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日不落帝國 第143章 馬上民族的漢化代表

作者 ︰ 時空寡頭koen

遼國人主要是契丹人女真人渤海人和漢人粟特人回鶻人等.遼國文化是以漢文化為骨架,契丹等游牧民族文化為輔助建立起來的政權組織形式,國家機構設置,百姓教育民間傳統信仰等基本上是從中原漢地傳播過去的.有遼一代,契丹人漢化很深,在遼國滅亡前,只有150多年時間,契丹人已經基本上說漢語,用漢字,自視為中原正統後代.以中國漢文化的繼承者自居,甚至還鄙視南宋的文化為男蠻.在契丹滅亡後,一部分人西遷到中亞.又在當地殖民建立西遼.存在了100多年,發揚漢文化,威震中亞.從伊斯蘭教對西遼的記載來看,西遼是個以契丹人漢人為主的漢語國家,跟內地封建統治者一樣,文化典籍,心理認同跟漢人一樣.他們也自稱是中華.以華夏自居.

大師兄去了東海上釣魚(捕鯨的產業被師弟們視為像充滿魚腥味的旁門左道),234三個師弟在遼國境內(金國還算是遼國的**武裝,沒有得到遼國的平等承認和國際認同)也開展著艱苦的創業,幸好遼國的漢化程度高,沒有什麼語言障礙。三個見過世面的人才不約而同的采用了建立貿易棧的形式打開局面,拳頭產品自然是精挑細選的針對游牧民族的神器三件套了——茶磚、烈酒、食鹽了。這三件套用來換取游牧民族的馬匹、羊毛、藥材、皮草、金銀礦砂、女乃制品無往不利。

遼國的地盤上沒有那個傻瓜會得罪能大量提供這三種貨物的外商,這三種物資都是大宋帝國對北方諸國禁運的戰略物資,有限的幾個榷場每年換到的貨物也僅僅只能供應貴族和邊境地區的富裕酋長。雖然富庶的南京道可以提供一些糧食和渤海海鹽,但是遠遠無法和能夠突破大宋帝國封鎖將這些緊俏物資走私進來的大神相比。

為什麼要派三個高材生到遼國這種鳥不拉屎的落後地區來。原因很簡單,遼國雖然落後,但是用現代的官話來講,中遼友誼源遠流長,兩國是世界級別的大國,是互為最大貿易伙伴和東方世界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決定性力量,是維護東亞地區穩定的定海神針,是世界第一第二兩個最大的經濟體。

宋國駐遼國大使張業(外交關系的巨大進步,在穿越眾的唆使下建立的現代外交體系僅僅初步實現了大使、領事等虛名的改革)在接受新宋社(白佳的惡搞,《新聞大宋》報紙報社的簡稱)記者專訪時表示,過去10年里,世界和宋國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包括宋國在內的新興國家的群體性崛起成為影響世界格局的重大事件。宋國經濟總量已上升到世界第1位,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宋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重要力量。宋國共有2000多名維和人員在境外執行任務(穿越眾辰基集團的海外駐軍和安保力量)。

與此同時,宋國還在國際體系變革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宋國積極舉辦二十國集團峰會進程,與國際社會一道努力應對國際氣候危機,(小冰川期的糧食減產通過穿越眾擴散的技術革新被抵消)。

張業說,宋遼關系的發展變化是宋國世界關系發展變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宋遼重新打開交往大門140年來,在幾代宋國皇帝和遼國皇帝的共同努力下,兩國關系總體保持了穩定發展勢頭。過去10年可以說是宋遼關系迅速發展的10年。宋遼關系已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最富活力的雙邊關系之一。這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宋遼兩國的利益聯系日益緊密。宋遼互為第1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達4466萬辰基元,是兩國建交時的182倍。建交之初,宋遼之間人員往來每年約1萬人。而現在每天有近1萬人、每26分鐘有一艘大船往來于兩國之間。宋國在遼留學生超過160人,遼國在華留學生已達2.4萬人。

二是宋遼高層往來和對話磋商頻繁、深入。1940年至今,宋遼兩國元首共舉行26次會晤。雙方新建了宋遼戰略與經濟對話、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戰略安全對話、亞太事務磋商、西夏事務磋商等多個重要對話機制。雙方各部門、各層級之間的日常交流與溝通更是不計其數。通過這些交往,雙方就廣泛議題保持著深入、坦誠溝通,對加深了解、增進互信、深化合作、管控分歧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宋遼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保持著密切溝通與合作。兩國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對話,在應對國際氣候危機中進行建設性合作,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作出重要貢獻。兩國在西夏等地區熱點問題以及反恐、氣候變化、能源、糧食安全、疾病防控等全球性問題上開展富有成效的協調與合作。

張業認為,由于宋遼社會制度、發展階段、歷史文化傳統不同,兩國在一些問題上存在矛盾和分歧是正常的,關鍵是要正確看待和妥善處理。宋遼之間的矛盾和分歧,有些是因為政治偏見所致,有些由于相互缺乏了解造成,有些是兩國建交以來一直存在的老問題,有些是隨著兩國關系快速發展而出現的新問題。

張業說,確保宋遼關系穩定發展的關鍵是要相互尊重、平等互諒,特別是尊重和照顧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雙方應堅持通過對話磋商,增進理解,積累共識,避免誤解和誤判。對于兩國的經貿摩擦,應本著開放精神和互利原則,通過平等協商妥善處理。

展望宋遼關系的發展前景,張業表示,蘇頌宰相年初訪問遼國期間,同遼國皇帝就宋遼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達成重要共識,為宋遼關系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全球化時代,在宋遼兩國利益聯系日益緊密的背景下,看待和處理宋遼關系需要新視角、新思維。宋遼共同利益遠遠大于分歧,合作是宋遼關系的主流。宋遼關系不是、也不應該成為「零和游戲」。

張業說︰「我相信,只要雙方堅定致力于相互尊重、增進互信、拓展合作、妥處分歧,宋遼兩國完全可以打破歷史上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必然走向對抗的所謂‘定律’,走出一條和平相處、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之路。」

當然,這只是部分大宋士大夫的想法,問卷調查遼國官宦和實權人物則基本都是哈宋的腦殘粉。‘願來生生在中國’這種嚴重的叛國反動言論竟然出自遼國皇帝之口。有這樣的昏庸皇帝自然是很受大宋帝國歡迎的。一個痴迷中原文化又昏庸無能的遼國皇帝符合大宋帝國乃至漢族的利益,在位40多年的耶律洪基自然不會妄興刀兵破壞自己的追求。

可以說這個奇葩的皇帝絕對可以成為中國古代文化對外輸出的成功案例最大牌的一個。在體會過各種穿越眾搗鼓出來的生活用品和美食之後甚至一度想廢除四時捺缽制度,定居在南京享受生活。

通過高級貴族在冬捺缽的時候引薦給皇帝,三個投機大師的高徒見到了傳說中的耶律洪基。一個普通的老頭子,在位四十年的酒色昏君看到三位不卑不亢的年輕宋人進獻的大量禮物十分高興,禮單中包括自己最喜歡的佛教畫像典籍器物、唐詩三百首、新唐詩全集、彩色玻璃酒器、精美的高彈棉布內衣等等。基本都是自己從未見過的好東西和最愛的禮物。這下禮物數量不多,惠而不費。尤其是書籍和詩集更是撓到皇帝耶律洪基的癢處,看到這些禮物的時候眼楮都要放出光彩了。

一邊感嘆沒人懂我,一邊看著印刷精美的唐詩集。等到醒過來看著站立很久的三個宋國俊才一陣尷尬的連忙賜坐上茶。

「你們三個小子不遠千里深入我遼國經商,我大遼還是禮儀之邦,有來有往定不會虧待友邦人士。你們有什麼要求盡管提,只要朕能辦到絕不推辭。」

二師兄項超急忙表示沒有什麼要求,進獻禮物僅僅只是仰慕皇帝天威「得見天顏已是最大的福分,豈敢要求陛下賞賜?」

三師兄陳輝也仿佛影帝附體一般裝作惶恐的低下頭。老四也表示自己還繼續進獻這些大宋帝國出產的書籍文章、實用器物到大遼,補充和豐富遼國的萬民的文化生活。

高興的耶律洪基心想自己收了禮物不給回賜也不像話,干脆賞賜商人最愛的東西,那就是稅收優惠「朕就賞賜你們三個名下的產業免稅十年,從今天開始。」

一年之後,耶律洪基就後悔了,當初自己沒好好調查一下,心里想當然的認為幾個能通過宗室見到自己的宋國商人生意也不會很大,了不起一年賺個5、6萬貫頂天了。原本遼國對于新開墾的荒地也就是實行十年免稅的鼓勵政策,這種慣例也讓耶律洪基認為做書籍、器物買賣的商人每年免去了不起千把貫稅收的既體現自己的慷慨大方,又不會讓人鑽空子偷稅漏稅。

當一個個嬪妃宗室見面的時候推薦自己試用各種精巧的奢侈物件時還以為宋國有新的發明和時尚流行傳到大遼,等到大冬天吃上新鮮的黃瓜和水果的時候,才開始關心其源頭。查到最後,一份總結性的文書當中鮮紅的合計減免應交稅收三百六十萬貫十四個大字讓耶律洪基後悔的想撞牆。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第一日不落帝國最新章節 | 第一日不落帝國全文閱讀 | 第一日不落帝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