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木有票票啊,《炮王》要被趕出歷史軍事的分類榜單了,求兄弟們支持啊!
~~~~~~~~~~~~~~~~~~~~~~~~~~~~~~~~~~~~~~~~~~~~~~~~~~~~~~~~~~~~~~~~~
1812年7月16日的這一天,拿破侖主動離開維爾納,率領渡過涅曼河的30萬歐洲聯軍,開始在廣袤的俄羅斯平原之上,圍追堵截巴克萊將軍與巴格拉吉昂親王分別率領的兩支俄軍主力部隊,試圖在斯摩稜斯克城下聚而殲之,以期迫使沙皇亞歷山大戰敗求和;
也是在這一天,由于得到來自華沙那場不流血政變的成功消息,德賽隨即波蘭國王的名義下詔成立臨時責任內閣,並繼而宣布解放農奴,進行土地改革的運動在波蘭全境啟動;
同樣是在這一天,在進行完「攘外必先安內」之後的波蘭君主,率領他的東征軍團,于但澤港登上由波羅的海艦隊護航的運輸船隊,準備朝東前進,履行對拿破侖的出兵承諾。
此時在但澤走廊一帶,德賽擁有的全部軍力,除去波羅的海海軍艦隊之外,地面部隊主要包括波羅的海軍團的3萬6千人,剛從加泰羅尼亞王國調來的2萬人,以及1萬人的近衛師團,一個工兵半旅和一個重炮團,作戰官兵的總人數約7萬2千人。
期間,大波羅的海軍團在經過短暫的整編之後,下轄四個軍,分別由東布羅夫斯基將軍、巴爾巴內格爾將軍、雨果將軍、勒內將軍指揮。統帥部方面,德賽本人繼續親任該軍團的最高司令官,拉斯蒂將軍再度擔當軍團總參謀長,而帕沃夫斯基將軍出任近衛師團長。
當然,德賽的大軍團並非全部出征俄國,僅有巴爾巴內格爾將軍的第二軍,雨果將軍的第三軍,帕沃夫斯基將軍的近衛師,合計3萬8千人進行第一次東征;至于東布羅夫斯基將軍的第一軍,以及勒內將軍的第四軍,則繼續駐留但澤走廊,監視東普魯士與奧得河西岸。
此時,還剩下一位善于練兵的雷德斯將軍,德賽給予其一項特殊的使命︰命令他率領一支兩千人的部隊,趕赴于涅曼河流域,建立多個特殊訓練營地,並在當地的波蘭民團與憲兵部隊的配合下,強制收攏從俄國戰場上逃亡的各國潰兵到訓練營地,重新加以整訓。
臨走前,德賽在同東布羅夫斯基的密談中,波蘭國王直言不諱的告訴他的第二戰爭大臣,「在但澤走廊防範的同時,務必做好出兵準備。最遲10月上旬,你和勒內將軍將接到我的一項命令,由西向東佔領東普魯士全境。與此同時,馬魯舍夫斯基將軍的西里西亞軍團將奉命沿奧得河北調,予以戰略配合,防御奧得河以西的普魯士援軍。另外,」
德賽說到這里時,頓了頓,他遞給東布羅夫斯基一份書信,繼續說︰「拿著這份密信,薩克森王國-軍隊也將接受你的臨時指揮,他們會在東北一帶牽制普魯士軍隊。」
東布羅夫斯基默默接過密令,此時他總算明白了,面前的波蘭國王與他的岳父奧古斯特一世,在德累斯頓一同合謀欺騙了拿破侖,翁婿倆的關系並非沒有產生矛盾,反而越發緊密的團結在一起,薩克森國王甚至連軍隊指揮權都可以臨時轉讓出來。
盡管自己未來承擔的軍事行動僅針對于普魯士一國,但東布羅夫斯基同樣擔憂遠在千里之外的拿破侖和他的數十萬大軍。經過近1年的相處,東布羅夫斯基已深知德賽的為人,表面上謙遜與開明,實則高傲且**,容不得頭頂的一位太上皇對同為君主的他指手畫腳。
任何想要同德賽爭權奪利的政治人物,無一例外的遭遇厄運。前一位是雅各賓派的扎容契克將軍,如今則是前波蘭下院議長馬瓦霍夫斯基伯爵,死因都是酗酒而亡。但東布羅夫斯基不難推測,上述二人所謂的意外死亡,都是他們的部屬親信在軍情局的指示下,施加毒手。
至于拿破侖皇帝與波尼亞托夫斯基將軍?東布羅夫斯基決定表達自己的擔憂,他提醒君主務必注意,「波蘭依然需要法蘭西作為堅實的盟友,希望陛下能夠謹慎行事!」
德賽笑而不語,他擺擺手,繼而轉身向國王號旗艦的旋梯一側走去。
就在東布羅夫斯基因為得不得君主的確切答復,表情顯得心煩意亂之際,勒內將軍走上前,他低聲說︰「將軍,我們的陛下早已有萬全之策,您無需擔憂太多。」
「哦,難道您就不擔心法國的皇帝?」東布羅夫斯基很是奇怪的追問身邊的法裔同僚,其言下之意是說自己身為法國人,就不擔心法蘭西帝國與拿破侖的命運?
勒內將軍聳聳肩,他自嘲式的回復說︰「自從皇帝把他的勇敢士兵無情的遺忘在帕爾馬島後,我和他其他軍官一樣,只效忠德賽陛下。所以,您可以稱呼我加泰羅尼亞人,甚至波蘭人都行!至于在東方戰場,我們的陛下不過是想傾己所能,多消耗聖彼得堡方面的戰爭實力,不會主動對拿破侖本人,以及大軍團造成任何的傷害。」
……
克萊佩達,在普魯士語被稱為「梅梅爾」,原本是普魯士最東北的一座城市。它瀕波羅的海,位于涅曼河的河口,如今卻是立陶宛在波羅的海唯一的一個海港。
克萊佩達得利于靠近涅曼河河口的地理位置,使得這個邊界城市成為立陶宛連絡波蘭、瑞典、丹麥與德意志各諸侯國的重要港口樞紐,繼而繁榮起來。
十二世紀時,克萊佩達的主要居民是立陶宛人和日耳曼人。十三世紀末,克萊佩達被條頓騎士團佔據。1525年後屬普魯士公國。十八世紀後期歸屬普魯士王國。1807年時,依據《提爾西特和約》的補充條款,克萊佩達被法俄兩國共同宣布為不設防城市,作為拿破侖對沙皇亞歷山大的敬意,該城的行政權交給沙皇委派的立陶宛總督進行管理。
事實上,克萊佩達已成為俄國領土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普魯士流亡分子相互聚集的樂園,是繼聖彼得堡、莫斯科之後,俄國境內普魯士流亡者組織的第三大反法基地。
1812年6月,當拿破侖大軍越過涅曼河之後,第二次波蘭戰爭正式爆發。克萊佩達的普魯士流亡斗士放棄了他們之前誓死保衛「梅梅爾」的豪言壯語,紛紛縱火焚毀糧倉與家園之後,又跟隨俄國-軍隊的撤退腳步,向北遷徙到168公里外,拉月兌維亞的里加要塞。
7月18日,在運送德賽東征軍團的波羅的海艦隊順利抵達克萊佩達港口時,這座曾經人聲鼎沸的繁華城市早已變得滿目瘡痍,到處殘垣斷壁,舉目四野,了無人煙。
等到東征軍團進駐克萊佩達第二天,巴爾巴內格爾將軍的第二軍就作為軍團前鋒,接管了附近區域,包括帕蘭加、普倫蓋、加爾格日代等鄉鎮。等到7月21日時,第二軍的兩支騎兵部隊的兵鋒已直指立陶宛中部的兩個重要城市,希奧利艾與帕內韋日斯。
7月17日,麥克唐納元帥率領的第10軍團,沿著波羅的海的漫長海岸線,一路從柯尼斯堡步行趕到250公里外的克萊佩達。直到一周之後的7月25日,姍姍來遲的普魯士軍團,這才與先期抵達克萊佩達的波蘭軍團做兩軍匯合。
鑒于普魯士人與波蘭人的種種歷史恩怨,為防止兩軍差槍走火導致內訌事件的發生,麥克唐納干脆指示他的第10軍團,駐扎在距離克萊佩達15公里的加爾格日代區域。而他自己則帶領副官與衛隊,親自趕赴德賽設在克萊佩達城內的軍團指揮所。
盡管埃蒂安?麥克唐納元帥是拿破侖特意指定的波羅的海方面軍的最高統帥,還在執行皇帝下達的密令,對德賽進行嚴密監視。然而,在經歷但澤走廊與柯尼斯堡的不幸事件,以及諸多軍中同僚的善意勸告後,這位蘇格蘭叛逃者的後裔最終明白,桀驁不馴的波蘭國王絕不會效仿普魯士國王或薩拉森國王對待皇帝那般的老實態度,也對自己耳提命名,言听計從。
事實上,麥克唐納無法制約到德賽,相反的他和他的普魯士軍團卻需要效忠德賽部隊的糧秣與軍需援助,否則會寸步難行。在抵達加爾格日代之後,第10軍團的兩支騎兵隊便對通向里加要塞的道路沿途進行了詳細偵查,發現附近的鄉村城鎮差不多均遭遇人為破壞。
依據德賽軍團提供的情報稱,聖彼得堡在6月戰爭爆發之後,便一直堅決而果斷的施行堅壁清野的退守政策,在立陶宛境內,除了幾個重要城市之外,通向里加要塞的各個鄉鎮,其糧食倉庫都被當地軍民搬空或縱火銷毀,就連生長在田地里即將成熟的谷物也遭遇大火。
麥克唐納想要進攻聖彼得堡,就必須先拿下里加要塞,將其作為進攻俄國第一首都的橋頭堡。但要攻克以堅固著稱的里加要塞,除了需要借助波羅的海艦隊的外圍配合外,麥克唐納的第10軍團必須獲得一條從克萊佩達到里加,長約168公里,穩固而可靠的後勤補給線。那是自知之明的麥克唐納知道德賽不會听從自己的命令,去擔當攻擊任務。
……
7月26清晨,剛剛走進克萊佩達指揮部,麥克唐納元帥就從波蘭國王的嘴里,得知膽小的俄國-軍隊再度避而不戰,相繼棄守了希奧利艾與帕內韋日斯兩地的好消息。
「我們應該乘勝追擊,死死咬住俄國人!」麥克唐納元帥興奮的揮舞拳頭,反復強調說。
德賽微笑著點點頭,他遞給名義上司一杯香檳,接著附和道︰「尊敬的塔蘭托公爵,我的軍隊將保證第10軍團後勤補給線路的暢通無阻。此外,波羅的海艦隊也在將襲擊里加灣,配合您的軍團一起行動。」
「祝您健康!」
「祝您健康!」
德賽與麥克唐納共同高舉酒杯,香檳酒一飲而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