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內的動亂就以這樣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開始了,最初,林笑棠理想的發起地點安排在九州的熊本,這里是北九州和南九州的交界處,貫通整個九州島,只要熊本一發動,便立刻可以影響到整個九州的局勢,而且,武田毅雄所屬的勢力在這個地區有一定的群眾基礎,人手和武器以及組織都不成問題,但實際情況卻因為平戶的異軍突起變得有趣起來。(*^*學^.ou.m)
九州的第一槍是在平戶打響的,起因是在商會組織的銷售大會上,平戶當地的警察廳和憲兵隊聯合抓捕參與銷售的精英人員和商會代表,結果造成沖突,憤怒的農民和被利潤驅使的銷售人員打死了當地村莊的地頭以及十幾名警察,憲兵隊緊急介入,調動一個小隊的士兵平息事端,結果卻愈演愈烈。
商會的代表在林笑棠的授意下都是隱藏在幕後,事件發動時也沒有站出來充當領袖一類的角色,這些所謂的商會人員,其中大部分都是林笑棠的手下,另外一部分則是林笑棠通過潘其中引入的一些人員,這些人員擅長宣傳攻勢和思想工作,人數不多,但卻都是這方面的專家,尤其是經過了精挑細選,都具有合法的身份和日本的背景,潛伏下來絕對沒有問題,也正是這些人的努力,才將日本底層民眾的對于戰爭的反感和怒火徹底的引發了出來,加上林笑棠精心設計的「傳銷」陷阱,底層民眾在精神和自身實際生存權益受到雙重打擊之下,不作出反抗才怪。
不可否認,這也是得益于日本政府這些年窮兵黷武的高壓政策,國內的民眾被盤剝的一干二淨,現在,天皇和軍部又提出了包圍本土的計劃,籌建三百萬國民挺進隊,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加入到戰爭中,每一個村莊、每一條街道都被按照軍事體質納入整個防御體系,人人皆兵,在從事農業、工業等工作的同時,還要參加預備役教官組織的軍事訓練,至于武器,也只有每人一支的竹槍,統治者的想法便是無數的生命來保衛日本本土的安全。
但其實真的是這樣嗎,通過潘其中部下和馮運修等人的分析,他們總結出了一套適用于目前形勢的教材,以該教材為藍本,在傳銷的過程中,將教材中蘊含的目前形勢的分析透露給廣大的底層民眾。
天皇和軍隊是真的想保衛本土嗎,當然不是,他們不過是想用人命來維護自己的統制,以戰爭的手段獲取失敗後最大的利益,而所有的戰爭苦果,都要廣大的身處于最底層的農民、工人來承擔。
可以說,九州能有目前的成果,這些宣傳干部的確是功不可沒。
平戶目前的斗爭領導者是一個叫做福田平八郎的退役老兵,按道理來說,這樣的人應該是死心塌地擁護天皇和政府的,但很可惜,他面對的計劃是林笑棠一手精心籌劃的,作為一個具有穿越者靈魂的人來說,幽靈雖然不能講未來的走向告訴林笑棠,但他卻將掌握的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的,以及浩瀚的歷史知識全部傳遞給了林笑棠。
正因為如此,林笑棠可以算得上目前最為了解日本這個國家的人。
天皇制度能在日本這個國度內繁衍這麼長時間,可以說是具有著身後的歷史、地域以及化和政治因素的,在絕大部分的日本人心中,天皇就是神在人間的代表,不管是有神論者還是無神論者,天皇制度對于日本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已經根深蒂固,明治維新時,更是將天皇統治的「萬世一系」寫進了憲法,即使是十世紀起,日本經歷了攝關統治、源平戰爭、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桃山時代以及江戶幕府,期間天皇的權力整整被架空了一千多年,但不可否認,日本的歷代梟雄都不敢月兌離于天皇制度自行其是,更何況,德川幕府敗亡後,全部權力重新歸于天皇,明治維新更是建立起以天皇制度為核心的統治基礎,從那時起,天皇便和軍隊合二為一,實現了「公卿與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須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明治維新頒布的五條御誓之一)的目的,與軍人共同執掌天下,這也是軍國主義大行其事的開始。
所以,想要從根本上消滅天皇制度是不太可能得,即使是在戰後,一樣是難度很大,可以設想一下,對天皇制度深惡痛絕的無外是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可在戰後,這些國家能夠得到多少話語權還是未知數,可以肯定更多的話語權還掌握在英美俄三國的手中,他們對于天皇制度能有多少的遏制那就不好說了,更何況,現在美國人的情報機關已經開始和天皇眉來眼去了。
也所以,想要一舉摧毀日本的統治基礎還是很困難的,于是,林笑棠想到了一個側面迂回的辦法,日本的統治基礎是天皇、軍人、政客和豪商的聯盟,對于豪商的打擊自有別的辦法,政客呢,目前看來不過是天皇和軍隊的應聲筒,關鍵便是天皇和軍隊的聯盟,這是一定要打破的,只有徹底將天皇孤立起來,同時極大的削弱日本的軍事勢力,才有可能形成亞洲的長治久安。
造成分裂局面、培養分裂勢力、架空天皇、鏟除日本的軍隊勢力、挑起國內紛爭,這便是林笑棠計劃中的五個重點內容。
所以,林笑棠很巧妙的指引著變亂避開了公開反對天皇的內容,而是根據日本目前的國內形勢,提出了清君側的口號,當然,這個口號也是有玄機的,甚至可以用誅心來形容,那是一句曾經引起了日本國內政壇、軍界極大動蕩的口號,,「清除天皇身邊的壞人。」
這句口號引起了很多日本國人的同感,在他們的眼里,天皇永遠是英明的,國家到了目前這個地步,究其原因便是天皇的身邊聚集了一大批的奸佞之臣,尤其是軍隊中的壞人,所以,參與變亂的人會認為自己的行動是正義的,他們也在向著這個方向努力。
但這句口號落在天皇的眼中,可就是另外一層意思了,裕仁心中的一個痛處,便是昭和十一年的那場「二二六」兵變,一樣的口號,參與這次變亂的那些亂民想要干什麼,他們這是在暗示我退位讓賢嗎,那這個「賢」又會是誰,。
林笑棠可以肯定,裕仁是一定會這麼想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是日本的皇帝,既然是皇帝,那就一定會這麼想。
所以,這次的事情一定不會善了,這樣一來,便是將和平解決的路子給堵死了,還有皇道派那些不安分的家伙,听到這句口號會是什麼樣的想法呢,一想到這些,林笑棠即便是在睡夢中也會得意的笑起來。
平戶已經處于日本全國關注的焦點,而整個亞洲戰場,也在關注著平戶的一舉一動,憲兵隊的一個小隊大搖大擺的開進平戶附近的村莊平叛,意料中的竹槍隊沒有出現,遇到的卻是全副武裝的亂民,他們中居然還有不少退役的傷殘老兵,幾天的光景,竟然將一支數百人的亂民隊伍打造的有模有樣,全是新兵的步兵小隊一接觸,便全線崩潰了,平戶的平叛第一仗就這麼簡簡單單的結束了。
造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不到三天的時間,九州的多個地區便相繼傳來了政府軍平叛失利的消息,鹿島、日田、佐伯和熊本等九州重要城市都陷入動蕩中,叛軍攻入城市,一些參與到傳銷體系當中的地方豪強和富商以及一些失意政客和軍人開始蠢蠢欲動,究其原因便是,他們看中了叛軍所提的那條「口號」,實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而不甘寂寞的皇道派也開始發力,一些已經接到了平叛命令的國內駐守軍隊開始以各種名義拖延出兵的時間,更有甚者,一些激進的軍官和士兵已經開始明目張膽的支持叛亂者,日本國內各方面的怨氣似乎都要從九州這個地方宣泄出來。
九州,的確是日本的「火藥桶」,歷次變亂,都少不了九州的身影,這也是林笑棠選擇九州作為目標地點的主要原因。
當年的倒幕戰爭便是以九州強藩,,薩摩藩為主力軍的,而現在,變亂再一次從九州開始了。
正當裕仁天皇和一群武大臣為九州的變亂頭痛不已,不知道該以何種方式平息此次事件的時候,一個人卻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跳了出來,叫囂著「要以雷霆萬鈞之勢平息九州叛亂,然後統一政令,全國皆兵,誓死保衛本土。」
這個人的出現令林笑棠很意外,因為他的身份和歷史的確太特別和敏感了。
這個人是日本皇族朝香宮鳩彥王,對于這個名字,林笑棠一點也不陌生,相反很早之前,林笑棠便深深的記住了他。
南京突圍的時候,林笑棠截獲到的要屠殺所有戰俘的命令中,這個名字便是當時日軍攻城部隊的最高指揮官,他便是南京屠殺的最大元凶,當時,朝香宮鳩彥王便是接替生病的松井石根出任南京攻城部隊的最高指揮官,簽署並下達了「殺掉全部俘虜」的命令。
朝香宮鳩彥王是裕仁的堂兄弟,但也是鐵桿的皇道派,南京城破之後的屠殺令日軍臭名昭著,日軍由此撤銷上海派遣軍的編制,朝香宮鳩彥王被調回大本營出任最高指揮部的軍事參議官,後來又擔任貴族院議員和傷殘軍人會總裁,可以說,從戰場歸來,他便被裕仁扔到了冷板凳上。
他在這個時候跳出來,是出于什麼用意呢,難道真如日本國內盛傳的,自從年輕時在法國出車禍以後,「腦子便變得不大清楚」了,還是皇道派要以他作為棋子,來試探裕仁的決心呢。
林笑棠充滿了疑惑,但拋開這點不說,這個人,卻是一直都在林笑棠的必殺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