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官道 第八百二十一章 奔赴嶺南(求月票)

作者 ︰ 寂寞讀南華

第八百二十一章奔赴嶺南(求月票)

今天第一更奉上,求月票和推薦票,希望手上有票的兄弟能夠奉上票票,謝謝

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張青雲一行三人飛赴嶺南省進行調研,一行三人中,除張青雲外,另外兩名干部都來自于晉東省。

詹紅桂為晉東省副省長,另外一人叫粟一宵(豬哥的龍套出馬了),現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其本身也是晉東籍的干部。

張青雲和粟一宵認識是在黨校,但是真正熟悉還是在宴請晉東吳書記的宴席上,張青雲本身有發改委工作的背景,兩人一聊就熟悉了。粟一宵很年輕,今年才45歲,這樣的年齡就進發改委如此位高權重的部門擔任副主任,其前途無可限量。絕對有望成為共和國西北天空的一顆耀眼明星。

粟一宵屬于那種學院派出身,卻富有實干精神的干部,從履歷上看,粟一宵是高中生黨員,免試進入燕京大學,在燕大師從著名經濟學家何淑德先生。獲得碩士學位後進入中央辦公廳政研部門工作。

後下放晉東發改委歷練,後又先後擔任過副市長,市長,市委書記,然後進團中央擔任書記處書記,去年調入國家發改委任副主任。

從粟一宵的履歷可以看出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同時其人也有豐富的執政經驗,張青雲幾乎篤定,粟一宵必是西北一系重點培養的干部。

在為人方面,粟一宵是很爽快的一個人,性子和詹紅桂有些相似,都有西北人那種特有的豪爽。能喝酒,和張青雲在酒桌上拼了一斤多茅台依舊談笑風生。

這次黨校學員調研,張青雲和粟一宵、詹紅桂一踫頭,約定一起行動。詹紅桂道︰「青雲,一起行動可以,但是我老詹半輩子窩在西北,沒見過世面,俺也想見識、了解一下沿海的經濟發展態勢,取點經。

你是沿海來的干部,我的這個要求你可一定得滿足我。」

張青雲哈哈大笑,道︰「老詹太不地道了,你一堂堂副省長,還會沒見過世面?晉東一年光出國考察團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難不成你就沒有份?我琢磨你眼界可能已經和世界接軌了,再看我沿海幾個省,估計是入不了法眼了吧?」

「咳,咳」詹紅桂老臉一紅,一旁的粟一宵道︰「好了,青雲,你就別奚落我們老詹了。上次吳書記找他談話,黨校學習結束後,老詹可能要分管我晉東工業經濟方面的工作。

這副擔子不輕,你也知道,我西北地區的落後狀況,管一省經濟很多時候就是要烹無米之炊,此時不趁機多調研,多了解一下國際國內大氣候,更待何時?」

張青雲眼楮一眯,上下打量著詹紅桂,道︰「那就行吧,我們去嶺南調研。這樣大家都照顧得到,我還一直想去嶺南看看呢那邊可是共和國最早開放的地區。」

張青雲沒有說祝賀詹紅桂的話,詹紅桂分管工業經濟,按照一般的規矩,其進省委常委應該是必然的了。但是分管副省長和常務副省長還是有差距的,詹紅桂這一步沒有上到常務副省長,以他的年齡來算,再往上行的空間就窄了很多。

張青雲的這個提議,粟、詹兩人都表示支持,于是三人調研地點就確定了嶺南,主要調研的城市定位在省會城市五羊市,和嶺南除五羊外唯一的副部級市臨港市。

中央黨校省部級進修班學員調研組到地方是非常受歡迎的,嶺南方面,嶺南省委副書記尚榮成親自出面為張青雲一行接風洗塵,算是給足了張青雲等人的面子。

除了尚榮成外,陪同的還有省會城市市委書記,省委常委,汪畢秋,汪畢秋和汪峰是堂兄弟,張青雲以前听過他的名字,沒有接觸過其人,但是因為有了汪系的一層關系,兩人熟悉得很快,在歡迎宴上氣氛十分融洽。

嶺南的五羊市屬于一線城市,城市規模僅次于黃海、京城,在全國排名第三,整個華東省還沒有一座城市能夠和其相比較。對五羊市調研,張青雲也是非常感興趣的。

而這其中他最感興趣的部分便是城市發展的規劃和城市公共環境的改造。張青雲以前在港城就分管這一塊,港城的城市規模和五羊不可同日而語,但當時張青雲就已經感覺很吃力了。

當時他就想,如果換做五羊這樣的城市,應該如何來抓城建才能做到城市發展和經濟發展相匹配呢?在這一方面,張青雲沒料到汪畢秋和粟一宵竟然都是高手,汪畢秋詳細的介紹了五羊的城建情況,而粟一宵偶爾會插言補充,有時候還會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讓張青雲是大開了眼界。

最近這段時間,張青雲一直都處在充電的狀態。最近幾年,隨著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張青雲也愈來愈意識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現在國內國外專家治國的呼聲都是越來越高,這也讓張青雲意識到了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理論水平的重要性。

其實在這兩方面,張青雲平常就是十分重視的,只是他向來對己要求苛刻。每當他意識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比不上人家,他就會拼盡全力去彌補自身的不足,同時這也間接的讓他本來高傲的個性有了一些變化,變得更能听得進別人的意見,在為人處世上鋒芒也斂了不少。

在五羊調研結束,一行人又去臨港,在臨港,張青雲考察的重點是港港合作。臨港市和香港僅一河之隔。自從香港回歸以後,港港合作一直都是臨港地區的主旋律。

通過港港合作,臨港和香港成功的實現了強強聯合,在經濟、教育、旅游、金融、人力資源、能源、交通,等等各個方面兩地通過合作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這在全國都是非常聞名的。

香港是高度自治的地方,和黃海不可同日而語,他們有自己的政府,自己的法律,在文化上和意識形態上都和內地相差非常大。在這種形式下,港港合作的難度遠遠超過泛黃海經濟區合作的難度。

所以在張青雲看來,港港合作的歷程是非常寶貴的,港港合作中所收獲的經驗和教訓,值得華東和黃海的干部認真去學習和總結,張青雲就這些問題深入到一線認真的進行了調研。

可以說張青雲的臨港之行是非常充實的,他幾乎沒有浪費時間在觥籌交錯上,整整兩天的調研,他盡最大的努力去了解臨港的方方面面,跑的地方之多連臨港方面安排的陪同人員都叫苦不迭。

而詹紅桂更是老骨頭一把,經不起如此高強度的工作,倒是粟一宵一直是善始善終,他和張青雲一起用心完成了這次調研……

有句話叫「聞名不如見面」,張青雲的大名粟一宵早就听過了,張青雲真正名揚全國是他在淮陽的打黑、打走私,以及他推動黃淮合作並獲得成功。

不過這些成績在粟一宵的眼中都是不過爾爾,張青雲在淮陽確實傾盡了全力,也確實展露了其非凡的才華。但是粟一宵認為,在共和國這樣的干部很多,張青雲的出名可能更大的程度上是佔了年齡的便宜。畢竟30多歲的副省級高官在全國範圍內屈指可數。

而像張青雲有如此風頭的,更是僅此一家,如此好的噱頭,怎能不讓其名聲大噪?

但是,通過這一次學員調研,粟一宵對張青雲是刮目相看了。粟一宵從張青雲上看到了許多年輕人不具備的素質,張青雲很坦誠,沒有年輕干部的虛浮。

遇到了問題,他不懂就直接說自己不了解,虛心向別人請教。要知道這一點品質是非常寶貴的。然而最寶貴的是張青雲的認真和用心,這一路行來,天天的日程都排得很滿,但張青雲卻完全沉浸在了工作中,一點都不覺得累。

除了走走看看,剩下的就是耐心,虛心的去問。而後就是和粟一宵或者詹紅桂來討論問題,如此認真敬業的態度,讓粟一宵從內心敬服。

同時,粟一宵也第一次覺得自己遇到了今生最值得與其競爭的對手。現在兩人的級別差不多,而且從兩人的發展方向看,兩人遲早都會是雄踞一方的霸主。

到時候,兩人說不得要有一番較量,要知道共和國的幾十個省、市、自治區之間的競爭其實是很激烈的,尤其是相鄰的省份,或者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差不多的省份。

常常為了保穩定、求發展,爭奪有限的資源,省于省之間的較量和競爭相當的頻繁。什麼是山頭主義?什麼是地方保護主義?這些主義產生的根源都是來源于競爭,都是來源于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較量。

雖然山頭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不是好事,常常受到社會和人民的詬病,但是這一點恰恰體現出了地區與地區之間競爭的激烈程度,而這種激烈的競爭,上升到領導的層面,則就是政績和能力的競爭了。

優勝劣汰,這是自然法則,這也是黨考察干部重要的法則,要想作為更大,就得在競爭中勝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布衣官道最新章節 | 布衣官道全文閱讀 | 布衣官道全集閱讀