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遭那空氣頓一下變得冷凝!連細微的呼吸似乎都變得那麼不自然!
隆基一震,當即便起身對著父親猛地跪下︰「父皇,兒臣並無……」
「朕知道你沒有異心!」李旦打斷,知道他想說什麼。隔過被天光照耀的有些娑婆的視野,他將身體微微前探,對著隆基頷首後,口吻變得溫和許多,「朕是認真的。」神色亦是肅穆。
隆基整個人有點兒發懵,也有點兒木住。他下意識抬頭對上父親的眼楮,那一雙嚴整肅穆的眼神里似乎又藏著彌深的真味。似乎是篤定,似乎是決心,又似乎是並不真切的一種探尋……絲絲縷縷交匯一處,終歸難叫人真正看清楚!
隆基思緒百結,他的神緒被李旦攪擾的很是紊亂,他不知道父親怎麼突然就對自己說了這麼一句話,難道是對自己與太平近日來那種種斗法、以至于每一次都拂逆了父親原本的決策,故而類似秋後算賬的刻意如是說?
但他又不敢冒然告罪,因為這些都只是他的猜測,他並不確定。同時又免不得有了這樣一層顧慮,好端端的父親突然提出要傳位給他,這又是不是……听到了一些不好的言語,父親心中對他有了猜疑,故而刻意試探他?又或者父親的心性當真是極恬淡的,這麼久的掙扎和持平,他是真的倦了、累了,故而真的動起了讓位太子的心思?
無論是哪一種,都是有可能的。可無論這傳位一說是真是假,都把他委實是嚇了一跳!且他也都不能應下父親的話。
輾轉經久,隆基嘗試著將這話題往偏處移開,他目色動容,聲息流露著一痕懇摯︰「求父皇莫要說這樣的話嚇唬兒臣,父皇這話……讓兒臣嗅到不好的味道。」喉嚨一動,有點兒哽咽,「兒臣不願直面這樣的問題,因為兒臣不願與父親日後的離別。」這話也不全是假話,有一些真情流露是存乎其間的。
旦心中一軟︰「嘖。」蹙眉微微,旋即又無奈的嘆一嘆,抬手將兒子虛扶起來,「父皇這不好好的,何曾就與你離別?」旋即一定,又側首嘆了一口氣,聲色黯黯然,「誰說江山就是極好的東西?那是一份責任,誰坐誰累心!」
隆基心念轉動極快,自父親這後續的話語、眉目間含及的情態中,感知出其中一份真實的意味。又忽然覺的,父親是倦了,這陣子以來無論是身還是心都是極疲倦的,故而一倦之下便又起了「讓」的心思,說出了意欲將皇位交付于他這類的話。
反觀李旦自身,他的一生似乎都與一個字月兌不開關系,那便是「讓」。他一讓皇位給母親;二讓皇位給兄長;難道時今還要三讓皇位給他這個兒子?
父親他凝結了一生的經歷,耗盡一生的精氣神抒寫了這一個筆力蒼勁、引人琢磨的「讓」字,他這一輩子稀里糊涂的過來了,結局似乎已經可以欲見,可他這一生又是否過的開心?或者說又是否真正的開心過?
沒有人知道,包括李旦自己!
一來二去間,隆基對李旦的心思已經隱隱解意,他開始靜下心來認真的思量起父親的提議。
說實話,繞開父親直接登基這樣不孝的想法,他不是沒有過。其實早在當日上官婉兒的寢宮之前他下馬請命,而父親一言未發、只抱著已經死去的婉兒穿過大軍徑自離開時,他便隱隱動了這個心思;後來他跪了三天三夜跪不出父親、最後不得不與大哥李成器一同跪請父親出面主持大局時,也動過這個心思,並且隱隱的有所表露。可無論是朝臣還是兄長,都很委婉的避開了他的提議,那時他看清了天下民心歸向的是父親而不是自己,故而只能作罷。
其實在父親登基之後,隆基心里還是有點兒慶幸的,慶幸自己不曾被一時的貪念徹底佔據了頭腦,慶幸自己成功的將父親扶上了皇位。因為復闢之後的皇上,面對的是一盤散沙的局面,需要費心規整、需要耗神謀劃的東西實在太多,而隆基自己畢竟還只是一個二十五歲的小伙子,比起二度登基沉穩持重的父親,他的手段和經歷還不足以擺平這泱泱大唐的諸多亂局!
時今該規整的已經有了些規整,雖然大唐的局面依舊混亂、且是可以欲見的一日比一日的亂,但那都是因為太平與隆基兩方勢力的各不相讓,若是這兩方都能做出讓步,或者其中一方逼得另一方後退一步,大唐的燃眉之急都委實可解!
只怕這也是父親為什麼想到了讓出皇位、扶持太子登基的根源所在……
只是,隆基還是不敢冒然應下父親這話,他不得不從長計議自己所擁有的、還有自己所沒有的。心里明白,他時今還不能冒然便當皇帝,因為他的根基不算很穩定、羽翼也沒有達到一個滿意的成熟度,于他來說還是倚靠著父親、幫扶著父親方為穩妥可行,一旦他答應了父親一時的心熱而當了皇帝,恐會被人以年輕為由立刻架空這權勢,到那時候便是父親都奈何不得紋絲!
「父皇。」心念甫至,隆基抬目時眼底充斥了一脈堅韌,聲色沉澱,「兒臣現今堅決不能受之!」旋即一抱拳,「請您為了天下蒼生考慮,擔起這江山重任!」
李旦不說話,就這麼與兒子四目相對。父子之間僵持在這里,又不像是相互都不肯讓步的堅持,而是一種會心交流、心照不宣的目光探尋。
周遭的風聲細細微微穿過耳廓,靜好的時光被烘托的有些肅穆。良久之後,彼此之間自對方的目光中看出了一些別樣的味道、真實的心思。
李旦心念一下下的沉澱下去,終于點點頭,錯開那目光︰「朕昨晚已召集三品以上官員議過此事。」啟口後語氣做了緩和,旋即又看兒子一眼,「你來請安之前才令他們回去,他們很快便會告訴你了。」一頓又道。
隆基心震。雖然父親的口吻里並沒有什麼怪罪的意味,可這樣直接的點破了官員各為其主、議事後會去向他稟報,還是令他倏然就有些尷尬。
李旦這話本就沒有刻意怪罪,更不存別樣意味,只是很隨心的一句。而隆基面上的反應令他有點兒無奈。
果然皇帝會是孤家寡人,自從登基之後無論是兒子還是妹妹、還是身邊的朝臣,他這邊兒只要稍稍流露出一丁點兒的反應,便會引得這些人輾轉猜度忒夠累煞的!哪怕是一個無心的句子、一個隨興的玩笑,都能被他們當作了真、根本不會往玩笑和無心上主動去靠攏!說什麼君心難測,其實是因為天子掌有生殺大權,所以不敢測、不敢相信吧!
就是這樣一個注定高處不勝寒、又得防範太多的位置,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醉里夢里都心心念念只為一奪?想不通,而沒有親身嘗試過這個中百味的人,更是不能懂……
他有些薄倦,身與心都是。擺手令隆基退了下去……
誠如李旦所說,他昨晚召集了官員們議事,議的便是傳位太子之事。在這之後,那些官員才一散場便急急忙忙的回去,各自找到了各自的主子報備這件事。
皇帝厭倦了坐擁江山,只以曾經兩讓天下為由,說自己素性恬淡、並無為皇之心,故而時今打算擇賢者繼承統治、傳位太子。這樣的事情委實是大事,是一等一的大事,是改變命運顛覆乾坤的大事!
可即便是商榷了一夜,商榷之後也自然是沒有一個結果的。因為那一眾朝臣都未表態,誰也沒有傻到針對這樣一個極為敏感的問題便大表態度的地步!
試想,這類事情也委實是不大好表明態度的。皇帝提出讓位太子,如果臣子響應皇上、順應皇上的心思,贊皇上美德昭著一心為國為社稷,不是就肯定了皇上那話里的意思,間接的指摘皇帝不夠優秀、擔不得皇位?且即便那是皇上真正的意思,又有哪個皇帝願意看到自己才一說要讓位、朝臣便立刻響應的局面?
而如果說皇帝的決策不英明,說自己只認皇帝不願跟著太子走,也委實是不妥的!因為太子是與皇上同體的,是日後的皇帝,不順應太子便也等于不順應皇帝,且得罪了太子更是不明智的。
而這其中還有一條不得不考慮,便是,皇上是不是就前面幾件事兒對他們這些臣子起了疑心,收整完宰相之後便來敲山震虎試探這班臣子?
有著這諸多的疑慮,李旦一夜議事,自然是什麼結果都沒有議出來。這幫大臣只是渾水模魚避重就輕,沒有一個明確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李隆基已在請安之時便知道了這個消息,自不必說。
而當太平公主听到心月復告知自己,說皇帝有了傳位的打算,她那心頓然一個「咯 」!
心知道,皇上是面對自己與太子日趨惡化的爭斗,有了退避的念頭……如果這只是一時之念、亦或者一些人心中認定的是在有意試探,那還好些。而如果皇上是認真的,就委實不好辦了!
太平心中隱隱不安,她急于思量一個法子來遏制李旦的念頭!
她心中認定,絕對不能讓李旦退位,絕對不能!李隆基一旦登基,她這邊兒便更不好動手。廢太子再立簡單,廢皇帝那就是謀反啊……
太平急了,當真急了。對她來說,李旦在位比李隆基在位要好許多!她與隆基之間當真是一左一右背道而馳的行了這麼久,他們之間已經再沒了斡旋的余地。一旦隆基繼位,那鋒芒凜冽的寒光劍第一個指向的便是她!到了那個時候,莫說這時今所享有的、所被賦予的權勢和地位,李旦在一日倒還好些,那畢竟是她的胞兄,隆基還是多少會顧及;待得一日李旦不在,便是連她這卿卿性命都不一定能保得住了!
時局是殘酷的,一切變故都來的太過于突兀……
是由會員手打,更多章節請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