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五年,大明也建國了五年了。
這五年的時間,草根皇帝朱元璋基本算是穩固了自己的政權,但是偏偏最尷尬的是,他對北方的控制還是比較薄弱,不是軍事上的薄弱,而是行政上的薄弱。
比如基層官員,本來異地做官,成了歷朝歷代的慣例,但是蒙元卻是打破了這一個慣例,大漢子民當官,很少有人能做到主官的,最多就是副手,或者就是只有虛職沒有實權的擺設。
而人分四等,江南的漢人更是金字塔地基下面的碎石塊。所以百余年來,江南人能做到主官的人,基本上是屈指可數,再往前追溯,北南兩宋自唐之後,就失去了對北方的控制。可能是由于面子問題,北方更是被江南的讀書人形容成虎狼之地,苦寒之所。
久而久之,也就成了真的。
所以,如此情況之下,江南願意來北方做官的,更是寥寥無幾,甚至有的人為了避免來北方做官,不惜使出百般手段,就比如湖南那個被推出來準備接替唐門職務的書生,就不惜以摔斷腿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仕途,也不願意被發配到北平懷柔來做個下縣的知縣。
的確很尷尬,而大明王朝幾乎所有的大佬們又不願意破壞異地做官的傳統,首先是的確不放心北方人治理北方人,蒙元的殘余還是很肆虐,萬一有個勾結,那就會給一州一縣甚至更大的範圍帶來災難。
其次,由于大明剛剛開國不過五年的時間,科舉也只是在洪武三年舉行過一次,那時打亂方平,人心不穩,自然也沒有多少可用之才,而科舉三年一次,下次要等到明年才開始舉行,首次科舉所取距離空閑的職位還有很多,哪里還顧得上北方這些苦寒之地。
去年底,也就是洪武四年十二月,據吏部統計奏報天下府州縣及官員數額︰府一百四十一,官八百八十;州一百九十二,官五百七十二;縣一千零一十三,官三千零四十一。通計府州縣一千三百四十六,官四千四百九十三。
偌大的大明王朝,只有不到五千人的官員,而且還處處缺口,也是南京暫時忽略北方的原因之一。
如今北平府的官員倒是一個不缺,畢竟是一府之地,但是屬于北平下面的州縣,官員是七零八落,總是有若干缺口在那里面。
這些話,都是坐在他後面那輛馬車上的年輕人,間接或者直接對龐煌說的。
說的是那麼的漫不經心,很隨意的樣子,但是骨子里卻透著一股方正的氣味,就像龐煌中學的政治老師一樣,永遠的不拘言笑,永遠的一本正經。
這個年輕人叫做劉孟藻,看上去是大有來頭的人物,但是打破腦袋,龐煌也想不出自己所熟知的歷史中,有過這麼一號人物。
費勁心思之後,只好把他看成是民間里的奇人了。
不過這個才二十多歲,比藍玉還要年輕的人,卻獲得了藍玉、唐門等人打心里的尊重,劉孟藻是龐煌在藍玉府上見到的。
當唐門說個開頭,而接下來由龐煌描述細節的時候,那個叫劉孟藻的年輕人,就開始注意龐煌的言行。
還有對整個保安團的行為分析,他提了很多種問題,火器制造,他關注的也很多,最後,用龐煌的話來說,那就是這個劉孟藻竟然根基他的描述,提出了很多極為符合大明當時國情的問題。
一時間,龐煌差點沒有措手不及,但畢竟經歷過網絡時代的人,面對劉孟藻的提問,他也算是籠統的做了回答。
龐煌心驚膽戰的回答問題,但是別人卻是以為他留了一手,總是讓人覺得是那麼的高深莫測。
比如劉孟藻問,所謂團的編制,是沿襲隋制,還是沿襲唐制?
龐煌可不知道,朱元璋為了區分和蒙元的關系,一般律法、軍制、官職、zh ngy ng的三省六部等,都是參考宋制,有相當一部分參考漢制和唐制,以顯示自己的大漢正統。
而劉孟藻所問的隋制和唐制所謂「團」的編制,其實早就存在,隋朝軍隊出征時,以100人為隊,步兵20隊為團,騎兵10隊為團。唐朝府兵每團300人。
而龐煌這個半吊子的歷史迷,居然以為「團」這個編制來自于前世由外國引進的編制稱謂。就被問的措手不及,他哪里知道什麼沿襲隋制,還是沿襲唐制?
在眾人面前,又不好多做猶豫,不然會打擊眾人支持的信心,于是心一橫,就把他所理解的編制說了一遍。
十人成班、三班一排、三排一連、三連一營、三營一團的這種編制說了出來,三三之說,徹底鎮住了當時的人。也幸虧龐煌沒有繼續說三團一師、三師一軍等等,否則真的有人以為他要造反了。
至于好處,龐煌真的是不知道了,只有謙虛的說,保安團畢竟要區別于正規的大明軍隊,不敢逾越,而且三三進制,有利于火器更大的施展威力等等來遮掩過去,但是卻引起了劉孟藻的深思,看他那個表情,仿佛對于軍事真的很有研究一般。
半瓶子醋遇到了專業人士,這種事情,龐煌在前世做業務的時候遇到不少,最重要的就是要鎮靜,在不明白或者一知半解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微笑和點頭的頻率,那樣就會少了許多露出馬腳的機會。
而針對火器的看法,龐煌卻是滔滔不絕,本來就是半個軍事迷,雖然對于前世槍支的細節構造不是很了解,但是經過和柳若秋等人的討論,面對著青銅火銃和大明的各種火器,卻是朗朗上口,至于火器間的配合作戰,針對騎兵作戰的部分方法,更是說的在大明所向無敵。
經過近兩個時辰的交流,那位叫做劉孟藻的年輕人和藍玉兩人進了另外一間房子,商議了一會後,藍玉就問唐門,縣學里面的教諭是不是有缺?(洪武二年定,縣學設教諭一人、訓導二人,生員二十人。以禮、樂、sh 、御、書、數設科分教,務求實才。)
唐門卻是知道機不可失的道理,而且縣學在清華義學的陪襯下,基本上已經陷入了停滯狀態,只有些許有錢的人家,不屑于和窮苦的孩子一起讀書,而且他們也不在乎那點學費,還在那里支撐著。
這些事情,現在還不好對上級說清,雖然藍玉只是軍方的官員,但是他身邊這位,則是一位有來頭的人物,于是唐門搖頭,成縣學人滿,但是如今縣丞一職,倒是因為前任縣丞有貪污之嫌,馬上就有了缺口,而他也正準備向知府大人報備要人了。
藍玉有些為難,看了看哪個叫劉孟藻的年輕人,得到同意後,就決定了下來,說道︰「我給你們推薦一位縣丞,這位劉公子,才高八斗,我會向北平行省參政知事,也就是淮安侯華大人打個招呼,就派往你處吧!」
藍玉本來就是一個驕傲的人物,北平雖然有各級主官,但是實際上仍然在軍隊的控制之下。
而武德衛指揮使孫恪,乃是徐達的老部下孫興祖之子,比藍玉年齡還小的孫恪不過是靠父親為國捐軀換來的職位,一向被藍玉所瞧不起,而實際北平說話最有權威的人,是淮安侯華雲龍,卻是藍玉的定遠老鄉,一向以叔佷稱之。
所以藍玉既然拍板,那麼這件事,基本上就已經算是定了下來,而本是前來幫忙的劉孟藻,卻成了懷柔縣的縣丞,只等著北平想京師吏部報備一下,然後再向相關的人解釋一下,比如劉孟藻的父親,比如皇上等等。
正好徐達現在京師,不過是一封信的事情,藍玉很相信。
唐門是目瞪口呆,沒有想到是這個結果,他听藍玉問教諭是否出缺,只是想著藍玉會看在老鄉的份上,給他一個幫手,卻是萬萬沒有想到是劉孟藻去懷柔。
說一句實話,劉孟藻去,他唐門把署理知縣的位置讓出來也願意啊!
不是知縣的位置,不知道北平府受到誰的指示,已經報請吏部,唐門的署理知縣,前面的署理兩個字已經去掉了。
深深的驚訝,加上稍許失落,但是想到這個公子的身份,肯定也不可能在北平長久的待下去,但也奇怪到底是什麼打動了這位公子。
唐門很看得開,想不通的事情就不去想,能和這個劉公子多相處一天,說不定就能多得點好處,因為劉孟藻的父親,可是半仙式的人物啊。
所以,他也不管龐煌心中的疑問,直接交代一下,第二天就趕回了北平。
而龐煌又在北平呆了幾天,主要是為了招募各方面的人才,大明也沒有專門的人才市場。而人口買賣這種事,在大明初期雖然隱形的存在,但絕對不是龐煌想要的,而且他想要也找不到具體的地點。
好在這次藍玉再次給了他一定的幫助,這次徐達征伐殘元,雖然是個不勝不負的平局,但是還是俘虜了大量的殘元余部,而且在行軍的過程中,脅裹了許多小部落以及商人,按照慣例,這些都算是繳獲和俘虜的範疇,有朝廷處置,但是藍玉既然發話,龐煌從中挑選些許人還是可以的,只要交納一定的贖金就可以了。
可能是看在劉孟藻的面子上,藍玉又給了他們幾十匹殘廢的馬,十數輛雙輪馬車作為回懷柔的腳力,這次龐煌的北平之行,花費了很少的錢,卻是收獲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