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大革命 230 罷相

作者 ︰ 碎葉城最後一個漢人

()秦國從巴蜀出兵三萬,有地形復雜的巴東地區進攻楚國巫郡,本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情,秦國朝堂之上,所有人看來,軍隊在數量上和裝備上都處于優勢,一戰之下,便能奪取狹小的巫郡,進而可以從北面和夕西面兩個方向威脅楚國上涌地區,同時沖楚國向東能威脅到雲夢和黔中兩地,最大程度上使得羋橫的楚國兩面受敵,同時也可以使得秦國在最恰當的時間多路出擊,一戰而下,將楚國最富饒的西部領土收攏在懷中。

然而就在所有人等待著好消息的時候,戰敗的消息便傳到了咸陽城中。

在開戰前,蜀國爆發了新的叛亂,因此蜀相最終將一半軍隊臨時抽調至後方,原本用于進攻楚國的六萬大軍最終減少到了三萬人。

雙方在魚復城以東三十里處大戰,由于蜀相輕敵,被少量的莊蹻軍引入了設伏地點,戰爭一開始秦國便陷入了被動中,但蜀相陳守確因為蔑視敵人而沒有退兵,反而發動全軍迎戰楚軍。最終因為後防空虛,莊蹻抓住機會派出最精銳的隊伍一舉突入中軍,斬殺了陳守。而且楚軍的裝備比起秦國所估計的要先進許多,完全是清一色的鋼鐵兵器,身上穿著比秦國皮甲更好的藤甲,失去指揮的秦兵面對如此精銳的楚**隊,最終打敗,秦軍損失達到兩萬人,只有極少數人逃回了魚復城。

莊蹻指揮出色,抓住時機讓部分軍隊換上了秦軍的皮甲,跟著敗退的秦軍進入了魚復城中,當天魚復城破,秦國為攻擊楚國在這里囤積了大量的物質,全部都落入了楚國手中。

秦國戰敗,也意味著巴蜀的全面混亂已經開始了。從前316年張儀和司馬錯攻取巴蜀兩國開始起,秦國一直在至于開放這片土地,不斷移民,不斷的流放犯人,但多年來,秦人在這里的數量依然是少數。高壓的秦國模式和對南方蠻族的歧視,使得這里的反抗一直不曾間斷過。為了有住夠的兵力和加快對這里的同化,秦國在巴蜀有近一半的軍隊是屬于巴蜀人。但巴蜀人很明顯不屬于秦國人信任的力量,他雖然也好斗,但紀律性很差。這次大戰中,有近一萬五千的秦國人士兵戰士,而在整個巴蜀地區,秦國人自己的力量寥寥無幾。而這,也正是巴蜀人變得更加猖獗的原因所在。

今天秦國的朝堂上接到的不僅僅是戰敗一個消息,而是一連串的消息。因為向咸陽城發送戰報的時候,莊蹻的大軍已經連續攻克了三座城池,而蜀王的弟弟則從蜀西的山林中鑽了出來,自立為了,蜀國有一大半地方已經失去了控制,而現在,消息擺到朝堂上議論時,不知道蜀國還有沒秦人控制的地方。

大廳中十分安靜,所有在場的人都面色陰郁。

「老夫在巴蜀多年,以明前的形式來看,我秦國在巴蜀已經不佔優勢。楚軍偏師西進,攪動了巴蜀的這盤棋,如今蜀人動亂四起,更甚于前年蜀王輝之亂。而我秦國如今實力薄弱,要從漢中出兵,最快也要在數月之後。但楚人既然進入了我巴蜀,如果不能第一時間奪取魚復城,扼守關隘,楚人的援助就不會斷絕,要想評定巴蜀之亂,至少也需一年時間。而兵力,依然不能少于八萬。」最先發言的人是新任的客卿司馬錯。在所有人中,最有資格對蜀國戰事發言的,就是司馬錯。

當年就是司馬錯反駁張儀的攻韓的建議,極力主張攻取巴蜀地區,他主張先取蜀再伐韓。並依靠巴蜀進而作為橋板攻取楚國的迂回戰略。在奪取蜀國之後,他很長時間都在蜀地主持軍務,曾經平定兩次蜀人的叛亂。讓秦國在巴蜀的確的地位愈加鞏固。不僅為秦國減少了後顧之憂,同時也讓秦國在這里獲得了大量食鹽,銅礦,皮革和朱砂,這都轉化成為了秦國增強國力的財富。因為蜀地漸漸平穩,年邁的司馬錯得意回到咸陽城中,官職和俸祿又得到了提升,這樣一位出色的軍事家和縱橫家,秦國高層也舉得在張儀之後,他應該被放在適合的位置上。

「司馬卿,寡人記得,當年攻取蜀國,您也沒有用到八萬大軍啊?」八萬大軍,對于秦國而言,數量並不是很多。但現在秦王的目標在楚國,想要多得吞下楚國的領土,不僅僅需要和楚國作戰,而且還需要防止其他人虎口奪取食物,因此在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略面前,他覺得自己的兵力永遠也不夠用,而八萬大軍,是一個讓他肉痛的數字。

「真正用來評判的大軍到沒有多少,這八萬大軍兩萬用于保護兩道,四萬用于攻取魚復關口,而其余二萬人才是真正用于平亂的主力。蜀地多山,草木繁多,之所以蜀人可以數次反叛而不決,就因為他們比我們更熟悉蜀地山川,若是有楚人相助,那麼蜀人就能長久的于我們消耗下去。只要楚國扼守漁復要道,給巴人源源不斷地的支持,亦或者出兵相助,就能讓我們在很長時間里陷在蜀地。平定蜀國叛亂,最重要的,還在于楚國。」

有位大臣問道︰「那以司馬客卿的意思,我們該如何抉擇?」

司馬錯模著胡須道︰「蜀地地廣人稀,產出糧食不多,如今我們只是或取得一些銅礦和食鹽,如今咸陽所存殷實,一時有失,不足以影響到我們的大局。而且,老夫以為,對于蜀人之戰,延後一年半載,收復起來更加容易,且易于一勞永逸。一年滿載之中,那些被打散在山野中的蜀人必然會回到城中,等到他們過慣了城中舒適的日子,又有多少人還願意回到山里去,如此一來,我們更容易將其連根鏟除!」

「寡人明白了!」秦昭王突然興奮得叫道︰「司馬卿果然見識非凡,楚人鼓動巴蜀之民叛亂想要以此消耗我們的失利,為他們贏得取勝的機會,不想先生一眼就能看穿楚人的伎倆,愛卿果然了得。」

「大王謬贊,老臣多年之前提出得蜀國而攻擊楚,同樣楚人得只要用心,也可也攻取巴蜀而拒秦,這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但是老夫想來,能想到用蜀地拖住我秦國的人,想來也是有些本事的。」

「那麼愛卿因為,我們依然如計劃一樣,尋找時機,攻打楚國?」

「大王心中已有了成算,又何必問老臣。」

司馬錯道︰「當若大舉進攻楚國,必然為齊韓魏所忌憚,如今看來趙國雖然于我同盟,但卻離心離德,確實需要先好生拉攏一番。最好能鼓動趙攻打燕國,如果不但雙方互相照應,也都有所得,同時還能擾亂齊國的視線,讓我們更有勝算,如此才是穩妥的辦法!」

都尉墨將軍卻不以為然︰「子橫將楚東五百里地許諾言齊國,如今我們攻楚,當然要邀請齊國一同瓜分楚國,相信齊國定然不會拒絕,如此一來,一面向韓魏用兵防止他們和我們搶奪楚國,一面和子蘭相約進攻楚國,如此一來,拿下楚國膏腴之地,又有何難?司馬先生學究天人,但也太過謹慎了些罷。」

有人贊同,有人卻笑而不語。

都尉墨曾經是中原消失的胡人後裔,被墨家收養,從小便沒有名字,人稱小墨,因為他的師傅遷徙到秦國。最終墨家許多人離開了秦國這個不能實踐學術理想的地方,而他確留了下來,在行伍中繼續生活,成為了一名地位崇高的秦國大將,他掌管著咸陽城的南大軍營,手中掌握這近三千銳士,這是秦國銳士的三分之一。都尉墨善守,這秉承這墨家的優勢,因此秦國的咸陽城防交給這樣一個非族姓的大將,秦國上下都很放心。雖然他的並沒有單獨參加國任何一場對外大戰,但他的能力依然為眾人所認可,同時,在朝堂上,他也能夠代表許多人的想法。任何一個秦國人,心里都裝著開疆擴土的**。而這個**,也能化為最直接的東西,土地,官爵,榮耀,幸福。

秦昭王笑著道︰「都尉稍安勿躁,凡是未慮勝先慮敗,此乃是司馬卿家的習慣。穩妥為上,步步為營,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這個臣自然是明白,但戰局稍縱即逝,若不抓緊,想要再有這樣的機會,那便不容易了。」都尉墨不以為然道︰「時間拖得越久,能看清局勢的人就越多,如何招架和應對,變化就更加難以應付。為將者重在謀略,審時度勢切中要害,在能讓問題變得簡單的時候入手,才是取勝之道。」

秦昭王眼中一亮,顯然領悟了些什麼。

司馬錯嘆口氣︰「都尉所言不無道理。如今局勢紛亂復雜,老夫有些力不從心啊。但若要此戰多一份保障,必需讓趙國的太多變得更加明確,至少,趙國應該答應出兵燕國。」遲疑片刻,他才道︰「若是有什麼差錯,損失定然不小啊。」

秦昭王站起身來道︰「寡人決定,撤去田文右丞相一職,立之為客卿,食邑不變。」

「大王不可!」一位大臣立刻反對道︰「如此一來會惹怒齊人,恐怕局勢有生出變動來,于我大計不利啊!」

「齊國反應不的而知,田文如此一來必然對我王有怨恨,此人在山東地位特出,曾經一手組織齊國合縱攻楚,勢力非同一般。若此人離開秦國,又將成為一大禍患。臣以為,應當將其囚禁,以防不測。」

「可如此一來,齊國….」

「杜大夫多慮了,孟嘗君被齊王三番五次催促才來到秦國,這就說明把他留在秦國,是齊王的意思。」

秦昭王向司馬錯望去。後者道︰「沒有孟嘗君,合縱一盤散沙,一年之內,難以對我秦國有所以影響。」

「這就夠了!」秦昭王興奮的將長袖甩到身後,大聲叫道︰「擬旨,孟嘗君田文勤于國事,積勞成疾,寡人甚憐,感其誠,同意其辭去相國之職,于家中休養。都尉!」

「臣在!」

「派你的人守護孟嘗君,任何人不得隨意打擾孟嘗君修養,否則,殺無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國大革命最新章節 | 戰國大革命全文閱讀 | 戰國大革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