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游之我是孫悟空 105菩提樹的故事

作者 ︰ 未來更好玩

難道眼前的這座古廟真的是傳說中的那座廟宇?

如果推測是真的,這無疑是極其震撼性的。遍地都是紅褐色土壤與沙礫的山谷內,一座古老的廟宇被塵埃遮蔽,竟有著驚世駭俗的來歷。

劉卷越是觀看越發覺得這座古廟非凡。

身後那片大山過去何其雄偉,浩大與壯闊,但終究毀滅了,只留下一地的巨石。

而這古廟看似破敗,但卻依然屹立不倒,形成一種奇異的對比。

菩提樹相伴,青燈古佛,一點燈光如豆。

平平淡淡,清清靜靜,經得起時間的磨礪與考驗,留下的才是「真」,那浮奢的不過是過眼雲塵。

銅燈、玉佛、怪廟、古樹,似亙古如一,長存于這世間。

所有這一切,祥和而又安寧,讓人如沐春風,仿佛有飄渺禪唱響起。

「如果這真的是傳說中的少林寺,伴生在廟宇前的這株古樹該是釋迦牟尼證道時的那株菩提古樹!」

這時劉卷忽然向前走去。

古廟很小,不過一間佛殿,空空蕩蕩,幾乎什麼也沒有。

劉卷徑直來到那尊玉佛前,一把抓起那盞相伴在旁的青銅古燈。

銅燈平凡無奇,樣式古樸,但是入手溫潤,並沒有金屬的冷硬感覺,倒像是抓著一塊溫玉。讓人驚異的是,古廟內滿是塵埃,但是青銅古燈卻縴塵不染,像是可以隔離灰塵一般。

這座廟宇絕對多年未曾有人打掃過了,塵埃積了厚厚一層,但是古燈卻可避塵,依然長明,不得不讓劉卷感覺驚異,難道它從那遙遠的古代一直長明到現在不成?

「真是干淨,除了玉佛與銅燈什麼都沒有剩下。」劉卷掃視四周,但遺憾的是並沒有看到其他器物。

就在這時,劉卷一腳踏在厚厚的灰塵上,發出「 當」一聲響音,將一件袈裟踏了出來。

有神祗遺留下的器物存在!

「木棉袈裟!」

拿起這件木棉袈裟,突然,劉卷听到一種若隱若無的禪唱,像是從天外傳來。

初時,他以為是錯覺,但佛音漸漸浩大起來,在整座古廟中繚繞,如黃鐘大呂在震動,莊嚴、浩大、高妙、玄奧。

而後整座古廟內塵埃盡退,無塵無垢,一片潔淨,竟有六字真言響起︰「嗡、嘛、呢、叭、咪、吽……」

劉卷一陣迷茫,他看著玉佛,難道剛才的佛音是他唱的。

腳像是踢到了什麼。

劉卷又踢了一腳,「嗡嗡嗡」發出一聲金屬顫音,扒開那個角落里的灰土,露出一口能有巴掌大的殘破銅鈴。銅鈴上面刻印有流雲紋絡,拙樸中帶有禪意,凝有佛韻

「當……」他搖動銅鈴,頓時有悠揚鈴聲傳出,像是佛音在繚繞,讓人心神寧靜。

劉卷邁出古殿,向著廟宇前的菩提樹走去。此時,他已擺月兌原本的思維定勢,暫時令自己相信神祗真的存在。

既然古廟為小小少林寺,那麼相伴在旁的菩提樹怎能錯過,若世上有佛陀,那株干枯的古木一定非同尋常!

菩提樹乃是佛教聖樹,據《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佛陀曾對阿難說世間有三種器物應受禮拜————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樹。

因為,佛陀是在菩提樹下成道的,見菩提樹如見佛。

眼前這株干枯的古樹蒼勁如虯龍,六七個人也合抱不過來,主干中空,唯有一條垂落到離地面兩三米處的枯枝上掛著六面綠葉,晶瑩閃閃,如綠瑪瑙般剔透。

先不論這株古木是否與佛陀有關,單僅憑那六片如綠玉般的葉子,就足以顯示出它的不凡。

劉卷來到樹下仔細打量菩提古樹,巨大的枝杈幾乎完全壓在古廟上方,若掛滿枝葉,可以想象那種遮天蔽日的景象。

就在這時,劉卷心中一動,他發現六片晶瑩的綠葉有點點微不可見的七彩霞光漾出,少部分向著遠處的方向飄去,大部分則沒入了樹根處。

霞光點點,形狀如絲,不斷從六片綠葉中溢出,讓人感覺到了一股生命的氣息,有無盡蓬勃生機在流轉。

劉卷蹲來扒開樹根處的泥土,想看看下方的到底有何物,竟可以凝聚菩提葉溢出的七彩霞光。

在泥土下,他並沒有看到神異之物,僅僅發現一枚菩提子,無光閃爍,無華匯聚,無霞繚繞,顏色灰暗普通,不注意的話會被誤認為土塊。

唯一特別之處在于它的大小,尋常的菩提子不過指甲蓋大小,而這枚灰暗的菩提子卻足有核桃那麼大。

劉卷一陣驚異,難道菩提葉溢出的七彩霞光是被它吸收的不成?觀察了片刻,只見絲狀七彩霞光流轉下來,在這枚菩提子三寸外就消失了。

雖然未見它吸收菩提葉的精氣,但是幾乎可以確認是它造成的。

劉卷知道唐朝初年,禪宗六祖慧能寫了這麼一首關于菩提樹的詩,流傳甚廣,所以後世許多人都認為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菩提樹,其實是人們誤解了他的本意,菩提樹不僅存在,而且又名思維樹,是一種桑科榕屬常綠大喬木。

慧能所寫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一詩句,大概是從佛家理論「四大皆空」里作了引伸而來的吧!

「菩提」一詞為古印度語(即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月兌俗的境界等。

在英語里,「菩提樹」一詞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寬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惡,覺悟真理之意。

而在植物分類學中,菩提樹的拉丁學名為Ficusreligosa,有神聖宗教之意。

菩提樹似乎天生來就與佛教淵源頗深,據傳說,25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王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喬答摩•悉達多,他年青時為擺月兌生老病死輪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尋求人生的真諦。

經過多年的修煉,終于有一次在菩提樹下靜坐了7天7夜,戰勝了各種邪惡誘惑,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獲得大徹大悟,終成佛陀。

所以,後來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聖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

歲月如水,兩千多年過去了,佛祖當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樹經受了無數風風雨雨,有著神話般的經歷,在佛教界被公認為「大徹大悟」的象征。

劉卷還知道我國浙江普陀山文物展覽館內至今陳列著四片菩提樹葉,據說就是從這棵樹上采摘下來的,所以歷來被人們視為珍寶,倍加珍惜。

「娑羅雙樹,一榮一枯」劉卷看著面前的枯樹,想還有一棵榮樹到哪里去了。

據傳說,古時候印度有一條名叫希拉尼耶底的河,岸邊長著一片十分高大茂盛的娑羅雙樹(也有稱娑羅樹的)。

釋迦牟尼80歲時(在當時的印度,80歲已經是很高的年齡了)的一天,他走進希拉尼耶底河里洗了個澡,然後上岸走到娑羅雙樹林中。

他在兩株較大的娑羅雙樹中間鋪了草和樹葉,並將僧伽鋪在上面,然後頭向北,面向西,頭枕右手,右側臥在僧伽上,最後就涅槃升天了。

劉卷看看古廟,想到這不是臥佛寺,自然沒有娑羅雙樹。

劉卷記得娑羅樹又名七葉樹,因其樹葉似手掌多為七個葉片而得名。

此樹夏初開花,花如塔狀,又像燭台,每到花開之時,如手掌般的葉子托起寶塔,又象供奉著燭台。四片淡白色的小花瓣盡情綻放,花芯內七個橘紅色的花蕊向外吐露芬芳,花瓣上泛起的黃色,使得小花更顯俏麗,而遠遠望去,整個花串又白中泛紫,像是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面紗。」

劉卷最終確定這是小小少林寺,不是釋迦牟尼升天的臥佛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網游之我是孫悟空最新章節 | 網游之我是孫悟空全文閱讀 | 網游之我是孫悟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