭等大事應該就是怎麼對付帖木兒隨時的進攻,對于游牧民族的天然重視,使五軍都督府上下如臨大敵。他們不敢將消息外泄,害怕引起朝野之間的恐慌,或者是那些文臣們嘲笑他們的嗤之以鼻。

就算是他們不顧這些,也不能說出去,因為皇上下達了禁言的旨意,一切只能以密折的形式上奏,所以他們只能在那里干著急,誰也做不出什麼事情來。

朱元璋此刻在做什麼,朝會散後,皇帝召見了戶部的主要官員,詢問關于戶口和田土的問題,這也算是一件大事,管理戶口和田土,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而且事關軍國大計,非抓不可。與歷朝各代的帝王一樣,朱允炆從登基開始就深刻地認識到這項事情的重要性,以確保國家的賦稅收入與徭役征發,鞏固皇權統治。

華夏民族最早進行人口普查登記的國家,戶口制度源遠流長。根據洪武大典所收集的資料記載,這個制度在秦朝以前已經實行。及漢代,設有專官管理戶籍。唐、宋兩代,戶籍編制工作日臻嚴密,開始劃分戶等。元朝統治之日,戶口類別的劃分更為細致,有民戶、軍戶、匠戶、站戶、醫戶、鹽戶、窯戶、儒戶等各種戶別。此外,還有驅戶、佃戶等。

大明的戶口制度,是在蒙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對此,只要看看戶籍的分類,即可一清二楚︰凡戶三等︰曰民,曰軍,曰匠。民有儒,有醫,有yin陽。軍有校尉,有力士,弓、鋪兵。匠有廚役、裁縫、馬船之類。瀕海有鹽灶。寺有僧,觀有道士。畢以其業著籍。人戶以籍為斷,禁數姓合戶附籍。漏口、月兌戶……。

隨後由寧國知府陳灌創造出來戶帖制度,一直實行倒如今,在洪武三年的時候,朱元璋詔命戶部進行一次最大規模的人口普查,並排部分官兵和國子監的生員協助。在普查的基礎上制定戶籍、戶帖。籍保存于戶部,帖則由百姓自己保管……)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臣權最新章節 | 臣權全文閱讀 | 臣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