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權 413 東西戰場的對比

作者 ︰ 受傷的害蟲

甯忠率三萬余人由大明水師護送,從伊勢灣進發,貼近海岸往北航行,在伊豆的富士山方向大軍上岸,先和耿瓛大軍合兵為一處以後,前後夾擊甲斐之敵,不使被日本人逃月兌去鐮倉方向報訊,然後往鐮倉方向的逼近。請使用訪問本站。

由濟南都司新近來日本的軍長鐵青山,乃是兵部尚書鐵鉉的堂弟,率領中軍在耿瓛的身後,但是等到其和甯忠大軍往鐮倉方向進發的時候,他則一直往前至信濃諸侯國,在上野、下野的地方折轉往東,包抄日本人的後路。

甯忠所率的三萬大軍,在靜岡富士山登陸後直接西進破靜岡城。

而耿瓛所率領的東路大軍計五萬余人一路北上,岡崎、濱松相繼落入手中。然後和甯忠合兵一處,然後等到鐵青山率四萬大軍拿下松本、府中之後。三路大軍已經對鐮倉地區形成了包圍之勢,大軍所過之處,為了保證大軍的行蹤不被泄露,幾乎殺的是寸草不生,人煙皆滅。

所遇到的百姓,如果不在第一時間選擇做順民或者良民,那麼等待他們的就只有一個結局,由大明水師運往四國島流放。沒有糧食和生產工具的流放,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死。

其實攻擊這麼快捷和凶猛,是大明將士們沒有想到的,中間足利幕府的命令也算是幫了一個忙,本州島大部分是足利家族的天下,為了保證天皇的安全,足利義持下令據城死守,拖延大明軍隊的步伐。

而沿途各城也堅決的執行了一項最愚蠢的命令,偏偏城池簡陋矮小,防御措施更是不堪一擊。更是沒有防御炮火的措施。往往只是攻擊方的兩輪火炮,就可以造成一半的日本士卒的喪亡。

戰爭朝一面倒的態勢傾向于大明軍隊,要不是顧忌朝中大臣們的彈劾,恐怕征戰的步伐會更快一點,方明謙此時才感到皇上的先見之明。此次征日,所派遣的大部分是江南和山東沿海地區的士卒,而沒有調遣內地大軍,經過許多年倭寇的滋擾,對于日本有著一種先天的恨意,這種恨意一旦轉化到戰爭里面。不可避免的就會成了無所披靡的戰斗力。

見到如此形勢,足利義持大恐,四處派出斥候查詢出路,才發現自己已經被團團包圍,只有海上一途可以逃出。明軍明顯的是不給日本留下半寸容身之地。

但是又不知道海外還有沒有大明水師的戰船,但是已經沒有思索的余地。為了天皇的安全,已經將其轉移到了身後的江戶境內的海邊之上,在那里有著新建設的天皇行宮。

其實在江戶、鐮倉附近守軍約還有近八萬人。足利義持想到應該還有一拼之力。不過甯忠所部率領大軍于川崎向北插進,先取川崎,再北上迂回江戶的下町平民區將其圍住。耿瓛所率的軍隊沿武藏境內直趨山之手區域。

鐵青山所領的近四萬人攻克岩村、布川之後,進據小金城,其手下攻克佐倉城。陳兵于海邊,江戶此時還不是另一個時空的東京所在,所以防御措施本來就很少,經不得大明將士的沖殺。

三面大軍已經成合圍之勢,但是耿瓛繼承其父的性格穩健,步步為營,對鐮倉、江戶地區形成包圍之勢後,就暫時停頓,蓄勢待發。

七天後,江戶外圍要地盡失。于是環城防衛戰開始。三日後清晨攻陷城西南之山之手。當日下午,一直強勢的足利義持終于按捺不住,召集諸侯大名宣布撤退。

足利義持聲淚俱下的懇請諸國守護全力護佑天皇的安全,集中所有的船只,不顧一切衛護天皇船隊先出內海。往蝦夷等待勤王之師。

天皇帶走所有船只,剩下的日本軍隊則作為佯兵,只能由武藏境內北上從下野殺出,迅速進入山中;而足利義持為了表示對天皇的忠誠,願意率領親信和家族武士。沿佐倉方向往東潛入江戶崎,然後再到矢作,然後再到海邊,從哪里整頓後,在渡海往蝦夷會合天皇。

事情本來到了這里,日本的敗亡已經無可挽回,可就是在正統的事情上,兩派又發生了爭執,今川了俊和大內盛見堅決要求向大明投誠,因為蝦夷此時還是荒無人煙的雪山島嶼,那里有些居民,但也是沒有開化的蠻人。而且蝦夷一年四季都是天寒地凍,冷多暖少。甚至都沒有種植過莊稼,發展空間太少,在那里,經過大明水師的圍困,還是會全軍覆沒。

不如向大明表示忠誠,以自詡為天朝上國的高傲,說不定可以保存部分國土,屆時忍辱負重,待到大明不提防的時候,東山再起。還有復國的希望。而到了蝦夷之後,如果明軍再步步緊逼,還能逃向那里呢?

而足利義滿死之前,已經看透了大明的心思,知道大明此次為滅國而來,所以不抱任何僥幸,已經出家的足利義滿,在臨死之前,認為是大和民族的報應,也是多年來侵犯大明沿海的惡果,所以告誡足利義持,投誠不會是權宜之計,而是會導致大明皇帝的輕視,讓其一定不要放棄任何機會,而且,足利義滿那時才有些後悔拒絕朱棣的邀請。

足利義持得到父親的囑托後,最後一步,決定到了蝦夷之後,立即按照足利義滿的計劃,往薩哈林島尋求陸地的立足,堅忍之後再圖計劃。所以堅決不同意大內盛見和今川了俊的計劃。

爭執之下,兩派不歡而散。各自準備自己的計劃。

九月初五,大明攻佔鐮倉,直逼江戶。足利幕府的家族武士在東京外圍與大明軍隊多次進行激戰,但未能阻擋征日大軍的多路攻擊。

九月初八,大內盛見、今川了俊代表後龜山天皇表示願意臣服,而此時正是後龜山天皇名譽上的執政期間,他們的表示臣服,代表著日本的滅亡。

九月初九。足利幕府集合所有船只,攜帶日本皇室成員計二千余人,還有幕府武士大約萬余,各諸侯強行佔據百姓船只,然後隨之出內海往北而去。其余搶不到船只的。或者隨後龜山天皇投誠,或者是遁入山林,企圖通過大軍封鎖,去尋覓足利義持所描述的過海往蝦夷的地點。

日本正式分裂,而大明隨即宣布日本納入疆土之內,因為後龜山天皇在執政期間投誠。代表著合法政府,而執政期間,也掌管著象征日本存在的三神器,即八尺勾玉、神鏡和草剃劍。但是為了表示誠意,也獻出交付于大明掌管。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所謂的蝦夷(北海道)。因為山地佔全島面積的百分之六十,其中又有一半是火山地帶,而且和日本本州島隔海而望,在大明水師的震懾下,足利義持根本沒有反攻的可能。逃到了蝦夷,面對的也只能是一望無際的火山群。

至于為什麼不強行登陸,只是在關東地方一個叫橫濱的小漁村駐扎下來監視日本軍隊。朱元璋自有打算。後龜山天皇雖然投降,兩個首領式的人物大內盛見、今川了俊也在耿瓛的監護之下。

但是足利幕府依舊有著影響力,朱元璋也不想日本一下子就進入了無政府狀態,他希望日本進入非黑即白的形式之下。

只要足利幕府存在,那麼一些隱藏的武士才不會轉化成恐怖分子,因為他們還有希望,他們還有盼頭,他們就會找足利義持和後小松天皇表示忠誠,那麼才有一網打盡的可能。

「滅國容易,滅人心難啊。」朱元璋心里想著。在京師等待著後龜山天皇和大內盛見、今川了俊的覲見,日本被滅國之後,後龜山天皇還要去做一陣子傀儡,朱元璋會封其為日本國王,仍舊讓他回京師做日本國民的盼頭。但是後者大內盛見和今川了俊卻只能是在大明孤獨終老了。

在佛道之爭沒有結局之前。朱元璋倒是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佛教在日本頗為昌盛,而這次是顛覆其信仰的時候了。之前,在他的授意下,耿瓛等人借著戰火的便利,讓日本人飽嘗了被掠奪的痛苦。

文化珍品遭到了大明軍隊可以的洗劫。據耿瓛密報,征日大軍攻破鐮倉和江戶以後,鐮倉的鶴岡八幡宮,還有圓覺寺、建長寺、妙本寺、明月院、東慶寺、海藏寺等古老寺院,及名景鐮倉大佛等都不同程度的遭到清洗,為下一步道教扎根日本境內打下了基礎。

在日本國王回去的同時,朱元璋會派張宇初選擇一批道士跟隨其一起成行,屆時會宣布日本的滅佛興道主張,許多在大明不能強項實施的政策也將會在日本實施,觀察效果後,才會轉移到大明境內實行。

從開始籌劃,到後龜山天皇的投降,看起來不到三年的光景,在很多人的眼里覺得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大明朝廷上下卻是知道其中做足了多少功課,當然,和充足準備之下,兩國之間的國力懸殊是離不開的。日本人也不像是大明,中原人飽受外族的欺凌,對于一切都有著無比的韌性。

相比于此點,日本就有些遠遠不如大明的承受能力,否則,以一個立國千年的島嶼之國而論,怎麼會如此脆弱和經不起打擊呢?

不管怎麼說,日本敗亡了,蝦夷不是足利義持能夠長久生存的地方,後龜山天皇還未回日本安慰他的國民,朱元璋就得到錦衣衛的密報,足利義持開始往薩哈林島窺探,當然,也免不了聯絡正在韃靼邊境的蒙元殘余。

但是蒙元殘余此時卻沒有時間去理會足利義持的熱情,帖木兒已經開始不耐煩的往和林方向緊逼了。他終于忍受不住在別失八里的久待,遲遲不能進攻大明,原因也就是韃靼的不肯臣服,偏偏帖木兒又不敢把後方交給不肯臣服他的人,必須要牽制或者是打殘韃靼,他才能放心的朝關內挺近。

在日本逃亡蝦夷的同時,帖木兒終于忍不住那份煎熬,遂命馬哈木、太平、把禿字羅三人分領的瓦刺擁立阿里不哥的後裔︰答里巴為大汗,發起了向韃靼討伐的戰爭。

帖木兒利用瓦刺的衛拉特部,加上自己少量的軍隊攻擊韃靼。其實也是看到使其臣服無望,暫時起到一個牽制的作用,不是萬不得已,他是不會和韃靼正式開戰的,因為帖木兒也是游牧人出身。知道在草原上相互追逐,是多麼的浪費時間,如果能找到主力決戰還好些,否則光是游擊,就可以讓帖木兒耗盡元氣。

在馬哈木、太平、把禿字羅三人率軍出征的同時,他也率領主力進軍沙州地區。他不怕馬哈木、太平、把禿字羅三人背叛他。是因為瓦刺即後人們所稱的「衛拉特」。因眾多游牧于大漠以西,故又有「漠西蒙古」或「西蒙古」之稱,與成吉思汗「黃金家族」有世婚關系,在蒙古國中一直享有「親視諸王」的特殊地位,在蒙元時期,該部中因有許多人支持阿里不哥和海都反對忽必烈。基本上和忽必烈一系是世仇關系,一副不死不休的局面。

帖木兒的前鋒騎兵大約八萬人,是十月初四完成對沙州的包圍。在初五的凌晨開始了攻城。他不能再等了,只能趁嚴寒到來之前,爭取向南方擴展一些,那樣至少可以讓部分將士避過沙漠肆虐的寒風。

因為時間充沛,宋晟已經將兵力收縮。把沙州布置成溝壑縱橫、不便于騎兵的進攻的地區,這里南枕氣勢雄偉的祁連山,西接浩瀚無垠的羅布泊荒原,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東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是個群山擁抱的天然小盆地,黨河是沙州唯一的水源供應。

所以帖木兒將主要的攻擊點集中在鳴沙山地帶和黨河兩岸及其下游地帶,用騎兵對矮小的城壘進行猛烈的沖殺。

對于帖木兒騎兵毫無預兆的到來,這是宋晟沒有思想準備的。當他來到城樓巡視,正在準備與攻城的敵人頑強抵抗的部將們都對他訴說︰

「帖木兒的騎兵要比蒙古迅猛,沖起來又快又猛。單靠矮小的城牆是擋不住的。如果讓他們突破溝壑沖到城下來了,就更不好辦了。他們可以爬城,可以用炸藥炸城壘。」

默默听著這些話,也認為這確是危險的關鍵所在,需要想出對付的法子。來制服敵人。他沉著地爬上城壘,走到火槍兵的射孔旁邊,從射孔處細細觀看敵人的陣容。他不得不承認,敵人確很驍勇。

策馬沖起來如同平地卷起一陣狂風,盡管火槍齊發,對于狂飆中的騎兵所能起到的作用也不會太大。這不僅使將士們焦急。就是他這位主帥,看到這種情景也很焦急。

不過,帖木兒的騎兵一旦開始進行試探性的攻擊,大家就發現了情況,沖到近處來的時候,騎兵的前進速度明顯地變慢了,而且很多馬翻人倒。顯然這不是中槍倒下的,因為此時他還沒有下達反擊的命令。什麼原因?

……看清了,看清了,是城壘下那一片星羅棋布的壕塹發揮的作用。原來敵人為了拉近城牆的距離,他們惟恐戰馬跑得不快,猛力加鞭,催動著坐騎瘋狂般地沖過來。戰馬在這種凶猛的沖刺下,陡然遇到橫在面前的壕塹,無法收住飛奔的腳步,驚詫起來,失卻平衡,栽倒在深深的壕塹里了。

這一發現使宋晟很高興。畢竟是首次和帖木兒交手,在他不明白對方的實力時,對方也不了解大明的戰斗方法,拿這種騎兵作戰的沖鋒來攻城,似乎有些高看了帖木兒的智商。

他立即把部將召集攏來,將這一發現告訴大家,並要求各部安排一批火槍手,向墜入壕塹的敵人進行精確射擊,加強殺傷力和準確度。同時各部組織追殺隊,候在城壘門邊,準備鉤、槍一類武器,以便隨時撲出城去,攔殺沖近城邊的敵人。

他的辦法很奏效,果然大大地殺傷了敵人。敵人沖鋒的勢頭明顯地減弱了,戰馬奔馳的速度也變慢了。這樣一來,火槍手們的作用就大大地發揮出來了,有更多的敵人在沖鋒中死于槍彈之下。

帖木兒對第一次的進攻所付出的傷亡代價感到十分憤怒,雖然是試探性的進攻,但為了減少傷亡,他匆匆地收了兵。

宋晟明白,雖然打退了敵人的第一次進攻,還會引來敵人更多、更頻繁、更猛烈的進攻。怎樣才能打敗敵人第二次、第三次……以及以後每一次的進攻,還需要做更多的準備工作。當天深夜里,他就組織士兵帶百姓悄悄出城增挖、清理壕塹,並在壕塹里埋下竹簽、蒺藜之類,好讓對方丟下更多的尸首。至少要堅持二十天以上,這個任務並不輕松。

接二連三的受挫,使帖木兒十分惱火。自帖木兒汗國成立以來,他指揮過不少的戰斗,雖說都有傷亡,但像這種久攻不下,而且還看不到對手模樣的戰斗卻是絕無僅有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臣權最新章節 | 臣權全文閱讀 | 臣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