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曾是張勛的老巢,現在自己佔了徐州,張勛當年苦心經營的家當自然全部歸了自己,其中就包括一座發電廠。話說93年2月6日軍閥張勛被袁世凱授為定武上將軍,任江蘇督軍,從南京調往徐州,轉任長江巡閱使。此時徐州大戶人家照明多為帶玻璃罩的煤油燈,張勛在南京時見過電燈照明,便覺得煤油燈照明光線暗且不方便,遂打起了建電燈廠的主意。他的隨從也鼓動張勛建電燈廠,隨從說︰「大帥威震江淮,難道不能辦一個電燈廠嗎。」94年月張勛派人到上海瑞士華佳洋行買到一部0馬力(36.7千瓦)的直流發電機,並配置了蒸汽引擎和鍋爐,運到徐州城內安裝準備發電。
當年張勛駐軍南京的時候,他為了修槍械、裝炮台,曾向揚州駐軍所辦的揚州機器廠(機械修理)借來20名機械工人,後來張勛調往徐州,這批機械工人便一同來到徐州,成為張勛軍隊修理槍械的工人。這批機械工人的頭目叫包東升,人稱包總辦。張勛令包東升帶著這批機械工人安裝發電設備。另外參加機器安裝的還有張勛隨從尹華棟。包東升又在南京找來一位名叫蔡容峰的人士,這兩人均為總辦。電燈廠專門建了新廠房,廠房由銅山縣茅村人岳大話、範廣忠、趙振有三人承包負責建造。
電燈廠安裝完畢,張勛想找一個「洋匠」負責發電設備的調試、運行和線路的安裝,覺得洋人干技術活更有把握。張勛的隨從尹華棟認為,洋人不好惹,弄得不好是請神容易送神難。于是張勛采納了尹華棟的意見,由尹華東安排包東升聯系技術工人。
經包東升、尹華棟、蔡容峰、及20多名工人一年的努力,克服了在運輸途中遭到的各種難題,以及缺乏起重設備和工具不足的諸多困難,民國三年(94)起,張勛官衙終于點起了電燈。這比民國元年(92)京師華商電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開辦的電燈廠晚兩年,但是此時徐州周邊的城市均沒有用上電燈照明。
張勛給電燈廠起名為「長江巡閱使公署電燈官廠」,廠址在城北的一個驛站,也就是現在的電南巷附近。電燈廠的負責人為萬彝存,副手李玉庭。萬彝存是張勛的姻兄,天津人。李玉庭曾是張勛的副官,兩人都與張勛有著特殊的關系,所以張勛任用兩人管理電燈官廠,萬李兩人也是電力管理方面人才,盡管此後電燈官廠變更產權關系更名為興華電氣股份公司,但兩人一直是其負責人。
如今張勛兵敗,逃到天津租界當寓公去了,使長江巡閱使公署電燈官廠失去了靠山,發電經費便沒有來源,而萬彝存、李玉庭二人也惶惶不可終日,無心管理發電廠,因此這座徐州最早的電燈廠搖搖欲墜難以為濟。
電力是工業的根本,李默涵了解到這些情況後,立刻派人找來萬彝存、李玉庭二人。
萬彝存、李玉庭二人心驚肉跳地進了原來的長江巡閱使署,馬弁讓他們在花廳等候,兩人心中七上八下直打鼓。不知道李默涵要怎麼處置他們。
不多時,李默涵出來了,見著萬彝存、李玉庭二人,便笑道︰「兩位請坐。」
萬彝存、李玉庭二人只是行禮,說道︰「大帥在此,哪有我們坐的份?」
李默涵一板臉,喝道︰「讓你們坐就坐,羅嗦什麼?」
萬彝存、李玉庭二人嚇了一跳,趕緊在就近的椅子上坐下。李玉庭是當兵的出身,膽子稍大一些,便小心翼翼地問道︰「不知道大帥找我們來,所謂何事?」
李默涵說道︰「是為了電廠的事。」
萬彝存大驚,趕緊起身說道︰「大帥明鑒,雖然我們二人過去是張勛的人,可我們辦電廠確是一心為徐州百姓謀福,沒有貪墨過一文錢吶。再說,張勛勾結日本人,和我們二人也無關吶~」
李默涵哈哈大笑,說道︰「兩位不要緊張,我找你們來,不是秋後算賬。我知道你們兩人是管理電廠的人才,如今各地都在大辦工業,這電力是工業的基礎,我們徐州也不能落于人後。所以,我找兩位來,是計劃要將我們的電廠辦好。不光要辦好,還要辦大。」
「我們的電廠?」萬彝存听李默涵這麼說,似乎已經把自己當做自己人了,心里稍稍放松了一些。
李玉庭也不再那麼緊張了,他問道︰「不瞞大帥,咱們電廠主要是為帥府和機器廠供電,,平日並無進項一直都靠帥府撥款來維系。如今李大帥主持局面,不知道有何說法?」
李默涵說道︰「我的計劃一是添置機器,擴大發電量;二是除了向帥府和機器廠供電,還要為民間供電,這樣電廠就有了進項;三是就近利用賈汪的煤礦為電廠供煤。」
萬彝存、李玉庭二人不再是剛來時那麼緊張了,談到業務上的事情之後,也漸漸的放開了。萬彝存說道︰「我們目前有0馬力的發電機一台,不知道大帥打算再添置多少馬力的?」
李默涵伸出手掌,五指岔開,說道︰「起碼千。」
李玉庭說道︰「那得一筆巨款才行。」
「要多少錢?」李默涵問道
李玉庭答道︰「我听說在雲南有一個石龍壩水電站,有兩台德國的發電機,一共是480千瓦,建成這個電站一共耗資0萬銀元。大帥要造000千瓦的電廠,沒有70萬恐怕拿不下來。」
李默涵想了想,說道︰「錢不是問題,機器我們也可以從洋行購買。我擔心的是,買來了機器,你們會不會用?」
李玉庭說道︰「卑職不才,曾在英國留學3年,一般的機器說明都看得懂,也能和洋人技師交談。廠里的工程師也都是十多年的老工人。」
李默涵點了點頭,又望向萬彝存,說道︰「萬廠長,賈汪一帶煤礦豐富,我想置辦一處煤礦,專供電廠發電。這事就幸苦你了~」
萬彝存笑道︰「為大帥辦事是我分內之事,哪里說得上幸苦?」
李默涵笑道︰「切記,公平買賣,不可仗勢欺人。」
萬彝存答道︰「卑職記下了。」
電廠發電需要煤炭,徐州境內的利國鎮就有豐富的煤鐵資源,而且還有鐵路連接,十分方便。
利國鎮從公元前206年,利國人采用銅山島之銅礦設爐冶煉為諸侯王國鑄造銅幣,直至鴉片戰爭後,外國采礦技術傳入中國,利國采礦冶鐵業才再度引起世人的注意。清光緒八年(882年),洋務派首領之一,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左宗棠為加強海防,「拓增船炮大廠」,命令徐州兵備道程敬之(字國熙)對徐州的煤、鐵礦藏,「查勘確實,遴員舉辦」。于是,程敬之聘請在南京的候補知府胡恩燮(字愚園)到徐州籌辦煤礦、鐵礦。
胡恩燮請英國礦師巴爾勘探礦苗,發現「徐州銅山境煤苗極盛,利國驛所產鐵礦尤多且佳,諸山環繞微山湖,磅礡郁積,不盡黝黑,鐵質隱然,俯拾之余,皆富融焓」。巴爾稱,鐵石含鐵約十分之**,名曰「鑌鐵」。當時撿拾鐵石四塊,寄往上海熔化查驗,頭號鐵石兩塊,含淨鐵78.%;二號鐵石含鐵70.08%;三號鐵石系生成鐵質,稍含筆鉛。顯然,都是富鐵礦石,煉之即可獲利。于是,光緒八年(882年)八月二十四日,正式委派胡恩燮承辦,當日利國鐵礦務局成立,頒布章程2條,招股集資。原稟五千股,以商為主,不請官本,而各省商人紛紛認股,數達八千股之多。礦務局局址選在利國驛小北山,剋日興工,建廠屋、定機器,領官山0座,征地頃又78畝。籌銀0萬兩,在上海瑞生洋行訂購鐵爐兩座,熟鐵爐20座。計劃日產鐵60至70噸,年產2萬噸,以供兵輪、機器廠之用。左宗棠上光緒皇帝《為開采徐州銅山縣境煤鐵援案》奏折,並請求「準委胡恩燮辦」,光緒皇帝親批「著照所請,該部知道,欽此。」自此,商辦官助的徐州利國煤礦鐵廠正式開辦起來。
辛亥革命後,胡恩燮之子胡國光親赴北京,將徐州利國的煤、鐵奉獻給袁世凱。93年,袁世凱派其七弟袁世傳來徐州辦礦,籌資22萬,設立了「利國驛鐵礦有限公司」,招用工人000多人,並試行巷道開采。民國4年(9年)秋,袁在賈汪煤田北部大溝涯開鑿、2號大井,產量達到2萬噸每年,比土窯開采提高了3.33倍,盈利頗豐。也就是在97年,袁世傳在賈汪煤礦建自備電燈房,用于地上和井下照明。這是賈汪煤礦使用電燈的最早歷史記錄。
之前李默涵讓李玉庭負責購買煤礦一事,李玉庭把利國鎮一帶的煤礦轉了一遍,寫了一份報告給李默涵。李玉庭在報告中說,利國一帶煤礦雖多,但是大多是小煤窯。如果新開煤窯又費時費力,最簡單的辦法就把袁世傳的利國驛鐵礦有限公司弄到手,他已經調查過了,這家公司的注冊資本是二百萬銀元,每年盈利都在**萬銀元左右。
李默涵于是差人告訴人在天津的袁世傳,自己願意出資二百二十萬銀元,買下他的利國驛鐵礦有限公司。
有鑒于李默涵出價尚算公道,袁世傳便答應將利國驛鐵礦有限公司賣給他,條件是貨款一次付清,意在刁難。
李玉庭一听這條件嚇了一跳,不敢有絲毫怠慢,直接報告給了李默涵。那知道李默涵絲毫不以為然,哈哈大笑道︰「不就是一次付清嗎?簡單。」
李默涵把一筆銀元放在公署倉庫里,然後使用山寨系統對這批銀元進行復制,第二天一早,士兵們就從這間倉庫運出了整整300萬銀元的現金,220萬存進了交通銀行,其余80萬統統存進了徐州商會主席張相臣的錢莊里,這讓張相臣高興地差點沒管李默涵叫親爹。
然後,李玉庭拿著二百二十萬銀元的莊票拍在袁世傳派駐在利國驛鐵礦有限公司的經理面前,說道︰「這是莊票,你問問你們東家,什麼時候過戶?」
袁世傳收到外莊經理的電報,見刁難不成,只能將公司賣給李默涵。李默涵任命李玉庭為公司總經理,並且再投入30萬銀元的資金,對煤礦、鐵礦進行現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