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權 113 另類的辦法

作者 ︰ 受傷的害蟲

()大家都在鼓足了勁,準備看所謂大明第一位駙馬爺會有什麼樣子的奇思妙想,特別是作為一些老狐狸,早就看出了龐煌的稚女敕。

以龐煌這樣的身份,自從上任之後,連三把火都沒有燒起來,就只顧著搞什麼三房六班的組建。

駙馬爺真的是有錢沒有地方花了,要知道,所謂三房六班的書吏們,朝廷只是負責每月補助一些糧食什麼的,從來不發薪水。

這些書吏的薪水,大部分要主官自己掏腰包,所以沒有到一定的時候,誰也不想著額外多出那麼多人養活著,何況皇上給的俸祿並不高,糧食還要再佔去一部分,剩下那點錢,養個小妾不是更好,那有多余的錢養人。

懷有這樣心理的佔大多數,雖然地方官員也養的有白員、幫閑之類的人,作為官府工作的一個補充,但是這些人都是自謀生路,靠著主官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時候,敲詐勒索的過著生活。

但是龐煌就偏偏破了例,听說在懷柔將三房六班組建起來了,來到北平升了官,第一件事情,還是忙著組建什麼三房六班。

不過,你龐大人錢多,我們管不著,而且你龐大人又是駙馬都尉,為自己的老丈人花點錢,也無可厚非,但是你這麼做,讓我們這幫官員怎麼辦呢?

你還想讓人活不想讓人活了,所以在大明寶鈔發行之初,有很多人都預料到了其中的困難,但就是不說,看看龐煌該怎麼應對。

轉眼間半個月過去,好像龐煌真的是無計可施了。

不過作為知府,倒是勤勉了很多,每天不住的審問那些私自用金銀交易,而被抓回來的人,無論老少貧富,龐煌都要見上一面。

這種審問也不是正式的審問,不升堂不揚威,就知府衙門的牢房內,龐大人也不嫌哪里昏暗腥臭,只是在哪里問著各種問題。

每天還是要被抓進來不少人,但是進了知府大牢里,不多會就會有人繳納罰金將其領回去,要知道但凡用金銀交易的,哪一家沒有一些家底,平民百姓估計也用不著那黃黃白白之物。

有時候正在詢問的時候,就有人繳納罰金要走,龐煌也不在意,含笑就讓他走,然後再帶進來新的一個。

幾天下來,知府大人沒有見到多累,牢房里的差役們,倒是被拖的十分疲憊,想不透他們家大人到底想要做些什麼?

北平銀行也沒有關閉,雖然沒有什麼生意,但是就在那里耗著,大明這個時候,人工不值幾個錢,而北平銀行的地點,都是買回來,也不用付房租,但是剛剛從清華義學里畢業的掌櫃們,卻是為校長心痛的不得了。

每天盤算著虧損多少,恨不得自己上街去抓人兌換大明寶鈔或者是存錢。

但是大家想看龐煌能想出什麼絕招,龐煌就是不讓他們看,就這樣,半個月過去了。一r 龐煌從牢房里詢問過後回到衙門,在哪里思索了半天,突然下了一個奇怪的決定。

他讓所有的差役全部出去,將北平城說書的、賣唱的、甚至是戲班的班主都召集到一個地方。

就在清華義學還沒有建好的校區之內集合,說是有事情交代一下。

北平雖然不如龐煌所知道的b ij ng大,但是也不小,大小酒樓、戲班跑上一遍,那也不是一天能辦到的事情。

但是差役們想要盡快結束知府大人這種連r 來的糾結,那樣把人都拖的太疲倦了。

所以龐煌下午布置了這個人物,第二天的辰時,差役們就來稟報,說人已經召集完畢,共計五百三十二人,其中說書的一百三十四人,賣唱的三百一十人,戲班班主及掌櫃計八十八人。

龐煌听到這個數字下了一跳,第一次見到屬下的辦事效率這麼高,而數字之所以這麼j ng確,是龐煌的習慣,無論做什麼,他都要求數字j ng確,那樣也有參考的價值,長久以來,跟隨他的人都養成了這個習慣。

既然如此,龐煌就帶著三房六班的書吏,和一應的差役們,馬上就趕到了清華義學的新校區,這里大部分的地方還在施工,大家集合的地點,按照龐煌的意思,是準備建一個圖書館,三層的樓房已經建成,剩下的就是定做書架,以及往里面填充各種書籍。

五百三十二人,就在樓前集合著,書吏和衙役們心里都偷笑著,估計今天北平城的去酒樓吃飯的,連說書唱曲的人都找不到了。

陪著知府大人到了二樓,居高臨下,面對著樓下黑壓壓,兩眼透露著迷茫的人,龐煌清清嗓子,大聲說道︰「今天請大家到這里來,是有件事情拜托給各位!!」

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差役們強逼著過來的,自古以來,民不與官斗,上官說話了,誰敢不來,但來是來了,心里總歸是有些不舒服。但是听到知府大人如此說,心里也算是平和了很多。

就在那里站著,龐煌繼續說道︰「最近有一件事,相信大家都知道,朝廷發行大明寶鈔,這件事都知道吧?」

這件事誰不知道,難道大老爺召集我們過來,是逼著我們兌換寶鈔的,我們能有幾個錢,眾人心想著。

隨後就放下心來,因為龐煌繼續說道︰「本官要借用你們的才能,即刻起,請大家不要離開,就在這里,飯菜自然會有人送過來,而你們在這里唯一的事情,就是用你的長處,來弘揚一下,我們大明寶鈔的好處!!」

原來知府大人找我們是這件事情,讓說書的、唱曲的和戲班,暫時在一個月之內,都要以大明寶鈔為主題,不但要在北平城說唱,而且要去哥哥州縣去說唱,主要就是讓大家知道大明寶鈔的好處。

這個是他們擅長的,但是戲文呢?沒有內容你讓我們說唱什麼?

有個戲班的班主,膽怯的將這個問題提了出來,龐煌反而有些奇怪,說道︰「要是你們有現成的東西,本官還用管飯嗎?直接讓你們去唱不好了,留你們在這里三天,每人必須把內容訂好,交給本官過目之後,你們才能拿出去說唱。」

「但我們大部分都不識字啊!!」這個戲班班主叫李強,听了上官的要求之後,不由委屈道。

龐煌才意識到這真的還是一個問題,大明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高的偏高,低的又是太低,大多數人都是因為顧著溫飽,而忽視了教育的問題,這是他在懷柔就發現了。

之所以龐煌想辦報紙,一直都沒有下定決心的原因,識字的人不多,發行量少了成本就高,報紙就是一個燒錢的玩意,發行量高了,卻是沒有太多人買來看。

龐煌做過估算,在懷柔能認識字的人,不足十分之一,那樣就算是辦了報紙也達不到宣傳的效果。

本來以為到了北平會好一點,但是沒有想到作為流動宣傳人員的說書、唱戲、賣唱的認識字的人都不多。

難道教育就真的這麼落後嗎?

不過辦法還是有的,龐煌命令從府學召集過來幾十個學生,這些賣唱、說書之人,不認識字可以,但是你畢竟會編吧。

那麼就由這些人編,有府學的學生們記錄,作為權宜之計,才算是解決掉這個問題。

但這始終不是長久的辦法,龐煌在考慮著,要不要寫個奏折向老朱稟報一下,讓老朱重視一下教育,但憑著所謂的縣學、府學,遠遠解決不了很多問題。

這事雖然比較著急,但眼下安安穩穩的把大明寶鈔發行下去,才是最主要的。

三天後,厚厚的一摞寫好的歌詞、曲目和民俗故事,放在了龐煌的桌子上,因為這畢竟是龐煌第一次做宣傳,所以極為重視。

又讓李銳負責帶著幾個人,分別將這些文稿念給那些老年人听,盡量做到通俗易懂,讓百姓可以記憶深刻一些。

為什麼讓李銳負責,那就不用多說了,李銳是現任的北平寶鈔大使,這本來就是他的職司,而且李銳又是縣學教諭出身,做這種事情,自然是在合適不過了。

審核通過,大家都各行其是去了。

北平出現了北平出現一種很奇妙的現象,就是北平在短時間內,去酒樓吃飯,或者去听個曲子,滿耳朵都是關于大明寶鈔的事情。

讓人不厭其煩,更過分的是,如果你家辦個紅白事,請個戲班子做個堂會,時不時的也給你來那麼一段,你要說不讓唱,你去找知府衙門說理去,反正戲班不敢不唱,萬一被知府衙門知道了,我們還想在北平討生活嗎?

還有一件事,這些戲班班主們沒有對外人說,不唱關于大明寶鈔的曲子和戲,是肯定要受到懲罰的,但是如果唱了,還可以另外從知府衙門再拿一份錢,雖然比不得長堂會那麼多,但那也是錢啊。

再說了,知府衙門給的可都是大明寶鈔,我不多宣傳一下,那不等于知府衙門沒有給咱們錢花嗎?

大家都在為了自己而奮斗,也是為了龐大人而奮斗,更是在為朝廷效力。

說到底,還是為了錢而努力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臣權最新章節 | 臣權全文閱讀 | 臣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