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3月27日,朝鮮開化黨首腦金玉均被朝鮮人洪鐘宇誘至上海,之後將其殺死在東和洋行之內……原本上海灘上的這件刺殺案也就是樁小事情,這個金玉均在大清國根本就是個無關緊要的朝鮮人,這廝也就在10年前的朝鮮,導演過一場僅有三天的申甲政變,不過,被如今的駐朝鮮通商大臣袁世凱給鎮壓了。
但這消息送到翁同龢手里時,他立刻想到了早幾日陸鴻提到過,日本可能早已在謀劃入侵朝鮮、並且與中國正面交鋒的計劃,唯一缺的就是一個小小引子……而現在,這個引子就活月兌月兌的擺在了自己面前。
這金玉均之前10年可都在日本人的保護之下,甚至都改名為鹽田周作,而他此番來大清國,原本倒是想要拜會直隸總督李鴻章,試圖借助清朝作為朝鮮宗主國的地位來改變朝鮮的體制……當然,這只是這個韓國人的一廂情願。
不過,若是日本人接著此事發難,卻是不可不小心防備!
只是,接下來的事情有些個麻煩,如今正在處理這金玉均刺殺案的卻是自己老對頭李鴻章手下的淮系干將劉銘傳,昨天跟著電報來的就有劉銘傳的處置方案,這金玉均那是藩屬朝鮮國通緝的要犯,被朝鮮那邊派人干掉了,這件事情毫無疑問就是派回去讓朝鮮人自己處理。
而翁同龢現在顯然更為重視這案子,把人犯都送回朝鮮,這做法顯然是合乎現在大清王朝和朝鮮國藩屬關系的正常做法,但是,這金玉均確確實實是一個大麻煩,托庇在日本十年了,如今在上海被殺,日本人不借著生事,那還真是奇了怪了!只是,這老劉可是個有名的硬脖子,就是李鴻章要拿個主意也得跟這位好好的商議,軍機處若是說要重辦這刺殺案……想到被這劉銘傳一封封折子催問緣由,翁同龢就覺得頭皮發麻。
于是乎,29日下午,翁同龢又找來李鴻藻、黃體芳、王仁堪商議此事,三人都以為,這件事情的操辦應該十分的小心,而在談論中,王仁堪第一次听說了陸鴻在這件事情上預判,這位丁丑狀元郎再次感到十足的詫異,當日在翁府上的閑聊,他可沒覺得這位泰西游學的年輕人有太多不俗之處,只是見識頗廣而已。
而翁同龢向他們問策之時,這三人倒是有些個主意,李鴻藻建議對此事直接授權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全權處置,就算是處置不當,那也是李鴻章的責任,何況,大清朝如今對外的事務,多由李鴻章來操辦,這也合乎體制。
黃體芳倒是憂心忡忡的表示,應當將人犯押來北京審問,而且同時要求朝鮮王室就此作出妥當的表態,以免被日本人找到把柄來介入朝鮮事務,自從上次陸鴻向他解釋了一番所謂泰西軍事評論後,他對于朝鮮事務一直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性。
而狀元郎王仁堪則表示,依著宗主國的義務,保護朝鮮王室的利益自然是首當其沖,他建議秘密處理金玉均的刺殺案!
翁同龢仔細考慮之後,總覺得這些方案都有些問題,朝鮮王室對于金玉均一案的處置,其實他不用猜想就能知曉,按照謀逆的罪名,處死已經是最善意的處置了,若是活著的話,凌遲那也才是應得的刑法,所以,朝鮮人到時候盲目的激怒日本人,幾乎不用猜測的結果!
看到翁同龢沉思的模樣,黃體芳忽然開口說道︰「閣老,來之前,我正好踫到陸鴻,順便問了一下他的看法……」
「噢……」翁同龢眉頭一揚,側頭看著黃體芳,「漱蘭,陸鴻可有什麼奇特的主意!」
黃體芳頓了頓,又看了看翁同龢,「閣老,陸鴻他這說法到是真的有些另類,這東和洋行不是在英租界嘛,而且這事情根本就是兩朝鮮人私斗鬧的命案,咱們根本不用把死人金玉均當回事,不過是個死了的朝鮮人,該怎麼判怎麼罰,英租界不是有英國人臨時法院嘛,讓英國來處置,即便是有問題,日本難道能和英國人翻臉嘛,朝鮮那邊,反正這刺客本來就沒打算活著回去!」
翁同龢听到黃體芳說起的這個主意,眼楮頓時就亮了……這滿朝上下,都把這金玉均當成個朝鮮欽犯、重要的角色來看待,可沒人考慮過這輕輕放下的手段,細想起來,這確實是妙不可言的一招,若是如此安排,這後患立決!
模了模自己的大胡子,翁同龢微閉的雙眼頗有些自嘲的意味,沒想到這麼麻煩的事情,可以以如此輕巧的手段來處置掉,這陸鴻倒真是有些能耐,他看啦看一旁的王仁堪,忽然想起另外一件重要事情來,開口說道︰「可莊,之前督查軍紀之事,太後和皇上那邊已經說好了,陸師那邊且由禮部右侍郎志銳去操辦,水師這邊,皇上和太後都頗看重于你,你看可否操勞此行?」
這督辦軍紀之事,如今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志銳那是珍妃的堂兄,當朝皇帝自然滿意這人選,而督查各路水師,清流這邊能抬出來、鎮得住的人物卻不多,翁同龢最終顯然還是看的中這位狀元郎。
王仁堪此次也上過折子,極力要求嚴肅軍隊,整肅貪瀆,不過,他久在皇帝身邊行走,早年的話還頗得光緒、慈禧喜愛,不過,四年前趁著太和門失火之事,他上奏建議慈禧暫停修建頤和園,結果因為被宮內徹底冷落。
而光緒皇帝雖然還是頗為看重于他,但他其實已經無法受到重用,這次竟然派了他這麼個差事,實在有些勉為其難的感覺,他多年來做過數任各地學政的位置,可就是沒跟軍隊搭上過任何一點的關系……
听到翁同龢提起此事,他自然明白,這是借著由頭把自己從北京城外放,而這得罪人的差事,可真心不好做,尤其是要把手伸到李合肥的袋子里,更是沒啥好果子吃!很顯然,自己離著權力中樞愈行愈遠了。
「閣老,既然是皇上的意思,那我盡快去吏部交割!」他這人心高氣傲,不過對于這官運蹇阻、前途渺茫的境遇,倒也是不以為然,起身拱拱手接下了這檔子差事。
這屋內幾位可都是明白人,自然知曉這其中的貓膩,顯然也是為他頗有些不平,不過木已成舟,王仁堪這外放的事情其實在他當初進諫之時就已經注定了,太後不喜的人,留在京師那也是再無用處了。
坐在他身邊的黃體芳忽然朝著翁同龢拱了拱手,「閣老,可莊不通軍務,而這水師都是洋務為主,老夫就斗膽舉薦一下陸鴻,這少年頗通軍務,又精于洋務,若有他幫著可莊,也能分擔些個事情!」
說實話,在座的其他幾位,可都沒料到黃體芳會在這個場合舉薦陸鴻,不過,事情的發展卻如同水到渠成般的很自然,畢竟,這些日子,這個精通洋務、卻願意投在黃體芳門下的年輕人實在給他們不少驚訝,而促成此事的文案也是出自他之手,如今委派他協助王仁堪倒也是順理成章……
「也好……」翁同龢考慮了一下,對于陸鴻,他還是頗有些收納之意,如今有真材實料的年輕人可真心不多,尤其是,如今自己終于有了機會在軍中插上一腳之時,雖然只是小小的插手,他這可是了了他的大夙願。
一番密議之後,陸鴻當天從大胡子安德森那里回來之後,卻赫然听到了一個讓他也驚訝不已的消息。
「陸賢佷,皇上已經頒下軍紀監察巡守事的聖旨,閣老那邊已經允了你從六品的布政司允判實職,隨欽差王仁堪出京辦事,老夫保舉你為此番你跟著王學士出京辦事,切記廉潔公正四字……你如今是布衣之身,恐怕先得去吏部納捐才行,此事,切記速去辦妥!」小老頭一副長者之態,嗦嗦把事情都給交代了。
這結果多少有些出乎陸鴻的預料,他之前也與秦天民私下討論過,此番自己所作所為,顯然足以讓黃體芳看重,若是這軍紀營之事成了,最好的協辦的位置……不過,現在听下來,顯然成立單獨軍紀營似乎未獲得宮里面的認可,不過,自己的官運似乎開始亨通了,一上來就混了個從六品的差遣。
不過,等他和秦天民講起此事後,這小貪官竟然對自己頗為工夫博來的差遣並不看得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