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拉著胡昭一路說說笑笑地來到自己的客房,兩人談得投機,絲毫不覺時間的流逝。轉眼之間,兩個時辰悄然逝去。經過這一番交談,楊偉發現胡昭可以說是一個法家的狂熱粉絲。
胡昭並沒有像歷史中說的,信奉老子清靜無為的理論。而是非常想要出人頭地,以法家的理論來治理國家,做到以法治國。
但是楊偉發現胡昭的法家思想太過激進了,楊偉可是知道歷史上著名的法家擁護者,可以說沒有一個是好下場。所以楊偉一定要將胡昭的想法扭轉過來,他不想看到這樣一個談得來的朋友落得一個淒慘下場。
看來歷史中的胡昭選擇隱居,對他來講,未必不是一件幸事。但是現在的胡昭為什麼與歷史中的胡昭有那麼大的出入呢?
楊偉忽然想到,是不是胡昭看到了什麼使他大受刺激的事情,而使他有了巨大的轉變。最有可能的是黃巾殺官造反,或者是後來的天下大亂,今天你殺我的官,明天我殺你的官,使得胡昭寧可隱居,將自己的抱負深深地埋在心底,也不願淌這趟混水。
胡昭在今世雖然名聲響亮,但是他參加過兩次科舉都是名落孫山。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法家的緣故,在如今儒家大行其道的情況下,鼓吹法家理論會造成何種後果,那是可想而知的,最終他連鄉試都沒有通過,現在還是一個秀才身份。
是以胡昭在失意之余,游歷天下,排解郁悶的同時,增廣見聞。楊偉在為胡昭暗嘆可惜的同時,又是有些慶幸,現在扭轉胡昭的觀點還來得及。
胡昭的法家理論相比于張植還有些稚女敕,也只有像胡昭這樣的年輕人才會將法家理解的如此偏激,缺少了世故的圓滑。
而楊偉卻是從真正的法治社會而來,是極端的法治社會,像美國的陪審團制度這種平衡道德和法理的機構都沒有,根本就是審判長的一言堂。這就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錯案,而且有很多值得同情的人也都被判處了極刑。一些不合理但合法或者不合法但合理的例子比比皆是,讓人觸目驚心。
無論從哪方面來講,楊偉對法家都比胡昭有發言權。楊偉組織了一下言辭,說道︰「孔明啊,你的觀點太過激進,我只能持保留意見的認同。世上不可無法,但法卻不能作為唯一的行為準則。」
胡昭听到這里,面現不豫之s 。楊偉繼續道︰「我給你講一個戰國時秦國商鞅變法時期的故事,當時的秦國非常注重法治。一天,一個強盜攔路搶劫,一個好漢看不過眼,拾起旁邊的棍子,就給了那個強盜一棍子。
沒想到那強盜忒不經打,一棍子竟然把強盜給打死了。那好漢見出了人命,不敢隱瞞,當時可是有連坐之法的。見官之後,原原本本地將事情交代清楚,被救之人也是為好漢作證。
但是當時可是商鞅執政,篤信法治勝于一切,就連當時的詩書都給燒了個一干二淨。縣官雖然為難,但也不敢違反法令,當時的法令最基本的一條就是殺人償命。最終縣官昧著良心判了好漢一個斬立決。
此事傳到商鞅的耳中,商鞅夸獎這個縣官是一個執法如山、鐵面無私的好官。從此以後,秦國再無見義勇為之人。」說到這里,楊偉端起茶杯輕輕啜了一口。胡昭的臉s 已經有些不自然了,顯然心里已經開始動搖。
楊偉繼續道︰「孔明可知道我大越定鼎天下的淮水之戰嗎?」
胡昭道︰「我大越五萬j ng銳全殲白起五十萬秦兵之役,三歲小兒都知道,我如何不知。」
楊偉道︰「孔明可知此役關鍵在何處?」
胡昭道︰「當然是秦兵士氣低落,我大越才可一鼓作氣全殲秦兵。」
楊偉道︰「為何低落?」
胡昭道︰「當然是太祖振臂高呼,朕受天命,討伐秦逆,大越興亡,在此一戰。我大越士氣瞬間高漲,秦兵士氣大挫。」
楊偉戲謔道︰「你信嗎?」
胡昭目瞪口呆地看著楊偉,他雖然不信,但是也不敢像楊偉一樣宣之于口。
楊偉神神秘秘地湊到胡昭面前,壓低聲音道︰「這件事情是我那皇子學生從宮中偷拿出來的典籍記載,萬不可泄露。」
胡昭鄭重點頭,楊偉道︰「其實這場戰役的勝敗完全是一個士兵引起的。」胡昭驚愕地張大了嘴巴。
楊偉繼續道︰「在淮水之戰前的一次小規模接觸戰中,秦軍有一個士兵看到另一個跟他要好的士兵被一刀破開了肚子,也不管是在戰斗中,情急之下,背起他就月兌離了戰場。
因為是在混戰,沒有人注意到他。他只想盡快找到郎中救命,哪想到在一陣顛簸之下,受傷士兵的傷口越來越大,月復腔中的內髒都順著傷口擠了出來,已經是奄奄一息。
只是囁嚅著嘴唇,不停地要求這個士兵殺了他,他不想再遭這份罪。那個士兵眼見其無法存活,只得無奈地一聲咆哮,手起刀落,將這個士兵殺死在自己的刀下。
當他回營的時候,白起正在巡營,看到他,二話不說就把他抓了起來。問起他去了哪里,他實話實說將這番遭遇述說了一遍。
白起軍中紀律森嚴,軍紀嚴明,這件事中不管是他殺害戰友,還是作為一名逃兵,都是罪不容赦,立馬叫人拖出去砍了。
事情過後,軍中士兵都為其鳴不平,越軍在秦軍中的細作趁此良機散步言論,說作為秦兵不可受傷,一旦受傷,不會有人來救,只能等死。如此一來,秦兵士氣大跌。被我大越虎狼之師驅趕進淮水,一時令淮水暴漲。」
胡昭听得是目瞪口呆,要說白起錯了嗎?也沒錯,錯只錯在白起殺x ng太重,軍法太過嚴明。這讓胡昭徹底顛覆了心中想法。
楊偉總結道︰「所以說,國不可無法,但是絕不能作為唯一的標準。作為一個國家,不能光憑法治,要內王而外法。」
胡昭躬身受教。他現在對楊偉不再是佩服,而是崇敬,一種對待老師一樣的崇敬。他的博學在楊偉的面前根本不夠看。在外人眼中,能與這樣的人物比肩,那是他天大的榮幸,他不禁感到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