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權 290 雲南事畢(下)

作者 ︰ 受傷的害蟲

吳堅看出了自己的話正說進了勞凡平的心坎上,便進一步鼓其如簧之舌,說道︰「從前一段傅友德的態度,可以分明地看出,他是不接受求和,而是要皇上、梁王去投降。只要您令人草寫一份歸順書,遣使去請降,不就可以了此差事了嗎?」說到這里,他瞄了勞凡平一眼,見他默然細听,心氣平和,就放膽說道︰「到時大人的位置自然穩保。」

勞凡平權衡了利害,覺得投降確實比遷都好,于是就下定不遷都的決心。他說︰「吳先生的話很有道理,就這樣吧,不遷都了。我即刻令幕府草份降書,馬上去勸梁王向元請降。」

哪知這份降書竟這樣難產,以致錯過了約定的逃跑時間,讓梁王白等了一場。不過,經過一夜的伏案勞作,一份勞凡平自鳴得意的降書,大功告成了。

勞凡平寫罷,一連誦讀了好幾遍,自我感覺甚好,自我給了一個「詞情並茂,意懇理切」的評價,便準備進宮去見梁王。

經這半天、半夜的遷都折騰,整個一個昆明的梁王府和臨時搭建起來的王宮,都被攪成一片混亂。人心不安了,秩序也亂了,說要走,等了大半夜,又沒走成。無論是嬪妃或是宮女、太監,上上下下都弄不清天亮之後,自己會是個什麼命運。

年邁的梁王,更是被折騰得心灰意冷。早已承認自己無力回天了,把希望放在下面他曾經信任過的幕僚身上,結果又被勞凡平給耍了。氣得整個一夜都合不上眼。

勞凡平已料想到昨天的失約給予梁王的怒氣是很大的,但他也熟知梁王寬容的好脾氣。當他一听宣他進殿的時候。他臉上就堆滿了充滿歉意的笑容,奏道︰

「屬下真該死。昨天竟然失了信,只是那是萬不得已的事呀。

我突然得到一個新的情報,說是大明只要我朝投降,就既往不咎,所有將士,一律不加殺害,保全余生,听了這個情報之後,我細想。還是梁王原來不同意遷移的主張是對的,是屬下我錯了。試想,遷移逃避,終歸被滅,還不如進一降表,尚可保全。只是這表一定要寫得好,讓大明朝廷看了滿意才行,這才不得不自己親自執筆,這段文字。讓我整整熬了一個通夜。」

說到這里,勞凡平從懷里掏出那份降書,遞了過去︰「請梁王……」

梁王已經夠疲倦的了。最壞的打算已經有了,也不期望有異想天開的新勝局。她覺得這台戲該她下台了。便懶懶地說︰「這降表,孤王就不看了。遷移也罷,投降也罷。就請你看著辦吧。」

當即,勞凡平就派了楊應奎帶著降書和傳國玉璽去大明軍營晉見傅友德。

這一次傅友德很高興地表示願意接受投降。並派來使者邀約勞凡平親自去軍營具體談判。這消息多少給朝廷帶來一點慰藉,但卻把勞凡平嚇壞了。他怕大明軍隊怕得要死。他惟恐被扣留。就在這天夜里,便帶著自已的人馬,悄悄地離開了昆明,逃到他紅河的老家彌勒縣去了。

勞凡平的出逃,又給梁王帶來了煩惱。她想,這個勞凡平比泥鰍還滑。他出的主意,臨到要辦實事時,他又溜了。好不容易得到傅友德接受投降的許諾,他一逃走,誰去談判呢?于是,在正月十九日的一大早,梁王將屬下的幕僚們召到王府中緊急議事。

這次緊急議事全是在一種悲憤的氣氛中進行的。屬下的幕僚們一個個滿腦子里都是壞消息,誰都不想先啟奏。還是心急如焚的梁王悲戚戚地先說了︰

「勞凡平負我,竟不辭而去,令孤王痛心。眼下要人去大明軍營談判,叫誰去呢?」

一時,殿內竟死一般的寂靜,好一陣沒有人出班啟奏。

在無法再延宕的情況下,吳堅終于出班啟奏了,他說道︰「梁王切勿過哀。事到如今,請降已成定局。只因愚臣老邁無用,難以勝大任,但可升擢賢能者,同臣一道去大明軍中議降。」

殿里立時活躍起來了。參加議事的幕僚們都覺得這建議很好,去了個勞凡平,可以另擇新人。但選擇什麼人呢?大家心里不免懷著個小九九,便三個一堆,兩個一塊地小聲議論開了。

在用人上,梁王心里還是有點主意的。對于自己屬下的這班人,梁王對他們的信任感漸漸淡下來了。不過對于新人,也無法絕對的信任,但對也先帖木兒,她卻是難忘的。她要將他算進去,也可試試他的忠心。

于是,她說話了︰「吳先生的話很有道理,咱們雲南是應擢升一批賢能。」

當即便傳詔︰著也先帖木兒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天下兵馬。詔書宣讀剛罷,眾人正等待也先帖木兒謝恩時,也先帖木兒出班了,但他不是謝恩,而是懇切辭謝。他說︰

「臣啟奏梁王、皇上,大元待臣,恩重如山,而臣卻無以大功回報,深覺愧疚,只求孜孜不倦于現職,以謝浩蕩皇恩。新的重任,臣實無力擔當,恐誤國家大事,懇請收回成命。」

也先帖木兒的辭謝,實出梁王意料之外。他所見到的,都是削尖腦袋爭著做大官,哪有給大官還不肯干的。可這回不同,不想干,還非讓他干不可。想到國難當頭,她又忍不住說︰

「也先,你難道忘了先帝對于你們家族之恩了?現在是國難臨頭,大元正是要用你的時候,出使大明軍中之事,是非你莫屬呀!」

朝臣們也都苦口相勸︰「也先大人,憑你的忠心、膽略,出使大明軍中。是最適合的呀!」

「梁王的一片良苦之心,切不可辜負呀!」

「你受命于危難之時。憑你的才華、魄力,必可力挽狂瀾。救國家、救百姓、也救我等于水火。你是決不可辭的呀!」

也先帖木兒之所以辭,並非出于對自己沒有信心,而是不願與屬于勞凡平一黨的吳堅之流共事。他認為與這些人共事是干不出為什麼大事的,最好是避而遠之。要救國救民,只有按自己的方略去干。所以他決定辭謝。現在听了梁王和眾位大臣的一番話,覺得這次是難于推卸的了。心想,能有機會去和傅友德見面交鋒也好,可以顯顯大元也並不是沒有人才,也可察其動靜。豈不是好,反正我是談判,不是求降。于是,他謝恩道︰「臣謹遵命。」

梁王一听高興了,說︰「那也先大人就同吳先生一道前往大明軍中吧。」

吳堅見也先帖木兒答應了,覺得正是自己月兌身的好機會,連忙奏道︰「愚臣年邁,行走不便,也先大人膽略過人。有他前往便可了。」

梁王問道︰「也先大人,你的意思呢?」

也先帖木兒見吳堅膽小怕事,臨陣月兌身,心想。讓他去也干不成事,還不如自己一個人去好,便說︰「就按吳先生所奏的辦吧。」

這樣。事情就拍板了。由于傅友德要求談判的人要是執政的,也先帖木兒是新任丞相。恐被刁難,但也先在元順帝時期。就曾經當過一品大員。所以梁王說︰

「也先大人,以右丞相這個名義出使吧。」

二十日,也先帖木兒帶著親衛伯林翰,和挑選好的十名精悍隨從,一行十二人,朝昆明東北方向的嵩明而去。

本來,伯林翰在听到也先帖木兒要出使大明軍中的事後,就非常激動地嚷了起來︰「也先大人,你萬萬去不得。漢人現在是趁勝之師,那麼凶狠,如果發生什麼意外,雲南就真的沒有希望了。」

也先帖木兒向他解釋說︰「這是可汗和梁王兩人的詔令,再危險也是要去的。」伯林翰听了,知道這是無法勸阻的事,就請求道︰「也先大人既然決意要去,那就請帶著我一塊去。」也先帖木兒很受感動,覺得這種明知有危險卻能不怕危險的下屬,才是真正忠心之人。

嵩明已被大明軍隊佔領了好幾天了。傅友德將大本營扎在這里後,又令先頭部隊伸展到昆明城郊十幾里地的榷木教場。所以出昆明城走出不遠,就見沿途之上,蘑菇也似的軍用帳篷遍布四野。

凡兵營所在地,兵哨林立,戒備森嚴。待來到中軍大營時,只見一座白色帳篷外,密密層層地站著列列刀斧在手的衛隊,也先帖木兒料想這就是傅友德的中軍帳了。待伯林翰上前通報後不久,從帳篷里走出一名偏將,將也先帖木兒引進了帳營中。

傅友德是早聞也先帖木兒的大名的,只是這是第一次見面。他要看看這位原來蒙元丞相的弟弟著稱的也先帖木兒,是怎來談投降的。端坐在正中央的他,見一個頭戴圓形氈帽,身穿紫色官袍的魁偉蒙古人,大步走了進來。心想,這是也先帖木兒無疑,果然名不虛傳,雖然有些老邁,卻從身上透露出一種上位者的尊嚴。傅友德要試試也先帖木兒的膽量,便故意橫眉怒目,陡然大喊一聲︰

「來者是誰呀?」

也先帖木兒凜然站在中間,也大聲回道︰「我是大元右丞相也先帖木兒。那你又是誰?我要見的是傅友德元帥。」

「這就是我們的大元帥。你還不下跪!」一名偏將在一旁這麼喝道。

也先帖木兒氣度安然,不卑不亢地回道︰「我是大元使者,前來平等相見,豈有下跪之理。」

傅友德從這一見面的幾句話,就知道了也先帖木兒確是厲害。他本來也敬重那些有骨氣的人,特別是老人,所以他不敢再怠慢他了,便令左右給也先帖木兒搬來凳子,說︰「既然也先丞相是使者,就請坐吧。」

也先帖木兒剛昂然坐下,伯顏就問︰「怎麼貴國的勞凡平不來洽談投降事宜呢?」

「投降?不,我是大汗詔令前來議和的。」也先帖木兒正色地這麼回道。

伯顏哈哈大笑說︰「議和,也先丞相想議和?晚了。為時晚了。眼下我們已經打到你們昆明的城下來了,還想議和?」

也先帖木兒看到傅友德笑成了一個大紅臉。用幾分不屑的語氣說︰

「是的,你們是打到我大元的昆明城下了。但是。你想過沒有,我們蒙古人已經退出了中原之地。難道你們大明想要把大元的國士全部吞並,並趕盡殺絕麼?」

面對著也先帖木兒的質問,傅友德說︰「我大明並沒有這個意思。對百姓也不會加害。不過終歸要天下一統的,我大明洪武皇帝順應天命,你們又何必逆天行事呢?」

也先帖木兒抓住這話,立即進一步說道︰「既然這樣,你們就應該將兵退至曲靖或烏撒一帶去,然後再來商議每年貢納金銀及犒勞軍隊的事。」

要傅友德退軍。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他圓瞪著雙眼瞅了也先帖木兒好一陣,才說︰「也先丞相,我們漢人的一句諺語,叫做‘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而今你們雲南,區區一個女圭女圭,一個梁王連為寇的本事也沒有了,只能投降了。」

這一回是也先帖木兒哈哈大笑了。笑罷說道︰「我泱泱大元,曾經君臨天下。豈有投降之理。你大元帥不要高興得太早,以為打到昆明城下,就是最後勝利了。不,這錯了。我大宋至今南有紅河、玉溪;西南還有大理;山中盡有我愛**民在戰斗。要想征服我大元。談何容易。奉勸大元帥退兵議和,勿再挑起戰爭。」

听了這一番強詞奪理的話,傅友德又氣又惱。他鼻子一哼。說道︰「這場戰爭可是你朝私立大汗惹起的。想當初,我洪武皇帝。三番兩次的派來使節,卻全部被你們殺死送回尸體。如此背信,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朝才興師問罪的。」

也先帖木兒據理力爭,反駁道︰「真正背信棄義的是你們呀,當初你們的皇帝,曾經還任過我大元的官職,卻不思忠義,鋌而走險的造反作亂,其實事情的根源在哪里,咱們不用說.」

傅友德被這一番白馬非馬的辯論的話說得啞口無言,他的紅臉膛變得更紅了。而且,事情牽涉到當今的聖上,他當然不敢再爭辯下去,他想,也先帖木兒如此來者不善,是不是另有企圖。在沒有弄清楚之前,不能放他走。更何況他是一只虎,豈能放虎歸山?于是,他說︰「你竟敢當我的面罵我大明不是正統,這是犯下了多大的罪呀,難道你就不怕我殺了你嗎?」

也先帖木兒臉上露出一絲嘲諷的笑,說︰「怕死?我多大年紀了,所缺的就是一死報國了。元存則我存,元亡則我亡。就是刀鋸在前面,油鍋在後面,也不會懼怕,還有什麼能讓我怕呢?」

軟硬兼施,都沒能打下也先帖木兒的銳氣,使傅友德堅定了扣留他的決心。他說︰「也先丞相,你還是先住在這里,許多事,慢慢地議吧。」

也先帖木兒明白傅友德是要扣留自己,抗議道︰「我是來商議兩國大事的,你為何把我留下?」

伯顏皮笑肉不笑地說︰「也先丞相不要生氣。你們蒙元的正統在和林,你們何來一國之說,所以根本就沒有和我大明對等談話的資格,你就等著和我一道共同商議吧!」

也先帖木兒還想抗議,卻被傅友德手下的副將等人客氣地圍請走了。

傅友德當即著人招來沐英,令他速去昆明質詢,為什麼送來的是降書,而也先帖木兒卻是來議和?梁王知道後,有好一會沒吭聲。心情很復雜,對于也先帖木兒一心捍衛蒙古人威嚴的勇敢精神,是很贊賞的;但在眼前這種除投降無其他路可走的情況下,他這麼做會壞了大事。當即召集眾大臣商議如何對待此事。大明使節在殿上對眾人說︰

「你們的也先丞相在我營堅決不肯議降,傅友德大元帥很生氣。我奉大元帥之命,前來通告︰著你朝立即派出祈請使,前往我營。听候北上大都請降。」听了這極嚴厲的通告後,眾人中的主戰派不知所措。而投降派的核心人物吳堅、謝堂等卻十分活躍了。他們三番五次地向梁王進言,勸說一定要滿足大明使節的要求。立即派出祈請使,並拿出了早草寫好的一份「令雲南各處軍民歸順大明帝國」的詔書,請梁王同意。梁王還有什麼不同意的,只能一一認可了。于是便決定派吳堅和和謝堂為祈請使,隨沐英派來的人一道赴大明軍中。

傅友德見沐英帶著人來請降,心中大喜。便在帳中設宴相迎,一則標榜自己的仁義之心;二則也可炫耀一番軍事上的勝利。為了從心理上摧毀也先帖木兒的抗擊意志,他還特意安排也先帖木兒來赴宴,並邀也先帖木兒和吳堅坐在他的兩旁。

也先帖木兒對傅友德的邀請視而不見。冷冷地說︰「我就不坐了!」

厚顏無恥的吳堅,為了討好傅友德,上前去勸說︰「也先大人,坐上去吧,莫辜負大元帥的好意了。」

也先帖木兒頓時火起,厲聲道︰「你快住嘴!貪生怕死之流,賣身求榮之輩,有什麼資格來多嘴,別弄髒了我的耳朵。」

這時。同被邀來赴宴的雲南各個降將,也在一旁勸也先帖木兒入席。

也先帖木兒怒氣沖沖地斥道︰「你等逆賊,多什麼嘴!」

有人不服氣地質問︰「你有什麼理由罵我是逆賊?現在天下是大明的天下,要說逆賊。你才是逆賊。」

也先帖木兒說︰「我大元之所以造成今天的危機局面,你們就是罪魁禍首,不是逆賊。又是什麼呢?就是三歲的孩子,都會這麼罵。又何止是我罵呢?」

那人爭辯道︰「我堅守曲靖,得不到救援。是形勢所迫才這樣的。」

也先帖木兒尖銳地說︰「得不到救援就可以獻城投降嗎?以死報國是完全應該的嘛,哪有投降的道理?你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卻壞了自己家族的聲譽。現在,你們全家都一起當了叛徒,你們不知羞恥,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听了也先帖木兒這一番義正辭嚴的話語,傅友德十分感佩,不斷在心里贊嘆︰「真的是硬骨頭啊!」他見實在無法叫也先帖木兒屈服,便命令將他押下去了。

于是,一場無條件投降的談判,諸如何時大明將士入城受降,如何接收國庫、軍庫、糧庫,以及調撥多少銀兩犒勞大明軍隊等等事項,就在這場酒宴之上議定了。

勞凡平的臨陣月兌逃和也先帖木兒的被扣大明軍中,這接連的兩件事,讓整個雲南陷入了癱瘓狀態,

二十四日,傅友德對昆明的反抗軍事力量的整肅工作開始展開。他派了藍玉和沐英一道進昆明,首先遣散了也先帖木兒所率領的勤王軍。整個昆明,沒有了反抗的軍事力量了。

于是,初五這一天,天氣晴朗,昆明四門洞開,的的確確,沒有抵抗,沒有廝殺,當然也沒有流血。在這種和和平平的氣氛中,傅友德紅撲撲的團臉迎著春風,騎在高頭大馬上,隨著威武雄壯的騎兵隊伍進城了。

投降儀式是在梁王府舉行的,因為額勒伯克的大汗宮殿還沒有建造起來,現在還是一片狼藉。

本來沒多少生氣的昆明,這一天更是靜穆得可怕,那一座連接著一座的庭院里,寂無聲響,如同在舉辦一場極悲壯的喪禮。

梁王已病倒了,可憐才八歲的額勒伯克,就成了這場悲壯游戲中的主角。什麼都不懂的他,像往常上朝一樣,在眾人的導演下,走著各種他無法理解的過場。不同的是,以往的沒有那個可怕的紅臉大漢,所謂的大臣們沒有這樣愁容滿面,而且行跪拜禮的不是他。這是令他大惑不解的。

八歲的額勒伯克,朝北面南京城的方向跪著,向傅友德獻了降表,表示退去大汗的稱號。投降的儀式就這麼簡單而靜悄悄地結束了。在整個的受降儀式中,傅友德雖威儀凜然,卻始終沒有笑,也始終沒有說一句話。待儀式結束後,他才肅然向降將發出一道命令︰「帶一支輕騎部隊,快快給我將勞凡平追回。」

整個接收工作是井然有序而又淒慘的。

昆明被改成了雲南行省布政司的所在。府庫、史卷圖籍、寶玩、輦乘之類盡被接收封存。三宮六院之宮女、樂官、內侍,被搜索而分享。

祈請使吳堅、謝堂等幾人。先行坐船北上去見大明的洪武皇帝朱元璋,請求納降。傅友德十分賞識也先帖木兒。想誘降他,便脅迫他隨祈請使一道北上。跟隨也先帖木兒而行的還有伯林翰等十一人。

接著。額勒伯克和梁王也被迫隨大明軍隊北上,就這樣,蒙元統治了近一百余年的偏安局面,便簡單而靜悄悄地宣告結束了。

而伴隨著這一切,有一支輕騎兵,帶著本地的向導,悄然的往紅河彌勒方向趕去,他是要活捉這個雲南最重要的人物兼智囊,這個本來是漢人。卻又效忠于蒙古人的敗類,是月兌月兌很賞識的人,絕對不會簡簡單單的逃回老家的。

評價錦衣衛的情報,傅友德對于勞凡平了解的十分透徹,想這次徹底的解決了這個心月復之患,無論死活都可以。因為勞凡平不是像也先帖木兒那樣的直接,而是一個陰人,陰人自然有陰人的可怕,他們耍起了陰謀詭計更是可怕。

而且一般來說。這種人的號召力都是比較強,在當地有名望,如果給他喘息的機會,估計會給後續管理雲南的官員帶來很大的麻煩。而最終也會追究到自己的責任,自己堅決不能讓自己的功勞蒙上任何的污垢。

傅友德是這樣想的,但是勞凡平豈能不知道自己所處的危險呢?

他們晝伏夜行。剛剛到達玉溪地帶,便听說了昆明陷落。梁王率眾投降的消息,于是更加小心了自己的行蹤。想到,只要能跑到紅河地帶,然後通過紅河跑到廣南地區,那樣在山區之中,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而且,他身邊還帶著一個天大的秘密,那就是額勒伯克就在他的身邊,而梁王府被擁立為大汗的額勒伯克,從頭到尾就是一個假的,從大明攻伐雲南的第一天起,勞凡平就知道守不住,雲南地區必定會被大明說收復,所以他一早就做好了準備。

有了額勒伯克在手,就有了東山再起的本錢,而勞凡平還年輕,有的是時間拖延,他只是猜想到事情可能會有變化,但是有什麼變化呢?

就拿眼前的逃亡來說,傅友德真的會讓他如願嗎?

佇立船頭的勞凡平,心潮像江流一般洶涌著。在黑暗中,他炯亮的眼楮緊緊地盯住前方。夜是那麼黑,黑蒙蒙的江岸,灰乎乎的雨天,只有江面還閃蕩著絲絲暗色的亮光,像無數眨巴著的嚇人的鬼眼,正在幸災樂禍地引你走向險惡的危機。

勞凡平的心里越發不安了。他是最清楚眼下的局勢的,在這個災難的正月里,現存的大明的國土上,又何止昆明危急呢?大明軍隊在北面、西部以及西南部,都在展開掃蕩式的進攻。

自前幾天听說大明軍隊進入了昆明城的消息後,這幾天已經發現有軍隊的斥候將鋒芒轉向了玉溪的西南岸了。現在,他們是順玉溪南下紅河建水,這水路安不安全?建水局勢又如何?這都是他頭腦里畫著的一個又一個的問號。

事情再明白不過了,他所帶的兵自然是精兵,但畢竟不過百余人,是不能靠跟敵人廝殺來保護額勒伯克的,唯一的良策是知己知彼,設法避開敵人,從敵人的空隙中穿過去。要避開敵人,還不算太難,他已派出斥候了解敵人的動向。他擔心的是敵人的追兵,這是盯著自己而來的,敵人尋著而來,你想避也難避了。

他估計當傅友德發現額勒伯克是假的之後,是必然會派精兵來追殺的,這只能求助時間上的優勢了。敵人的快馬自然是快的,但怎麼也難追上順水而下、箭也似的船速。他是極其希望能多有幾天船上的趕路,讓這支隊伍早日到達建水,以求萬全。

慢慢地,雨變得小了,江面明顯地變白了,兩岸也出現了樹木、屋宇、山嶺的剪影。天漸漸地亮了。

「大人,天已經亮了,你去歇歇吧。末將在這里注意著,有什麼情況,就立即向你稟報。」一位部將走過來輕輕這樣對他說。

他點了點頭,覺得是該歇歇了。他放松地張開手臂,打了一個哈欠,正轉身要走。猛听到不遠處響著一片急切的槳聲。他警覺地停了下來,將目光朝那方向投了去。他看到了一只小船,正飛快地駛來。他細看之後,高興了,那是他派出的斥候回來了。

他立即吩咐舵手穩住船,好讓小船上的人登上來。

斥候帶回的都是壞消息,一個是已經知道的昆明已經投降;二是大明的水軍已出現在玉溪一帶的江面上。

這兩個消息,令勞凡平一听到後,頓時困意全消。頭一個消息,使他悲憤已極。昆明的投降,意味著雲南政權的徹底滅亡,而第二個消息,則引起勞凡平極大的警覺,他當機果斷地發出船靠東岸的命令。他們的船,已過靈橋,很快就會進入峨山,照這種船速走下去,不到下半晌,就會進入建水的水域。如與敵人遭遇,無異于投入虎口。他當機立斷,決定棄船登岸,沿玉溪的東岸南下,從陸路走向紅河。

他們一行人背著額勒伯克,像一陣狂風,在大道上刮了起來,又很快地消失在莽莽的山林間。

天色漸漸昏暗,路又越來越窄小崎嶇。軍士們背著額勒伯克,攙著勞凡平。還有幾個士卒替換,倒也能健步而行,但是盡管這樣,也沒有堅持多久,這支小隊伍就漸漸拉開了距離,分成零零星星的三個一起兩個一幫的了。

山林里黑得特別快。濃重的暮靄,像黑紗似的,很快地罩了下來,于是,天便成了黑鍋底,四處漆黑一團。借著樹枝隙縫漏下的微光,模模索索走在雜草叢生的小路上,走著走著,旁邊攙扶的稍一松手,就跌倒在地上了。

就這樣一直走到天亮,剛鑽出荊棘叢,來到一處山谷之中,還沒來得及進入小山林的時刻,猛然身後響起一聲大吼︰

「站住!」

這吼聲,平地驚雷一般,嗡嗡地回蕩在山谷間,嚇得他們心驚膽戰……。(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臣權最新章節 | 臣權全文閱讀 | 臣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