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涵說道「中國是一個小農經濟為主的農業國家,民性保守,追求的是安居樂業,沒有游牧民族的野性和血性。浪客中文網千百年來,由于受儒家倫理綱常的潛移默化,所謂︰「溫、良、恭、儉、讓」處處懷著「和為貴,忍為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不知道去爭取自身正當的權利,沒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以至現在積重難返,愚昧落後,甘為奴隸居之。因此我部分贊同先生說的,如今世界的競爭,在于國民素質還不在于國家的強弱,國民素質高,國家可以由弱變強,國民素質不佳,國家也會瞬間由盛轉衰。但是,先生所言,國民素質決定制度,我不敢苟同,我以為,制度才是決定國民素質的關鍵,若無良好的制度,則永遠沒有思想健全的國民而制度。但是~」
李默涵話鋒一轉,說道︰「中國人的素質真的差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先問一下中國人的素質為什麼會這麼差?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兩條,要麼中國人天生是劣等民族所以素質差,要麼就是中國的制度造成了中國人的素質差,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說中國人天生的劣等民族大概沒有這個膽量也不符合事實。如果說中國是天生的劣等民族那又何來漢、唐的燦爛文明和強盛國力?中國人既非天生的劣等人種,那麼造成中國人素質差的原因就非制度莫屬了。那麼中國數千年來一直實行的是什麼制度?是**。所以說中國人的素質如此之差皆由**制度而來不過份吧?遠的不說,就說明清吧。明朝的八股文把讀人都弄成了呆子。滿清的文字獄,造成社會恐慌,摧殘人才。許多人才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梁啟超依舊不以為然道︰「如果是在中國,尚可說是制度不如別國,而為什麼到了美利堅,中國人依然如此?橘生淮南則為橘,這不正說明了不是制度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嗎?只有先提高國民素質,到時候好的制度才能建立起來。如果是制度的問題,為什麼中國人身上有的毛病,美國人、日本人身上就沒有呢?或者說沒那麼嚴重呢?」
李默涵淡淡一笑,答道︰「還是制度問題,請先生試想一下,美國可是華人的家?華人在美國飽受歧視,美國人甚至專門立法來排斥華人。試想一下,在這樣的地方,華人怎麼可能產生歸屬感?沒有歸屬感自然自輕自賤,做壞事就沒有道德底線。我給大家講個故事……」
有7個人組成了一個小團體共同生活,其中每個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沒有什麼凶險禍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們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過制定制度來解決每天的吃飯問題——要分食一鍋粥,但並沒有稱量用具或有刻度的容器。大家試驗了不同的方法,發揮了聰明才智,多次博奕後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方法一︰指定一個人負責分粥事宜。很快大家發現,這個人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換了一個人,結果總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阿克頓勛爵作的結論是︰權力會導致**,絕對的權力絕對的**。
方法二︰大家輪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這樣等于承認了個人有為自己多分粥的權力,同時給予每個人為自己多分粥的機會。雖然看起來平等了,但是每個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飽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饑餓難挨。大家認為這種制度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方法三︰大家選舉一個信得過的人主持分粥。開始這位品德尚屬上乘的人還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開始為自己和溜須拍馬的人多分。不能放任其墮落和風氣敗壞,還得尋找新思路。
方法四︰選舉一個分粥委員會和一個監督委員會,形成監督和制約。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監督委員會常提出各種議案,分粥委員會又據理力爭,等分粥完畢時,粥早就涼了。
方法五︰每人輪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個人要最後一個領粥。令人驚奇的是,在這個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樣多,就像用科學儀器量過的一樣。每個主持分粥的人都認識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確定無疑將享有那份最少的。
結論是︰制度至關緊要。制度是人選擇的,是交易的結果。好的制度渾然天成,清晰而精妙,既簡潔又高效。其實一個國家制度的最重要的職能就是提高人們的素質,引導人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而不是被動地等人們的素質達到所謂的標準之後再實行某種制度。所以中國人的素質差正說明現行制度之差,正說明現行制度要改革。
李默涵的故事博得掌聲一片
梁啟超也鼓了掌,但是他依舊說道︰「李將軍的辯才堪稱無雙,但是並沒有說服我。」
李默涵倒也不著急,說道︰「卓如先生,我最近正要回商丘一趟,不如先生一起去商丘看看?」
梁啟超拱手道︰「恭敬不如從命!」
%%%%
經過長途的顛簸之後,梁啟超終于到了商丘,他對商丘的第一印象,就是到處是工地,到處是腳手架和圍牆。高鼻梁藍眼楮的外國技術人員比比皆是,更多的則是穿著藍色工作服戴著柳條盔的中國苦力,和他們在一起奮戰的,還有無數巨大的工程機械。
福特汽車載著李默涵和梁啟超巡游商丘,一路上走來,干淨、整潔的市容令梁啟超很是意外。往來人群和車馬井然有序,並行不悖。梁啟超注意到,在每個路口都站著一個穿著黑色制服的警察站在一個路燈桿下。燈桿上,一紅一綠兩盞電燈很是醒目。
「吱呀」一聲,行駛中的汽車戛然而止,梁啟超抬頭一看,前方亮起了紅燈。
此刻正是衙署的公務員、工廠的工人上班的高峰期,但是不論是高官富商的西洋汽車還是普通老百姓的腳踏車、步行的路人、抑或是販夫走卒引車賣漿的馬車、騾車,沒有一個人隨便穿越馬路,只要燈桿上的紅燈亮起,哪怕是三尺孩童,都會自覺的停下腳步。
「這燈是?」梁啟超問道︰「我在倫敦見過,是叫交通燈吧?」
李默涵笑著點了點頭。
車子又轉了幾圈,梁啟超看到街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個洋灰搭建的小房子,上面寫著「公廁」二字。梁啟超看到許多內急的人匆匆忙忙地跑進去,一臉輕松的走出來。
「難怪沒有人隨地便溺。李將軍治理有方,梁卓如佩服的五體投地。」梁啟超贊道
李默涵說道︰「這些人也是中國人,他們和徐州的百姓比起來如何?」
梁啟超說道︰「沒得比。」
李默涵笑道︰「其實不久之前,他們和徐州的百姓一樣,或者說和當下中國任何一處的百姓都一樣。為什麼他們現在能這麼文明呢?」李默涵就把自己如何對百姓進行改造的事對梁啟超說了一遍。
「一個好的制度,加上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梁啟超從李默涵的講解中得出了新的理解。
「走,我們去自強少年團看看。」李默涵對司機說道
梁啟超問道︰「自強少年團是什麼組織?」
李默涵說道︰「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按照卓如先生你《少年中國說》里的模式建立的起來的少年團體。」
汽車來到距離市區最近的一處少年團活動基地,剛到基地大門口,梁啟超就看見一塊巨大的花崗岩石碑,石碑上刻著︰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則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梁啟超此刻心里的喜悅和激動已經無法用語言形容了,還有什麼比別人拿著自己的話當金科玉律更讓人欣慰和高興的?當少年團的少年們集體背誦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時,梁啟超忍不住和他們一起大聲背誦起來。
李默涵很適時的送上了一本《我的國家主義觀》給梁啟超,梁啟超當天晚上就將它通讀一遍,隨即就成了李默涵國家主義理論的俘虜。這也難怪,梁啟超所在的進步黨的政治理念叫做「國權主義」,其實是西方國家主義理論的一個變種,所以在宏觀的政治大方向上的觀點和李默涵是相通的。
幾天之後,梁啟超準備要回北京了,臨行時,梁啟超握著李默涵的手,說道︰「愚以為通曉國情,今日方知大謬,慚愧之至。」
李默涵也順桿下,說道︰「先生數十年來,提倡變法圖強,教化萬千學子為國效力,功耀千秋,才是大智大慧。」
梁啟超擺了擺手,說道︰「學無先後,達者為師。李將軍不必過謙。」
「哦對了。」李默涵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墨色玻璃瓶,遞給梁啟超,說道︰「這是我們藥廠研發的新藥,勞煩卓如先生把他帶給蔡松坡將軍。這藥雖然不能完全根治他的肺病,但是卻可以治好他的咽喉,防止肺病復發。」
梁啟超問道︰「李將軍認識蔡松坡?」
李默涵搖頭道︰「久仰大名,只是無緣相見。」
梁啟超笑了,說道︰「有機會的,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