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義的帝國一般僅指領土遼闊,統治民族眾多,擁有持續傳統的強大君主制政體國家。而且帝國稱號的使用一般需要國際上普遍的認同。帝國的國家首腦一般為皇帝,漢語對于中國以外的帝國首腦也常使用音譯(如奧古斯都、哈里發、蘇丹、沙皇等)。帝國君主通常為世襲,但也有通過選舉和指定產生的,如羅馬帝國的皇帝。這些國家常自稱為帝國,或把帝國一詞寫入正式的國號(如大清帝國、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等)。限于帝國對領土規模、政體和國際影響力的要求,幾乎所有狹義的帝國都出現在亞歐大陸。
世界歷史符合上述標準的狹義帝國主要有︰公元前6至4世紀的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統一印度大部分地區的孔雀帝國、笈多帝國、貴霜帝國、莫臥兒帝國等王朝,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20世紀初的中國歷代「正統」朝代(秦至清),公元前後至4世紀的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大秦國),神聖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大食國,或薩拉森帝國,包括倭馬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蒙古帝國,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法蘭西第一帝國,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等。1933到1945年存在過的,並且反人類的納粹德國,在歷史定義上也算是一個帝國。」趙守忠一口氣說完了歷史上各中定義帝國的信息。
「一個帝國的興起有無數種原因,但是一個帝國的衰亡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制度的落後于經濟基礎發展。不管是相對于其他國家的制度落後還是相對于其他國家的經濟基礎落後都會亡于外患。而本國的制度落後于本國的經濟基礎,就會亡于內患。古今中外滅亡于**帝國的無一不是驗證這一真理的例子。」李基定下基調。
「d c i的法西斯政權就是繼承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制度遺產,擁有領先世界的創新型制度才在一戰後,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從一片廢墟的戰敗國蕭條中重新崛起。但是過于依賴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就產生了集權的zh ngf 。在依靠鼓吹種族主義取得認同感和犧牲弱勢群體利益收買各個階層上台的納粹不得已走向軍事擴張的道路失敗之後,傳統帝國的擴張模式就進入全新形式的綜合擴張模式了。
公元前3500年的古巴比倫開始到公元後1945二戰結束,帝國擴張都是主要依靠軍事力量。在這段時間里,擴張的成本在各個帝國中後期的掌權人眼中都是高的無法接受,原因就是軍事開支巨大。沒有美國一樣的全球經濟火車頭地位和現代工業極高的生產力支持,絕對不可能承擔這種跨洲際的軍事擴張。如果有國家想強行嘗試這種擴張而沒有經濟基礎來支持,一定會迅速滅亡。這種體系一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弱化,而不會越來越強大。我看還是靠非軍事手段統治世界成本低。」李基又開始算經濟賬了。
「帝國最強的地方就在于具有包容x ng,不像單一民族國家的強勢民族主流民族打擊排斥弱勢民族和少數民族一樣具有經濟上的普遍動機。多民族帶來的多元文化和經濟體系更有利于上層建築的穩定,就像物種多樣化的熱帶雨林比草原更具備抵抗天災**的能力一樣。
因此,我們計劃中的帝國不是一個依靠軍事力量統一世界的霸權國家,而是一個沒有外敵和對手的軍事經濟文化高度發達霸主,在政治上能領導全球各國,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上能成為各個民族學習對象的領導與老師身份的資產階級帝國。君主不論有沒有實權,都是一個比較強大的資本家和寡頭,但不是佔據絕對優勢的寡頭,還要有若干個寡頭能夠給予一定威脅的新貴族團隊,也就是統治階級內部m nzh 的平衡分權狀態。
在中國的歷史上,最接近這個完美結構的時代就是大宋帝國的十一世紀。只要把地主階級變成資產階級,這個完美的時代就會徹底的改變漢族,乃至全世界各個民族的命運。」趙守忠又開始馬後炮了。
「那就投票表決,我們到底使用光榮革命還是鐵血革命來把統治階級的成分變成資產階級就看各位的投票了,事先說好,這次投票不準投棄權啊,2選一,誰要是有問題趕緊提!」李基催促起來。
「無記名投票搞這麼復雜干嘛,學學人家東京大審判的對甲級戰犯是否使用死刑的表決不就行了嗎!麻溜的,我還有實驗沒做那,趕緊表決完,我趕回去做那個滾齒機的樣板機呢!」王能嚷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