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的中醫博大精深,包含了陰陽至理,五行之說,當然,這些都是虛的,但還是不能否認華夏中醫的神奇。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
一提到中醫,人們想到的就是著名的望聞問切四法,通過這四種途徑,能夠完全的判斷出人得了什麼病,甚至,有些高明的中醫,僅僅憑借著望聞就能夠斷病了。
其實,不光這些,中藥,針灸,推拿也是中醫的那首好戲,中藥是中醫的基礎,只有通過中藥才能讓人恢復健康,而推拿是輔助,很多種傷病,依靠推拿能取得很好的成績,至于,針灸,則是華夏中醫的精髓,也是最最核心的一件東西。
針灸是一種華夏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種「內病外治」的醫術。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在臨床上按中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找出關鍵,辨別性質,明確病變屬于哪一經脈,哪一髒腑,辨明它是屬于表里、寒熱、虛實中那一類型,做出診斷。然後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進行治療。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于相對平衡,髒腑功能趨于調和,從而達到防疾病的目的。
正是因為針灸有如此強大的效果,以及其重要的地位,所以,醫術的比拼分為兩場,第一場就是進行針灸比賽,至于第二場,則是進行實踐,找真實的病人醫治。
對于針灸,雖然說是華夏獨有的。但是,由于棒子國,日本的醫術,都是從中醫發展來的,所以,他們對于針灸也是十分的精通,那麼,今天的第一場,就是在這里進行針灸比賽。
針灸比賽,雖然說是比賽。但是卻不能夠用真人比。畢竟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9個雙穴、48個經外奇穴,共409個穴位。
其中,五髒六腑「正經」的經絡有12條(實際上。左右對稱共有24條)。另外。身體正面中央有「任脈」。身體背面中央有「督脈」,各有一條特殊經絡,縱貫全身。這14條經絡上所排列著的人體穴道。稱為「正穴」,全部共有365處。
有108個要害穴,其中有72個穴一般采用按摩手法點、按、揉等不至于傷害人體,其余36個穴是致命穴,俗稱「死穴」。
而對于新手來說,顯然不可能那麼好的就掌握了力度,等下萬一意識情急,刺錯了穴道,那麼等待的有可能就是一條生命的凋零,正是因為考慮到這次進行比賽的都是年輕人,很容易毛毛糙糙的,所以,經過商議,覺得這次的比試在針灸銅人上進行。
這個決定讓楚鵬是欣喜異常,畢竟曹銳雖然說醫術水平達到了,但卻沒有經過實踐,所以,說,這次若真的是實踐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會輸。而針灸銅人就不同了。
針灸銅人是華夏古代供針灸教學用的青銅澆鑄而成的人體經絡腧穴模型。始于北宋天聖年間,明清及現代均有制作,是經絡腧穴教學不可缺少的教具。
針灸銅人一般與真人一樣大,甚至連身上的穴道也相差無幾,唯一遺憾的就是,針灸銅人無法動,沒有生命,但是同樣的,曹銳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可以放心大膽的實施,哪怕是刺到了死穴,也不用有絲毫的擔心。
略微休息一陣後,台上已經擺了兩個針灸銅人,這就是為了接下來的這場比賽而搬來的。這兩個針灸銅人,正如楚鵬所說的那樣,與常人相差無二,只不過,整個身子全部**,上面密密麻麻的分布著無數穴道,就像是城市中錯綜復雜的下水道一般,僅僅相連。
時間已經到了,只見棒子國與日國隊伍中,走出了兩名男子,看起來十分的年輕,不過,相對于曹銳來說,已經算是很大了。
回頭深深的望了楚鵬一眼,曹銳緩緩的走上主席台,與那兩個人相對而立,眼光中閃爍著濃濃的戰意,現在,氣氛是一觸即發,情況可謂已經到了危急。
就在這時,裁判突然來到了場中央,大聲的宣布著︰「現在進行的是華夏的針灸,比賽規則是同一刻,三個人立刻同時行動,在針灸銅人上開始針灸,等到喊停的那一刻,三個人中,誰插的準確,迅速,則獲得第一名。」
這比賽規則也讓楚鵬點了點頭,顯然,對于這樣公平公正的判定十分的贊成,畢竟他們練習的對象可是針灸銅人,要說這針灸銅人的使用,十分的簡單,同樣也是十分的有效。
就是將針灸銅人所有穴道中灌入水銀,這樣一來,只要有銀針刺入穴道當中了,那麼水銀就會因為壓力而從穴道當中流出,所有的痕跡一目了然。
可以說是完全做不了弊,絕對保持了比賽的公平性。
由于隊員都已經準備就緒了,所以,醫生也很適時的走了出來,進行仔仔細細的檢查,生怕就像第一回一樣,棒子國以及日本通過年齡來壓楚鵬的隊伍。
畢竟中醫科是要時間的積累的,而萬一他們這一回又是心圖不軌,找上兩個上了年歲的老人,過來與曹銳進行比賽,雖然說水平都一樣,但是曹銳很明顯的就缺少實踐,若真的撞在一起,輸的絕對是曹銳,這是毋庸置疑的。
不過,好在似乎日本以及棒子國知道這一招用了一次之後,再想要動用就十分困難了,更不要說,這里還有這專業的醫療隊進行檢查,這樣的話,想要作弊完全沒有那個途徑了。
所以,此次一切事情都十分的正常,那麼所能憑借的只有各自的技術了,關于這一點,楚鵬是沒有絲毫擔心之色,畢竟鬼子以及棒子,他們絕對想不到,世間竟然有系統這樣的至寶。
而同樣的,也絕對想不到,曹銳竟然因為系統的增幅,現在中醫技術已經大成,成為了一名合格的中醫,只不過,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實踐罷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