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大軍閥 75.必須土改

作者 ︰ 幻龍影虎

">由于暫時不能對外用強,李默涵只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內部建設上。

沒有發達的農業,不可能有發達的工業。話說有個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世界上什麼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中國歷史上就沒少饑荒,而且歷史上哪一個王朝對饑荒這種「天災」都沒有什麼好辦法。因此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吃飯問題對于中國來講,確實是個大問題。

現在,李默涵作為一方軍閥,也需要面對這樣的問題。在李默涵的土改計劃里,三七五減租,用工業股票贖買土地然後分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只是土改的第一部。這一步成功的話,就會產生以自耕農為主的小農經濟。

這種小農經濟依舊不是李默涵想要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生產方式削弱了農民對產品的購買需求縮小了市場減慢了資金的流通和資本的增長;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模式沒有對工業的需求所以減慢了工業科技的發展;由于自然經濟形式中土地的重要性導致即使有了大量的資金資本農民也用于擴張土地而不是進行技術革新和發展。

後世成功的農業模式有美國澳大利亞為代表的大農場模式,農場主自己並少量雇佣固定工人管理大面積的農場,實行大機械化自動化作業,大投資大回報大生產是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專業化高科技以及完善的配套服務體系是這個模式下的農場保持優勢的根本。

在美國那邊,一個農場主可以掌握千畝的土地,這就有利于集約化農業的發展,投入與產出集中、全機械化生產,管理也比較方便。而國內呢,每家每戶幾畝良田,有的條件好點,使用的種子、管理方法比較好,產出可能就比鄰居家的高,但同時,他高效的管理方法以及技術因為土地和資金的限制,只能停留在一定的水準,無法實現規模經濟。而更多的種植者,卻還處于沒有好種子、沒有好管理技術的階段。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可以通過集約化農業實現規模效益,實現農產品的最大效益,而咱們國家因為體制上和人口等問題則無法享有這些優勢,效益也就差很多。這應該就是為什麼小農經濟是近代中國落後的原因之一吧。

一個農場工人可能只是駕駛拖拉機播種,但在此之前,有專業機構已經檢測了這塊田地的土壤包括墑情肥力等諸多項目,相關機構也預測了今後的農產品供求關系和價格走勢,得到專業部門的信息資料作為參考的農場主會決定種植何種作物,此時專門的種子公司和肥料公司就會根據那塊田地的特性和農場主的要求配送好種子和肥料。其後的田間管理收獲倉儲售賣都有專業的機構為之服務,我們都說一個美國農民養活多少人,但不要忘記這個美國農民後面還站著多少人為他服務。

這種模式對國家組織和農民個人的要求都很高,在眼下的中國顯然做不到。一個國家如果想全面走向近代化就離不開農業的近代化,民國沒有實現農業的近代化,導致國家的整體近代化水平遠遠落後于列強,這也是導致近代中國沒有實現真正的資本主義的另一大重要原因。

除了美國模式之外,後世還有一個比較成功的集約化規模農業經營的例子,那就是生產建設兵團下轄的各個農場,盡管同樣是承包經營,每個職工都承包了一定的土地,但農場的職工卻沒有單干而是在各級農場的統一組織下,擁有各個專業的農業機械作業隊,各個職工除了是某塊田地的承包人的角色同時也是某個機械作業隊的職工或者股東再或者同為股東職工,作業隊是按在田塊中進行收費作業獲取利潤,田塊的承包者是賺取所收獲作物的得款與支付承包費以及種子化肥等支出以及機械作業等的服務費用的差價利潤。而且農場還作為提供良種市場分析預測等專業化統籌性的服務,這使得這些農場成為國內不多的能與世界先進的農業生產差不多同步的種植業產業。

李默涵的土地改革的第二階段,就是建設以規模化的農業辛迪加,農業辛迪加就是建立一個生產建設兵團性質的農業生產組織,成員以00--200名工人組成一個連,一個連就是一個農場,在農場里單個民軍擁有一定面積的田地,負責這片田地的日常管理,耕田播種灌溉收獲以及突發性的災害的防治由農場統一作業,種子化肥農藥由農場統一調撥分配,種植計劃也有農場根據上級計劃和本農場條件擬定後報上級批準實施。在農場的機制內,單個成員既是自己所管理土地的擁有者又是農場的職工,在農場統一的集體勞作中,在他的地塊,他是雇佣者,雇佣農場其他人為自己勞作,並按規定的價格支付費用,種子化肥農藥以及灌溉用水都要支付費用,自己的地塊上的出產盡管不能由自己支配出售,但卻能按市場價格或合同價格折價,抵消前面花費和支付的租金稅收後的所得就是自己的收入。這樣成員的收入就與自己的地塊的經營管理直接掛鉤,保證了責權利的統一,能夠調動民軍的生產勞動熱情,而農場在種植計劃種子化肥農藥等代表的技術支持和市場信息指導又在一方面上保證了這種農業是近現代化的大生產,田地由鎮守使公署劃撥出租加上農場的結構同時也保證了政府對農業改革的主導地位。

另外,農場里的成員也會接受軍事訓練,並挑選其中年齡較輕身體健壯的人組建農場民兵,而農場的連一級相當于原有鄉村的鄉級行政機構,營一級相當于鎮級行政機構,結合大量征召基干農民,農場民兵的異地安置,以此徹底破壞原有農村中的士紳地主和宗族勢力的統治基礎,粉碎他們對農村政權的把持。這將為未來上級政府的政令得以順利推行,避免出現好經被歪嘴和尚念歪的事情。

當然了,這些農業辛迪加自然不象後世那樣叫做某某生產建設兵團,而是采用當時比較時髦的名字——某某墾殖公司的名義出現。

不過,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李默涵土改計劃的第一步就遇到了阻力。豫東的土地改革依舊在進行,但是阻力也依舊存在。部分在政府任職的公職人員為了保住頭上的烏紗帽,倒是老老實實的配合土地清丈工作,交出來的富裕土地,換取了或多或少的一疊商丘工業園的股票和債券,但是普通地主的抵抗情緒很普遍,越是距離商丘遠的地區這種情況越是嚴重,甚至有地主豪強勾結土匪,武力抗拒土改。更有甚者,部分地區發生了襲擊土改工作組的事件。

于是,黨衛軍內部一些激進派提出要武力鎮壓這些土豪劣紳,用槍桿子推進三七五減租計劃的施行。

從內心來講,其實李默涵是不願意按照後世方式土改的,那種辦法破壞性太大,但土地改革又是必須走的過程。以河南為例,全省土地八成幾乎都掌握在土豪和地主手中。可地主階層也並非一無是處,他們的子女全都接受過良好教育,很多人還出國留學,如果打得太狠,勢必會導致這些人對新政權充滿仇恨。打天下可以靠泥腿子,但是建設天下還是需要靠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自己之所以選擇了三七五減租而不是別的土改方式,就是為了少流血,少積聚仇恨。

但是,幾千年來傳統思想的積澱,使得就是有那麼些人轉不過彎來。土地改革,解放生產力,推進工業化是必要也是必須進行的。誰如果要想要做攔路石,那麼只能被敲得粉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鐵血大軍閥最新章節 | 鐵血大軍閥全文閱讀 | 鐵血大軍閥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