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j ng神在ch n秋戰國盛行
本文摘自《文匯讀書周報》2010年3月26r 作者︰金波張宏杰(金波系「文化中國」節目主持人,張宏杰系渤海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歷史上有個著名的人物叫宋襄公,據說他在「泓水之戰」中,因為恪守教條,非要等楚軍渡了河才發起攻擊,結果導致了失敗。宋襄公成了迂腐的典型。但也有人說宋襄公的故事體現了ch n秋時代的貴族j ng神——「講規則,重風度」。今天我們該如何來理解這樣一種行為呢?「文化中國」節目主持人今波與渤海研究所副所長張宏杰一起,為我們解讀ch n秋時期的貴族j ng神。
主持人:宋襄公的故事在中學課本中出現過,那時給我們留下的評語記得是「蠢豬式的仁義道德」。那麼現在我們該如何來解讀宋襄公這個人物呢?
嘉賓:宋襄公的故事最早記載在《左傳》中,說的是宋國跟楚國要打仗,他們選擇在泓水的一邊作為陣地。宋**隊很早就開到陣地,排好了隊列,楚國是從另一邊渡過泓水來進行交戰。就在楚國渡河的過程中,宋國有一個中級軍官,相當于今天的團長,就跑到宋襄公面前獻計獻策,說咱們給他來一個突然襲擊,您看怎樣?
主持人:這個建議在今天看來很合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是戰爭原則。
嘉賓:沒想到宋襄公卻把臉一拉說,這怎麼能行呢!君子在戰爭中是不能攻擊已經受傷的人、頭發已經斑白的人,敵人處于險境的時候,不能落井下石,現在敵人沒有做好準備,我們絕對不能突然襲擊。于是就消消停停地等著楚軍全部過了河之後,宋軍才展開攻擊。結果由于寡不敵眾,宋軍大敗,宋襄公在戰爭中也受了傷,回去後不久就死了。
主持人:用今天的眼光看來,宋襄公這人太蠢了,迂腐啊。你說,「兵者詭道也」,本來就應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可你非要講個規則,結果慘敗了。這個故事能反映宋襄公身上有貴族j ng神,但很多觀眾沒法理解,您倒說說。
重風度守規矩
嘉賓:確實,讓我們今天的觀眾,從宋襄公的身上解讀出貴族j ng神來是一個比較難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一下。今天我們對祖上的這種貴族j ng神可能都不太理解,但是我們對西方的騎士j ng神多多少少都有耳聞。那麼西方的騎士j ng神包括什麼內容呢?第一點,到戰場上要勇敢,不能貪生怕死;第二點,到戰場上要講風度,要守規則,不能攻擊沒有穿好盔甲的武士,不能攻擊非戰斗人員,如果對方失敗了,對失敗者要寬宏大量。這些話听起來跟宋襄公的j ng神是不是有點相似呢?
主持人:您這麼一說,倒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照。那麼宋襄公的這種貴族j ng神和西方騎士j ng神究竟相同在哪里,為什麼那個時候打仗還要講究這種貴族j ng神?
嘉賓:如果咱們對宋襄公所處的時代背景有所了解的話,就會理解宋襄公的這種選擇。ch n秋以前的戰爭觀點、戰爭方式,和ch n秋以後有著非常大的不同。ch n秋的時候,因為雙方主體都是貴族,那時候連當兵的都是貴族,所以大家打仗的原則是點到為止,給足對方面子,並不以把對方趕盡殺絕為目的,一旦分出勝負馬上鳴金收兵。那麼兩支由貴族構成的軍隊打仗,就有點像後來的紳士決斗。
主持人:西方貴族之間的決斗有一套非常嚴正的程序,中國ch n秋時期的戰爭也是這樣的嗎?
嘉賓:是的。ch n秋時期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使用的是戰車,那麼用戰車打仗,就要求尋找一塊比較平坦,比較寬闊的土地作為戰場,所以在打仗之前,雙方必須選擇一處對兩國都比較適中的平原地區,然後約好時間,兩國就千里迢迢趕到這個地點來打仗。
主持人:前期的準備細致而漫長。
嘉賓:到了戰場之後,要遵循一系列比較嚴格的規定。雙方先排成隊列,然後擊鼓,雙方戰車相向而行,到達交匯點後同時向左轉,叫左旋。這時兩隊戰車的距離最近,站在戰車上的武士揮起長矛,相互攻擊,如果一下子把對方挑下戰車,就勝了;如果雙方誰也沒打著誰,那麼在左旋之後,回到原點,等待下輪擊鼓,再次發起沖鋒。所以這個方式跟決斗非常相似。
主持人:ch n秋時期是非常注重禮儀的一個歷史階段。
嘉賓:對。我們了解了宋襄公所處的時代背景,就會明白他的這個選擇是由文化觀念所決定的。宋襄公本人是殷朝的貴族後代,從小受到嚴格的貴族教育,所以對他來講,在戰爭中取勝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勝得合理,勝得光明正大。
主持人:有時想想很感慨,中國人現在很贊賞西方人的騎士j ng神、紳士風度,做事有原則講誠信。可是今天我們才發現,讓我們嘲笑了那麼多年的宋襄公,恰恰是和西方的騎士j ng神一脈相承的。
有榮譽感具備責任心
主持人:宋襄公的故事主要體現了貴族j ng神中的那種規則意識,那是不是還應該有勇敢啊?
嘉賓:對。尚武j ng神是貴族j ng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這和西方貴族社會是相通的。在先秦的時候,每個貴族生下來就是武士,都有當兵打仗的義務,「執干戈以為社稷」,是貴族的權利,普通老百姓想當兵還不讓你當。所以那個時候當兵,為國家犧牲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
主持人:比如儒家推崇的「禮,樂,sh ,御,書,數」六藝中,就有sh 箭和駕車。孔子是這方面的高手,他曾經給學生做示範。
嘉賓:真實的孔子和咱們後世理解的孔子是不一樣的。那個時候尚武是從上層到底層共有的一個j ng神系統。
主持人:那麼貴族j ng神除了勇敢之外,還有別的什麼信條?
嘉賓:榮譽。貴族是一個視榮譽重于生命的階層,這也是他們勇敢j ng神的源泉。他們認為自己的血液是高貴的,絕不能用下三濫的行為來玷污自己的血液。因為重視榮譽,所以貴族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往往敢于承擔,他們身上有一股非常強烈的承擔j ng神。
主持人:承擔和貴族j ng神掛鉤,對今天的國人似乎難以理解。因為現在中國人認為貴族只意味著特權。但其實真正的貴族j ng神是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嘉賓:對。貴族是社會的上流,這一方面讓他們產生了榮譽感,另一方面也產生了非常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比如西方的航海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當一艘船遇到危險要沉沒的時候,船長肯定是最後一個離開的,或有的船長干脆選擇和船一起沉沒,這就是從貴族j ng神延續下來的一種承擔j ng神。
主持人:在享受種種特權的同時,也意味著能夠挺身而出,為國家或者是為自己的君主,不惜獻出生命。
嘉賓:在ch n秋的時候,鄭國虢地曾召開過一「弭兵大會」,就是停戰大會,各國都派了代表來參加。開會過程中,有消息傳來說魯國出兵攻打莒國,這讓與會代表非常生氣,決定要殺掉魯國派駐大會的代表叔孫豹來發泄大伙心中的怒火。其中有一個晉國的代表樂桓子與叔孫豹是朋友,想救他。但叔孫豹說,我們魯國派我來參加大會,就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現在大家對魯國有怨氣,想通過殺掉我的方式來發泄怨氣,那麼我可以接受這樣的結果。
主持人:晉國國君听到這件事以後,說道:「臨患不忘國,忠也;思難不越官,信也;圖國忘死,貞也;謀主三者,義也。有是四者,又可戮乎?」
嘉賓:所以晉國國君就向楚國國王求情,咱們兩個商量商量就饒他一死吧,因為他是一個勇于承擔責任的人,咱們如果饒他一死,也可以勸勉那些忠心為國的人。所以這個故事,很鮮明地體現出先秦貴族身上的那種勇于承擔的j ng神。
遇事執著講信譽
主持人:當時人們崇尚方剛,鄙視機巧,身上充滿那種剛烈的氣質。有這麼一個故事,在ch n秋時期有個一直想獨攬朝政的人叫崔杼,他殺害了齊莊公,然後立莊公的弟弟為國君。國事安排已畢,他就找來太史伯,干嘛的?記錄歷史的。他對太史伯說,前幾天,主公調戲我的夫人,結果被人殺了,為了照顧主公的面子,所以你在記錄歷史時要這樣寫,「先君害病身亡」。結果這太史伯听完崔杼的話,冷冷地說,按照事實來寫歷史,這是太史的職責,至于主公怎麼死的,你心里明白,我心里也明白,朝廷內外,上上下下的人心里都明白,讓我說假話,辦不到。一個史官,本身也沒有什麼權勢。崔杼說,好,那你準備怎麼寫?你讓我看看。結果這個史官當場就給他寫了,崔杼一看,上面寫著「夏五月,崔杼弒君莊公」。崔杼大怒,把這個太史官殺了。然後繼任者再上來,結果拿來一看,還是這樣寫「崔杼弒君莊公」,又殺,連殺好幾個,最後崔杼沒有辦法,長嘆了一口氣說,我現在才知道,歷史和史官的可怕,他就把最後的那個史官給放了。
嘉賓:這個故事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尾聲,說是在齊國的南部還有一個史官,他听說齊國的史官都被殺光了,很著急,怕這個歷史沒人寫了,抱著竹簡,執簡以往,要到朝中繼續去書寫歷史,走到半道上,听說最後一個史官被放了,這才折返回來。
主持人:所以在ch n秋戰國時期,忠義耿直的故事特別多。也正因為有這樣能夠直筆寫史之人,所以才使得我們現在研究歷史,不至于走很多的冤枉路。
嘉賓:ch n秋時候的故事,實際上也不完全是一種慷慨激烈、充滿血腥,也有一些听起來非常溫暖的故事,比如說有一個叫「季札掛劍」的故事,听起來非常富于詩意。說的是吳國有一個公子叫季札,這個人修養非常好,國王就派他出使晉國。在出使晉國的路上要路過徐國,于是他就去拜訪徐國國君,沒想到兩個人談得非常投緣,成了好朋友,他在徐國一連呆了好幾天。在聊天過程中,季札注意到,那徐國的國君一直在看他腰間掛的這把寶劍。我們知道吳國是產名劍的地方,而且季札對劍很有研究,是一個劍的大收藏家,他身上帶的是他最好的一把寶劍。那麼他看到這位國君不斷地看他的劍,就知道他喜歡上這把劍了。但是,因為君子不奪人之美,所以沒好意思直接開口要。季札讀懂了他的心思,想把這把劍贈送給這位徐國國君,但是,當時國際上有一個規定,就是作為外交使者,身上必須佩劍。他想,等我出使完了之後,回國途經徐國時,再把劍送給徐國君,這樣不就兩全其美了。于是在徐國呆了幾天,就繼續出發去到晉國。等他在晉國完成了外交使命,回國的路上又一次經過徐國時,他興沖沖地想把寶劍送給徐國君,卻听到一個不幸的消息,說徐國君在這幾天當中得了急病死了。這個季札非常悲痛,就找到了國君的繼任者,他說這個先君活著的時候跟我非常好,我曾經想把這個寶劍送給他,但是他不幸去世了,現在我把這個寶劍送給您,以表達我的心意吧。但是這位繼任者也非常講究原則,他說,我們的國君活著的時候沒跟我交代過這件事情,所以您這麼貴重的禮物,我不能夠收下。季札一听,說那這麼著吧,我去祭拜一下您的先君。于是就帶著各種祭品來到徐國君的墓前,恭恭敬敬地給徐國君行禮默哀,完事之後,季札從腰間解下寶劍掛在了徐國君墓邊的樹上,然後揚長離去。
主持人:這是一個多麼優美的故事,那時候貴族的氣質,雍容、高貴、高雅、從容。可是讓人遺憾的是,到了後來,先秦時代的這種貴族j ng神,隨著後來皇權勢力的不斷膨脹而r 漸衰減。
平民皇帝讓貴族j ng神退位
烏江之戰,項羽本有機會逃亡,卻選擇以烏江自刎的方式,維護了他最後的尊嚴。楚漢之爭的結果,是以項羽為代表的貴族文化完全被以劉邦為代表的平民文化所擊敗。那麼,中國的貴族文化為什麼會那麼早消失呢?
項羽以死保持貴族j ng神
嘉賓:項羽是貴族後代,他祖父項燕是楚國一員名將,在戰國後期非常有名;劉邦則出生在社會底層,是一個平民,沒讀過書。項羽身上不光有英雄氣概,他的貴族血統也使他具備了貴族j ng神,在楚漢戰爭當中,他曾經提出過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建議。因為戰爭打了很長時間,雙方都j ng疲力竭,都非常痛苦,而且老百姓也流離失所。所以項羽就跟劉邦提議,說干脆咱們倆來一場決斗,通過這個決斗來一決雌雄,你看怎麼樣?
主持人:這有點像西方貴族之間的決斗。
嘉賓:是的,完全是西方貴族式的思維方式。
主持人:我覺得另外一件事兒更能說明問題,就是"自刎烏江"。其實項羽到了生命最後一刻,這種貴族j ng神似乎體現得更加充分。
嘉賓:烏江之戰我覺得非常典型地說明了項羽本身的價值取向。項羽來到烏江邊上的時候,實際上他是可以逃走的,因為那時烏江上停著一艘小船,烏江亭長正在等他。c烏江亭長見到項羽就說了,大王您趕緊上船,我帶您過江,現在整個烏江之上只有我這一條小船,漢軍肯定追不上您,咱們過去之後,再想辦法東山再起。但是項羽謝絕了他的好意,僅僅是請他把自己寶貴的戰馬渡過了江,自己則帶領身邊的十幾名親兵,重新殺回漢軍陣營。項羽實際上是選擇戰死這種方式,來維護自己最後的尊嚴。所以這場寡不敵眾的戰爭最後就打得風雲變s ,氣壯山河,項羽一個人徒手殺死了數百名漢軍,最後因為身受重傷,干脆自刎而死。
主持人:後世經常有人為之扼腕嘆息,為什麼就不能選擇坐船先逃,然後再卷土重來,東山再起呢?
嘉賓:要那樣做就不是項羽了,項羽是個真男子,偉丈夫。他所習慣的是那種貴族式的、風度翩翩的競爭,他不習慣于劉邦的這種靠y n謀詭計來進行的這場競爭。可以說,他是主動選擇用死這種方式來為貴族j ng神做一個殉葬。李清照可以說是項羽的知音,她充分解讀了項羽的j ng神,所以寫下了那首詞:"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秦始皇滅了一代貴族
主持人:如果說,項羽之死代表著中國古代貴族j ng神的一種失落的話,那麼我們再看看西方,西方的貴族j ng神實際上延續了很長時間,為什麼中國貴族的這種j ng神,失落得會這麼早呢?
嘉賓:這是因為秦始皇在統一六國當中,把原來國家的貴族基本上都給殺掉了,那些沒有被殺的,或者遷徙,或者流放,所以等他統一完六國之後,別的國家的貴族階層基本上就消失了。那麼秦國本身的貴族階層呢?因為秦國的**制度發展得特別早,所以貴族的特權早已被取消,與平民一樣,都是皇帝的奴僕。因此,自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後,中國的貴族階層,作為一個階級,基本上消亡了。之後雖然歷朝歷代都會分封一些王、公、侯、伯,但是他們的貴族身份和秦始皇之前的貴族,已經不可同r 而語。之前的這些貴族有封地,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封地之內像土皇帝一樣自己說了算,有相對的d l x ng,所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但是之後歷朝歷代的這些貴族,只享受高爵重祿,沒有實際統治老百姓的權利,不允許過多地干涉政治。所以說,貴族階級到秦始皇就基本告一段落。那麼,既然沒有了貴族這個階級,貴族文化也就漸漸消亡。
主持人:文化是需要培養的。在過去的貴族中,教育是非常良好的。我們現在經常說的"君子六藝",即"禮、樂、sh 、御、書、數",那是一種高質量的貴族教育方式。"禮、樂",是教修養的,"sh 、御"是教軍事技能的,"書、數"是教人生活以及其它方面技能的。你看,這里面既有外在的技能,又有內在的j ng神情c o。
嘉賓:所以,這種貴族教育一代一代地延續下來,就使這個貴族j ng神r 益j ng致化,豐富化。一般來講,第一代貴族都是起身草莽,他身上的草莽味、江湖味很難隨著時間的消失徹底清除;第二代就有所不同,因為有第一代創造的條件,所以他的生活經驗和價值觀也和第一代有很大的不同;到了第三代,他的環境優裕起來,教育完善起來,他的j ng力不再放到開疆拓土、為家族打拼,而是放在完善自己的j ng神世界,完善自己的風度和教養,貴族j ng神融入到了骨子里。所以我們說,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的時間。
強硬帝王視懦弱為可恥
主持人:那麼這種貴族j ng神的失落,會給社會帶來怎樣的結果呢?
嘉賓:貴族j ng神的消失,有它的兩面x ng。一方面是等級森嚴的制度也隨之消失,天生的世襲思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民的進取j ng神,競爭意識。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社會進步,是一種思想解放。另一方面,貴族階層畢竟是培養貴族文化的最好的土壤,平民階層無法提供這樣一個生長環境,所以,貴族文化的那種超越x ng,那種優雅和j ng致,自然就喪失了光彩。
主持人:我覺得平民這種j ng神表現,和貴族j ng神似乎是一個此消彼長的一種態勢。你看隨著貴族j ng神在沒落,平民意識當中會出現很多的j ng神因素。有人就說了,就從劉邦開始,中國社會這才算步入了真正的平民社會。
嘉賓:劉邦是一個非常鮮明的分水嶺。在劉邦之前所有國王和皇d d 出身于貴族,那麼劉邦之後呢,所有的皇d d 出身于平民,甚至大部分是出身于平民中的那種流民,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有特s 的現象。有學者研究過,說中國歷代開國皇帝,除了北魏、隋唐這些身上有少數民族血統的皇帝之外,其他漢族的開國皇d d 出身于社會最底層。咱們可以從頭數一下。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他的職業是織席的小販。
主持人:那麼在劉備之後,魏晉南北朝時期,那些開國皇帝又是怎麼樣的呢?
嘉賓:南朝的第一個開國皇帝叫劉裕,史書上這麼說他:"家本寒微,住在京口,一直以賣鞋為業。為人剽悍,僅識文字,因好賭而破家,落魄至極。"就是說他是一個鞋販子,大字不識一筐,平時特別喜歡賭博,因此破產,才走上這種反抗之路,最後居然就成了南朝的開國皇帝。
主持人:往後就是大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史書上記載,趙匡胤出身還可以,最起碼他是個軍人出身啊。
嘉賓:實際上這是正史對趙匡胤出身的一種美化,你如果仔細讀一下的話,會發現,趙匡胤的父親出身很低賤,年輕時無家可歸,流浪于杜家莊,在杜家莊做了倒插門女婿。我們知道,在過去一個倒插門女婿的身份是非常低的。趙匡胤在年輕的時候,也有過一段流浪生涯,窮困潦倒,後來從軍之後才慢慢發跡。
主持人:元朝皇帝咱們不說,明朝的朱元璋最典型。
嘉賓:對。朱元璋的出身確實可以用"赤貧"兩個字來形容。他在江湖中流浪了好幾年,練得膽大心黑,後來成了開國皇帝。
主持人:之前我們說過,在貴族社會中,權力斗爭、政治斗爭,甚至是軍事戰爭中,彼此都會留有余地,行事相對比較溫和。但是從秦始皇以後,各種斗爭就變得血腥和殘酷下來了。
嘉賓:確實,在秦始皇之後,中國政治斗爭的殘酷x ng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所有的政治家都相信,在政治斗爭中一定要心狠手辣,斬盡殺絕,不能給對方留一點翻盤的機會。所以你看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之後,一方面趕緊跑到李淵面前,向他承認錯誤,說我把我的兄弟殺了,我罪大惡極;另一方面卻偷偷地派自己的手下,到他哥哥和弟弟的府中,把他哥哥和弟弟的所有的孩子,包括襁褓中的嬰兒,全都殺光。
主持人:因此,後來中國的歷代皇帝,在他們的j ng神層面上,不要說離貴族j ng神遙不可及,連基本的人x ng都達不到,以至于後來有了這樣一個標準:誰在政治斗爭中心慈手軟,誰就是懦弱,懦弱是可恥的。當然沒有人會去懦弱,于是繼續秉持那種沒有人x ng的政治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