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廉頗輕易的獲得了以陽晉為中心的一大片土地,
這一仗,打的漂亮至極,廉頗的大名也一下子威震七雄。這一仗,不僅使齊國受到了重創,也大大提升了趙國的實力,使趙國達到了趙武靈王之後最強的時期。
但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齊國也不是一仗就可以滅掉的,面對五國聯軍的圍攻,齊國早就縮小了防守範圍,陽晉之地丟了也就丟了,真正的防守圈是沒有把陽晉包在內的,如果廉頗的趙軍再深入齊境,那下場只能是馬革裹尸,不還。
並且,齊國已經被五國聯盟限制住了,在齊國飛速倒退的同時,偏居西方的秦國正在狼吞虎咽的喂飽著自己,在六國均有不同程度的軍事損失時,秦軍再一次虎視趙國。廉頗身為大將,並不是一個莽撞的匹夫,于是,在分析了戰局之後,他選擇了班師回朝。
趙惠文王很是激動,他也希望像父親一樣,威震六國,並且他希望超過父親趙武靈王的成就,畢竟是他活活的餓死了自己的父親,如果趙國在他手中一直走下坡路,將來他還有何面目再見父親(其實,辦出這種事情來,您就別指望著死了之後他老人家還肯見你了。)
廉頗回到了邯鄲,受到了趙惠文王的親自接見,當場任命他為上卿,舉國上下,一片沸騰。這里插一句,筆者一直覺得邯鄲這個名字很好听,以前很喜歡韓寒的文章,決定給我兒子起名韓寒,但是想到這對韓寒本人是極大的不尊敬,並且會讓別人誤以為我是恨極了韓寒才做出這樣的事情,所以決定將未來兒子的名字暫定為韓丹,幾十年之後,大家要是見到一個叫韓丹的小伙子,那估計就是筆者的兒子。
好了,廢話少說,言歸正傳,在我們的廉頗大將軍封爵上卿的時候,藺相如仍然在繆賢府里抄寫公文。
但很快,藺相如的機會到了。
趙惠文王的好事兒真是一件接著一件,廉頗剛剛為他奪取了陽晉地區,又有大臣給他獻上了一塊美玉,這塊美玉原為楚國的鎮國之寶,幾經輾轉,流落趙國,現在又到了趙惠文王手中,它的名字叫做「和氏璧」。
關于這塊美玉的來源我不用多說,大家肯定對那段淒美的非愛情故事耳熟能詳,但故事都是為了人物服務的,我必須要講它歸趙惠文王所有後的另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
當時秦國的君主是秦昭王,對于一個男人來講,佔有多少土地、女人、和財物,是評價他價值的三大標準,而秦昭王既然為王,自然是男人中的男人,想要佔有的心情停不了。
除了連年和趙惠文王爭搶地盤兒外,秦昭王這回又看上了這塊美玉。于是,派出使者帶著一份地圖來見趙惠文王。
這張地圖上有秦國的十五座城池,在秦趙的邊境之地,秦昭王說了,只要趙惠文王把和氏璧交出來,他就拿十五座城池來作為交換。
這件事情讓趙惠文王很是為難,作為另一個男人中的男人,趙惠文王很了解秦昭王的心思,男人永遠想要佔有,從沒想過交換,更何況與和氏璧比起來,十五座城池顯然更加重要,要知道,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萬物生于土。
這就讓趙惠文王處于了一個兩難的境地,如果同意交換,就相當于將和氏璧拱手送給秦昭王,這和氏璧還沒在他手里暖熱乎呢,他還真是舍不得;但如果不同意交換,又很有可能惹怒秦昭王,趙國剛剛打了大仗,而秦國已休養生息多年,並且以趙國現在的綜合實力來看,顯然不是秦國的對手,從古至今,打仗,打的永遠都是綜合實力,一兩個人是無法左右戰爭的走向的,甚至一支無敵的軍隊也無法決定戰爭的輸贏(詳情請參考項羽、關羽;岳家軍。)
正在他苦惱之際,宦官繆賢進宮覲見,他听說了趙惠文王的煩惱,專程過來為他排憂解難,藺相如的出頭之r ,到了。
繆賢簡單扼要的把藺相如當年給他出主意的故事告訴了趙惠文王,對于這件事情,趙惠文王也有耳聞,一直以來都很佩服繆賢的勇氣,現在才知道原來是藺相如的主意,當即召藺相如覲見。
其實,文官武官的區別遠沒有電視劇中演的那樣分明,就說剛剛提到過的樂毅吧,治國能為相,帶兵能打仗,而前面寫到的姜子牙,也是文武全才。
即使治國之人沒有什麼機會領兵打仗,也很少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弱不禁風,藺相如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據說,藺相如從小就酷愛武藝,膂力過人,身強力壯,不輸于廉頗,那時讀過幾本書的就算飽學之士,哪兒像現在,不學到腰椎間盤突出,肌肉萎縮都不敢說自己是中學畢業。可又有誰能夠真正理解「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讀書以明理是為知書君子,讀書以禁錮思想是為書呆子,讀書以混文憑是為書小人。
我們的飽學之士藺相如來到了趙惠文王的面前。
趙惠文王見到藺相如的外形,很是高興,如果讓這麼一位身材偉岸,相貌英俊的人出使秦國,可謂賺足了面子,但是還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才智過人,作為使者,還是能言善辯最為重要。
「藺相如,你可願為寡人出使秦國,以和氏璧交換十五座城池嗎?」
藺相如行禮畢,立于階下,昂首挺胸,面帶自信的微笑︰「大王,秦昭王貪得無厭,十分難以滿足,如果他表現出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的誠意,臣一定不辱使命,辦理好城池交割的相關事宜,但臣料想他斷不肯將十五座城池交給我們,只是想巧取豪奪,那麼臣一定不會讓和氏璧流落秦國,那樣的話,不僅僅是大王您損失了一件寶貝,更是我們趙國的恥辱!」
趙惠文王這回是真的高興了,藺相如句句說到了他的心坎兒里,又不像後世的楊修那樣,神態猥瑣,愛炫耀小聰明而招人討厭,得此良臣分憂,夫復何求。
當天,藺相如就帶著和氏璧上路了,由于是出使的任務,跟隨他前去的只有禮節x ng的護衛隊,和幾名貼身服侍之人。
關于這件事情,廉頗不以為然,他也是聰明人,早看出秦昭王並不是想做這個交換,明擺著就是搶劫,所以他認為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帶著人去秦國的地盤兒打群架,這並不是說廉頗只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勇夫,從他的戰爭藝術中就可以看出,廉頗是一位智將,他之所以會支持兵戎相見的觀點,僅僅是因為覺得三寸之舌並不足以拒秦兵罷了,這也許源自于一名武將的驕傲。
經過長途跋涉,藺相如來到了秦國的都城咸陽,從前316年秦滅蜀開始,秦國就超越楚國,成為了七雄之中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而早在商鞅變法時期,其首都就已經遷往咸陽,大國首都,自然氣象萬千,秦昭王接待藺相如的禮節十分傲慢,從進入咸陽城到往宮門口走的路上,就派了一個向導官引路,西北大地,一切都顯得那麼廣闊,藺相如的小車隊在寬闊的大道上顯得那樣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