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天官 第三十四章 大才啊(下)

作者 ︰ 迦葉波

「……驥稱其德而不稱其力,乃其力便于天下。小人見者,力驥也;君子見者,便于天下,故稱其德……」

「……驥從其德而志于力,猶君子從其德而志于學。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衡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力之道,表為其行,以君子道論實為‘知’,有德于天下方是為‘行’。德匿于力,志而知,志而行,從而一之。故曰,君子之道,若驥不稱力而稱德,一貫志之,知行合一,方利天下……」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杭州州學衙房之中,州學教授強淵明拿著答卷的手漸漸由平靜變得哆嗦了起來,當讀到「知行合一」四個字的時候,他臉上的表情徹底僵住了,連著用三種語氣重復了這四個字以後,三綹淡髯之中的微微張開的口唇如何也合不上了,若有所思的呆立半晌,猛然間一甩衣袖,頓時將手里的文稿晃得唰唰作響。望向垂手等在一旁的學諭劉瑜的目光中充滿了震驚。

「知行合一!劉老,單憑這四個字也足可抗衡二程‘先知後行’了呀!若沒有天穎之悟、越世之學,何至于斯!」

「呵呵呵呵,是呀,強教授。若不是如此,在下為何要來求見?」

劉瑜眯著眼注視著強淵明的超夸張表情,自己臉上卻滿是淡然的笑容——已經激動過去了,自然也就淡然了——等強淵明幾乎聲嘶力竭的說出這番話以後,他抬手捋了捋胡子,試探著笑道,

「以強教授之見,此子可稱為……大才麼?」

「什麼大才?難怪劉老學名聞于兩浙,卻未能從舉入仕。這分明就是天才呀!單憑‘知行合一’四個字也足以立身傳世了!」

強淵明登時不滿的瞪過了眼來,劉瑜倒是看不清他的表情,但听到他話卻是渾身一陣不自在,捋著胡子滿心里連忙自我安慰了起來︰雖說我六十他四十,可他是官我是民,忍住忍住……

不過想是這麼想,心里的失落卻還是免不了。劉瑜眼見強淵明匆匆走回桌後坐下重又仔細讀起了沈謙的答卷,頓時把剛才想說的話忘了個干干淨淨,略有些怏怏然的跟過去說道︰

「強教授不妨再看看他的時務策。此策直論西湖之事,言雖簡而意賅,條分縷析。就算限于主旨不得不露些針砭鋒芒,但隱的卻極是恰當。即便官中實用,也足可力壓群議了。」

「好,好,鋒芒不要緊,此子看得極是清楚,該隱處絲毫不露,足見其心思之密。而且這種私試小題大考之中絕不會出現,劉老不必為他擔心。」

強淵明望著桌上的文稿滿臉都是興奮,右手在桌上不停的拍擊。這聲音實在擾人,不過反倒讓劉瑜微微有些低落的心情變好了,忽然想起自己跑過來真實目的是什麼,忙刻意的躬了躬身,試試探探的笑道︰

「強教授,以在下愚見,沈謙沈仲惠足可入上舍了。」

「呃……」

強淵明愕了一下,頓時清醒了過來,頗有些責備的橫了劉瑜一眼才道,

「劉老也是學里的老學諭了,怎麼這點規矩都不懂?不論他如何聰慧,就算是狀元之才,進了學也得從外舍起步。更何況他今年才十六,早早的予以過高褒揚,到底是幫他還是害他?」

「可……」

劉瑜始終還是不甘心,然而剛「可」了一聲,強淵明便接上了話︰

「劉老也用不著耍這些小心思。上舍歸你執講,這沈謙早晚還不是得經你門下。慌什麼?唉,有些事你不知道,本官也有難處……算了算了,本官知道你在沈謙面前必然失了態,他若窺出你的心思,對他絕非好事,還是把他傳過來,由本官訓誡訓誡。」

「是是是,在下這就去傳。」

劉瑜仿佛親手打破了最喜愛的古董花瓶,彎著腰連連點頭間滿臉都是汗,答應一聲連忙跑出了衙房。而在他身後頭,強淵明卻滿臉都是陰晴不定。

為什麼陰晴不定?心里犯難唄。宋朝官學之制,地方官學每州只有一名實職進士出身官員,也就是他強淵明所任的州學教授。他這個位置非常特殊,雖然只是知州的從屬官,但除了州學以外,還管著全州各縣所有的縣學、蒙學,以及全州所有的文化禮儀活動,可以說一肩挑起全杭州的教育文化工作。

這位置算得上文化官兒。在宋朝這個文事極盛的時代,特別是在慶歷興學「強官學弱私學」以後,肩上的重任絕非其他任何官職可比,負有為朝廷掄才的重任,全州所有進士皆出其門下。所以在朝廷選任時可謂是優中選優,如果不是人尖子,根本別想坐上這個位置。這也意味著在他們如果能在任內做出突出成績,遠比別人更有拜相的機會,而且更容易豐滿自己的羽翼,達到勢力大張的境界。

前途很美好,而且老天爺也很給他強淵明面子,「乓」的一聲就給他扔下一個不世出的人才來,而且還是新鮮熱乎未出爐的,只要教導好,絕對能為他的仕途大大的加一把力。

可是問題同時也來了,強淵明雖然照顧沈邁的面子讓沈謙來讀書,可那只是讓他來而已,並沒有太當回事兒。畢竟強淵明怎麼也沒想到沈謙會有如此學識,而且還听說他在後市街打過一架,雖說不是做壞事,但卻明顯不是君子所為,讓他來也不過就是不好推月兌罷了。所以才讓一貫嚴謹的劉瑜對他進行面試,目的就是要借劉瑜的一板一眼狠狠打壓打壓沈謙這種富門子弟的傲氣,讓他老老實實做人,別給州學添麻煩。

然而現在不一樣了,強淵明清楚沈謙是什麼人。他可是沈「壬人」的親佷孫,雖然朝廷沒明文規定不許沈括的近親考科舉做官,但現實是如今朝廷里的派系對立都已經到明面化的地步了,連超級大佬蘇軾都扛不住壓力跑到來杭州,你要是沒系沒派沒靠山,就算考上了也就是個滾窮山溝里轉一輩子圈的窮命。以沈「壬人」這八不靠邊,誰沾誰埋汰,誰都想躲著的形象,會有哪個人願意把他孫子拉到自己派系里惹人笑話,惹人厭煩?沒有派系,他沈謙就是有能耐考上狀元那也沒前途啊,而且連帶著自己這個「門師」也得招人冷眼,那不就得不償失了麼?

這都還是很久以後的事,如果沈謙當真聰明,有本事扭轉自己前程,一切都還不好說。這方面不能不小心應對,絕不能打壓他。可問題是如今前來杭州當知州的蘇軾就是沈「壬人」的大仇人、大對頭,你這時候讓沈謙出名,讓他能的跟什麼似的,這,這是要戳蘇軾的眼嗎?

說實話,強淵明倒不介意戳一戳老坡的眼,原因無他,強淵明跟蘇軾份屬兩派,他是新黨巨頭蔡京蔡學士的好友,如今神宗已逝,新黨被打了個稀里嘩啦,蔡京和一大幫新黨領袖更是被貶謫出朝,像強淵明這樣的角色也只能低調做人才能躲過風暴,實在不敢多惹事。說個最簡單的例子,像劉瑜這種政治嗅覺極不靈敏的鄉紳佬可以見才起意,他強教授卻必須考慮更多。

然而到這里問題又出來了,他強淵明是不想惹事,可人家老蘇偏要惹他,到任第一天召集群僚見面就把他罵了個狗血淋頭,說他上任以來一塌糊涂,杭州上一科幾乎全軍潰敗,他把心思都用到怎麼跑官上了。這他娘雖說是吹毛求「屁」在胡扯,可為了自己的升遷,這時候實在不宜去惹他。

至于沈謙。此人不可打壓,也不可捧,最少在近兩年里不能讓他表現的太搶眼,說什麼也得避過蘇東坡的任期才行。雖說這樣一來沈謙就算今後能成大器,也必然無法在自己任期內赴舉應考,成不了自己的手里出來的進士,但日子長著呢,誰知道今後哪顆樹上發女敕芽?所以就算要雪藏他,也得對他表現出關心,讓他覺著自己是為了他的前途好才磨他的性子。反正他才十六,就算沒機會赴考元祐六年的大比,只能往後拖三年,但到時候他也就二十一歲,實在說不上是在壓制他。

當然了,強淵明也不是沒有過將「知行合一」四個字據為己有的念頭,可是這念頭也就一閃而過。雖說讀書人偷不算偷,只能算拿,但偷……哦,不對,拿什麼卻大有講究。一些小小不言的東西拿來給自己充充門面不妨事,但這種足以抗衡二程的言論如果不知天高地厚就往自己懷里抱,只會把自己撐死。試想,如果他強淵明拋出了「知行合一」,天下的大儒必然會排著隊來找他論學,一番論談之後讓人家發現他根本達不到這麼高的思想境界,那他強淵明還活不活?還有什麼臉面立于士林?所以,沈謙此人不能抬,也不能惹。

嗯,不能抬,也不能惹,還得讓他覺著我強教授在關心他……

…………………………………………………………………………………………………

「學生沈謙拜見強教授。」

「不必多禮。此處雖是官衙,不過彼此都是讀書人,就不必那麼多講究了,坐吧。」

「謝強教授。」

……

沒有多大會兒工夫,沈謙就被劉瑜帶著來到了強淵明的衙房之中。沈謙作為讀書世家出身,其實很早就已經知道了強淵明的大名,所以今天雖然是「意外」被帶過來,但也沒多少驚訝,從從容容的拜見之後,早已經恢復了正常神色的強淵明便听不出冷熱的讓他坐下了。

而一心想把沈謙直接弄進上舍的劉瑜實在不甘心就這樣走,雖然強淵明向他擺了擺手,但他還是躲在門外偷听上了,而且還故意露出半條胳膊以引起強淵明的注意。他這樣做也是沒辦法,飽讀了一輩子詩書,名倒是多少有些了,卻到老在舉業上都沒有本分機會,也只能指望門下能出個有希望大成的人物了。

強淵明也沒工夫去理劉瑜,將那份手稿隨手往桌上一扔,捋著胡子沉臉道︰

「你伯父沈少府將你薦到本官這里,本官也不能不買他這個面子。讀書麼,自然可以,本來州學中就有臨時听讀之制,只不過此類情形較少罷了。也說不上是沈少府為難本官,你也不必太過拘謹。」

沈謙听到這里都有些愣了,心說「我沒拘謹」啊,連忙接口道︰

「多謝強教授。學生年歲尚幼,其實也不懂什麼。伯父他老人家說學生野慣了,也該收收性子好好準備準備讀書,雖說是以‘听讀’來學里求學,其實不過是為了明春學考做些準備,實在不敢奢求听讀三百日便去取解。畢竟學生天資魯鈍,如若再不自知,那就實在不應該了。」

一個十六歲的孩子這樣說,正常情況下強淵明難免會有些驚訝,不過前頭有沈謙「知行合一」那四個字做鋪墊,強淵明反倒覺著沈謙這些話再正常不過,點了點頭道︰

「也不必妄自菲薄。君子不當狂傲,卻也不當自卑。誰敢說你听讀三百日便去取解一定過不去?萬事都在人為,只要用心便沒有不成之事。」

說到這里,強淵明又將手稿拿起來翻了翻,這才道︰

「你不是逢春正式應考,又是本官親自發的薦信。所以劉學諭已將你的應答之文呈給本官看了。嗯,雖說筆力稚女敕了些,不過基礎還算牢靠,也多少有些可看的見識。比如這里︰應災不如防災、治災,平日做足了功夫自會減去不少災禍,應災之時必然會輕松許多。這就很好麼,說明你著實用心讀題了……除了這里,其他地方不能算差,只是亦不過差強人意而已。嗯,來學里讀書足夠了,還需多努力,不可驕燥。」

沈謙連忙欠身拱手應道︰「學生多謝強教授恩遇,今後定當潛心于學,不負先生所望。」

「不必客氣,今後好好讀書就是。」

強淵明見沈謙謝的實在快,不由點了點頭,本來還想再打壓打壓沈謙,但又實在挑不出可說的缺點,也只能含含混混的一筆帶過,可臨了一雙眼楮卻始終陷在「知行合一」四個字上拔不出來,最終還是沒忍住道,

「本官看你做‘驥不稱其力’一道時,濃墨大論‘知行合一’四個字。驥稱德不稱力這個麼,夫子此言眾家所解不一,有稱其德在教而成千里,亦有稱其有資于用謂之德,你所持乃是兩者兼論……不妨跟本官說說,如何想到的?」

「知行合一?」

這句話沈謙還真不大好解釋,在現代就算中學生寫議論文都知道往名人言論上找論據,更何況是大人。說是找論據,倒不如說是「人家誰誰誰都說了,你還敢不信」。其實目的還是為了把自己的觀點說圓,倒真不在乎是誰說的,畢竟現代人缺乏對名人的敬畏感。這已經成了風氣,沈謙自然也不例外,當時看見「驥不稱其力」那句話,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只不過沒寫「王陽明曾經說過」之類的套路話罷了。

當時時間太緊,這不過是很正常的反應,沈謙也沒多想,反正王陽明也好,朱熹也好,還是誰誰誰也好,對他來說不過是個古人,把他們的言論拿過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有什麼不可?不過看到此時強淵明極力壓制的表面平靜,他心里卻多多少少有點後悔——這得多大的名言啊,要是放到關鍵時候用,絕對可以讓自己一舉成為大思想家,就這麼隨隨便便用在今天,實在是暴殄天物。

不過後悔也就是一閃而過,反正寫都寫了,還能怎麼著?比這更驚人的言論他沈謙知道的還多著呢,沒必要太在意。所以沈謙只是頓了一頓便淡然笑道︰

「學生也沒怎麼想。只是見了此題便想到了這個道理,也便用上了……呃,好像,好像先前有誰跟學生這樣說過。還請先生恕罪,學生一時之間實在想不起來是誰了。」

「哦……」

沈謙這句話實在讓強淵明吃驚不小,歷代大儒都沒想到的至深道理居然讓這小子隨便做個題就臨時想到了!而且听他的口氣,他明顯對自己的判斷駁定無誤,並且根本不拿這當回事。

嘶……這到底是他根本沒意識到這句話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還是對他來說這根本就是隨隨便便就能想到的「淺顯」道理,他根本沒有必要太當回事兒……

別人說過?他想不起來是誰說的了?他這神情語氣明顯是不到時候不願多說呀!看樣子把他壓得太低必然會引起他的反感……強淵明徹底被震住了,眼波一閃連忙收了回去,輕輕咳了一聲才道︰

「這四個字如此解釋一番倒是也有些道理,本官還望你今後有此思亦有此行,不負……咳,不負所學就是了。」

強淵明差點禿嚕出一句「不負如此聰穎天資」,總算反應快收了回去,連忙向門外招了招手道︰

「劉老,沈謙既然是你驗看的學問,便由你做他的座師好了。先讓他去內舍跟著學幾天吧,若是還行便留在內舍,若是跟不上還是退回外舍慢慢研習學問。」

「是是是,強教授。那個,仲惠啊,寢舍那邊給你安排了個臨時鋪位,你先跟老夫過去安頓安頓。」

自從王安石變法之後,外舍、內舍、上舍分層學習的三舍法已經通行天下各州縣,不用去外舍就進了內舍,那離進「尖子班」上舍肯定也不遠了,而且劉瑜也管著內舍數舍,強淵明這個決定明顯是既照顧沈謙也照顧他劉瑜。

劉瑜滿心里都是喜不自禁,可是看到強淵明那副表情,卻也知道不能太給沈謙好臉,雖然滿心里要配合,但說出話來卻難免會露出口風,這還沒認識多長時間就「仲惠」上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天官最新章節 | 大宋天官全文閱讀 | 大宋天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