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並非結束。
所有的人全部登上了芭蕉島。
而這個時候,天已微亮,春天所特有的清晨在這個時候顯露無疑。
大家在芭蕉島到處搜索,最後搜到了那批賑災款,而且除了那批賑災款外,還有許多這些海盜搶來的珠寶金銀,加起來比那些賑災款還要多。
這是宋晚秋他們沒有想到的,不過已經得到了這些錢,他們就必須用之正途。
宋晚秋讓人將這些錢運到災區,為那些受苦的百姓買飯置辦粥棚,讓他們渡過難關。
在士兵搬運這些錢的時候,宋晚秋他們才有機會審問這個穆一青,只是在審問穆一青的時候,宋晚秋發覺這個穆一青好生的奇怪,根本沒有一個做官的樣子,簡直就像是的地痞流氓。
這是說不通的,如今的大宋雖然風雨飄搖,可一個可以做到知州的官員,那也是經過許多考核的,至少也是科舉進士出身,書生所特有的氣質應該是有的,可這個穆一青卻沒有。
宋晚秋越看越奇怪,大家將宋晚秋看著,他們也好奇的看著,可是看來看去,並未看到任何不妥的地方,就在這個時候,宋晚秋突然問道︰「你是什麼人?」
這一問大家都有些驚詫,這宋大人是怎麼了,這個人不是穆一青嗎,有什麼好問的?
可宋晚秋就是問了,而且宋晚秋這麼一問,那穆一青突然害怕起來,身子不停的發抖,渾身出冷汗。
大家一看,知道其中必定有貓膩,而這個時候,花不語上前摁住穆一青的臉,一甩手將穆一青臉色的面皮給撕了下來,大家很是震驚,再去看時,那穆一青突然變了個人,臉很女敕,很年輕,而且圓圓的,和原來的穆一青是一點不像。
宋晚秋望著那人,怒生問道︰「你是什麼人,穆一青在什麼地方?」
那人很害怕,可是卻不肯回答宋晚秋的問題,宋晚秋眉目一擰,吩咐道︰「給我打。」
幾名衙役沖上來就商議一頓打,打得那人只嗷嗷,最後實在忍受不住,就回答道︰「真正的穆一青已經死了,我是冒充他的。」
穆一青死了?眾人听得這話,更覺驚訝,他們本以為穆一青用替身來救命,可沒想到卻是死了被人給頂替的。
可這個說法真的很難讓人信服,所以宋晚秋繼續問道︰「你有何證據證明穆一青已死?」
假穆一青想了想,連忙說道︰「尸骨,穆一青的尸骨被我埋在了這個島上,真的,我帶你們去看。」
如今,宋晚秋他們也只能听這個假穆一青的話,去看看了。
那是芭蕉島上的一處枯井,里面很深,不過因為沒水,所以派人下去是很容易的事情,一個人下去之後,不多時帶上來了一具尸體,這具尸體已經開始腐爛,不過並不是很明顯,想來可能是因為現在的溫度還不是很高,再有便是井底潮濕寒冷,尸體不容易腐爛。
所以推測,這具尸體已經被人丟棄到井底大四個月之久。
看其面目,的確和穆一青一模一樣,而且沒有面皮,只是穆一青怎麼會死在這個地方?
宋晚秋瞪著假穆一青問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假穆一青不敢隱瞞,連忙說道︰「事情是這樣的,我們海盜跟穆一青一直有聯系,後來我們想要穆一青放松對我們的盤查,並且允許我們海盜在他的地盤做生意,還不能夠收稅,並且還得給我們供奉,穆一青不同意,于是上島跟我們談判,我一時惱怒,就將他殺了丟進枯井里了,後來一想如果穆一青死在了我們這里,朝廷一定會派人調查,然後我就假冒成穆一青去了青州,霸佔了他的夫人,奪了他的位子,還以他的名義收了不少賄賂。」
這個時候,一切的事情似乎已經明了了,只是宋晚秋卻不相信這個人的話,一個山賊,會易容得這麼好嗎,他怎麼就想著假扮成穆一青呢,這其中有沒有什麼人操控?
想到這里,宋晚秋感覺一陣害怕,如果這件事情是有人操控的,那後面的人將是一個多麼可怕的人。
宋晚秋冷冷一笑,問道︰「是誰指使你這麼做的?」
假穆一青一驚,連忙搖頭︰「沒有人指使我這麼做,一切都是我自己想出來的。」
可宋晚秋豈會相信,她隨即又命令衙役對他進行棒打,可是這次這個假穆一青一直堅持沒有人指使,就算最後被人打死了,他也沒有說出來。
宋晚秋見此,只得作罷,讓人將這兩具尸體也給運了回去。
回去的時候,宋晚秋一語不發,她覺得這件事情的背後,一定有陰謀,一個海盜,怎麼可能想到去假扮成知州大人嘛,如果沒有人對他講官場上的事情,他恐怕早就露餡了。
雖然宋晚秋覺得此事肯定有問題,可現在這個時候,她也是一點辦法沒有,不過還好,賑災款找回來了,先賑災再說。
他們回到泉州的時候,一名衙役急急忙忙跑來,說朝廷送來一封信,是給宋提刑的,宋晚秋離開了快十天,朝廷恐怕也該有回信了。
接過信之後,宋晚秋一看,才發覺是羅百川的,信上說,她提出的事情他已經上報給皇上,皇上說一切事宜听憑宋晚秋一人裁決,給的令牌,就是讓你這麼做的,皇上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宋晚秋看完之後,感恩涕零,當然,她更知道,之所以是有這樣一個結果,恐怕也是羅百川在朝中爭取的結果,再有自然便是她祖父宋慈的萌陰了。
宋晚秋寫了一封回信感謝羅百川,然後便帶人押著那些賑災款去了晉江,在這一路上,陳六子最是興奮,因為宋晚秋幫他的兄弟們報了仇,而且還將賑災款給搶了回來,他們也算不辱使命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晉江的百姓可以度過災難了。
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宋晚秋花不語他們一路長奔,從泉州一直到晉江,沿途再無一人敢動這賑災款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