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弩手,放箭!!!」
「嗖嗖嗖」
隨著漢軍將領的一聲令下,漢軍頓時將手中之箭源源不斷的射出,猶如漫天蝗蟲一般遮天蔽日,又猶如隕石天降般聲勢浩蕩。
鮮卑大軍雖人數眾多,然面對守城器械精良的漢軍,強攻半月卻是未有絲毫辦法。
在付出幾千具尸體後,鮮卑大軍緩緩退去了,城上的漢軍皆興奮不已,高聲歡呼。
董卓見此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自從撤退到這裕城之後,董卓便一直站在這城牆之上,雖未親手殺敵,卻是使漢軍心中很是安穩。
然而董卓心中可並非想臉上那般開心,鮮卑大軍連續半個月的進攻,使得此時這裕城中的漢軍已是不足萬人,雖然鮮卑大軍損失的兵力是漢軍的五倍。
但鮮卑大軍多是奴隸大軍,死多少,鮮卑人也不會心疼,而董卓卻並非如此,原本出征的五萬南越軍,經過長時間的廝殺,已經成為了真正的精銳。
這些精銳在一般的軍中可都是能夠擔任什長,屯長的骨干精兵,死一個董卓都會感到心痛。
好在建寧三年四月五日大漢傳來了好消息,漢軍組建北伐軍突擊高句麗,僅僅數日便攻至高句麗國都。
不得不說,此時的高句麗實力還沒有後來那般強大,國土面積亦是較小,且國內大軍皆派至北方參戰,才使得漢軍一擊得手。
想來是高句麗此時的國王,未曾認真的了解此時的大漢,此時的大漢已不是之前的那般腐朽不堪了。
然而高句麗的戰爭實力亦是相當可觀的,在得知漢軍已將攻至國都之時,高句麗國王即刻召集國內青壯,並召回北方大軍。
使得高句麗國都一日之間,竟然擁兵八萬人,而攻至國都下的漢軍,僅僅是虎賁與鐵騎兩軍,無雙軍皆被駐扎在了長慶,以防止高句麗大軍回師南下。
高句麗北方作戰之十五萬大軍,若要回師支援國都,那麼必須要經過然城與長慶兩地,而這兩地如今皆在漢軍手中,這就意味著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就要看是漢軍率先攻破高句麗的國都,還是高句麗的十五萬大軍率先南下。
就這樣與好消息一同傳到董卓耳邊的還有一個壞消息,繼續拖住鮮卑大軍,夫余國的南線大軍會南下攻打高句麗,北線自然便需要漢軍自己獨自支撐。
就在這時,一名斥候飛快策馬奔向城下大喝道「將軍,鮮卑大軍退兵了。」
董卓聞言三步並作兩步,來到城牆邊道「此言當真?」
「不敢欺瞞將軍,剛剛鮮卑大軍撤退後,並未入鮮卑大營,而是一路向北而去,我等前往其大營查看,發現里面空無一人。」
「好,好,好。」董卓連說三個好字。
城上的漢軍,皆回以巨大的歡呼之聲。
建寧三年四月八日,鮮卑大軍因得知高句麗撤軍,恐夫余國趁勢反撲,立即收縮兵力,進駐城池之中。
畢竟鮮卑乃是馬背上的民族,是故這為了守護好城池,需要早早的做好守城準備。
這樣董卓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竟是輕而易舉的完成了。
與董卓的開心比起來,董寵就要郁悶多了,輕而易舉的攻佔了高句麗整個南方領土,卻在這高句麗國都一座孤城上屢屢受挫。
連續攻打了數日,卻是連城頭都沒有攻上去。
這一日漢軍停止了攻勢,董寵、賈詡、徐榮、張純四人帶著一眾護衛,來到高句麗國都之外的高坡上。
董寵看著千瘡百孔,卻依然屹立不倒的國都城,轉身對賈詡道「文和,子賜。听聞此前陛下親征,平定許昭叛亂之時,余杭一戰,用投石車一砸便基本結束了戰事,可是真的?」
賈詡微微一禮道「那次大戰之具體指揮,乃是徐榮將軍,還是請徐榮將軍說說吧!」
徐榮也不客套,開口道「將軍,許昭大軍與這高句麗大軍完全無法比擬,那日,我等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現在了余杭城下,給反軍以威懾,再者,反軍皆是反叛之人,雖許昭稱帝,其麾下兵士依然認為自己是叛軍,如此一來面對陛下的大軍才會不堪一擊。」
「而這國都城的大軍,皆如我等大漢軍人,拼死搏殺為的乃是保家衛國,且其身後乃是自家妻兒老小,怎會放棄抵抗?」
董寵聞言點了點頭,的確,這場戰爭大漢才是侵略者,但是沒有辦法,國家與國家之間哪里有那麼多的仁義,有的只是**果的利益。
雖然劉宏對東漢靈帝時期的歷史不是很了解,但是劉宏卻也知道東漢末年可謂是天災不斷,是故能有一個不錯的產糧之地,是重中之重。後世毛爺爺說的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嘛!
隨後董寵開口道「諸位,不知我等圍而不攻可否?」
賈詡毫不猶豫的搖頭道「將軍,這國都城內至少尚有糧百萬石,我等要圍到什麼時候?此時我軍的兵力與高句麗的兵力相當,若非鐵騎軍三萬鐵騎的話,我等根本就無法與高句麗大軍對戰。」
其實董寵話一出口,便知道失言了,且不說賈詡的理由,單單是這場戰爭的出發點,就不是要打一場長時間的戰爭。因為這次的戰爭,只是為了給大漢提供一個產糧之地而已。
隨即董寵無奈的說道「若是別無他法,還不如將這只大軍放走。」
董寵雖是無心之言,然賈詡卻是眼楮一亮,隨即道「將軍,所言甚是,高句麗以東國都五百里便是沃沮國,其國國主乃是守成之君,若是我等可將高句麗之國主驅趕至沃沮國,長慶之外的十余萬高句麗大軍亦會轉道東進,那時一山不容二虎,必會惡斗,我等亦可輕而易舉的佔據高句麗南部。」
「參謀,若是高句麗聚集大軍重新殺回,又當如何?」
「沃沮國與高句麗邊界之處,乃是蓋馬山,我等只需駐扎三萬大軍,便可將二十萬大軍拒之門外。」
董寵對這個提議很是動心,不過還是問道「可是,又如何將國都城的高句麗國主驅趕出城呢?」
「此事易耳!」賈詡自信的笑道。
ps︰上面提起的有一個好的產量之地,不是說這里產量多,而是這里沒有世家朝廷得到的稅賦比較多,畢竟漢朝是按人頭收稅的,攤丁入畝還有一千多年才出現呢!
今天加更兩章,第一章在下午三點多,第二章可能要晚一點,大家連晚上九點那章一起看吧!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