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行特殊制度,留守東都的宰執以禮部尚書楊玄感為首,緊急召集五省、三台、寺和十二衛的留守長官們,齊聚尚書都省,商討解決通濟渠危機之策。
河南賊勢猖獗,而通濟渠沿岸戍衛力量嚴重不足,導致通濟渠陷入斷絕危機。之前濟陰太守韋保巒曾奏報東都,說齊魯叛賊一窩蜂殺進原,勢不可擋,之後梁郡太守李丹又報,說叛賊大肆劫掠通濟渠,但東都均不相信。東都的判斷是小股災民南下逃荒,對地方治安造成了一定的沖擊,而地方官府則在持續繳納東征軍需和地方賦稅銳減的雙重矛盾夾擊下不堪重負,于是便乘機編造謊言,蓄意夸大事實,欺上瞞下,意圖逃月兌罪責。現在,御史台副長官治書侍御史韋雲起親自巡查了通濟渠一線,以濟水慘敗這一血淋淋的事實證明了通濟渠危機的存在,所以,東都不得不接受事實,出兵戡亂已勢在必行。
尚書都省再無不同聲音,所有與會者一致同意,即刻出兵戡亂,確保通濟渠安全,確保東征勝利。
本來大家都以為戡亂時間應該在七月,以為韋雲起巡查通濟渠的目的是要把出兵時間拖到七月,以為齊王楊喃及其支持他的政治勢力意圖借助戡亂之功卷土重來,再一次沖擊儲君寶座,但濟水大敗之後,真相大白,大家才意識到自己低估了齊王楊喃和支持他的政治勢力的野心,才知道東都政局實際上遠比自己想像的要復雜,皇統之爭也遠比自己想像的要殘酷和血腥。
與韋氏暫時結盟的元氏、獨孤氏、皇族楊氏和滎陽鄭氏也是在濟水大敗之後,才恍然大悟,自己被韋氏騙了,被韋氏擺了一道,而結果尤其讓他們憤懣和郁悶。
結果是什麼?結果是他們好心好意贊助支持的濟水大戰,根本就是一個騙局,是騙東都的局,而東都不得不因此決策出兵戡亂,不得不為此承擔因戡亂而帶來的全部責任,而更糟糕的是,他們就這樣被動的、百口莫辯地被韋氏強行拉上了齊王楊喃這條船,想下都下不來了。你有什麼證據證明,你沒有參與謀劃濟水大敗這場騙局?既然你沒有證據,那就是理所當然的同謀。
接下來的戡亂,如果贏了,齊王楊喃立功了,再一次沖擊儲君寶座了,那麼他們便站在了皇帝的對立面;反之,如果輸了,後果就不堪設想了,通濟渠就會斷絕,而東征即便沒有因此失敗,但不論是拖延到明年還是功虧一簣撤軍而回,他們都是皇帝拉出來頂罪的替罪羊,頭顱不保。
為此,他們只能選擇幫助齊王楊喃打贏這一仗,但濟水大敗卻暴露出了齊王楊喃和支持他的政治勢力的野心。
他們在月出兵戡亂,實際上就等于宣布了通濟渠的斷,等于宣告了東征不可能像皇帝和樞所預計的那樣在今年冬天來臨前結束。但東征不會失敗,皇帝也不會撤軍,所以東征肯定要拖延到明年。東征一旦要拖延到明年,那麼就需要不計其數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如此一來,齊王楊喃便卡住了皇帝和樞的脖。你若想贏得東征的勝利,就要向我妥協,向我讓步,否則,僅僅是東都政治風暴和混亂的國內局勢,就足以⊥皇帝和樞倒在東征戰場上。
可以預見,皇帝和樞迫于惡劣的政治局勢,不得不向齊王楊喃做出妥協和讓步,但這顯然不是齊王楊喃和支持他的政治勢力的終極目標。
皇帝和央一旦贏得了東征的勝利,權威大增,衛府軍勝利歸來,齊王楊喃和支持他的政治勢力必會遭到皇帝和樞的報復,所以挾通濟渠之利脅迫皇帝和樞妥協不過是齊王楊喃的第一個目標,而第二個目標亦呼之欲出。
齊王楊喃在東都鞏固了自己的實力,贏得了更多政治集團的支持後,必然要摧毀東征,要置皇帝和樞于死地,直接問鼎皇帝寶座。當然,皇帝和樞不會束手就縛,任由宰割,雙方肯定要大打出手,父相殘,結果便給了東都大大小小的政治勢力以無限遐想的空間和謀取更大權力和更多財富的機遇。
東都的政治風向一夜間就變了,政治局面一夜間就產生了難以計數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在迅速推進尚書都省做出出兵戡亂決策的同時,也迅速激化了東都大大小小政治勢力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而這一結果直接導致了尚書都省在做出出兵戡亂的決策之後,立即陷入了各種矛盾和沖突之,爭論空前激烈。
出兵戡亂並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決策問題,它牽扯到了東都大大小小政治勢力的切身利益,比如戡亂的軍隊從哪里調出?戡亂的軍資又從哪里調撥?軍隊作戰所需要的民夫從哪里征調?戡亂剿賊過程,地方安撫、平民救助、城池修繕、軍隊鎮戍等軍政事務又如何及時妥善的處置?等等,所有這一切都關系到了此次戡亂能否順利實現在最短時間內穩定地方局勢的目的,若未能實現這一目的,即便剿賊成功了,殺得血流成河了,地方局勢卻因此而進一步惡化了,那戡亂就失敗了,罪責就大了。剿賊是戡亂的手段,穩定才是戡亂的目的,若本末倒置,必然得不償失,危害更大。
尚書都省的刻意「刁難」,實際上就是給自己推卸責任,給齊王楊喃上一道緊箍咒。我允許你戡亂剿賊,並不是讓你去大開殺戒,去壯大實力,去搞陰謀詭計,而是穩定局勢,保證通濟渠的暢通,若通濟渠斷,若地方局勢依舊緊張,那罪責就是你的,是你執行不利,而不是我決策錯誤。
齊王楊喃和支持他的政治勢力已經預料到了重重阻力。沒有阻力是不可能的,在政治局勢沒有明朗之前,東都大大小小的政治勢力都是首鼠兩端,左右逢源,腳踩兩條船,他們對皇帝如此,對齊王楊喃亦是如此。但齊王楊喃有信心逆轉乾坤,因為皇帝的激進改革已經觸犯了整個統治階層的既得利益,已經激怒了大部分貴族官僚,而皇帝的東征大計不但把自己陷進了深重危機,也激化了國內外和朝野上下的重重矛盾。未來,只要政治局面對齊王楊喃有利,東都的大部分政治勢力都會支持他,這是完全可以預見的事,所以,眼前的阻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和勇氣。
兵從哪里出?
留守禁衛軍不可能出京,東都衛戍軍不可能出京,京畿衛戍軍要鎮戍京畿眾多險關要隘,要鎮戍長達數千里的天塹關防,也不可能參與戡亂,如此一來,十二衛府等于堅決拒絕了齊王楊喃,一兵一卒都不給。
齊王楊喃沒有據理力爭,他手上有兩萬軍隊,憑借這兩萬精銳之師,到通濟渠戰場上戡亂剿賊游刃有余。
然而,尚書都省卻把「手」伸向了齊王楊喃的這兩萬大軍。
齊王楊喃的這兩萬大軍原本是東宮禁衛軍。元德太薨亡,東宮沒了主人,東宮禁衛軍沒了統帥,但東宮始終存在,東宮禁衛軍也不可能取消,只是沒有統帥,軍隊的軍心就不穩了,這是個重大隱患,于是皇帝想了個變通的辦法,讓齊王楊喃出任這支軍隊統帥。齊王楊喃不是儲君,卻統領東宮禁衛軍,不但不合法度,還會在政治上傳遞出錯誤的訊息,于是皇帝又想了個辦法,保留東宮禁衛軍這支軍隊的「殼」,卻把這支軍隊的「核」即兩萬將士全部送給齊王楊喃充當親衛軍。
一個親王,擁有兩萬親衛軍,其武力之強悍可想而知,但外表的風光,卻無法掩飾其在政治上的所遭受的圍追堵截,槍打出頭鳥,眾矢之的啊,內心之痛苦,唯有齊王自己知道。這兩萬軍隊就是一個燙手的山芋,皇帝給你了,你還不能不接,接下了你也就遭罪了,如果皇帝說你要造反,你連辯解的理由都沒有,誰讓你有造反的實力?
這兩萬軍隊如果待在東都,就如關在牢籠里,一舉一動都在京畿衛戍軍的監控之下,想造反都找不到機會,但一旦出了京畿,出了牢籠,那就不一樣了,可以為所欲為。本來齊王楊喃還不敢明目張膽地把這支軍隊全部帶出京城,畢竟現在他的政敵很多,對手環伺,想打倒他甚至想弄死他的人太多了,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但現在衛府軍堅決拒絕參與戡亂,那等于拱手送給他一個帶走全部軍隊的機會。
然而,尚書都省可不想承擔因此而導致的一切後果,假如齊王楊喃在戡亂過程做出什麼違法亂紀的事,或者膽大包天真的造反了,他們就慘了,所以尚書都省明確告訴齊王楊喃,現在國庫能夠給予的戡亂軍資非常有限,最多支持五千軍隊一個月的作戰用度。
齊王楊喃忍無可忍了,你要我戡亂剿賊,卻又不給我足夠的軍隊和充足的錢糧武器,你什麼意思?你想置我于死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